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京某部科技干部脂肪肝发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2013-09-07吕焱
吕 焱
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装备研究院门诊部,北京 100085
脂肪肝(steatohepatitis)是一种病理学概念。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与脂质代谢密切相关。如果某种原因造成脂类物质代谢失衡,脂肪在肝细胞内大量堆积,当超过30%的肝实质细胞出现脂肪变性时,就形成了脂肪肝。脂肪肝是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疾病的过渡阶段,也可以认为是全身性疾病在肝脏的一种病理过程[1]。脂肪肝的发病机制从现代医学角度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研究认为下列因素可能在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一定作用:(1)脂代谢异常;(2)激素影响;(3)环境因素;(4)氧应激及脂质过氧化损伤;(5)免疫反应;(6)肝筛改变;(7)游离脂肪酸的作用;(8)酒精[2]。为了解军队科技干部的身体健康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早发现、早诊断和早预防的疾病防治工作,笔者于2012年7月调查研究了驻京某部科技干部脂肪肝发病率及相关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统计人数来源于2012年7月驻京某部体检科技干部1986例,其中,男性1621例,占总人数的81.62%,年龄22~60 岁,平均(30±8)岁;女性 365 例,占总人数的 18.38%,年龄 22~60 岁,平均(30±8)岁。
1.2 方法
采用飞利浦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986例受检者进行进行空腹B超检查。诊断脂肪肝分轻度组和中度以上组两组,测定血脂、血糖及体重指数(BMI),分组比较脂肪肝发病率与上述因素的关系。
1.3 观察指标
三酰甘油、胆固醇、BMI和血糖。
1.4 脂肪肝诊断标准
脂肪肝的诊断以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标准为依据。
脂肪肝B超诊断标准:(1)肝区近场弥散性点状告回声,回声强度高于脾脏和肾脏,少数表现为灶性高回声;(2)远场回声衰减,光点稀疏;(3)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4)肝脏轻度或中度肿大,肝前缘变钝。仅具备第(1)项者作为疑似诊断,具备第(1)项加以上任一项者可确诊为脂肪肝。脂肪肝分度:(1)轻度:前场回声增强,后场回声衰减不明显,肝内管状结构仍可见。(2)中度:前场回声增强,后场回声衰减,肝内管状结构模糊,但可辨认。(3)重度:前场回声明显增强,后场回声衰减明显,甚至呈无声区,轮廓结构不清,肝内管状结构难以辨认。
BMI的判定按照《中国成年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标准:BMI 18.5~23.9 kg/m2为体重正常;24.0~27.9 kg/m2为超重;≥28 kg/m2为肥胖。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脂肪肝与三酰甘油和胆固醇升高的关系
调查结果提示,在1986例受检者中有387例符合脂肪肝诊断标准,脂肪肝总发病率为19.49%。其中轻度311例,中度和重度76例;伴发高血脂216例,占脂肪肝发病人数的55.81%。
将脂肪肝人群按脂肪肝分级标准分为轻度脂肪肝及中度以上脂肪肝,对三酰甘油指标做χ2检验。统计学结果显示,脂肪肝的发病与三酰甘油升高有明显关系(P<0.01)。中度以上脂肪肝表现尤为明显,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同样方法对总胆固醇做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脂肪肝的发病与总胆固醇升高无明显关系。见表1。
表1 脂肪肝中三酰甘油和胆固醇升高的例数(%)
2.2 脂肪肝发病率与性别、肥胖和高血糖的关系
本临床研究受检者1986例,脂肪肝387例,发病率19.49%;其中男性346例,发病率21.34%;女性41例,发病率11.23%。脂肪肝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且中至重度脂肪肝尤为明显(P < 0.01)。
本文统计387例脂肪肝,其中,男性肥胖245例,年龄(39±11)岁,占男性脂肪肝人数70.81%;女性肥胖23例,年龄(49±10)岁,占女性脂肪肝人数56.10%。统计结果提示,脂肪肝与肥胖关系密切,男女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在387例脂肪肝中,高血糖有66例,其中,男性61例,占男性脂肪肝17.63%,年龄(42±11)岁;女性5例,占女性脂肪肝12.20%,年龄(48±10)岁。统计结果显示,血糖升高时,脂肪肝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P<0.01)。
2.3 脂肪肝发病率与年龄的关系
本临床研究1986例受检者,脂肪肝发病率随年龄增加呈增高趋势,按 22~30 岁、31~40 岁、41~50 岁和 51~60岁四个年龄段分组,脂肪肝发病率分别为8.54%、20.05%、26.82%和34.32%。各年龄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 51~60 岁发病率最高。男性脂肪肝年龄(39±11)岁,女性脂肪肝年龄(46±10)岁。
