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浙江健康产业发展

2013-09-07浙江省发改委课题组

浙江经济 2013年16期
关键词:医疗发展

文/浙江省发改委课题组

借鉴国内外健康产业的发展经验,立足浙江健康产业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方向,应着力在顶层设计、产业平台、创新驱动、市场拓展、人才政策等方面采取有效对策措施

为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和“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建设,浙江省着力推进“健康浙江”战略研究。2011年,省政府第81次常务会议把“健康浙江”发展战略研究列入重点推进工作。2012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制定实施“健康浙江”发展战略。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强调,要“制定实施具有浙江特色的健康发展战略,积极落实国民健康行动计划。”2013年初,省政府层面“健康浙江”发展战略研究形成特色成果。本课题研究认为,实施“健康浙江”发展战略要事业和产业“两条腿”走路,要构建“健康事业”与“健康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格局,由此,本课题就健康产业发展思路做了深化研究。

基本思路与发展目标

根据浙江省健康产业的已有基础和未来发展趋势,这里提出总体发展思路、发展路线与发展目标,以指导全省健康产业快速、优质和持续发展。

我们认为,加快发展健康产业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八八战略”,以打造“健康浙江”为目标,以促进全省居民的全面健康发展为核心,培育壮大“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康复护理、健康信息、医药器械、健康食品”六大产业,强化顶层政策设计,推进“六个一批”平台建设,培育品牌市场发展,创新人才管理政策,率先形成健康产业与健康事业双轮驱动的健康促进型社会,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奠定健康基础。

发展健康产业的基本思路包含下述三个层次:首先,健康产业的发展核心是促进全省居民的全面健康发展。围绕“健康浙江”发展战略要求,健康产业与健康事业共同构成促进全省居民“人人健康长寿、人人幸福生活”的双重引擎。其次,健康产业的发展重点是“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康复护理、健康信息、医药器械、健康食品”六大领域。其中,“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业、康复护理、健康信息”属于健康服务业,需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释放发展活力和凝聚动力,是课题研究与未来发展的重心;“医药器械、健康食品”属于健康制造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实现快速成长。第三,健康产业的发展路径是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市场和人才体系,规划建设“六个一批”健康产业平台,即一批以医疗、体检、诊断、研发为主体的医疗服务平台,一批以中医康复、医疗旅游、养老护理为主体的保健养生平台,一批以医疗软件、云计算、信息设备为主体的健康信息平台,一批以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健康用品为主体的医药制造平台,一批以保健食品、绿色食品为主体的食品安全平台,一批以政、产、学、研、医为主体的健康文化平台。

未来,浙江健康产业的发展目标主要有:“健康浙江”建设取得实效。到2020年,健康事业与健康产业双轮驱动格局确立,健康促进型社会全面形成,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全面建立,人群主要健康指标和健康发展水平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努力实现“人人拥有健康身心,人人享有幸福生活”。健康产业规模更上台阶。浙江省健康产业形成以健康服务业为核心,健康制造业为基础,一批知名健康服务和生产企业为龙头,一批规模健康产业集聚平台为支撑的产业体系,到2020年,健康产业产值规模达到10000亿元。产业结构发展更趋合理。到2020年,健康产业结构更加合理,非公医疗服务机构、护理型养老机构、健康管理机构等领域取得突破性发展,社会资本办医床位数占比在2015年达到20%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社会资本办养老床位数占比超过50%。生物制药、海洋药品与保健品、创新药物等领域实现有效突破,绿色食品、功能性食品、保健食品等营养和安全食品取得社会广泛认同。

产业发展重点领域

浙江省健康产业应依托现有优势基础,加快发展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康复护理、健康信息、医药器械、健康食品等六大重点领域,实现健康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一)医疗服务

有序推进社会资本办医。依托温州市作为全国首个社会资本办医联系点,支持温州在社会资本办医方面先行先试,政策经验率先在浙江省推广应用。建立目标倒逼导向机制,到2015年浙江省社会资本办医床位数占比达到20%;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转制,扩大医疗市场对外开放力度,促进社会资本投入稳定增长,力争到2020年社会资本办医床位数占比有突破性提高。

统筹配置医疗服务资源。一是推进省市县合作办医。按照省委、省政府“人才下沉、资源下沉”要求,鼓励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基层合作办医,有序扩大和有效配置优质医疗资源,平衡区域配置,完善能级设置和改善资源结构,促进医疗服务体系整体能力的有效提升。二是推进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协同发展。

