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能力培养目标的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

2013-09-06董春芳冯国红姜雪松王景峰

森林工程 2013年5期
关键词:管理学课程内容活动

董春芳,冯国红,姜雪松,王景峰

(东北林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哈尔滨 150040)

1 质量管理学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及现状

随着全球市场竞争愈加激烈,拥有高质量的产品对于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一个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对产品质量又有着决定性作用,因此,质量管理是企业最重要的管理活动之一。进入21世纪,质量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其被视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且已经融入到企业文化中,成为企业管理链条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质量管理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完善的管理体系,并且质量管理理论一直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1],质量管理学是在理论与实践之间起着重要承上启下作用的一门课程,是一门将软科学与硬科学融于一体的边缘性、综合性学科,其适用范围广,凡涉及的质量问题,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服务质量、工作质量、过程质量等均适用。质量管理学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企业管理实践中对生产流程进行质量控制和过程优化管理的工作原理,掌握质量控制的综合技术和管理理念。但从长远观点来看,它又不仅限于工业工程专业,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对高校学生特别是工科专业的学生进行质量教育,使其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推广现代质量工程教育对于国家长远发展也具有深远意义[2]。

企业对于质量管理人才的渴求极大地推动了质量管理学课程建设,我校自工业工程专业成立以来,质量管理学一直是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教学上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其它重点高校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

(1)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还比较笼统。由于目前我国企业对质量管理活动内容缺乏进一步的梳理,在质量管理活动内容方面的实证结论也不丰富,使得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存在一定差异,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能力培养目标确定的清晰度。

(2)课程内容的设置较为零散,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欠缺。质量管理学内容涉及面广,各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定位来选择教学内容,对企业的实际需求反映不足,使得课程教学与市场需求脱节。此外,目前的教学方法只是将各部分内容独立地介绍,学生只是掌握了一些知识点,但实际的质量问题往往要使用综合性的手段才能解决,因此学生不懂得如何将各知识点串接起来运用。

(3)教学方式仍以传统的教学办法为主,师生互动较少,学生积极性不高。

(4)与课程有关的实践内容较少,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准确,应用不够熟练,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强。

由于以上原因,质量管理学教学效果不是很突出,因此需要在对质量管理活动进行界定和需求调查的基础上对质量管理学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及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进一步探究和改革。

2 质量管理活动的界定和课程目标的确定

质量管理活动的界定一方面有助于加深企业对质量管理的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又可以为质量管理活动的研究和质量工程教育明晰方向。国内外学者对于质量管理活动进行了深入研究,尽管不同学者对质量管理活动的定义不同,但对质量管理的内容存在基本一致的结论,认为质量管理活动有两个部分构成,即基础活动和核心活动[3]。一些学者根据各国质量奖的衡量标准,在上述两部分质量管理活动的基础上将质量管理活动进一步划分为领导支持、员工参与、与顾客关系、与供应商的关系、产品设计、过程管理、持续改进、统计控制等,其中领导支持、员工参与、与顾客及供应商关系属于基础活动,而产品设计、过程管理、持续改进及统计控制属于核心活动[4]。基础活动涉及“人”的因素,更多属于“软”技术,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间接的;核心活动以“物”为主,多涉及“硬”技术,会对企业绩效产生直接的影响。质量管理活动内容广博,理论博大精深、与时俱进,而其作为一门课程而言,由于学时的限制不可能将所有内容都纳入其中,因此应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的需求为指导,要重点突出,有选择性地讲授质量管理理论的精华和企业应用联系最紧密的内容。根据我校工业工程专业的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技术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调查问卷和查阅的各类企业质量管理人才招聘中所描述岗位能力要求,笔者认为质量管理学课程目标应包含知识目标、能力培养目标和素质目标。

(1)知识目标:熟练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现代质量管理标准,掌握质量控制的综合技术。

(2)能力目标:能够发现产品及流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收集相关数据;能分析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对质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能运用所学质量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并结合其它相关课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正确分析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能初步进行质量体系文件编制及质量体系的运行维护;熟悉产品检验流程,能正确运用抽样检验原理和标准进行方案设计;能用合适的数学方法分析和解决流程中的质量控制和优化管理问题;能够从质量经济性角度对质量成本进行分析等。

(3)素质目标: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及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3 教学内容的选择

质量管理学内容庞杂的课程,如何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非常重要的。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要考虑学科特点及未来发展,又要考虑社会的实际需求,内容的设置必须将核心知识和能力要求涵盖其中,质量功能展开法(QFD)可以有效地实现教学内容的优选。QFD是一种面向市场和顾客的系统化产品开发方法,它通过量化分析顾客的需求与产品规划、设计及制造等要求之间的关系,从而完成产品开发的质量功能配置的全过程[5]。QFD在工业领域已广泛应用,目前也逐渐被应用于高等教育领域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基于QFD方法的教学内容优选过程的核心是质量屋的构造,首先要了解学生、教师及企业对课程内容的需求,进而将其整合成质量屋矩阵中的顾客需求特性,然后根据顾客需求特性对课程内容要素展开,建立顾客需求与课程内容要素的关系矩阵,最后对课程内容要素进行评价,对重要度排名靠前的关键要素进行下一阶段质量展开,进行教学质量设计,设置目标并提出保证措施。

