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零售时代发展十大预测

2013-09-10陈岳峰

中国商论 2013年10期
关键词:零售业零售电商

陈岳峰/文

这是一个让人捉摸不透的时代。它是如此变幻莫测,没有最好,也没有最坏,一切都在未知中前行。一如世界经济,短短几年间,人们眼睁睁地看着它从一片繁华变成了烂摊子,而且还不好收拾。中国的风景虽然依旧这边独好,却也遭遇着经济减速、制造业疲软、消费萎缩等各方面的严峻挑战。

全球宏观环境的持续恶化,让人无法不对未来有所担忧。但我们更关注的,则是这些后果已经由前端产业正式传导到末端的零售业,业绩下滑、利润骤减、亏损严重……这个行业可谓一片哀鸿。

这让人不得不对这个行业的前景开始产生动摇:莫非,前些年有着旺盛生命力、十几年飞速发展、增长速度远超GDP及其他行业受到广泛青睐与关注的现代经营方式,竟然如此不堪一击?

进入2013年,传统零售业并无太大改观。

即便是一向被看好的春节消费,2013年也没迎来开门红。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春节黄金周百家零售企业零售额增长14.4%,增速比2012年下降1.3个百分点,仅高于金融危机影响下的2009年春节,创近四年来的新低。

当电商日进斗金的消息铺天盖地而来时,传统零售商浮躁了;当马云与王健林的亿元赌约不胫而走时,关于传统零售的前途与命运又开始被争议了。

一亿对赌不管谁赢,零售业的变革已然启动。阿里扬言做物流,调整公司架构,进军搜索业,重构金融链条;京东获得了新一轮7亿美元的融资,高呼做金融平台;苏宁则更名苏宁云商,进行架构转型……消费习惯变了,市场环境复杂了,个性需求凸显了,曾以标准化制胜的传统商超企业却OUT了。传统零售商在互联网时代积极寻找模式,线上

线下,融合才是零售业未来发展长久之计,在大零售时代的中国零售业又将走向何方?

预测01 高增长时代或成历史

零售业必须要面对的一个事实是: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或即将成为历史。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连锁经营这种先进经营模式的迅速兴起,零售业迎来了一个黄金发展周期,甚至一度行业年增长超过6成。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连锁百强企业2001年、2002年、2003年销售额增幅分别为65%、52%、45%——这开创了零售业大发展尤其是随后几年大卖场业态独领风骚的阶段。

分析十余年的百强数据,会发现百强的增幅一直呈稳步减缓趋势。2004年到2008年的5年里,连锁百强企业的销售增幅分别为33%、32%、25%、21%和18%。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这一趋势就更为明显。受此影响,2009年连锁百强增幅仅为13.5%,是11年来增幅最小的一年。尽管2010年连锁百强增长又跃升至21.2%,2012年3月发布的2011连锁百强按同口径相比也增幅超过20%,但若将这两年物价上涨、CPI高企等因素相抵,实际增幅仍呈下降趋势。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在经历了长达20多年的8%以上的增长后,也在逐渐减速,且一定程度上是政府调控甚至主动放慢的结果。应该说,零售业的高速增长正是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当经济处于减速周期,行业发展的相应放缓也是必然。因此,无论宏观环境好转还是继续恶化,零售业高增长的时代都已结束,未来将进入数年或者更长的10%左右甚至个位数增长阶段。

从中国商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来看,全国百家大型零售企业从2012年公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来看,跌破50(低于50就是跌破了警戒线)的月份也有不少,这意味着制造业面临的困境非常严重,这不仅与宏观经济指标关联,与流通和消费市场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制造业的萎缩,意味着经济的减速,也表明产能处于过剩状态,市场已经不再像几年前一样繁荣。与此同时,消费者会将钱袋子捂得更紧,零售企业要想让他们从口袋里掏出钱来消费的难度大大增加。

预测02 多重红利在集中消亡

长期以来,零售业与制造业一样,凭借中国廉价的资源和劳动力,获得了快速发展,并也在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但人口红利正在消失,随着人口老龄化,行业与企业发展的拐点已经到来,即零售业这一劳动密集型行业,已经无法再靠人力成本的优势在市场竞争立足。

