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总干”精神 实现文明跨越—巴彦淖尔市精神文明建设巡礼

2013-09-11实践杂志社专题调研组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巴彦淖尔讲堂建设

文||实践杂志社专题调研组

(专题调研组组长:徐钢,副组长:闫民贞,成员:王丹、刘佳、高明、李欢,执笔人:王丹)

巴彦淖尔系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湖泊”。古老黄河大大的一个“几”字弯,拐出了八百里河套平原的肥沃土地,洒下了乌梁素海等大小湖泊300多个。巴彦淖尔也因拥有众多湖泊而得名。全市总面积6.5万平方公里,辖1区2县4旗,59个苏木乡镇,648个嘎查村,108个社区。常住人口167万,有40个少数民族,人口10.1万。灿烂的河套文化和多彩的草原文明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培育了巴彦淖尔人民勤劳勇敢、朴实豪放、团结向上、海纳百川的个性,也铸就了独具特色的“总干”精神。如今,这种精神同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融为一体,已经成为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引领着巴彦淖尔市文明建设的赶超和崛起。为了系统地总结和宣传巴彦淖尔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功做法、典型经验和创建成就,实践杂志社组成专题调研组,走近巴彦淖尔,走近滔滔黄河、巍巍阴山、茫茫草原,踏访这片富饶而神奇的土地,探寻和领略巴彦淖尔精神文明建设的七彩华章——

一、以“总干”精神为统领,赋予传统精神新内涵

进入巴彦淖尔境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发扬‘总干’精神、实现赶超崛起”的醒目标语牌。随着采访的深入,在城市乡村、街道社区、田间地头,到处都能见到人们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宣传和阐释自治区的“8337”发展思路,宣传和阐释“总干”精神,这些内容已经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每个时代的发展,都有一种精神的力量在推动;每个时代的成就,必有一种强大的精神作支撑。新中国成立60多年,巴彦淖尔大地上产生了众多优秀的经济人文活动成果,“总干”精神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从1958年到1975年,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百万河套群众和各级干部苦战十几个春秋,硬是用锹挖肩挑,先后开挖了全长230公里的二黄河和257公里的总排干,完成了功在当今、福泽后世的伟大壮举。

这一壮举,有效解决了河套灌区的灌排配套问题,使灌溉总面积由354万亩增加到1026万亩,增加了近2倍;年排水量由1.5亿方增加到4.7亿方,土壤含盐量显著下降,开创了巴彦淖尔农业的辉煌篇章,从而使河套地区成为名副其实的“塞外粮仓”、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孕育生成了巴彦淖尔的“总干”精神。这是一代又一代巴彦淖尔人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生不息、奋斗不止,不畏艰险、改天换地、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伟大精神,是全市167万各族干部群众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

时代在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也在变,但“总干”精神作为巴彦淖尔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精神品质却始终没有变,而且还被与时俱进地赋予了新的内涵和追求。巴彦淖尔市委书记何永林说,“总干”精神的核心,就是一个“干”字,就是敢想敢干,齐心真干,苦干实干,会干巧干,干就要干成,干就要干好。“总干”精神深刻地体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进取精神,反映了战天斗地、建设家园的拼搏精神和埋头苦干、攻坚克难的实干精神,彰显了万众一心、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和包容开放、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是巴彦淖尔市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巴彦淖尔大地上的具体体现。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巴彦淖尔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自治区党委九届七次全委会精神和“8337”发展思路,大力弘扬“总干”精神,扎实做好“水、绿、文化”三篇文章,承载起建设“两个屏障”的重任;着力建设新型煤化工和氯碱化工循环经济、绿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有色和黑色金属生产加工、清洁能源生产输出和境外资源深加工五个基地,全面实施县域发展、项目推进、创业就业、扶贫攻坚、生态治理、惠民利民、文化引领、安全创建、素质提升九大工程,加快推进富民强市、赶超崛起,努力与自治区同步实现建成全面小康的目标,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文明、活力的巴彦淖尔。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的“总干”精神正在成为巴彦淖尔市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和力量源泉,激励着巴彦淖尔人奋力开启赶超崛起的新征程。