由于前文所提出的课程培养目标是根据社会需求调查分析得到的,因此可以将其视为顾客需求特性,对其进行分析梳理后确定了以下几项顾客需求要素:质量管理的理念(D1),质量数据的收集及统计分析能力(D2),质量问题的发现及分析能力(D3),质量方法和工具的正确运用能力(D4)、过程统计分析及控制能力(D5),产品质量检验方案制定及执行能力(D6),质量体系的建设、运行及维护能力(D7),质量经济性分析能力(D8),质量改进能力(D9)。根据顾客需求要素与课程内容间的相互联系,在参考国内一些知名高校质量管理学课程设置的基础上,给出质量管理学课程内容结构:质量管理概论(C1),ISO9000族标准与质量体系(C2),数据的统计处理(C3),统计过程控制(SPC)(C4),过程能力分析(C5),质量功能展开(C6),实验设计(C7),质量改进方法和工具(C8),抽样检验(C9),质量经济性(C10),可靠性工程与管理(C11)。将各课程内容要素与各需求要素间的关联度用◎、○、△分别表示强相关、相关和弱相关,并且分别赋值5、3、1,综合问卷分析及专家意见得到需求要素与课程内容要素之间的质量屋矩阵,见表1。

表1 能力需求与教学内容要素关系矩阵Tab.1 Relation matrix of ability requirements and curriculum contents

由表1可以看出课程内容对于能力需求满足的重要度排在前三位的是C4、C8和C5,那么在教学时数安排时应对这三部分有所增加,此外再通过增设实践内容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将上述课程内容关系进行梳理构建五大核心知识模块,各知识模块及其对应的课程内容如图1所示。这五大核心知识模块既突出了重点,又使课程知识结构满足能力需求目标。

4 教学改革途径

质量管理学课程的应用性和交叉性较强,一些课程内容对于没有经过工作实践的学生而言,比较难于在短时间内理解和掌握,而单纯的内容讲解会使学生感到抽象和枯燥,因此要多途径探索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评价方法等。

图1 知识模块及对应课程内容关系图Fig.1 Relationships between knowledge modules and corresponding contents

(1)加强案例教学,适时增加课堂讨论。案例来源于实际或把真实的情景典型化处理,目的就是通过学生的主动思考、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去捕捉案例背后的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在全面质量管理、质量改进等的内容教学中,选择一些企业案例或社会上的热点案例,提出课堂讨论题目,学生分组查阅相关资料,适时引导小组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对案例所涉及到的质量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教师进行总结时对案例所涉及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等进行分析,使学生加深了理论知识的理解。

(2)提高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质量管理学课程的理论性和应用性较强,因此课堂教学中应特别注重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如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录像教学与模拟游戏相结合等。以前者为例,在一些图片信息量大或基本概念的介绍时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而对于一些有计算过程的内容采用板书把有关概念清楚地演示出来,学生跟随老师的思路做笔记,学生的记忆会比较深刻,这比贯穿始终的板书或多媒体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3)加强实践教学。实践属性是质量管理学课程的内在属性,对于能力需求重要度较大的教学内容,通过课程设计、大作业等环节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综合运用完成相关任务,既能使学生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也便于今后应用于实践。

(4)改革考核评价方式。传统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一般都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的加权平均的方式,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的出勤和交作业的情况给出,这种方式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课程参与性,因此应采用多种考核形式,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表现、课程论文的撰写、任务的完成等与期末考试结合起来。考试试题增加一些开放性辨析题和案例分析题的比重,注重考核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等。通过评价方式改革可以促进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提高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5 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目前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企业中质量管理活动的界定确定了质量管理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对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及手段、实践教学和课程评价改革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同类课程教学提供了有益参考。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只有不断地改革才能保持课程内容的先进性、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 考 文 献】

[1]沈云交.关于质量管理学的学科定位与学术地位的讨论[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5(3):9-10.

[2]魏国辰,杨宝宏.高校管理类专业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132-133.

[3]李奔波,周 芳,南·亚伯拉罕.中美制造业质量管理活动的比较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12):208-211.

[4]李军锋,龙 勇,杨秀苔.质量管理的核心活动与基础活动-重庆制造业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9,12(6):150-157.

[5]熊 伟,龚 玉.基于QFD理论的大学课程教学设计[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6):126-130.

[5]王 巍,郭 瑞,朱玉杰,等.工业工程实践教学创新方法的研究[J].森林工程,2011,27(5):94 -96.

猜你喜欢

管理学课程内容活动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浅谈管理学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