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1000倍爆炸式流量迫使网络推进智能化
2013-09-08鲁义轩
本刊记者 | 鲁义轩
管控:流量经营之本
话题:围绕未来千倍流量趋势,智能化服务和流量经营的关键点
爱立信中国市场与战略部战略市场经理 田清鹤
爱立信东北亚区客户咨询部方案架构师 李京川
华为电信软件与核心网业务部资深专家
Q:在流量爆发趋势下,运营商如果能够对数据、网络资源和用户业务的控制做到用户级,就能在流量经营竞争中占据比较有利地位,在您看来,哪些技术将是实现流量有效管控的关键?
田清鹤:对于流量管控,运营商可以采取两方面举措,一是逐步将其网络升级至智能立体网,从而可以在无线的层面实现对无线数据流量的管控和分流,运营商要首先做好宏蜂窝覆盖,这是向智能立体网演进的起点,然后采取分步发展的策略,从三个角度入手:一是升级现有基站提高宏峰窝覆盖,二是加大基站数量进行密集部署,三是采用小型化蜂窝基站,补充宏蜂窝的不足。
二是针对智能运营,爱立信首次推出智能运营的全景图,以策略控制和智能网关的智能管道为基础,辅以监控运营数据的智能监控为手段,依托智能计费和精细化营销平台的智能营销,结合优化用户服务与体验的智能保障,可以帮助运营商更好管控无线数据流量。
华为专家:流量管控涉及几个关键技术。一是流量可视和分析技术,如果想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流量管控,首先需要了解网络里的流量组成情况,基于用户、基于业务、基于位置等不同维度的流量分布情况,为管控策略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二是业务识别技术,只有把流量按照各种业务或者协议的方式准确的识别出来,才可能对流量做进一步精细的管控,比如在上网高峰期控制P2P下载等;三是针对用户和业务的分层分级的带宽控制能力,因为带宽和流量一样都是一种需要运营商进行大量的前期设备建设投入才能提供的资源,用户可以购买不同的套餐提供不同的使用流量,同时也提供不同的最大上网带宽,从而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并实现带宽增值;四是基于不同业务的QoS保障能力,比如视频通话业务对实时性要求较高,需要单独针对该业务进行网络资源的保障,确保通话质量。
Q:运营商在方兴未艾的大数据领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利用自身的资源来提供智能的服务?
李京川:运营商最大的优势体现在其庞大的客户群以及相关的用户数据,这个数据是任何一个OTT提供商都不可能完整拥有的。那么,如何能够将这个数据的优势与应用有机的结合起来就是对运营商最大的挑战。“飞信”有个不错的起点,但没有真正“飞”起来有其他深层次原因。除了关注相关应用的开发和云技术的使用,另一个需要运营商关注的技术方向是相关感知和控制技术,以及这些技术与网络的有机结合,只有具备了可感、可控的能力,运营商“一夫当关”的优势才能得到真实的体现。DPI、CDN、TIC等这些技术都不错,都是网络智能化所需要部署的技术,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简单叠加,这必然会大大增加运维成本,各模块之间的协调也会出现问题,应该提前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新型蜂窝网络:想说爱你不容易?
话题:如何更大限度地发挥小型基站的作用,并实现与宏网络的协同?
中兴通讯中国区副总经理 顾翔
高通公司技术市场总监 Prakash Sangam
Q:小蜂窝因在密集型布网中有明显优势已被业界高度关注,近期,包括LTEHi在内的新型蜂窝设备也收到产业链重视。对于未来各类终端带来的巨大流量冲击,新型蜂窝技术将在哪些方面体现出支撑力?
顾翔:对于TD-LTE网络的各种组网方案,业界确实讨论较多,而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如何建设好网络?”或者说采用差异于传统蜂窝建网方式的组网来组建TD-LTE网络,以期打造一张可商用的网络。而采用何种建网方式是需要根据TD-LTE本省的系统特点和商用网络要求来确定的,基于此,中兴在TD-LTE Small Cell产品解决方案上投入了很多,并在2012年中国移动13城市规模建设中就提供了微基站解决方案,同时在一体化RRU、Femto产品方案上也做了大量投入,并在外场得以测试验证。总体来看这些方案的应用出发点都是瞄准了更大的频段带宽、更高业务运营速率要求、更小的站间距要求等目标。
Q:不同种类、各种外形的小型基站构成的密集型异构基站组合,在网络部署上尤其要注意哪些问题?
