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动中的价值驱动——中国广告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发展
2013-09-06金定海
金定海,朱 婷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 200234)
一 移动互联网的遗传性与变异性
遗传与变异是构成生物进化内在动力的一组矛盾体,环境相同而遗传不同时,会出现变异;遗传相同而环境不同时也会产生变异。移动互联网就是这样一种集遗传性与变异性为一体的新媒体,它继承了传统互联网的互动性,同时也发生移动化变异,而移动又会对互动起到改善作用。
整个过程中,数字技术不仅是一种促成互联网移动化发展的内在变因,同时,也是一种外在环境诱因。云端给信息提供了一个无时无刻都开放着的存储平台,LBS和QR二维码联通了现实和虚拟,实现了信息在两个完全异态的空间内互通,App和HTML5则丰富了信息在终端展现的形式,而新兴的NFC近距离无线通信和AR虚拟现实等技术则让接受信息更加便捷。在很大程度上,数字技术是实现信息在移动互联网中流通的基础。
(一)移动的变异性
技术的组合构成了数不胜数的网络应用和信息传播工具,与适配的终端设备相结合,将互联网推送到人们身边,并以更贴合受众使用习惯的方式来展现信息。传统互联网是展示大众信息的空间名词,移动互联网则是一个伴随使用者在移动,按其需求网罗信息、并随时更新信息的动词。在某种程度上,移动互联网所营造的是一个定制化的信息空间,与现实交叠,为使用者带来利益的在场感;与个人相伴,增强了信息的同时性。
(二)互动的遗传性
从诞生之日起,互联网就因其较强的交互性被人们视作极具互动价值的优质媒介。移动互联网汇聚技术优势,一方面,智能移动终端本身的操控技术,如多点触控,以人体工程学为设计原理,使人机交互产生了人性化触感。另一方面,智能移动终端中的新工具和新应用融合了多种技术,因而使互动的信息传播手段更多样,使用者可以为在线交流构想一个多维度的现实化语境。
(三)移动与互动的相长性
互动建立关系,而移动让关系伴随,使互动更亲近,而互动又为移动增添了乐趣。如果说,传统互联网的接触方式是定点式的,对时间和空间还有一定要求,那么,移动互联网的接触方式是个人化的,随时随地可以发生,因此,互动双方的主动性更强,信息交流更顺畅。移动和互动构成了媒体革命的“有意味形式”,既是新媒体建构力量,也是传统媒体的解构力量。
二 移动互动增强受众媒体依存感
移动与静止是相对而言的,对于互联网来说,受众的媒体接触点在移动,而对于使用者来说,互联网的这种移动性反而与他们形成了一种相对静止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变化的只是他们接收到的互联网信息,信息越丰富,受众对媒体的依赖感越强,最终关系演变为一种习惯,习惯所改变的将不只是受众的网络行为,还会渗透到他们日常生活中。
(一)渴望在线
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其中,手机网民达到了4.2亿,较去年增长约18%,高于网民数量总体10%的增长率。2009年是我国手机网民爆发式增长的一年,此后上涨幅度一直比较平稳,如今,手机网民规模占网民总量的74.5%。另从网民经常使用的上网设备来看,使用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上网的网民比例都有小幅下降,唯独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有5.2%的增长。①数据来源: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1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
图1 2008-2012年中国网民数量及手机网民数量(单位:万人)
从电脑上网到手机上网,从定点到移动,体现的是受众渴望随时在线的强烈欲求。笔记本电脑虽然也可移动,但其网络并不是随处都可接入,况且,开机等操作步骤还需耗费一定时间,因而网民更青睐方便快捷的手机网络。[1]
图2 2008-2012年中国手机网民占整体网民比例
图3 2011-2012年中国网民上网设备