这是零售企业不得不面对的挑战。严峻的形势是,随着制造业工资的提高,零售业的工资也水涨船高,严重吞噬着企业本就微薄的利润。更值得关注的是,除了人口红利不再,零售业还同时面临着网点红利、消费红利等多方面的消失,再加上外资巨头正以极低的成本获得本土企业十多年来辛苦建立起来的人力资源上的“红利”,多重因素的交叠,让零售业尤其是本土零售业的发展陷入尴尬境地。

不过,这并非是零售一个行业的问题,几乎所有行业都或多或少面临这些挑战。零售业与其他行业一样,惟有在大零售时代加速商业模式的灵活性和创新性,才能应对。然而,真正意义上的能让企业从容度过“红利消失”危机的创新又谈何容易?当红利时代的多重利好终结,就如大潮退去前的那一刻,到底谁是在裸泳,也许即将见分晓。

预测03 与制造业抢一线员工

零售业正在或即将发生的一个显著现象是:以前企业都是在为引进高层管理人员发愁,现在却截然相反,高层管理人员比比皆是,倒是一线员工,不再像以前那样一抓一大把地好招了。

也就是说,这个行业已经从人才的抢夺,变成了开始进行人员的抢夺。

用工荒直接体现在一线,在大零售时代将会更加明显。这其中,待遇问题至关重要。零售业一线员工的收入在所有行业中都属较低水平,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也是为什么零售企业往往很难让顾客满意的关键原因——如果员工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自然对企业不会满意,那又怎么会用心服务让顾客满意呢?

可惜,这么浅显的道理,很多零售企业不是不懂,是根本一直在排斥去懂。但别忘了,把员工当傻子的企业,自己才是真正的傻子。不信?看看一线员工的流失率就知道了。一项名为《2012年中国人才保留实践调研》的报告称,离职率最高的就是零售业。

很简单,一线员工基本是在为生存奋斗,如果目前一月收入是2000元,而竞争对手能给2500元-3000元,为什么不跳槽?

而这样的情况正在制造业上演。由于制造业工资的大幅提升,在三线城市,零售企业的一线员工在1500-2000元/月,但大型制造企业一进入,能给出2600-3000元/月,不少地区出现了员工流失到制造企业的现象。一些企业为了留住员工,甚至采取了股权改革,全员持股等方式。但这样的方式能否普及、又能否长效,都还是未知数。

更让人担忧的是,按照目前的速度,到2015年制造业的工资水平将是2011年的两倍,2017年将达到3倍,而这一趋势几乎不可逆转,因为中国的劳动力规模已趋于稳定,2015年左右将开始收缩,企业对员工的争夺竞争将加剧。制造业与零售业互抢劳动力?恐怕零售业胜算不大。

预测04 中小企业生存维艰

当高增长时代结束,苦日子到来,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或许尚还有足够进退的资本,最难受的当属中小企业。大零售时代,中小企业的生存只会更加艰难。

这一点,从区域优秀企业的遭遇中就可见一斑。安徽台客隆在2012年上半年可比门店销售增幅仅6%,再创新低。但1~4月总体费用上升21%,超过销售增长幅度,人力成本上升占总费用增加的43%。

其实仅人力成本就让中小零售企业下不来台。近两年来,零售企业一线员工工资每年以15% ~ 30%的速度增长,有的企业涨薪成本甚至是其整年的利润。但外资同行进驻三四线城市,给一线员工的待遇高出本土企业30%,这让本土企业苦不堪言,只能硬着头皮迎战,处境愈加困难。

而目前的中国零售业正在朝两方面演变:一是外资或外来零售巨头正以不惜代价的方式抢夺三四线市场,这些企业挟资本的优势,再加上战略上的亏损周期,卡住的正是当地中小零售企业的“命门”;二是,外资零售企业为本土企业输送人才的时代已经结束,本土企业正面临着为外资企业免费培养人才的窘境,目前正在各地上演的真实案例是:每当一家外资零售企业开店,其门店的员工有80%以上都是来自当地本土企业。

人力、租赁成本的上升已经让中小零售企业步入微利中的微利,而客单价却在下降,业绩持续下滑,管理上很难在短期内突破,在内有外资和外来巨头围剿、外有整体经济不景气的夹击下,显然很难过上以前滋润的日子。

当然,这不包括部分在创新上有所突破的中小企业,无论什么样的情况都会有例外,零售业中,必然会有生存得很好、发展超常的中小企业显现,哪怕是在最恶劣的环境下也同样如此。