3 讨论
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结构的西方化和健康教育的相对滞后等因素,导致人群脂肪肝患病率不断升高[3]。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病变严重危害着人体健康。我国对脂肪肝的流行病学调查均是针对特殊人群。由于调查对象的职业、年龄、性别以及地区的不同,脂肪肝的患病率差异很大[4]。近年研究表明,15%的单纯脂肪肝患者,可以发展为肝纤维化或肝硬化,3%的患者还可导致肝功能衰竭,因此应高度重视对脂肪肝的防治[5]。范建高[6]报道,上海市机关职员脂肪肝检出率为12.9%。王芳等[7]报道,某部科技干部脂肪肝发病率为10.61%。白中杰等[8]报道,某单位科技人员脂肪肝检出率,2006、2007、2008和2009年逐步上升,分别是16.44%、18.44%、20.89%和23.67%。本调查研究提示,驻京某部科技干部脂肪肝发病率为19.49%。
本研究对1986例驻京某部体检科技干部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脂肪肝的形成与甘油三酯升高、肥胖和高血糖有关系。BMI是世界公认的适合于成年人的一种评定肥胖分级程度的方法,是评估体重与身高比例的工具,是用来衡量整体肥胖的指标[9]。本组资料显示脂肪肝的发病率有性别差异。男性高于女性,尤以中度以上脂肪肝明显。脂肪肝人群中女性平均年龄高于男性,显示女性脂肪肝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女性脂肪肝发病与年龄和激素水平相关。随着年龄增长,女性脂肪肝发病率增高。女性更年期期间,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分泌水平随年龄增长而缓慢下降,在此阶段脂肪肝患者明显增多。目前认为女性脂肪肝的发生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10]。酒精能抑制肝细胞内的脂肪酶活性,使肝脏对脂肪的分解能力下降,可加重肝内脂肪的沉积。饮酒人群中男性居多,这也是男性脂肪肝高于女性的因素。因此,控制饮酒对脂肪肝的治疗有重要意义[11]。脂肪肝与胆固醇升高之间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提示,1986例驻京某部体检科技干部脂肪肝总发病率为19.49%,应引起相关部门充分重视,以便更有效地保障我军科技干部健康,提高部队战斗力。对于脂肪肝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1)加大对高血脂、高血糖和肥胖等相关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力度,尽早对高血脂、糖尿病和肥胖症等高危人群进行干预,阻止其转向脂肪肝。(2)定期体检,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保持身心健康,调整好作息时间,调节好自身心态,保持机体激素和内分泌的平衡,防患于未然。(3)加强体育锻炼和建立正确的饮食观念。适量运动和注意日常饮食结构调整对脂肪肝的一级预防有着重要意义。(4)戒除不良嗜好。提倡戒烟戒酒,生活规律,不暴饮暴食,主动调适心态[12]。
[1]向国卿,孟宪云,张浩,等.脂肪肝相关危险因素的评估[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18(10):1038-1041.
[2]敬晓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8,17(6):509-516.
[3]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诊疗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3):161-163.
[4]周笑漪,徐焱.内脏脂肪素与肥胖、胰岛素抵抗[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6,14(5):398-390.
[5]张华捷,庄辉,刘学恩.脂肪肝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7):630-632.
[6]范建高.非酒精性脂肪肝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消化病杂志,2002,22(2):106.
[7]王芳,盖旭红,杨占清,等.某部科技干部慢性病发病情况调查[J].实用医药杂志,2007,24(6):722-725.
[8]白中杰,原莉,雷平,等.某单位科技人员健康体检结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256-257.
[9] 王吉跃.脂肪肝的流行病学[J].中华肝脏病学杂志,2000,8(2):115.
[10]Promrat K,Lutchman G,Uwaio G,et al.A pilot study of pioglita zone treatment for nonalcobolic steattobepatitis[J].Hepatology,2004,39(1):188-196.
[11]Bellentani S,Saccoccio G,Masutti F,et al.Prevalence of and risk factors for bepatic steatosis in Nortbern Italy[J].Ann Intern Med,2000,132(2):112-117.
[12]范建高,曾民德.脂肪肝[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