报告也指出,虽然现阶段大多数人还在使用传统手机上网,但随着3G技术的推广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上网的体验将得到优化。据了解,去年,中国、巴西和印度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从总量上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智能手机市场。②数据来源:美国科技博客网站Business Insider CEO亨利·博尔基特所做的《移动互联网的未来》演讲报告。
互联网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受在线者的数量和活跃度影响,他们在选择、消费互联网信息的同时也在生产信息,当越来越多的网民习惯于保持在线状态,互联网信息的生产和流通更高效,环境资源更丰富,使得互联网价值倍增。
(二)娱乐进行时
从具体的网络使用行为来看,今年,手机微博的网民使用率首次超过手机网络文学和手机社交网站,占48.2%,较去年增长近10%。另据新浪微博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新浪微博用户中,从移动终端接入的普及率已经达到74%。其他手机热门应用排名情况与去年基本相同。增长较明显的除手机微博外,还有手机视频(增长9.5%)、手机搜索(增长7.3%)、手机网上购物(增长7.2%)。与传统互联网相比,通过该手机上网看视频、搜索和购物的使用率增长速度更快。网络使用行为改变最明显的表现在网络游戏的接入方式,报告显示,去年,手机网络游戏的使用率上升了3%,而传统互联网网络游戏网民使用率则下降3.7%。①数据来源: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
微博是用户社交的工具,视频与游戏是用户消遣的工具,而网络购物是用户消费的工具,这些应用都激发了人在移动中的娱乐需求,解放了人们在使用传统互联网时所受到的时空限制。随时相伴的网络娱乐体验与现实交叠,增加了受众体验的维度,使其拥有更丰富的感官享受,这种感受很快便会让使用者着迷,产生不可抗拒的媒体依存感。
如今,一些平板电脑的使用者在“玩”了一段时间后,不仅在移动中会用它来打发时间,在家中也会习惯性地用它来娱乐消遣,而只有在工作中,在办公空间中才会使用传统电脑上网。移动互联网媒体本身并没有特别的功能定性,但因接触者的使用习惯而赋予了它功能指向,使其在受众心中有了独特的媒体形象。
三 互联网企业使移动互联网增值
互联网企业将移动互联网的信息价值转化成了商业价值,在挖掘移动互联网商业利益的同时,他们实际也在开发移动互联网,使网络不再只是单纯的信息空间,而成为信息流通的市场。作为行业先驱,互联网企业也在构建新的市场规则,而每一位后来者都必须尊崇这套规则。
(一)提升数据的价值
所谓“大数据”有多重含义,指数量之多、速度之快、类别之广以及价值之高。数据的意味来自生产数据的人,移动互动丰富了数据的意味,使数据在虚拟世界中可以组合成一个完整而有纵深感的人。[2]
在众多电商中,阿里集团算得上是较早谋划大数据的企业,从C2C淘宝发展到B2C天猫,是企业多年积累的数据吸引了大品牌入驻,如今,数据已经成了维持整个集团电子商务和谐运转的润滑剂。近来,阿里巴巴又转向数据经营来做大做实平台,通过构建“淘宝指数”和“数据魔方”为客户提供数据服务。“淘宝指数”面向大众,公开部分基础数据,以直观易懂的方式展现指定品牌商品的网络销售情况和搜索情况,与竞争品牌做比较,并运用时下热门词汇,如宅、吃货和星座等,为消费人群贴上标签。指数还统计了与商品相关的网络市场动态和商品监测数据。“数据魔方”的服务对象主要针对淘宝卖家和品牌客户,按不同客户需求提供“专业版”和“标准版”两个等级的后台信息,主要分析行业趋势、电商销售渠道,对品牌和产品的销量及搜索分析更细致。
与传统市场调查相比,互联网的优势在于可以做到高效自动实施全样本实时监测分析。同样大数据,因受众接触点和使用目的不同,数据的深度也各不相同。百度的数据量主要以搜索为主,比较前端,深度不足。而阿里集团的数据则包含了用户从搜索、浏览到支付的整个交易过程,细化了选购步骤,因而可以更深入地分析消费行为。
面对大众消费者,阿里集团做销售;面对客户阿里集团做服务,这种经营模式不禁让人回想起早先IBM从销售电脑到销售数据管理服务的战略转型。数据中商机无限,利润空间巨大,经济效益也更持久。