预测05 洗牌期间现抄底机会

毋庸置疑,在这一轮零售业的衰退中,行业洗牌也不可避免,仍然会有一大批企业出局。尤其是竞争力弱的中小企业,由于不能消化成本上涨,会最先败下阵来。因此,随着经济的持续低迷,加上这一轮成本属硬性上涨、无回旋余地的特征,缺乏应对实力的中小企业恐怕这一次是在劫难逃。

每一次行业出现危机时,也就意味着是其他企业的机遇。从这个角度看,零售业新一轮的并购与整合,也许会陆续上演。况且,虽然较十年前有了明显改善,但零售业仍然非常分散,整合机遇一直都存在,且周期也会非常漫长。只要政策上没有限制,零售业向少数企业资源集中是必然趋势,这也有利于行业整合及效率提升。

与前几年行业红火光景时不同,在当前的条件下,陷入困境难以自拔的企业已经失去了议价能力,同时一部分挣扎在生存线上的企业也会失去继续经营零售行业的耐心,有实力的企业应该抓住这个难得的抄底机会,至少付出的成本和整合的代价都会相对更小。

不过,前几次的洗牌都是大鱼吃小鱼,这一次很有可能上演小鱼吃大鱼的场景。不过,谁会是这场刚刚拉开大幕的好戏中的主角呢?

预测06 零售业面临多维竞争

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却想进来——零售业颇有点像围城。

零售行业的竞争不再是同行之间的一维竞争,而是演变成了多维空间的竞争,这缘于各行各业的企业都在竞相涌入这一行业。

做地产的开始做零售。万达甚至开始减少商业地产比重,加大百货等领域的投资力度,并号称要将在2012年由原来万千百货改名而来的万达百货做到中国第一。在北京,一家名为怡海的开发商也开始在自己的小区里开出超市。

做制造的高调进军零售。最典型的是娃哈哈,2010年就声称将用3至5年在河南的地县市建100个大型购物中心,但却一直是虚张声势,不过,2012年正式成立了娃哈哈商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杭州钱江新城的欧洲精品商城项目初期投资10亿,计划3年内增资到100亿。虽然现在来看娃哈哈更多像在玩商业地产,但零售业务较好的现金流亦是其青睐的。

做快递的也尝试做零售。顺丰试水的便利店、电商便是一例,尽管这一业务目前尚并不十分顺利,甚至顺丰还在北京暂停了几家便利店的零售业务,只开展收寄件。

但很显然,不像此前只想打通自身主业范畴的供应链,更多的企业开始把目光投向全领域通吃,这种做法在国际上已经被证明风险极大,也鲜有成功者,但国内企业却始终经受不起诱惑,结果也不难想象:大多数这样的企业最终都会陷入自己挖好的陷阱中爬不出来。不过,对零售企业来说,哪怕是短期内的这些企业把水搅浑的行为,也会给本就不妙的消费市场造成一定压力。

预测07 技术改变零售创新

没有了廉价人力、租金等优势,又面临四面夹击,零售商还能依靠什么夺取未来?

或许,通过信息系统对人力资源的全面优化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将是一个选择。而通过专业的解决方案,借助信息软件,将粗放式人为管理转为精细化的劳动力管理,减少无为加班、错误的带薪休假、计划外缺勤、工时滥用、决策失误、合规风险、计划与实际的差异、质量缺陷以及安全事故等等,零售企业的人力成本完全可以在当前基础上降低2%至8%——这对零售企业来说已经是一笔数目不小的净利。

同时,电子价签、自助结账、RFID技术的全面应用将会加速普及,有些技术已经在一些卖场中出现,今年9月开业的安徽乐城生活广场,国内第一家全面使用电子标签的超市,商场的价格牌不再是纸质材料,而是电子屏幕,将极大地改善价格标错和不明确的现象。该超市还引入自助收银系统、智能监控系统、全自动生鲜打包机等,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快速的购物体验。而这也让该超市在2012年迅速取得了日销售过百万的业绩,平均业绩也在40万元以上。

在卖场里进行技术上的全面创新也将会是一条不错的出路,可以肯定的是,未来能够利用技术设备解决问题的岗位,零售企业将不会再吝惜投入,因为技术设备的投入是一次性的,只是外加一部分维护费用,相较而言,比人力成本要低,且更可靠。不过,一些基层的岗位可能会因此而消失,这对于整体就业而言是个利空,但对于越来越难招聘到一线员工的零售企业来说,倒未必是一件坏事。

