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质与土力学》项目化教学在高职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2013-09-06张艳红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3年7期
关键词:土力学考核能力

沈 义,张艳红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土质与土力学》是道路与桥梁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门课对学生生产实习、职业技能证书考试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还对今后学生在工程勘察、设计、施工中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本门课程的研究对象就是土,土由岩石经历物理、化学、生物风化作用以及剥蚀、搬运、沉积作用在交错复杂的自然环境中所生成的各类沉积物,土中固相主要是由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多种矿物颗粒构成的不连续的非均匀材料,并且位于地壳的表层,是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主要地质环境。土的性能是非常复杂的,实践性很强。因此,这门课程是有着非常多的理论知识,又与工程实践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带来很多困难。传统教学主要是要完成教学课本各章各节内容,学生学习的具体理论知识却不知道将来在具体工程上有什么用,一脸茫然,因此学习没目标,就没有动力,导致教学效果比较差,违背了高职教育培养既懂得理论知识又有熟练动手操作能力的高端技术人才的目的。项目化教学主导思想是利用工程项目作为载体,以工程任务作为驱动力,把参与学生作为主体,这就是工与学结合一体的现代化高职教学。因此本学期笔者对本专业的道桥1123班级根据该课程的岗位定位,对《土质与土力学》进行了项目化教学改革,与道桥1120~道桥1122三个班级传统教学进行对比,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土质与土力学》教学课程项目化的设计

本着《土质与土力学》教学课程特点,根据道路与桥梁专业工程的工作过程对本课程实际知识的需要重新确立学习目标,再以确定的学习目标构筑相应的学习项目,并最终设计一个能支持本学习项目的工程任务。

(1)学习目标的确定需注意事项。要以学生毕业以后参加工作时对本门课的定位和实际需要达到的能力要求为主线,来制定本门课的能力目标,本课程的知识目标,本课程的培养学生的质量目标。①能力目标要求考虑学生毕业以后可能从事不同岗位而制定,比如学生可能从事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也可能从事基坑开挖工作,还有可能从事计算地基承载力工作或者从事边坡稳定计算工作或者从事地基处理等工作,作为教师必须从这些工作中提炼出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工程技能。②知识目标要求掌握土的工程特点、土中水的运动规律、土中应力计算方法、土的沉降计算、地基承载力计算和土坡稳定计算。③质量目标要求考虑到学生能够使用各种学习资料,来完成自我学习能力,完成自我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完成自我获取新技术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的与同学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互助的能力,为学生培养良好质量意识观念、安全意识观念、职业道德观念创造机会。

(2)构筑学习项目。根据《土质与土力学》课程培养目标,将以往的知识体系打乱,根据教材和工作需要设计了六个工作学习项目,以下为课改前后知识的对应关系,见表1。

表1 课改后设计的工作学习项目

2 《土质与土力学》教学项目化教学的组织

2.1 设计团队

学生是以设计团队为组来完成项目化学习,教师是给每个设计团队布置学习任务,设计团队的同学间分工查找资料,完成任务,在提交一份任务成果,教师再对设计团队任务进行评价。分组应该注意的问题:①一般来说每个设计团队六人为好,假如每个设计团队人数太多,则每位同学相对任务较少,压力就会小很多,则会出现个别学生容易失控;相反,假如每个设计团队同学人数较少,就会出现同学任务比较大,导致压力过大,不利于学生查询资料,教学效果不理想,恰到好处的人数会让同学感到任务适中,学习轻松加愉快,还便于组内讨论和管理。②作为教师,了解学生的性格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工作起来会有的放矢,作为工科院校最突出的现象是男同学人数多于女同学,分组时尽可能考虑到男同学和女同学人数搭配,还要考虑到设计团队中同学的能力搭配以及性格的搭配,思虑周全,才会保证每个设计团队会成为一个协调的组合。③分组不仅是为了完成项目任务,还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完成项目过程中,设计团队的同学根据自己在过程中的收获和所起到作用先自评,然后设计团队的同学之间互评,最后老师再给每个设计团队打分,这是整个过程考核的必要组成部分。