(二)提升平台的价值
我国的互联网行业在经过了萌动、爆发、重组和洗牌后,几个大主要业务板块都已形成了较稳定的差异化市场格局。除上文提到的电商领域的阿里集团外,优酷土豆是视频领域的老大,苹果iOS App store和Android市场是移动应用市场的老大。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占据老大地位的企业集团都有一个共性:他们几乎很少创造自制内容,而是搭建平台,主流内容都是依靠众包来更新供给。
显然这种扁平、分散、合作的商业组织是更适合互联网的商业模式。这样一方面拓宽了信息来源的渠道,同时也提高了信息生产的效率,从而满足日益增长、日趋多元的信息消费需求。平台内,每一个构建者和每一个内容创建者都能够得到财富增长。
如果把平台内信息能源和财富增长的关系比作利滚利,那么平台之间相互联盟后,信息能源共同给平台带来的价值增长就如投资理财,找对了合作伙伴便能获得更大收益。今年“五一”期间,阿里巴巴投资5.86亿美元入股新浪微博,募得总股份18%。据了解,新浪微博注册用户人数已经超过5亿,日活跃用户为4 700万,75%的活跃用户通过移动终端登录;阿里旗下的淘宝和天猫在去年“双十一”中联手创下了191亿的单日销售额,其中9.4亿来自移动终端,其支付宝注册用户数也达到8亿,移动客户端下载量接近4 000万。两大平台这次联手目的明确,就是为了造就一个移动社会化商务平台,而这场合作也被业内评论为可能催生一种新的商业生态——P2P(platform to platform)。
在正式入股之前,新浪微博就对淘宝开放“粉丝通”业务,即让一些商家可以在不被用户关注的情况下,混入用户关注的粉丝微博信息流来发布广告。此外,大部分淘宝卖家就已经拥有新浪微博账号,借助这个平台和店铺顾客互动。入股后,新浪微博界面的侧栏和页面底部又新增了淘宝banner广告,且内容都是与用户在淘宝上曾经搜索过的产品相关。另外,还新增了一类带有推广标签的广告,受粉丝关注的淘宝卖家在发布状态后,其信息下方就会接连着显示其他卖家的同类商品广告。所有这些广告都可通过点击直接登陆到店铺购买。
今年5月7日,百度收购PPS视频业务也尘埃落地。据艾瑞数据显示,PPS在移动客户端的用户量紧跟PPTV排名第二,百度也毫不否认此次并购正是为了追求PPS背后庞大用户量,将其与自有的爱奇艺合并,从而在移动视频业务内形成规模效应,使两者的用户时长和移动用户量均达到行业第一。
两次联盟案的主角其实早已开始布局移动业务,在新业务板块中已经试水开发了功能相似的移动应用。但最后还是选择收购,当然,与收购对象相比,自身在新业务板块水土不服、地位不高是一大因素,但最大的驱动因素一定还是为了获取与之属性不同的平台内移动用户所留下的不同行为数据。打通数据链条的同时也就连接起两大平台的价值链,资源互补意味着利益共赢。
(三)提升利基市场的价值
优势集团开始做大平台的同时,一些“小而美”的企业也在这个移动互联网市场中发展起来。由于我国移动互联网还不成熟,平台之间还存在许多缝隙市场,企业可以从分散的受众中寻找尚未被满足的个性化网络需求,开发利基市场。平台内部也因结构调整而出现了一些断层现象,主要表现为传统互联网的运营模式不能适应新的移动互联网运作,特别是由大数据导致的信息处理缺口。2011年,麦肯锡发布的一份题为《大数据:创造、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的报告中指出:互联网每消灭1个工作就创造2.6个新工作;仅在美国,大数据就需要14万到19万名懂得深入分析数据的职员和超过150万懂得如何发挥大数据价值的经理人。
可以看到,一些小企业已经抓住市场转型的机遇,如“愿景联动”公司新推出的Social Plus服务,借助数字语意监测帮助客户实施全网内容监测、人群监测和电商渠道监测,帮助客户统计与企业相关的信息在网络上的流向,当网络上出现对企业形象不利的信息时及时发布预警,密切追踪查找信息来源防止信息扩散。该服务还可按照客户要求,重点关注竞争对手、明星名人或其他信息传播的意见领袖,捕捉热点话题。在新的网络环境中,这类服务是品牌公关不可或缺的帮手。
四 移动互动对广告业的驱动
媒体、受众以及整个广告生产链上的合作者都因移动互联网发生了改变,继而驱动中国广告业的转型与发展。归纳起来,可以将这些驱动因素分为正、反两方面,即利益驱动和危机驱动。