二、以创建活动为载体,打造文明建设新高地

统筹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2009年,巴彦淖尔市成功承办了全区新农村新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同年启动实施了全市“以会促创、典型示范”活动,连续四年举办全市两个文明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市委、政府高度重视文明城市区、文明旗县城创建工作,以促发展、惠民生、树新风为目标,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坚持抓“创城”就是抓环境、就是抓机遇、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立足创建为民、创建利民、创建惠民,加强和改善城市环境建设,加速提高城市化水平,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努力建设环境更加优美、生活更加祥和、社会更加文明、生态更加和谐的宜居城市,为推动全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选树和表彰了一批精神文明创建典型。2009年以来,相继开展了农村牧区“十佳道德模范、十佳致富状元”、“感动巴彦淖尔人物”、“全市道德模范”和农村牧区“干净人家、精巴媳妇”等评选表彰活动。推出了全国道德模范全二平、魏巍,全国爱民模范宝音德力格尔和8名全区道德模范、22名全区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2名全区学雷锋优秀志愿者等先进典型。开展了道德讲堂、道德模范巡讲、志愿服务等系列道德实践活动,汇聚了崇德向善的正能量,弘扬了社会正气。今年,还将评选表彰第二届“感动巴彦淖尔人物”。

“干净人家、精巴媳妇”创评活动,是巴彦淖尔市磴口县隆盛合镇结合农村工作实际,于2003年起开展的一项具有鲜明地区特色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干净人家、精巴媳妇”创评活动以户为单位,从家庭这个细胞抓起,抓住了河套农民注重“家规门风”和邻里评价这一传统而朴实的精神追求。活动一经倡导便深入人心,比干净、比精巴、比公德、比收入,一场全民参与的“改善村容村貌、革除陈规陋习”的“乡风文明”竞赛活动深入而持久地展开。“干净人家、精巴媳妇”创评活动得到了市、自治区有关部门的重视与关注,多次被自治区和中央媒体采访报道。2012年,在全市第四次两个文明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上,市文明委隆重表彰奖励了30名“干净人家、精巴媳妇”优秀代表。随着“干净人家、精巴媳妇”创评活动的宣传和推广,“家有贤妻,精精巴巴过光景;村有新貌,精精神神搞生产”已成为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共识,淳朴民风、文明村风蔚然形成。

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召开市区共创全区文明城市区动员会,推动临河区创建全区文明城区,各旗县争创全区文明旗县城。以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深化“以城带乡、城乡共建”活动,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牧区的支持、辐射、带动作用,广泛开展城乡共建活动,组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社会团体以及新经济组织,结对帮助农村牧区建设公共设施、整治村容村貌、改善文化条件、开展科技培训。充分发挥工业园区、大型企业对周边村镇(苏木嘎查)的带动作用,确定一批关联度高、操作性强的创建项目,打造有影响力的精神文明建设示范点。推进创建由市区向城郊结合部拓展,由城市向农村牧区拓展,由重点部门、窗口行业向所有部门、全部行业拓展,带动各个领域创建工作的整体提升。2009年以来,连续举办四届群众合唱节活动、两届社区文化艺术节活动,年年举办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行业“文明杯”竞赛活动扎实推进,形成了城镇、行业、农村牧区“三轮驱动”的精神文明创建格局。全市现已创建成全国文明单位5个,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3个,全国文明村镇3个,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1个;全区创建文明旗县城工作先进旗县城2个,自治区文明单位标兵20个,自治区文明单位106个,自治区文明村镇8个,自治区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3个。通过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全市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取得了明显的创建效果。

