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性双幽门1例
2013-09-07邢一鸣
邢一鸣
江苏省高淳县人民医院内窥镜室(211300)
病例:患者女,62岁,因“反复咳痰10年,再发3 d”于2012年10月17日就诊于我院呼吸科。患者10年前受凉后出现反复咳嗽、咳痰,就诊于我院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肺气肿、类风湿性关节炎”,多次在我院和外院治疗,治疗后症状好转。3 d前患者受凉后再次出现咳嗽、咳痰,痰量多,黄白痰,咳嗽剧烈时伴胸闷、气喘,可成句连续讲话,能平卧,在外院给予头孢、氨茶碱、地塞米松治疗后症状未明显改善,第2 d发生恶心、呕吐两次,呕吐物为黄色胆汁样,无咖啡样物,伴反酸、腹胀,无腹痛。拟诊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感染;类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Ⅱ级(极高危);左肾结石”收治入院。
患者既往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十余年,平素口服泼尼松;高血压病史7~8年,平素口服利舍平,血压控制情况不详。否认肺结核、血吸虫、伤寒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疫水、疫区接触史,否认吸烟、饮酒史。入院查体:体温36.7℃,脉搏 96次/min,呼吸 16次/min,血压 165/100 mm Hg(1 mm Hg=0.133 kPa)。双侧胸腔呼吸动度一致,语颤对等,双肺叩诊呈过清音,听诊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少量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未触及震颤,心界不大,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肠型、蠕动波,全腹无压痛和反跳痛,无肌紧张,未及异常包块,肝、脾肋下未及,Murphy’s征阴性,全腹叩诊呈鼓音。入院后行胃镜检查示幽门前区小弯侧可见一假幽门,胃镜可通过假幽门到达十二指肠球部,假幽门底部可见一深凹溃疡,大小约0.8 cm×0.8 cm(见图1)。胃窦大弯侧可见一憩室,大小约0.5 cm×0.5 cm,内部黏膜光滑(见图2)。胃窦部可见多发浅表性溃疡(见图3)。于假幽门底部溃疡处取活检,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示慢性中度非萎缩性胃炎(活动期)伴肠上皮化生。结合患者的病史和各项检查结果,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肺气肿;类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Ⅱ级(极高危);左肾结石;胃多发性溃疡;双幽门畸形。给予抗炎、化痰、改善肺功能等治疗,经消化科会诊后,给予泮托拉唑、复方尿囊素保护胃黏膜,治疗后患者咳嗽、咳痰、胸闷较前好转,腹胀症状缓解,无恶心、呕吐,无反酸。建议复查胃镜,患者拒绝而未予实施,于2012年11月1日出院,建议患者长期随访。
图1 胃镜检查示幽门前区可见双幽门口,持续开放,假幽门底部见一溃疡,表面覆白苔,周围黏膜肿胀
图2 胃镜检查示胃窦大弯处见一憩室,内部黏膜光滑
讨论:双幽门畸形又称胃十二指肠瘘,临床较少见,发生率约为0.06% ~0.4%[1]。胃镜检查为诊断双幽门畸形的主要手段,但若周围黏膜肿胀、瘢痕形成或被胃内容物覆盖,内镜下不易发现第2个幽门口,而X线片可动态观察钡剂通过第2个幽门口的过程,因此X线钡餐检查也是诊断双幽门畸形的有效手段[2]。双幽门畸形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先天性双幽门多因肠管形成初期,管腔发育障碍所导致,多见于幼儿[3];后天性双幽门多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有关,溃疡反复修复-损伤-修复,此过程导致局部结缔组织增生形成黏连带,将幽门管分割而成[4]。本例患者为成年人,有长期服用泼尼松、利舍平的病史,胃镜下可见胃窦部多发浅表性溃疡,考虑患者属于后天性双幽门畸形。此外,患者胃窦憩室的形成可能也与此病理过程有关。
图3 胃镜检查示胃窦前壁浅表性溃疡,表面覆薄白苔
先天性双幽门无症状时一般无需治疗,有症状时可给予对症处理,后天性双幽门如不出现梗阻或出血等并发症,可终生无症状。对出血或梗阻等并发症内科治疗无效时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2]。本例患者既往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高血压病史多年,长期服药导致胃黏膜损伤,因此给予胃黏膜保护剂维持治疗,患者治疗后腹部症状缓解,建议复查胃镜,但因患者拒绝而未能实施。
综上所述,本例患者为后天性双幽门,常见于胃窦溃疡反复修复-损伤-修复引起穿孔形成内瘘。患者有长期服用药物史,胃镜检查发现内瘘形成。此外,患者除胃窦多发性溃疡外,胃窦大弯处见一憩室形成,较为少见。
1 Akazawa Y,Mizuta Y,Osabe M,et al.A case of double pylorus caused by recurrent gastric ulcers:a long-term endoscopic observation[J].Dig Dis Sci,2005,50(11):2125-2128.
2 宋振河,高孝忠.胃双幽门畸形并球部溃疡1例[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9,21(6):379.
3 林燕华,甘爱华,吴培钿.胃双幽门畸形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一例[J].海南医学,2011,22(22):142.
4 雷静静,杨浩羿,周力.后天性双幽门三例临床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2,29(11):642-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