(一)利益驱动
1.更多优质媒体资源
首先移动终端设备和其中的应用工具本身因伴随性而产生亲近感,受众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可以享受更好的互动体验。其次,移动网络还可围绕使用者将他们所接触到的传统媒体串联起来,营造出一个多维信息空间,广告信息在其中沟通效果更好,广告提供的利益诉求在实时实地便能得到落实。[3]
2.更清晰的受众需求
海量信息激发移动中的各种需求,设备和技术简化了操作过程也降低了人们在寻求满足过程中付出的成本。使用者在移动中的一举一动都在生产数据,又因为,每一个移动终端背后对应的都是单独的个体。数据可寻址,受众可定位,这就为广告的传递指引出精确方向。
3.更理性的广告传播
大数据帮企业找到潜在消费者,帮广告打通媒介传播渠道,这只是广告传播的第一步。跟踪式数据监测是不断优化广告内容,真正实现广告转化效果的理性参考。同时,数据也给广告主一个明确交代,使其更贴合市场需求。
(二)现实驱动
移动互联网看起来生机勃勃,但移动互联网广告却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群邑发布新发布的《2013年中国品牌广告主数字媒体指导手册》显示:2013年中国在线广告将再创新高,达到170亿美元,占媒介投放总份额20%以上。①数据来源:群邑互动营销发布的《2013年中国品牌广告主数字媒体指导手册》。但从胜三(R3)和精硕科技(AdMaster)3月发布的中国数字媒体调研报告中我们看到,只有16%的广告主表述会在2013年选择微博这个移动化程度较高的网络媒体,大部分广告主还是倾向于投放视频广告和搜索广告。
显然,中国广告业还停留在传统互联网模式,客户不愿意尝试像微博和微信这样的新兴移动互动媒体,虽然这类应用的用户基数大,口碑也不错,但对企业来说却是烫手山芋。究其根本原因,其实还是移动网络广告缺乏一个基础性的规范化平台,现在移动互联网广告市场的主要操控者主要是“非广告专业”的互联网企业,而4A之类的传统大型广告公司刚刚开始涉入布局,因此,广告主对移动互联网媒体普遍缺乏信任。
(三)危机驱动
互联网移动革命给中国广告业带来的威胁有外在原因也有内在原因,但归根到底是内在原因。在新互联网时代中,传统广告业没能抓住最重要的信息资源,因此,无法了解诉求对象。他们与合作者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被动,当创作者愤懑得不到理解的时候,暴露的其实是创意丢失了话语权。
1.移动中快速消费,品牌影响力减弱
购物、比价、下单,这原本只是电脑上网购物的流程,然而,在有了手机淘宝、扫一扫和手机钱包等应用之后,精明的消费者已经学会了线下挑选、手机移动互联网比价,在线下单的实体购物线上消费方式。另外,像手机团购,签到、扫二维码换优惠券等营销手段,虽然有助于推广O2O商业模式,但企业千方百计最后吸引消费者的还是价格因素。这样的营销只会让传统零售业渠道为王,价格为王的低级市场竞争局面在网络购物市场重演。
况且,消费者在移动互联网购物的过程中,卷入程度低,选购时间短,因此,品牌更难与消费者沟通。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收获短期利润,不自觉地会将广告定义成价格传声器,暂时放弃传播品牌价值,广告创意故而突破不了低价诉求。
2.个人设备霸占眼球,大众媒体关注度降低
作为广告研究者,我们看到的或许是新媒体层出不穷,媒体环境日趋多元化,但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拥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后,许多媒体都将渐渐撇清价值泡沫,回归媒体消费的特有性,唯有特有性,才是媒体存在的前提。
个人移动设备的私密度和亲密度是其他任何屏幕都无法达到的,手机屏幕越来越大,显示屏清晰度也越来越高,画面品质感更强对使用者来说诱惑也就越大。过去我们定义的碎片时间被移动设备瓜分得无几,只剩下更加零碎的时间。[4]
看见因为想看见,广告进入移动设备不难,但如何亲近使用者,如何在得到他们允许的前提下跟随他们,广告又如何在多屏世界,在其他传统媒介上被受众看见,这些都是驱动移动互联网广告变革的问题。
3.互联网企业占得先机,广告商缺乏行业优势