2.2 项目任务的布置

提供工程资料,确定完成设计后应提交的文件(施工图、设计计算说明书及设计总结)

2.3 方案讨论

首先,老师梳理一下此工程项目的思路,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条理,在让小组讨论合理的设计方案。这样做的优势在于:(1)通过案例教学方法,教师在讲解设计时,学生会有一个清晰的设计概念。(2)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已经把基础知识掌握了。(3)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获得了大量的信息,便于团队成员讨论设计方案。(4)如果需要现场踏勘,会创造条件带领学生实地调查。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如果发现学生的思路出现偏差,能及时提醒和纠正。另一方面,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技能、动手技能、研究和分析技能、协作和互助技能、交流与沟通技能的过程,鉴于这种情况,给予学生考核得分。

2.4 设计团队间交流

每个设计团队项目任务完成以后,设计团队之间要共同讨论和交流设计思路和设计成果,并且共同加以总结,让每个设计团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查漏补缺,从而使每个设计团队的设计比较合理。

2.5 审核评价

设计团队之间交流完意见以后,重新提交设计团队的设计成果。这时教师先审查每个设计团队成果的质量,然后根据每个设计团队提交成果的质量和完成项目成果的过程两方面给予分数,传统教学考核方式是以闭卷考试成绩结束对本课程的考核,而项目教学考核方式是对一个完整的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考核,每个项目的考核是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考核的三部分考核结果组成,教师的考核结果是由两部分即考核过程和成果考核组成,过程考核中,包括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纪律、积极参与项目的意识程度、团队合作能力和本人对完成项目所作贡献的大小来决定。结果考核包括设计过程的真实性与条理性、设计结果的准确性,总成绩等于每个项目的成绩再乘相应的权重。

3 《土质与土力学》项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3.1 缺少辅助教科书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学生从事了建筑工程施工和建筑工程监理等一线工作,从工作角度来看,则要求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必须与较强的建筑工程实践环节相衔接。当今教科书基本遵循本科教科书的框架结构,最多也只是简化处理成高职教科书,其适用对象层次有很大的区别,特别是针对高职高专的教学部分内容理论性太强,与工程实践脱节,从而导致大部分学生毕业后进入工作相当一段时间,才明白他们所学到的教学内容是做什么的,而还有相当多同学毕业以后还不知学的理论知识到底是做什么用的,也就是说现在高职高专教科书的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严重脱节,导致教学效果太不理想。解决方案:(1)学校应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开展项目专题培训,提高教师项目课程开发能力,提高专业教师编写项目化教科书的能力;(2)加强课堂教学与建筑工地实践相结合,聘任施工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做客课堂,为学生带来最新、最生动的演讲,还可以鼓励建筑施工企业人员参与项目化教科书的编写。

3.2 老师缺乏实际工程经验

传统应试教育只注重传授抽象的理论知识,无法将抽象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经验融会贯通。绝大多数高职专业教师都是直接从大学毕业后没到过企业锻炼而直接从事教学一线工作,缺乏真正的企业施工经验,动手能力不强,缺乏现场指导能力,在项目化教学中会感到力不从心。解决方案:应该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到企业岗位锻炼学习,提高实战能力。

《土质与土力学》课程项目教学模式是将理论教学内容转变成完成项目的过程教学,是将各章节的教学内容,通过新型式的教学方法,各种不同学习项目累加支持,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合作与互助能力、工作能力。实现了理论学习内容和专业技术岗位能力的无缝对接,是一种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新教学手段。

:

[1]李广信.土力学教育与教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余跃心.能力为本理念下的土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9.

[4]谌芸.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土力学教学体系[J].理工高教研究,2010.

[5]李红霞.土力学课程教学方法研究与应用[J].高等建筑教育,2010.

猜你喜欢

土力学考核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垃圾土力学特性及其路基填筑应用研究
土力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探索与实践
土力学中土的密度和重度概念的分析与讨论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油松根系的固土力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