APP下载

拓展训练改善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实验研究

2013-09-11张利刚

关键词:实验组大学生实验

张利刚

(太原工业学院体育部,山西太原036000)

拓展训练改善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实验研究

张利刚

(太原工业学院体育部,山西太原036000)

文章运用实验研究方法探讨其对改善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是否具有积极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拓展训练在改善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方面具有正向积极作用,且实验前后团队合作能力三个维度因子,即团队凝聚力、信息共享以及互惠性等统计数据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拓展训练;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随着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团队工作方式被企业广泛采用,所以团队工作能力,包括团队精神、团队文化的认同、团队合作能力等各方面素质都成为其对招聘人员的基本要求。当今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而且经历所谓的“应试教育”,虽个人学习能力较强,但团队工作能力较欠缺。《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都提出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课程标准。团队精神是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

1927年至1932年间,梅奥等在“霍桑实验”中关注到个体行为受到群体影响。从此掀起了对组织和团队文化的研究热潮。团队合作能力是组建高效团队的重要方面[1-2]。对于团队合作能力的考察可以从团队凝聚力、团队信息共享能力、团队包容性、互惠性等维度展开[3]。但目前对于有效提高团队合作能力的相关培训课程还缺乏系统性的实证研究,对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相关研究更少。

拓展训练(Outward Bound)目前被作为培训组织成员团队能力的重要培训课程。其利用自然环境或场地设施,通过团队或个人的挑战项目,以体验式学习方式改善团队意识和能力。本文以拓展训练为自变量,展开其对改善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实验研究,以对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研究的选题,通过中国知网论文检索工具查阅相关研究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2.2 实验研究法

2.2.1 实验对象

本研究针对某大学二年级4个班为实验对象,其中2个班级为体育选修拓展课程,分别编号为A1(29人)和A2(30人),作为实验组;另外2个班级选修普修体育课程,分别编号为B1(28人)和B2(26人),作为对照组。

2.2.2 实验处理

拓展训练以体验学习理论及组织行为理论等为理论基础,目的在于改善参与人员团队意识,提升合作能力,其以感知、反思、改善行为等为特征。其课程以参与者理解沟通、建立信任、自信、理解团队合作、分工、群体决策以及提升团队凝聚力等模块组成。

本研究主要运用体育课程选修项目拓展训练对实验组施加影响,目的在于考察其改善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水平是否产生积极影响。本研究共实施拓展项目18项,共计32学时,为期2周,见表1。

2.2.3 测量工具

本研究采用《合作能力量表》[4]作为测量工具,该量表是由谢晓非等编制而成。量表共13个问题条目,其信度为0.856,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以及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其具有较强的结构效度。将此量表用于测试时,对其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增加了一些附加题项。最终选取3个维度因子,即团队凝聚力(C1)、信息共享性(C2)、互惠性(C3)等。

表1 实验组进行拓展项目统计表

2.2.4 实验设计

在对实验组进行拓展训练前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前测和后侧。实验周期为1个月,见表2。

表2 实验设计表

2.2.5 实验控制

对于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年级辅导员、学院学工办等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班委组织和学生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学专业对合作能力产生的影响等。本实验研究运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实验控制:

1)本实验针对同一专业同一年级的学生展开,可以对专业因素影响以及学院或辅导员对学生管理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控制。

2)班级选择二年级,主要是考虑到二年级阶段其辅导员或院系学工办对学生的管理已经进入稳定期,不会像大学一年级刚刚入学的时候那样进行经常性的密集的学生教育工作。这将很好地控制辅导员和学院学工办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影响。

3)二年级学生群体已经进入稳定期,彼此的关系相对稳定,不会像一年级那样波动比较大。

3 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前后团队合作能力测验结果与分析

4个班级实验前后的t检验结果见表3,表4。通过《合作能力量表》测试,实验前M实验组=96.22,M对照组=95.12,T=2.539,P>0.05。虽然实验组的平均值略大于对照组,但统计结果显示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差异,即他们属于同一总体,样本选取符合实验要求。对实验组进行拓展训练后两周时间进行后测,结果显示M实验组=120.02,M对照组=98.71,T= 4.392,P<0.001。证明施加实验处理(拓展训练)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合作能力水平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差异水平。且实验组的平均数高于对照组,证明拓展训练对改善团队合作能力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团队合作水平进行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试验后实验组相关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实验前,即M试验后=120.02,M实验前= 96.22,T=5.265,P<0.05,P值显示实验组合作能力水平实验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拓展训练具有积极作用;对于对照组,即M实验后=98.71,M实验前= 95.12,T=1.782,P>0.05,结果显示虽然合作能力平均值有所提高,但是P值没有达到0.05的显著水平,说明对照组经过常规体育课程并没有改善团队合作能力。

3.2 实验前后团队合作能力三因子的测试与分析

本研究对于团队合作能力水平提取出3个维度的因子,即团队凝聚力、信息共享性、互惠性。通过表5的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3个因子在进行试验处理之后均表现为同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拓展训练对于合作能力三个维度均有积极作用。