传统广告行业的合作者中有一部分就是在移动浪潮中成长起来的互联网企业,如网络媒体服务商,数据处理分析公司等。如今,因为数据更丰富也更完整,数据的价值已经远远高于过去,而他们专业的数据处理能力又为他们与广告公司的对话增添了砝码。
再看互联网平台企业,他们对广告公司来说更具竞争力。他们不仅掌控着数据,知道如何管理数据,他们还直接提供媒体平台,只要客户要求,他们完全有能力提供从广告制作、发布到后期评估优化的“一站式”服务。更让广告商无力的是,他们可以在与客户商谈时直接向客户承接下这些业务,根本不给专业广告公司展示的机会。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淘宝指数”和“淘宝魔方”,阿里巴巴公开庞大数据库的冰山一脚或许是为了吸引更多客户来使用他们的平台,诱惑他们购买幕后藏着的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可以想象,在与新浪微博打通平台后,它们将囊括更多信息数据,而后构筑的将是一个集生活、消费、市场、金融乃至政治言论的数据版现实世界。到那时,阿里集团就是数据资源的垄断者,无论是客户还是传统广告公司,要在它的地盘说话必须先听它的话。
五 新环境下广告突变求生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中国广告业的生态圈已经发生了巨大变迁,价值大爆发、业态大转型、利益大竞争、行业大洗牌,这些因素终将刺激广告业基因突变,驱使广告形态和生存方式进化。
(一)重组广告基因
在大数据背景下产生了一种所谓的“数字营销”方式。过去,我们已经从以产品为主的营销升级到了以消费者为主的营销,1990年罗伯特·劳朋特还提出了4C营销理论。但实际上,无论广告主还是广告商其实都还是站在品牌或产品的角度来研究消费者,传播广告信息,得到的是主观化的消费者洞察,“数字营销”才是真正客观地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沟通方式。
现实交往中,我们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穿着等附着在人身上的信息来了解揣摩互动对象,在解读的过程中会夹带较多阐释者的主体思想,也容易受到即刻环境因素的干扰。而互联网数据的解读是按照一一对应的公式来推导,已知信息越多,答案越明确,也就越能深入到消费者的内心世界。公式就是一组互联网通用的“语义网”(Semantic Web)。万维网的发明者、被世界尊崇为互联网之父的蒂姆·伯纳斯·李提出这个概念时将“语义网”比作一个气场,可以将众生之物笼罩在他之下,发出灵光。在移动互联网广告中“语义网”是跨越现实和虚拟的数据解码器,也是信息跨平台、跨媒体、跨组织传播的必要语言环境。
现在,像阿里集团这样的数据服务企业其实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内部使用的“语义网”,但因为他们不愿意公开,所以,整个互联网看不到一套统一的标准,各方互不承认也不评论,广告主无从选择。这种封闭式的作业方式是与互联网开发的属性相违背的,必然阻碍大数据发展,也会对推进移动互联网广告产生压力。在这种不健全的大数据背景下,广告商获得的数据很可能是不完整的。所以,大量所谓的数字营销广告或移动互联网广告其实都只是基于浅层的媒体接触和消费行为等表象的信息来制作发布的。
即便,广告商获得的是有数据支撑的消费者深度洞察报告,许多广告商在利用时也没能很好地与广告诉求相结合,没有发挥移动媒体专属性的特征。因而,广告业重构的第一步是结合广告基因和数字基因,广告的精准性不仅仅是体现在渠道和推送信息的类别上,还应当体现在广告信息的诉求中。例如,cookie如果记录到一位消费者在购物时往往多方比价,最后选择的也总是价格最低的商品,而另一位则往往在定位后按距离搜索店铺,选择距离自己最近的消费。那么在推送同一产品的广告时,给第一位消费者的就可以是宣传价格优惠,而给第二位消费者的广告信息就可以是“在各大超市均有销售”,更贴心的话,可以直接说“在您附近的xx超市就有销售”。
(二)进化广告形态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广告应当是伴随式的广告信息服务。媒介不同,信息形式也不同;地点不同,信息诉求也不同;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不同,信息语气也不同。总而言之,广告应当像移动终端设备那样变得智能化。
