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足绿色文章 建设美丽溧阳
2013-09-11盛建良
盛建良
(作者系中共溧阳市委书记、溧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鲜明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表明我们党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重视,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溧阳作为一座山水田林兼备,生态资源丰富的江南城市, 近年来,围绕打造“生态溧阳、山水家园”的目标,持之以恒地实施“环境立市”战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科学合理经营生态资源,全力构筑绿色生态系统,深入推进清水、蓝天、宁静、家园等“十大生态工程”,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先后步入“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江苏省文明城市”行列,并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
但是,发展的一般规律表明,在经济发展的较低阶段,环境污染的水平也较低,在经济腾飞、制造业大发展阶段,环境资源消耗超过环境自然恢复能力,生态破坏加剧,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将会严重影响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溧阳经济以工业为主导,2011年全市工业纳税销售1268 亿元,2012年达1600亿元。工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但同时由于产业结构偏重、布局不尽合理,生态环境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2011年,溧阳市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这意味着溧阳市已进入国际公认的经济发展加速期和生态建设关键期。在这一拐点时期,我们的唯一选择,就是按照十八大精神,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做足“绿色”文章,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跨越发展之路,努力建设美丽溧阳。
一、树立“绿色赶超”理念,在优化思维中发力现代化进程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历史使命,溧阳响亮地提出了“紧跟苏锡常,同步现代化”的目标定位。纵观历史,发达国家和地区走向现代化的过程,既是经济不断增长的过程,更是经济转型、产业优化、生态修复的过程。鉴往而知今,我们在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大步迈进的进程中要顺大势而为,做到“三个坚持”:
坚持好字当头、又好又快的发展取向。“好”就是要做到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快”就是要保持高于全省、高于苏南、高于常州、高于标杆市的发展速度。好与快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好是科学发展的本质和目的,快是跨越发展的现实所需,快以好为前提和基础。我们实现“绿色赶超”就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社会进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坚决克服重眼前轻长远、重速度轻质量、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管理的观念,真正使科学发展观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坚持民生为本、和谐为要的价值追求。进一步深刻认识“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为了什么”等问题。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终极目标,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用更广的思路、更多的精力、更大的气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绿色需求、生态需求,还大地绿水青山,还老百姓绿色家园。
坚持彰显特色、错位争先的路径选择。生态就是财富,环境就是生产力,良好的生态是溧阳最大的后发优势和特色。面对白热化的区域竞争,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摒弃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老路,进一步放大溧阳在规模经济、特色产业、生态环境、资源空间等方面积聚优势,着力把溧阳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生态文明市”、“创新创业园”、和“低碳经济区”,实现内涵式提升和错位式赶超。
二、打造绿色产业体系,在转型升级中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
建设生态文明,与加快经济转型、转变发展方式互为表里、有机统一。生态文明的重要前提就是发展生态经济,我们必须自觉依据产业生态学原理,全力构筑经济、科技、社会、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绿色产业体系。
注重工业经济总量与质量双提升。始终高举“工业强市”大旗,强力推进“千亿园区百亿镇”创建,在做大总量中调整结构,在调整结构中提升质量,将工业经济打造成生态文明建设最重要的支撑极。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方向,提升产业层次为重点,紧跟时代趋势,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提升、优势产业扩张、新兴产业倍增”三大产业振兴计划。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千亿工程”, 集中政策、集中力量、集中资源,推动动力电池、通用航空、高端智能装备等一批潜力巨大、符合低碳要求的新兴产业扩张规模,裂变发展。按照高端化、品牌化发展导向,深入实施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提档升级,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装备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不断降低经济增长对传统能源、资源的依赖度。
注重产业集聚与载体拓展相配套。以“区域集中、产业集群、开发集约”为目标,优化“一区三园”产业空间布局,突出经济开发区的主阵地作用,汇全市之智、聚全市之力支持经济开发区建设,完善区镇共建机制,加强招商引资攻势,加快重大项目向开发区集聚,着力做强金属冶炼及加工、输变电设备、装备制造等三大百亿级传统产业,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三大百亿级新兴产业。同时,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主基调,瞄准创建国家级工业生态园区目标,统筹平衡资源、能源、环境容量与园区产业的协调发展,严格准入标准,完善治理设施,落实环保举措,真正把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全市最强的经济增长极、产业新高地和低碳示范区。