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有序推进、亮点纷呈。加快新农村新牧区示范点建设,中国农科院临河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基地、双河镇九庄“四位一体”中心村,杭锦后旗春光村设施农业生态园、康尔徕农业生态园,五原县隆兴昌镇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民隆现代农业示范园,农垦局的兴套川葡萄基地建设项目等一批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亮点工程有序推进。结合农村牧区危房和圈厕改造,集中整治集镇周边及公路两侧破旧房屋、简易围栏,改建厕所和牲畜棚圈。五原县以建设“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美丽乡村为目标,因村制宜,实施旧村整治工程,对危旧住房统一进行翻新改造和美化亮化,拆除县域过境高速、国道、省道两侧旧房752户,新建住房562户,修缮1058户,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杭锦后旗陕坝镇中南渠村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打造“河套第一村”为目标,以“康尔徕”精品农业示范园为辐射点,形成了蔬菜、养殖、流通三大产业带,全村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明显改善、环境整洁优美、社会和谐稳定的新气象。中南渠村已经成为旗、市、自治区三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三、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引领文明建设新风尚

巴彦淖尔市按照“组织建设有新突破、党员先进性有新提高、服务群众有新举措”的要求,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作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创新工程”,作为提高执政能力的“系统工程”,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升级工程”,作为联系基层群众的“民心工程”。

充分发挥中心组学习的龙头作用。巴彦淖尔市以中心组学习为龙头,带动全市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开展学习创建活动。市委中心组围绕党的十八大精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等专题开展了系列学习。每次市委中心组学习都选定一个专题,并适时扩大学习范围,努力拓展学习广度和深度。同时,通过下发《理论工作要点》,带动全市各级党委(党组)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展开各级中心组的学习。要求领导干部带头读书,带头撰写,带头讲课。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为中心组成员做专题讲座,通过“请进来”的方式,让领导和专家零距离接触,使他们能够吸纳新思想、获取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理论素养和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加大基层大讲堂的建设力度。巴彦淖尔市通过讲堂开展各类学习活动,为基层党组织提供更宽阔的学习平台,有力地促进了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市委宣传部按照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市委关于加强基层讲堂建设的安排意见和有关要求,制定了全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大讲堂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全市讲堂讲坛建设的任务、活动的内容和保障机制等。把讲堂建设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大力宣传全市发展目标和战略思路,使讲堂成为服务中心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抓手。按照要求完成讲堂建设“九有”的目标,结合各地实际,把讲堂设在企业、学校、机关、社区、基层文化活动室、牧区蒙古包等,让百姓走出家门就能走进讲堂,努力实现机关单位、街道社区、城镇乡村处处有讲堂、常常有讲座的理论宣讲全覆盖格局。全市各地通过打造具有各自特色的讲堂品牌,如文化讲堂、道德讲堂、农民讲堂、法律讲堂、教育讲堂、社区讲堂等,把涉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内容都融入到讲堂活动中,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各类宣讲活动,增强了理论宣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群众对讲堂建设的参与度和认可度大大提高,有效扩大了讲堂的阵地效应。坚持典型带动,选树和打造一批宣讲实力强、活动形式灵活、社会反响强烈的讲堂作为典型单位,扩大讲堂建设的影响力。临河区解放办事处“市民大讲堂”、乌拉特中旗巴音乌兰苏木“开放与发展讲堂”、乌拉特后旗巴音前达门苏木“草原大讲堂”、五原县祥和社区大讲堂等作为典型单位获得了自治区及市级的表彰。巴彦淖尔市军地联手创办了军地大宣讲团,大胆探索军地联手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新模式,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机关、进部队、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牧区。成立4年多来,宣讲团规模已由当初的几十人扩展到608人,形成了市、旗(县、区)有宣讲团,苏木(乡、镇)有宣讲组,嘎查(村)有宣讲员的三级宣讲网络,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近4500场,受众达61万多人次。2011年,巴彦淖尔军地宣讲团获得了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同年,被中宣部授予全国十大“理论宣讲集体”荣誉称号。