非销售环境中,为消费者提供的广告信息应当侧重品牌形象传播,与潜在消费者埋下关系的种子,在长期伴随中维系感情,最好的办法是让切实利益在线下得到满足,最后再在零售终端赠与一定额度的优惠,彻底俘虏消费者。
2012年8月,耐克在上海举办过一次主题为“开动身体,操控游戏”的运动节,此次活动目的是为了推广前期刚上市的Nike+智能运动装备,包括运动鞋、运动腕表腕带以及苹果自带的Nike+应用。在活动之前,Nike就通过电视、杂志和官网等大众媒体投放了口号为“由此上阵”的广告。此次营销活动的亮点在于,Nike多渠道运用官网、人人社交网、新浪微博、QQ以及移动微信平台来与受众互动。官网介绍产品并载入视频广告宣传活动,为配合活动耐克官网还增设了Nike+社区,与人人网社交平台一起开展线上互动,贴出城市榜和个人榜让参与者秀出自己的运动成绩。在微信上,Nike+则以聊天者的身份在获得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发布他们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战况”。另外,微信还别有意味地设置了收集徽章的游戏形式来鼓励用户时时关注身边与活动相关的信息,并参与到线下路演活动和为期3天的运动节。游戏奖励包括Nike礼品还有与篮球明星和Nike设计师见面的机会。每收集到一个徽章,用户就可以选择将讯息分享到人人、新浪微博或者QQ空间中,所有这些账号都可得到活动官方认证,信息便在各个平台中与那些和活动参与者有社交关系网的人群内病毒式传播。
这样一次营销活动,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伴随性、亲近互动性以及各种新鲜应用技术,与消费者来了一次时尚趣味的沟通对话。每个使用者既能在虚拟环境中展示自己的最佳状态,又能在现实中体验到运动带来的真实乐趣。Nike推广的不仅是产品,更蕴含着品牌无限张力。
(三)改善广告生存状态
互联网移动化改变了媒体属性,也改变了媒体运作规则,还改变了媒体的权力关系。在新生态中,传统广告业要改善生存状态应从两个方面入手,自我改善并改善与生态圈内其他共生者的关系。
广告商的数据短板已经无法修补,在这方面完全可以通过与第三方专业平台合作的方式来完成,这样还能保证数据的客观公正性。
首先,创意是传统广告业的最大功能价值,这是唯独专业广告从业者才具备的能力。在中国,移动互联网广告其实很容易做出夺人眼球的创意,因为现有的广告几乎都没有什么创意元素可言,而创意需要的工具和技术已经存在,庞大的用户群也在期待,稍有风吹草动,他们便会迎来围观。
需要注意的是,移动互联网中的广告创意不是一次性的,在发布之初也不一定要求就是最完整最完美的,可以在后期不断完善,也可以发挥受众的创造力制作UGC广告。广告的主角不一定就是品牌,要让那些拥有设备的人参与互动,全身心地经历比单纯用眼镜看用耳朵听更能感受品牌内涵。申通德高近期在地铁中发布的广告就是他们向社会大众征集记录着灿烂笑容的照片。一张张笑脸确实为熙熙攘攘的地铁通道增添了几许温暖。
其次,是广告运作的能力。传统广告业比广告生产链上的任何一家都更熟悉整个生产、交易和发布流程,在之前长期运作中他们也积累下了整个流程上与合作者的关系资源。这些都可以推演嫁接到移动互联网广告的运作中,传统广告业可以在新的生态圈内构建自己的广告服务平台,为客户定制配备各方资源,以协调者、沟通者的姿态来参与广告运作。
从广告创意,到渠道,定向方法和监测优化,在新的生态环境中广告业的生产链上还会出现很多缝隙需要填补。新的消费者,新的消费需求以及新客户的加入又会为广告业带来利益增长点。广告从业者要以开发之心面对新变化,以包容之心面对新挑战,以合作之心面对同伴。
[1]官建文.从网络传播走向移动传播[J].传媒,2013(2):19.
[2]王智颖.大数据如何改变广告[J].中国广告,2012(12):45.
[3]赵文艳.移动视频为跨屏整合投放提速[J].广告人,2013(2):86.
[4]祖延菊.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碎片营销时代[J].成功营销,2014(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