注重科技创新与人才汇集共推进。紧紧抓住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落户溧阳的历史机遇,不失时机地加快集聚科技、人才等各类创新要素。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帮助支持企业设立高端创新平台和研发结构,深化产学研合作。深入实施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重点产业紧缺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企业高技能人才等五大人才计划,健全引进机制,优化人才环境,促成高层次人才与科技项目、创新载体、创业资本等多元要素的对接整合,真正把溧阳生态环境、人居环境优势转变成研发优势、创新优势,增强科技创新引领和驱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活力。
注重高效农业与生态旅游业相融合。科学利用“三山一水六分田”的自然禀赋,跳出传统,因地制宜,促进农业和旅游业两大特色产业互为依托、融合发展。紧扣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提升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五化”水平,积极打造劳动生产率高、土地产出率高、综合效益高的现代农业。以国家5A级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三区同创”为核心,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构建南北联动、全域一体的旅游发展格局,特别是以“天目湖”品牌和农业园区发展为纽带,通过实施项目带动,加强科技创新,强化配套服务,着力发展乡村观光休闲农业,进一步拓展高效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的绿色发展空间。
三、保护绿色生存环境,在完善机制中筑牢生态文明建设根基
老百姓对生存环境的感受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最直接的指标。在人民群众看来,“水是清的,天是蓝的,山是青的,景是美的,晚上睡觉是宁静的,每天空气是清新的,城市空间是绿色的,居住环境是优美的,生态建设就是成功的”。我们必须以此为出发点和着力点,用实实在在的举措打造宜居优良的生存环境,让群众放心、使人民满意。
力促节能减排治污刚性化。坚持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用刚性约束确保环保优先方针落到实处。以“铁的决心、铁的意志和铁的手段”,加大对污染企业关停淘汰的力度,加大对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管控,突出抓好化工、建材、钢铁等重点产业的污染防治。加强源头约束,严控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全面开展节能监测和能源审计,推进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通过经济手段提高污染企业经营成本,通过市场化手段淘汰一批落后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促使上规模的污染企业降低单位产值的耗水量和排污量,促使众多分散的小污染企业“关停并转”。
力促生态修复治理常态化。深入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持续加大对矿山关停和露采矿山的整治力度,积极推进城乡绿化造林活动,采取工程建绿、拆违植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绿化品质和水平。倍加爱护、倍加珍惜溧阳独特的水资源环境,突出抓好天目湖水源地保护工作,严格落实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大力整治周边环境,加快退耕还林,让天目湖的秀美永远成为生态溧阳最亮丽的名片。
力促城乡生态建设一体化。致力于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优化完善城市核心圈、小城镇、农村梯次拓展、内外联动的建设机制,努力把生态文明建设从市区延伸到农村,引导资金、技术、政策向农村环保和生态建设倾斜,在城乡统筹中实现积极有效的互动,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加速转变。特别是对照“六整治六提升”的要求,积极实施村庄环境整治行动,落实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措施,推进农村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和垃圾的集中处理,着力建设环境优美、村容整洁、设施完善、富有特色的江南新农村。
四、优化绿色创建格局,在共建共享中汇聚生态文明建设合力
生态文明创建的过程是一个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维护、共同获益的过程,是“民治、民有、民享”的过程,必须形成党委政府主导、企业勇担责任、群众自觉行动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
明导向,党委政府带头。坚持把“绿色现代化”作为追求的目标,把“绿色政绩观”作为考核的内容,把“绿色生产力”作为提升的重点,强化重大事项科学论证和环境评估的“第一审批权”,在实施城市规划、产业结构调整、重大项目建设的重要决策中,严格执行环境战略评价制度,真正把环境要素作为编制规划、制定决策的基础性、前提性因素,统筹规划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承载能力,着力构建贯穿于决策、管理和执行全过程的生态文明建设导向体系。
建机制,引导企业履责。建立健全生态建设资金政策保障体系和引导机制,实施发展生态经济奖惩政策,对污染企业高收费、严管控,对无污染、高产出的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实施经济补助,强化激励和约束。同时,加大舆论引导力度,建立环保诚信企业发布制度,曝光污染企业,树立先进典型,让广大企业家认识到,惟有切实担负起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社会责任,才能获得永续发展,实现基业常青。
重基层,发动群众参与。全方位、多层次开展绿色细胞创建活动,推动生态教育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引导全社会节约使用各种资源,努力营造崇尚自然、追求健康、生态消费的良好社会氛围,使全市每一个单位和个人都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细胞和分子,为溧阳的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植下“绿色种子”,汇聚建设美丽溧阳的强大“行动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