表3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团队合作水平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表4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团队合作水平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表5 实验组和对照组团队合作能力水平3维度实验前后统计结果

合作能力第一个维度因子是团队凝聚力。Festinger认为凝聚力是能够使团队成员愿意留在团队内部的一种力量的综合[5]。Lott认为群体凝聚力主要表现为团队成员之间相互支持的态度和程度方面的团队特点。[6]通过各种团体项目来凝练团队凝聚力是拓展训练的一个特点,如电网项目中若没有整个团队的团结,分配和协调资源,顺利完成任务是不可能的;再如毕业墙项目,为了使团队全体队员顺利通过高墙,必须有人为团队做出牺牲,而首先翻过高墙的人又需要贡献出自己的臂膀帮助后面的人。在此团队凝聚力不断的被凝聚。实验结果显示,大学生在体育课程上接受拓展训练之后,团队凝聚力指标明显增强,具有统计学意义。

另外的一个团队合作维度是信息共享性。信息共享是团队工作的必要条件和保证。团队信息沟通是被研究的比较多的部分[7],因为没有团队内部充分、及时的信息沟通,团队就无法及时作出有效决策。另外,学习型组织的发展对信息共享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拓展训练团队项目重点是让参与者体会信息和沟通对团队绩效的影响,并对沟通渠道和方式进行改善。例如,在“七巧板”任务环节,每个组的信息都是不对称的,其目的就是在于培训每个团队主动沟通的意识,体验有效沟通的渠道和方法;强调团队信息共享,通过信息共享,加强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提升整体的价值。实验后统计数据显示,实验组大学生信息共享方面的意识和能力都有所提升,同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合作能力的第三个维度是互惠性的体现。对于互惠性的研究最早开始于行为经济学的研究[8],其认为现代社会中个体的行为并非完全出于自私考虑,即不完全建立在使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心理基础之上。其进一步认为,个体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会同时兼顾到他人的利益诉求,存在一定的公平与互惠性动机。[9]互惠性文化也成为当今企业组织所极力追求和打造的文化。在拓展训练中其另一核心的理念也在于增强参与者互惠性动机和行为。例如在盲人方阵、信任背摔、齐心协力等项目中,参与者就会体会到彼此帮助和协作对于最终成功完成任务的重要性等。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数据也显示,同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在进行实验操作后其此方面的统计指标具有,即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表明,拓展训练对改善群体互惠性的积极作用。

4 结论与建议

1)实验处理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同对照组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表明体育课程拓展训练选修课对改善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具有正向积极作用。拓展训练可以成为高校进行体育课程改革以及对大学生进行团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

2)体育课程拓展训练对于合作能力三个维度的因子都具有统计学意义,即对团队凝聚力、信息共享能力以及互惠性等方面指标均具有积极作用。

3)研究结果显示,体育课程中拓展训练课程在提升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方面的潜能优于常规体育课程。但得出此结论需要谨慎,尚有待后续研究加以证实。

4)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需要多方面的系统配合,开发相关的课程体系需要充分考虑到校内外的综合资源。对于大学生拓展训练课程体系的开发还需要进行相关研究。

[1]Anderson N R,West M A.Measuring climate for work Group Innovation: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Team Climate Inventoury[J].J Organizational Behavior,1998,19(3):253-258.

[2]West,Hirst.Cooperation and Teamwork for Innovation[M].Chichester:John Wiley,2003:297-319.

[3]Reinout E,de Vries,Bartvan den Hooff,etal.Explaining knowledge sharing the role of team communication styles,job satisfaction,and performance beliefs[J].Communication Research,2006,33(2):115-135.

[4]谢晓非.合作与竞争人格倾向测量[J].心理学报,2006,38(1):116-125.

[5]Carrie,Leana RA.partial test of Janis group think model:effects of group cohesiveness and leader behavior on defensive decision making[J].J Management,1985,11(1):5-17.

[6]Aharon Tziner.Group cohesiveness:a dynamic perspective[J].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2002,10(2):205-211.

[7]季晓芬.团队沟通对团队知识共享的作用机制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8.

[8]蒲勇健.建立在行为经济学理论基础上的委托--代理模型:物质效用与动机公平的替代[J].经济学季刊,2008,7(1):297-318.

[9]林昭文,张同健,蒲勇健.基于互惠动机的个体间隐性知识转移研究[J].科研管理,2008,29(4):28-33.

〔责任编辑 石白云〕

The Experiment Research on Outward Bound Improving in the Ability of Team Cooper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ZHANG Li-gang
(Departmentof Physical Education,Taiyu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Taiyuan Shanxi,036000)

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 of experiment research on outward bound improving in the ability of team cooperation.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re is positive effect on the ability of team cooper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 as the subject in the research,and we can find that the all three dimensions of team cooperation,which are team cohesion,information share and team reciprocity,show positive changewith great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outward bound;university student;the ability of team cooperation

G812.5

A

1674-0874(2013)06-0082-04

2013-08-08

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12226]

张利刚(1977-),男,山西五寨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拓展训练。

猜你喜欢

实验组大学生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做个怪怪长实验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大学生之歌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