努力促进学习成果的转化。巴彦淖尔市把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紧密结合,与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与落实重点工作任务紧密结合,坚持学以致用,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促进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实践动力。市委及时转换思路,把中心组学习的课堂搬到部门、企业、乡镇和群众中去,带着课题现场学习、现场讨论、现场解决问题,把工作落实的情况作为检验学习效果的标准。中心组成员围绕生产运行、项目建设、科技创新、节能降耗、转变方式、产业发展等重点任务,拟定调研专题,带头深入企业开展调研,撰写了几十篇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调研报告,为加快本地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引导。各旗县区解放思想,主动出击,创新多种手段,力求学习实效。有的旗县以简报、学习小报等载体作为理论武装的有力抓手,通过开设“学习辅导、工作交流、时政看点、精彩语录、理论前沿、学习心得”等栏目,达到了“可学、好学、易学”的效果。有的旗县每月开设一次自主讲座,由旗县区领导干部作主讲,内容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让领导干部走上展示学习成果的前台。各旗县注重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来确定学习重点,真正把理论学习与探讨县域经济发展途径和破解发展难题结合起来,努力实现通过学习推动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目标。

四、以构建“三问”平台为契机,开辟联系群众新渠道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人民群众是生活的先知,也是施政的基础。近年来,巴彦淖尔市以新闻媒体为主要舆论监督载体,创新工作,畅通渠道,搭建市、旗(县区)、苏木(镇)三级党委政府分级负责的“三问”平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努力开辟一条汇集民智、倾听民意、了解民情、关注民生的绿色通道,建立起党委、政府与百姓沟通顺畅、党群干群关系融洽、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长效机制。

2009年11月26日,巴彦淖尔市“三问”平台正式运行。巴彦淖尔日报、巴彦淖尔蒙文报、巴彦淖尔晚报、巴彦淖尔人民广播电台、巴彦淖尔电视台、巴彦淖尔新闻网站分别开通新闻热线,责成专人对民情民意和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接收、汇总、梳理、筛选,并及时上报市委宣传部;市委宣传部责成专人对媒体报送的信息进行全面分析整理汇总,以《三问专报》形式书面分别报市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信息处,市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签批后送有关旗县区、部门或单位落实;市纪检委、市委政府督查室、市监察局对有关地区、部门和单位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办和督查;由市信访局将各级各部门和单位解决群众反映问题的回复及进展情况进行整理汇总后,报有关市领导,同时反馈市委宣传部及各新闻单位,在媒体公开报道,从而使其真正发挥汇集民智、反映民情、解疑释惑、舆论监督和党务政务公开的功能。各部门各单位主要领导充分履行“三问”热线平台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缜密组织安排,确保“三问”平台工作有效实施。就此,一个“搜集——汇总——专报——签批——下达——督办——回复——反馈——报道”的联动链条逐步形成,一条执政者“链接”民意之路日渐清晰。

问政于民——问出了民主决策。“推进科学民主决策,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真诚地希望所有关心、支持巴彦淖尔经济社会发展的朋友们能够通过‘三问’平台积极建言献策,反映民情民意,监督政府工作。”在电台直播间里,市委领导语重心长,言辞恳切,对“三问平台”的沟通监督机制寄予高度期望。

巴彦淖尔市构建“三问”平台以来,单位、部门、媒体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平台汇集民智、反映民情民意、解疑释惑、舆论监督、党务政务公开的功能,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人士对党委、政府执行有关政策、法规的意见,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上听民意、聚民智,再把群众献计献策的成果融入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中,既保障了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也提高了施政决策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问需于民——问出了民生期盼。“噪声没有了,老年活动中心也开放了,感谢政府解决了我们多年的困扰。”临河锦林花园业主反映的噪音扰民等问题得到解决后,业主代表高兴地说。“通过咨询,我了解到像我们这样的个体户也可以缴纳住房公积金。谢谢电台开办了这样贴近百姓生活的栏目,让我们能及时地了解到自己所关心的信息。”从事个体经营的张先生说。走进《巴彦淖尔晚报》“民生热线”值班室,一面面锦旗挂满房间:“情系民工,讨回工钱”、“汗撒讨薪路,真情满人心”……