推进医疗服务创新。依托杭州、宁波、温州、浙中等城市平台,引导省级综合性医院实现内涵式提升,引导省级医院与国内外医学院校、北京和上海大医院广泛开展合作,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医院平台集聚高端医疗服务人才,开拓尖端学术研究、新型医药器械研发、复杂疾病治疗等领域,努力打造长三角乃至全国的高端医疗服务集群。

发展医疗旅游产业。依托浙江省优质的中医药资源、生态资源与医疗服务资源,积极开拓医疗旅游市场。鼓励全省优质医疗机构巩固和开拓医疗旅游服务,利用优美的生态环境与优质的医疗资源吸引长三角地区以及国内外患者和健康旅游休闲人群。以国际视野发展中医药保健旅游市场,在中医药资源丰富、生态优美的地区引进医疗检查、专业治疗与保健康复机构,实现健康医疗与生态文明的协同发展。

(二)健康管理

壮大健康保险业。积极推进公立社会保险机构改革,借鉴美国HMO机构的管理模式,强化在居民疾病健康预防与康复服务的投入,控制和减少医疗治疗费用,突出健康保险在健康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完善商业健康保险产业政策,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发展基本医保之外的健康保险产品,积极引导商业保险机构开发长期护理保险、特殊大病保险等险种,鼓励企业、个人参加商业健康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满足多样化的健康需求。积极稳妥推进商业保险机构的医保经办服务,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培育健康体检业。积极推进医检分离、健康人群与病患人群分离制度,加快推进全省健康体检的专业化建设,促进健康体检市场发育与成熟。鼓励公立医院通过吸引国内外优秀投资与管理经验丰富的机构,共建共享专业健康体检机构。鼓励社会资本按照规范化建设与运营的要求,积极发展连锁性医疗体检机构,开设专业化医疗设备检查机构。积极引进慈铭、爱康国宾、台湾兆美等专业性健康体检机构,提升全省专业化服务能力和健康体检市场发展水平。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和推进专业健康体检机构与医疗服务机构实现信息共享,为公众提供便捷的服务引导。

探索个性化健康服务。以全省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依托浙江省“全人全程电子健康档案系统”,运用现代远程信息技术,通过省市县三级卫生信息平台,为老百姓建立完整的、动态的、可安全共享的电子健康档案。社区责任医生负责管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按期了解居民健康状况,提供居民个性化的健康服务,使各医疗卫生机构和相关部门能及时、全面地了解人群健康状况和相关因素,针对性地开展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居民就诊省市县医院时,医生能够随时调阅健康管理档案,从而提高诊断效率与效果,降低医疗诊断费用。居民转到社区医院与全科医生进行后期康复时,能够随时调阅治疗信息,从而更好地进行疾病预防和健康康复服务。

(三)康复护理

发展中医药特色产业。发挥浙江省中医药大省优势,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和“治未病”特色优势,以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为契机,大力发展中医药特色产业。依托胡庆余堂、方回春堂等传统老字号中医馆,加强中医药特色街区建设,实现中医文化、中医医疗、保健与观光相结合的立体式发展模式。

培育养老护理业。强化养老与医疗的合作发展,重点推进养老机构的医疗护理、康复保健能力建设,引导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开展合作。省级养老机构应加强养老医疗护理、保健康复能力建设,市县养老机构要与同级医疗机构加强沟通合作,乡镇(街道)敬老院与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合作共建。

发展体育保健服务。以提高全省居民身体健康素质为中心,强化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建设适合公众活动的羽毛球馆、乒乓球馆、游泳馆等场馆设施,鼓励开放学校、公园等公共设施的体育健身器材,通过免费或适当收费实现长期运营。推进乡村多功能健身场所建设,可在每个行政村建设一个集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和体操运动为一体的多功能篮球场,为农村地区提供基本的公共活动区域,加强农村地区体育文化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体育健身意识和身体健康素质,形成城乡居民同步发展的体育健身事业。积极发展专业性体育健身俱乐部,鼓励居民通过健身咨询参与符合身体素质的体育活动。