Prakash Sangam:超密集网络是实现1000倍数据流量这一愿景的重要部分。当前已有的解决方案目标是将这些网络的性能发挥到极致。但不同种类、各种外形的小型基站构成的密集型异构基站组合,会直接带来干扰问题:大型基站和小型基站之间的干扰以及小型基站互相之间的干扰。减少干扰有两个简单的但并不容易的方法——在起始阶段就避免干扰的产生或者摒弃不能避免干扰的部分。
避免干扰的方法之一是促进基站之间的协调,并根据需要智能地共享资源。例如,如果小型基站的流量超过大型基站,那么小型基站将获得较大部分的共享资源,反之亦然。最新发布的LTE Advanced 和 HSPA+通过一项名为“范围扩展”(range expansion)的增强功能实现了这一目标,该增强功能支持宏网络和小型基站之间的协调。LTE和HSPA的未来版本将支持小型基站之间的协调,进一步扩展这一方法。另一项引入的新技术是“伺机小型基站”(opportunistic small cells),它可以根据容量需求动态地“打开”或“关闭”小型基站。这不仅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干扰,而且也节约了能源。
增量+增收:三大运营商如何应战?
话题:国内运营商各自的主要战略以及网络运营情况都不同,如何在增量的趋势下获得相应收益?
华为电信软件与核心网业务部资深专家
Q:对于中国移动,其多网协同是目前的主调,结合流量的增长趋势,中国移动是否有必要建设高于四个网络层面的管控平台,以及如何实现流量和网络资源的统一管控?
华为专家:首先,管控不是目的。多网协同的目的除了优化网络资源配置、供给外,关键是要结合不同网络资源状况,细分用户的流量行为并加以引导。在此过程中,需要对网络、终端、业务、资费以及营销、支撑提供统一的策略生成、策略执行、流量增值、客户牵引流程。其次,协同是为了产生更好的运营效益。一方面无论对网络的协同还是流量的管控都是随时根据成本、效率、市场需要来调整策略,另一方面针对驻留在网的客户,需要从终端、资费、增值业务、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电子化渠道、价值链合作以及客户行为等环节引导流量。
以上这些都需要一个完整的大闭环来支撑,包括网络的策略生成与执行、用户及业务策略生成与执行、运维决策及营销支撑。
Q:对于中国联通来说,其高速的移动宽带网络以及逐渐庞大的3G用户正在带来巨大的数据流量,如何从终端用户的流量消费上,获得关键信息为流量经营部门提供参考?
华为专家:中国联通高速发展的移动宽带市场带来了大批的高价值客户,但这并不等同于高利润,基于大数据的精细化运营是不二选择。区别于窄带话音,移动宽带时代的经营更加注重终端、体验及适时的服务,大数据不仅是海量数据的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及时应用于生产,终端用户的流量行为、偏好、社交、关怀以及流量消费的范围经济都可以作为经营部门的参考以及适时应用于生产。
同时,其网络管控的意义更多偏重于市场的进攻与价值获取,应该屏弃传统的网络管控技术论,更多为用户提供极致的流量体验、服务体验。
Q:中国电信以固网宽带和天翼移动服务捆绑为卖点,其流量的产生与走向也有自身的特点。在OTT等业务的兴起下,中国电信应如何建立其支撑、了解、掌控管道流量的能力?并在大流量趋势下进行精细化运营?
华为专家:中国电信拥有明显的固定宽带市场优势,优势客户群包括家庭客户、政企客户等。在OTT兴起的背景下,基于家庭、政企的管道经营需要更加开放的“三者四可”管道战略。在准确识别用户的基础上,可以充分开放合作,以流量服务捆绑用户而不是管道。当然,利用固网宽带的优势,提供热点Wi-Fi的优质服务补充可以为移动宽带业务的开展提供更优的支撑。
移动技术的升级
话题:流量的暴涨催生了一系列移动宽带技术的不断升级,其中载波聚合技术将发挥哪些作用?
中兴通讯中国区副总经理 顾翔
Q:TD-LTE载波聚合技术是中国移动进一步提升LTE网络数据运营能力的核心技术,目前TD-LTE规模试验中是否已涉及了载波聚合技术的应用?载波聚合在未来的流量暴涨趋势中还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顾翔:早在2012年8月中国移动在13城市规模网络建设技术规范要求里就作为基本功能要求各厂家尽快实现对TD-LTE载波聚合的支持。载波集合技术载波聚合(CA)技术是LTE-A最核心的技术,可以把相同频段或者不同频段下的两个以上的载波合并为一个信道,成倍地提高TD-LTE小区的峰值速率,使运营商能够为移动用户提供更高速、更丰富的业务体验,更好地应对数据业务流量的爆发式增长,提高TD-LTE网络的竞争力。同时载波聚合(CA)技术还可有效规避邻区同频干扰,提升TD-LTE网络性能,更灵活地实现主辅小区间的负载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