“三问”平台开设以来,巴彦淖尔日报、巴彦淖尔人民广播电台、巴彦淖尔电视台开通新闻热线,专门成立了负责新闻舆论监督和群众来信工作的新闻评论部,并开辟了“观察与监督”、“民意直通车”栏目,专门为群众答疑解惑,排忧解难。热线开通了,群众的诉求反映便捷了,群众要什么干部干什么,民生问题的解决真正走上了“绿色通道”。

问计于民——问出了民智汇集。广播电视开通了《民意直通车》热线电话,专门收集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8000多条,其中有希望政府加快集中供热建设步伐的建议,有加强节日期间物价管理工作的意见,有建议政府部门如何解决出租车计价问题和通信公司收费问题的方法等。这些意见和建议主要通过《关注》《民情热线》《新闻聚焦》《晚间报道》等栏目播出。据《巴彦淖尔日报》、《巴彦淖尔晚报》、巴彦淖尔新闻网“三问”平台办公室统计,“三问”平台开设以来共有上报信息40000多条。各旗县区百姓通过书信、周报、热线等反映问题,各村镇利用广播站、党务政务公开栏、黑板报等方式构建起了反馈渠道。全市、旗(县区)、苏木(镇)三级党委、政府分别负责的“三问”平台工作网络工作运行顺畅,效果明显。

问计于民,有了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让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更有根基,有效减少了对形势的误判和决策上的失误。在巴彦淖尔近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修改过程中,起草组对报告中涉及到经济形势的论述、经济增长指标的制订及下一步工作安排进行反复论证,让来自一线的干部群众出谋划策。通过“三问”平台,在每年两会前都收集到大量各方面意见建议并据此对政府工作报告加以修改,使巴彦淖尔赶超崛起拥有了更坚实的群众基础。

五、以文化旅游发展为推动,启动赶超崛起新引擎

巴彦淖尔市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要重点做好“水、绿、文化”三篇文章,建设“草原水城、西北绿城、河套文化名城”,推动文化旅游大发展,不断提高巴彦淖尔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建好“草原水城”和“西北绿城”。巴彦淖尔市以打造“草原水城”“西北绿城”为目标,着力建设美丽巴彦淖尔,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推动发展、造福百姓。巴彦淖尔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灵,因水而富。水是巴彦淖尔的命脉和灵魂,也是最大的优势所在,水体改善与修复是生态屏障建设的重要内容。筑牢黄河堤防,努力把279公里黄河堤防公路由现在的二级堤防、二级公路建成一级堤防、一级公路,使堤防标准由5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的水平。建设期3年、投资15亿元的河套灌区排水设施改造工程,使河套平原农田灌溉和排水系统得到修复。加强水生态环境治理,实现农业、城镇、工业园区的废水回收利用和达标排放。进一步加大乌梁素海补水力度,实施综合治理,使其真正成为“草原明珠”。实施了临河镜湖、杭后润昇湖、磴口南湖北海、后旗迎宾湖、五原隆兴湖等一批水源地保护与湿地恢复项目,新增湿地面积近10万亩,将城市建设与周边星罗棋布的黄河湿地和纵横交错的灌溉渠系结合起来,恢复湿地,引水入城,建设环城大水系,打造富有水乡气息的“草原水城”。