(四)健康信息

建设“数字医院”。加强“数字化医院”、远程医疗和预约诊疗服务平台建设,推广区域化医疗合作,开展“一卡通”建设和电子签名应用。各医疗机构按照相关标准,建设和改造适合浙江中西医特点的标准化、结构化的电子病历和临床路径系统,通过建立医院综合信息平台整合院内各类信息,实现与省市县三级卫生信息平台的信息对接和共享,为病人提供完整的病历信息。

构建公共信息平台。积极使用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立省市县三级卫生公共信息平台,整合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等信息系统,实现各类卫生信息的采集、存储、分析和共享。加强卫生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增强安全防范能力,提高运行保障水平,确保公共卫生和医疗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保护患者隐私,防止商业秘密泄露。建立安全、科学、高效的信息系统运营管理制度,满足卫生信息化业务发展需要。

扶持健康信息企业。大力发展云计算技术在健康信息存储与处理上的应用,探索可穿戴式健康数据采集设备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融合,打造“健康云”平台。支持联合华数集团(网络进入全省家庭)、阿里巴巴公司(商务模式实现和阿里云数据处理技术)、移动公司等通讯公司(全省预约诊疗服务平台已有成功经验)、浙江在线健康(全省最大网上宣传和服务平台)等公司开发健康信息产品,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便民惠民、合作共赢“四轮并行”的“浙江智慧健康发展联盟”,创建新型医疗服务模式,激发健康信息自由流动和广泛传播。

推进健康传媒发展。以建设文化强省为引领,以“关爱生命、崇尚健康”为核心,通过健康文化的传承、创新和传播,加强健康诚信建设,使促进健康成为全社会各行各业的自觉意识、内在需求和共同行动。积极发展以制作和传播健康信息为主的信息媒体,鼓励浙江卫视、浙江在线等主流媒体健康板块发展壮大。有序发展以医疗、医药为宣传内容的健康广告产业,有效监督管理健康广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积极发展以挂号、咨询、交流等医疗服务为主体的健康网络平台,促进医院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交互,提高健康诊疗效率,助力缓解“看病难”问题。

(五)医药器械

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加强高新生物医药技术创新服务能力,重点推进海正药业基因产品、杭州九源基因公司哺乳动物细胞培养中试公共服务平台及产业化中心、浙江普康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疫苗研究开发平台、杭州安瑞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哺乳动物细胞超高表达蛋白药物技术平台等项目的建设,积极支持重组的杭州天元生物药业最终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疫苗生产基地。

转型提升特色化学药。积极推进现有原料药产品的更新换代,注重特色原料药的二次开发和晶型研究,不断提高原料药产品的附加值,争取更多的化学原料药获得国际市场的注册和认证。引导企业有针对性地研究开发一批市场需求潜力大、发展前景好、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原料药新品,进一步巩固浙江原料药产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重点推进台州国家级化学原料药基地、上虞杭州湾工业园区以及骨干原料药企业项目的建设。

努力开拓药物制剂领域。积极支持杭州生物产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使之成为全省医药制剂主要生产区之一和全国医药制剂领域产业创新集群。重点支持台州、金华、绍兴等原料药优势明显的地区布点建设制剂产业园区。大力推进华海药业、海正药业、康恩贝、浙药股份、华东医药、民生药业等骨干企业的制剂国际认证项目,促进制剂产品向国际主流市场迈进。支持新昌空心胶囊、玉环药用塑料瓶等医药包装特色集聚区发展,打造优质产业集群,构筑和夯实产业主导地位。

发展医疗器械与保健用品。支持企业积极开发光机电一体化的诊疗设备、体外诊断试剂、家用便携式医疗器械、生物医用器材、单元制药技术及配套设备、新型中药饮片生产工艺和装备。积极发展具有组织生物相溶性、可降解的高科技生物敷料和新型医用卫生材料。

(六)健康食品

做大做强以中医药为基础的传统保健食品。加强传统保健食品品牌建设力度,做大做强铁皮石斛类、蜂产品类和保健酒类等三大区域特色优势产业。规范发展铁皮石斛原料,持续加强标准化建设,强化立钻、胡庆余堂、森山等产品的品牌宣传,保持和提升市场销售水平。依托峰之语等企业,深度开发峰系列产品,加快开拓国内外营销体系,强化峰产品在保健品领域应用。开发和利用浙江省丰富的中医药资源,通过胡庆余堂、方回春堂等传统药号,实现连锁化、高端化和现代化发展。积极开发特色中医药酒类产品,做大做强五加皮、滋补黄酒等保健酒类,加快其现代化包装与营销转型。

