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耐药后的进展模式分析

2013-09-09王彬张昕林琳郝学志张湘茹李峻岭石远凯

中国肺癌杂志 2013年10期
关键词:吉非复查进展

王彬 张昕 林琳 郝学志 张湘茹 李峻岭 石远凯

吉非替尼是小分子表皮生长因子络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 inhibitor,EGFR-TKI)之一,目前广泛应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对于有EGFR敏感性突变(外显子19缺失突变及外显子21点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TKI的有效率及无进展生存时间优于化疗。TKI类的药物在服用一段时间后都会出现耐药的发生,临床上表现为疾病的进展,包括原有病灶的增大及新病灶的出现。对于TKI耐药后的治疗,临床正在探索中。使用TKI后根据耐药进展的不同表现推荐相应的后续处理,例如对于孤立的颅内转移及骨转移,推荐继续原方案治疗的同时行局部治疗。这些治疗选择的不同符合肺癌的个体化治疗原则。现总结分析作者于2007年1月-2012年7月间经治的服用易瑞沙后临床获益并服药时间超过6个月的93例患者出现耐药后的临床表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组93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74例;年龄33岁-79岁,中位年龄57岁,30岁-39岁5例,40岁-49岁18例,50岁-59岁32例,60岁-69岁24例,70及70岁以上14例;患者均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其中腺癌88例,腺鳞癌1例,非小细胞肺癌(未分型)4例;既往吸烟患者13例,不吸烟者75例,记录不详5例。

1.2 治疗方法 吉非替尼250 mg口服,每日1次,服用6个月,根据影像学复查病灶评价有效或稳定,申请易瑞沙(吉非替尼)慈善赠药,获批后入组,每2个月进行影像学复查,疾病进展医生建议中止治疗或中止取药后出组。

1.3 定义 用药时间:开始口服吉非替尼-出组时间;疾病进展部位: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新发转移部位:口服吉非替尼治疗之前影像学检查、临床记录没有出现转移的部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统计。

2 结果

2.1 用药时间 因慈善供药项目入组条件,本组患者用药时间均>6个月。全组93例患者,用药时间8个月-70个月,中位用药时间16个月,8个-12个月29例,占31.2%(29/93); 13个-24个月44例,占47.3%(44/93);25个月-36个月12例,占12.9%(12/93);37个月-48个月6例,占6.5%(6/93);48个月以上2例,分别为51个月、70个月,占2.2%(2/93)(图1)。

2.2 出组情况 全组93例患者,2例由于脑梗(电话随诊)中止治疗出组,分别服药11个月、13个月,其中服药11个月患者出组前5个月脑核磁显示:点状强化灶警惕转移;服药13个月患者在吉非替尼疗前有脑转移经过放疗,颅内病灶稳定。另外1例患者用药51个月,自行中止继续用药。余90例患者均由于疾病进展,医生建议中止治疗出组。

2.3 疾病进展部位 90例患者出现疾病进展,胸腔内复发转移进展72例,占80%(72/90),包括原发灶进展33例,或术后断端的局部复发进展2例,或肺内转移进展46例,或胸膜转移进展23例,或肺门、纵隔、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进展17例,或胸腔、心包积液进展15例;腹腔内转移进展14例,占15.6%(14/90),包括肝转移进展3例,或肾上腺转移进展4例,或腹膜后、腹腔淋巴结转移进展8例,或腹腔积液进展1例;颅内转移进展27例,占30%(27/90),包括疗前无颅内转移新发颅内转移16例,疗前既有颅内转移经过治疗复又出现进展或其他转移灶11例;骨转移进展9例,占10%(9/90);远处浅表淋巴结转移进展3例,占3.3%(3/90),包括腋下淋巴结转移2例,腹股沟淋巴结转移1例(表1)。

3 讨论

吉非替尼作为EGFR-TKI之一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0年间EGFR-TKI从临床研究中有效患者表现的临床特征[1],到探索临床特征背后的分子学机制[2,3],经过印证,突变检测作为临床规范;通过临床的耐药表现,探索EGFR-TKI有效患者耐药的分子学机制[4-8],同时,临床也将化疗与EGFR-TKI序贯[9]或联合或针对其他靶点的药物,意图控制肿瘤的不同克隆。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是方向。临床医生的细致观察,是提出问题和假说的基础,基础研究回答问题挖掘临床表现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并需要通过临床来验证。

全组93例患者,女性占79.6%(74/93),明确病理类型腺癌占94.6%(88/93),病理无单纯的肺鳞癌,记录明确非吸烟者80.6%(75/93),符合EGFR-TKI治疗敏感人群的临床特征[1]。

吉非替尼治疗6个月稳定或有效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后的随访中,中位用药时间16个月,用药时间超过2年占21.5%(20/93),用药不超过2年(包括2年)占78.5%(73/93);超过3年8.6%(8/93),不超过占91.4%(85/93)。目前对于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长期随访是每2个月进行影像学检查,参考上述数据,可考虑2年内的随访,依照原复查节奏,超过2年,尤其是3年后的随访可调整至3个月进行影像学的复查。

图 1 用药时间分布图Fig 1 Time distribution of medication

表 1 吉非替尼耐药后进展部位与用药时间Tab 1 Progress site and time of medication after resistance to gefitinib

本组数据显示,吉非替尼耐药,胸腔内进展占80%(72/90),尤以原发灶+术后断端复发进展占38.9%(35/90),肺内转移占51.1%(46/90),胸膜转移占25.6%(23/90);颅内进展30%(30/90);腹腔内进展15.6%(14/90)。较高的中枢神经系统转移与其他研究类似[10]。随访过程中,参考上述数据,除根据已有病灶进行复查外,影像学检查常规可行:胸CT、颈部+腹部B-US,既往无颅内病灶者每6个月-12个月复查脑核磁。

综上所述,吉非替尼长期随访中可考虑2年内每2个月影像学复查,2年-3年后可每3个月影像学复查,复查包括胸CT、颈部+腹部B-US,6个月-12个月复查脑核磁。

猜你喜欢

吉非复查进展
辛永宁:慢性乙肝患者随访复查的那些事儿
抗肿瘤药物吉非替尼的合成工艺探讨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肺结节≠肺癌,发现肺结节如何复查?
勘 误
除痰解毒方联合吉非替尼对肺腺癌H1975荷瘤小鼠Twist、Fibronectin表达的影响
首批7所陕西省普通高中示范学校迎接复查评估
吉非替尼致多系统严重不良反应1例
寄生胎的诊治进展
我国土壤污染防治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