预测08 资本热潮正逐渐消退

世事变化太快,几年前还极受青睐的连锁零售企业,对资本市场和投资者(VC/PE)的吸引力正在逐渐减少。这是因为,几年前当网络零售尚未风起云涌时,投资机构和证券市场普遍看好连锁零售题材。几乎每一家稍具规模的连锁零售企业,都会受到众多风投的 “骚扰”,这的确也造就了一批零售企业成功上市,也有不少企业引起了战略投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

不过,网络零售给传统零售在两年时间里造成的巨大冲击,让投资者觉得传统零售看不到未来,使得连锁概念已经失去了头顶上的神奇光环,回归普通。越来越多的连锁零售企业遇阻上市路,同时零售企业对待证券市场的盲目热情也已回归理性,不再一味追求上市或是与资本对接。双方有意识的各自降温,让这轮涨了数年的资本热潮开始消退。

这并不难理解,从投资角度看,零售业对经济的敏感程度要高于医药、食品饮料等其他消费类行业,在经济繁荣期,零售收益会较好,但当经济衰退及缓慢复苏阶段,收益就会大打折扣。同时,上市已经不再是零售企业的必选项,并正在变成可选可不选的项目。当然,一些优秀的区域零售企业会继续往资本市场的终点进发。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2年,零售企业彼此间在资本市场也相互举牌,茂业国际频频购进大商股份,银泰系仍想吞下鄂武商,同是IGA成员的永辉也在二级市场投资起了人人乐的股票,这表明未来零售企业间在资本和战略上的对接与合作将会呈现更多形式。

预测09 精细化作用真正显现

在大零售时代精细化无疑将被重新重视。当零售业高增长时代一去不返、低成本时代一去不返、人口红利时代一去不返,就到了直接拼刺刀、见真章的时候,也只有这时,精细化作用才是真正显现。

大零售时代必须要正视的现实是,前台收入已经不可持续,开店扩张已经失去魅力,渠道下沉已经不具优势,这也意味着粗放式的经营方式进入了彻底淘汰期。而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效益,通过后台提升利润,通过管理挖潜增效,将成为零售行业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不二选择。

在精细化管理方面,零售企业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将规模优势和市场优势转化为效益优势和赢利能力。其实,本土零售企业在商品经营能力和毛利率提升能力方面,与外资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而这也是精细化的重点。这其中,又包括对信息化、供应链方面的进一步完善,包括在卖场环境、营销创新、品类管理上的继续深化,说到底,企业还是必须形成差异化特色,才能在严苛的市场中继续存在。

所以,未来我们可以看到,真正做到精细化的企业与依旧处于粗放型经营的企业,彼此间的距离将会越来越拉大,当前者在市场中游刃有余之时,后者将在竞争中要么转变,要么消亡。

预测10 实体零售未来可期

在电商如火如荼,大有取代传统零售的当下,实体零售商的未来的确让人担忧。但这种担忧其实并无必要。

除了个别业态是因为市场发展的需求必须转型外,超市、便利店、社区店等实体零售仍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这是因为,电商不会也不可能全面取代传统零售,电商自身也会在大零售时代迎来洗牌整合期。谁能笑到最后尚未可知。

同时,电商提供的仅是更便利的购物方式,目前来看无论从成本还是商品价格上都不占优势,而且绝对无法为消费者提供最佳的购物体验,因此,能够在体验式消费上有所创新的实体零售企业将会在未来拥有较强的竞争力。

而传统零售具备丰富的市场经验,尽管在电商领域会有较长的摸索期,但随着电商行业的成熟及盈利模式的清晰(目前电商尚无有效盈利模式,基本处于亏损状态),就算是慢走一步甚至几步,在这一领域依然会有所作为。

更重要的是,人类的天性就是喜欢轮回,消费习惯也同样如此。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人们对电商的购物方式厌倦之后——这种审美疲劳在不长的时间内就一定会有所体现,消费者就会重新回归零售卖场,尽管这种现象不一定会马上发生,但却是大零售时代的必然发展过程。惟一需要传统零售企业做好的,是坚守并坚持在卖场环境、体验消费、营销方式上的创新。

猜你喜欢

零售业零售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门店零售与定制集成,孰重孰轻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美妆零售新玩法! 化妆品市场现新零售模式
今年春节新兴消费亮点纷呈——2018年新零售走向
零售业 餐饮业 到底谁模糊了谁?
加快农村电商全覆盖
万利超市的新零售探索之路
效率才是新零售业本质
场景营销视野下的零售业O2O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