创新发展以营养科学为基础的新型保健食品。利用生物工程技术,积极开发新一代保健食品,打造类似安利集团的现代化保健食品企业。鼓励正大青春宝药业、杭州天目山药业、浙江康恩贝集团、浙江森宇集团、杭州民生药业、金华寿仙谷药业、杭州胡庆余堂药业、杭州澳医保灵药业、杭州海天生物、杭州养生堂保健食品有限公司、海南养生堂药业有限公司、浙江天使生物等企业开发以海洋生物、中医药、特色动植物为基础的新型保健食品,促进保健食品与养老服务业、美容美体业、医疗康复业融合,不断提升浙江省保健食品的发展水平。

推进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示范企业建设。依托浙江自然气候条件适宜、森林覆盖率高以及广大山区土壤、大气、水质很少受到污染的天然环境优势,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全省创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100个,绿色食品示范企业50家,绿色食品产业领先全国。

对策措施

借鉴国内外健康产业的发展经验,立足浙江省健康产业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方向,着力在顶层设计、产业平台、创新驱动、市场拓展、人才政策等方面采取有效对策措施。

(一)研究顶层政策设计

建立管理组织。健康产业牵涉经济社会发展的多个领域,需要明确牵头研究和管理机构,协调多个部门管理职能,强化产业领域间的融合发展。建议在“健康浙江”组织领导机构设置中,纳入健康产业发展职能,协调解决健康产业发展工作的重大问题,切实发挥推动产业发展的政策执行职能。有条件的地市、县(市、区)应加强对本地区健康产业的组织管理设计,结合地方实际推动健康产业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建议组建浙江省健康产业联合会,对成员单位进行自律性管理,加强健康产业前瞻性、趋势性研究和分析,为政府主管部门加强宏观调控和管理提出建议。

加强规划引导。建议在本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健康产业发展的专题领域研究,尤其对健康服务业及其细分领域进行充分分析,对主要任务与对策措施予以操作性,将研究成果作为各专项规划“十二五”中期评估与“十三五”前期研究的重要内容。适时编制出台《浙江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健康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推动一批重大工程与平台建设,扩大有效投资与健康消费,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推进政策标准研究。高度重视浙江省健康产业的标准制定,特别是掌握新兴领域在全国的标准起草权利。试点地区与单位的经验应逐步上升为省级政策,重点在社会资本办医、养老医护机构、电子档案系统等方面率先推进改革,培育省内优势产业组织,在影响国家政策基础上全面拓展市场空间。积极开展信息软件、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保健用品、健康食品等领域的产品标准制定工作,力争将全国标准起草权利放在省内企业机构,强化浙江省健康产业话语权。“十二五”期间,建议全省重点推出一批标准化目录,提前研究部署产业标准体系。

(二)打造产业融合平台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强化健康服务环节,整合医疗服务、商贸流通、旅游、教育和信息等领域的相关资源,构建集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健康保险等服务内容为一体的健康服务体系。强化健康产品制造环节,加强保健食品、医药、医疗器械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开发力度,推动健康产品趋向集成制造、高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强化健康农产品生产环节,通过加强食品安全,种养绿色、无公害和有机农产品,开发具有保健功效的特种农产品,提高农业生产的附加值。

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依托浙江省块状经济优势,结合健康产业发展领域,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杭州市应发挥医疗服务、医药研发优势,通过杭州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软件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等载体,打造医疗服务与医药制造产业集群。宁波市、台州市应发挥化学原料药特色优势,转型发展医药试剂、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产业集群。浙中城市群应发挥中药种植、天然药物栽培以及研发制造的优势,加快发展中医药特色产业集群。丽水、衢州应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引进省、市优质医疗资源,打造健康旅游、生态养生、养老护理等特色产业群。

打造“六个一批”发展平台。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规划建设健康产业“六个一批”平台:一批以医疗、体检、诊断、研发为主体的医疗服务平台,一批以中医康复、医疗旅游、养老护理为主体的保健养生平台,一批以医疗软件、云计算、信息设备为主体的健康信息平台,一批以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健康用品为主体的医药制造平台,一批以保健食品、绿色食品为主体的食品安全平台,一批以政、产、学、研、医为主体的健康文化平台。