全面做好“绿”文章,搞好四大区域分区治理和保护。河套平原以“绿”为主,继续大面积植树造林,让能绿的地方全部绿起来,确保到“十二五”末,使河套平原森林覆盖率由现在的15.7%提高到20%,重现绿树成荫的秀美田园风光。乌拉特草原以“退”为主,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退牧转移富民”工程,促进草原生态自我恢复。乌兰布和沙漠以“治”为主,加强沙区造林绿化和保护性开发,大力发展沙草产业,力争“十二五”末林草覆盖率达到50%以上,实现防风固沙和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打造“河套文化名城”。加强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市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将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河套文化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期乌兰牧骑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着力从整体规划、政策扶持、经费支撑、设施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推进。全市各级财政逐年加大对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投入,并积极争取上级的项目扶持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形成了多元投入的格局。先后建成市文博中心、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五原县博物馆、磴口县博物馆、杭锦后旗文化科技会展中心、乌拉特后旗会展中心、乌拉特中旗市民中心、内蒙古河套酒文化博物馆、内蒙古河套教育民俗博物馆、巴彦淖尔市地质博物馆、乌拉特前旗公田村博物馆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在全区率先完成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苏木镇文化站、嘎查村文化室、草原书屋等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活动阵地实现全覆盖。连续举办八届河套文化艺术节和研讨会。创作生产了《阴山·古歌》、《月照金河套》等一批精品。电视剧《我叫王土地》荣获中国电视金鹰奖。阴山岩刻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河套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扩大。

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和结构。依托本地自然条件和文化遗存,大力发展各类有特色的文化产业集聚区,培育扶持市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努力形成各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新格局。重点发展特色工艺品加工销售业、文化旅游业、文艺演出业、体育健身、竞技表演和彩票业、文化娱乐业、文化体育培训业、文化体育中介服务业等文化产业。加强对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的统筹规划,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分工,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着力建设河套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临河区河套文化街、中影院线、通慧书城等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积极推进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支持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重点文化企业,壮大规模,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坚持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自然景观资源等,规划建设一批如乌拉特民族工艺品、大漠奇石、佘太翠、特色旅游、影视基地等带动性强的产业项目。到“十二五”期末,全市将建成10个以上具有带动力和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形成一批有特色、有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品牌。

依托丰富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巴彦淖尔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加快旅游业发展,积极推动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大力发展草原旅游、黄河旅游、田园旅游,加快总干渠黄金旅游水道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努力把打造内蒙古西部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巴彦淖尔资源丰富,生态旅游、文化旅游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黄河湿地旅游项目位于巴彦淖尔市临河城区南端,双河新区北侧,以总干渠(二黄河)为中央水轴,两岸为园林绿化景观区。项目区以生态保护、文化传播、休闲游览和自然野趣为主要内容,是集水、绿、文化为一体、全面展示黄河水利文化和巴彦淖尔特色文化的示范性景观工程。坐落在乌拉特前旗的乌梁素海水域面积293平方公里,库容3.2亿立方米,水域宽阔,物产丰富,飞鸟鸣唱,鱼儿欢跃,芦苇葱茏,景色宜人,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湿地,全国第八大淡水湖,更是同纬度荒漠、半荒漠地区最大的湿地湖泊,已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是人们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理想胜地。磴口县南有波涛汹涌的黄河和雄浑巍峨的三盛公水利枢纽,公路、铁路大桥坐落其上;北有横亘绵绵的阴山,庙宇、神泉、古迹、岩画隐没其间;西有浩瀚无垠的沙漠,“大漠明珠”纳林湖等湖泊、绿洲镶嵌其中;旅游景观呈现出自然和人文兼容并蓄的特点,沙水合一是磴口旅游资源的最大特色,并以秦汉古郡、河套形成历史、“坚韧穷智”的治沙精神为文化背景,形成了塞上水乡与大漠风光交织的独特风景。磴口县不仅是巴彦淖尔市旅游开发的龙头旗县,也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推出的四条旅游精品路线的关键点。

醉人时节,原野流芳。麦浪翻滚,果蔬飘香。巴彦淖尔,文明之花盛开的地方,在这片希望的热土上,167万各族人民正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改革创新的勇气,沿着“8337”发展思路指引的科学发展道路,奋力赶超,跨越崛起,同心共筑幸福美好的未来,一幅繁荣富裕和谐美好的图景正在河套大地上展现……

猜你喜欢

巴彦淖尔讲堂建设
立足“和合讲堂” 开展“和融党建”
冬日花开农事忙
法律讲堂之——管住自己的馋嘴巴
新闻小讲堂
法律讲堂之——交通安全我最棒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