(三)实施科技创新驱动

构建创新孵化平台。积极建设健康产业人才孵化器,对生物制药、传统养生保健技术创新、相关知识产权保护、专利快速申请和认证等方面给予支持,对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产业新领域的投资实行税收优惠、高端人才引进政策支持。根据主要技术类别建设专业的企业孵化器和企业加速器,实现高新健康技术转化,促进健康技术小微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成熟。通过将健康产业孵化器、加速器和其他创新服务组织(如创新驿站、创新工场、风险投资基金等)实现耦合对接,构筑体系完整、功能完备的健康产业创新服务网络。

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积极推动健康产业的政、产、学、研、用一体化体系建设,努力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扩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成果转化处置权限,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将健康相关研发成果产业化作为应用型研究人员职务职称晋升的主要依据,充分调动职务发明人转化成果的积极性。加快建立展示、交易、共享、服务、交流五位一体的科技大市场,为健康产业领域的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搭建科技信息和交易平台。综合运用政府采购、市场培育、需求创造、风险补助等多种措施,以应用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加强健康产品与服务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法规规章,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法制和社会环境。着力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系,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法制化水平,积极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作用,加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体系建设。切实强化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特定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依法惩治和遏制知识产权违法犯罪及侵权行为,使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努力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都走在前列的省份。

(四)引导市场拓展壮大

广泛宣传健康理念。通过多种媒体形式和宣传途径,普及健康知识,引导公众进行合理的健康消费和健康投资。推进浙江卫视、浙江在线等电视网络媒体积极宣传健康信息,鼓励社会资本发展以健康信息为载体的多媒体内容,有效宣传和推广浙江健康产业。充分利用传统媒介宣传方式,高度重视新型宣传营销方式,努力开发和创新独特的宣传途径,树立浙江省健康产业旗帜和品牌,在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上打造浙江的健康产业高地形象,吸引和吸纳更为广泛和丰富的资源、力量参与健康产业建设。

积极打造健康品牌。发挥省内生态、中医药、医疗等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对健康产业重点领域进行宣传推广,塑造有别于其它区域的健康产业特色品牌。推进健康产业产品和服务质量体系建设,加快相关领域认证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大力支持健康品牌创建,推进一批名品、名企建设。积极宣传浙江省健康产业的优势行业、知名企业和特色项目,提高浙江省健康产业的影响力。

举办健康产业论坛。整合现有多个领域以健康服务或制造为主题的论坛,研究举办健康产业论坛,打造浙江省健康产业交流宣传平台。依托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与义乌国际博览会,每年开展健康服务博览、交易与项目协商,扩大健康市场需求。依托浙江大学等高等院校,开设健康产业学术论坛与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到访交流。依托浙江省健康产业联合会以及各行业协会,定期开展健康生产制造企业的交流,研究健康产业的发展趋势,促进健康产业良性发展。

(五)创新人才管理政策

大力引进培育专业人才。健康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必须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实施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举措,将海内外专业人才、专业公司、专业技术整体引进,促进其发展壮大。高度重视产业带头人,依托实施“千人计划”,重点引进一批能够掌握新型商业模式、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的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促进人才引进与培育的结合,鼓励省内高校、职业学校开设健康产业教育培育课程,培养从事健康服务、产品领域的专业人才。

建设高层次人才发展平台。研究制定更加开放、更加灵活、更富效率的人才政策,推动全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一批人才智力高度密集、科技创新高度活跃、健康产业高度发展的人才高地。依托健康产业集聚平台,发挥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作用,支持有条件的高新区创建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鼓励有条件的健康产业园区、高等院所和龙头骨干企业开展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在人才管理体制和政策机制创新上先行先试,充分调动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展壮大健康产业。

创新人才管理机制。推进“人才流动”,推动卫技与护理人员在不同举办主体的医疗机构之间、不同性质的预防医疗康复机构之间有序流转。鼓励公办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支援民办医疗机构,经组织选派到民办医疗机构工作期间的人事关系、社会保险待遇等保持不变,并作为对口支援经历。引导医师规范开展多点执业,为民办机构提供技术支撑。力争通过三年时间的探索实践,逐步打破身份限制,实现卫生技术人员由身份管理向资格管理转变。推进“人才下沉”,引导和鼓励医学类大学生到基层工作,在职人员严格执行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到基层服务的规定。

猜你喜欢

医疗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特需医疗何去何从?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