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创业准备调查分析——以北京高校为例
2013-09-06郑艳霞
郑艳霞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经济系,北京 100089)
创业教育从广义上讲是 “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通过相关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业能力,使其具有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而从狭义上讲则是指“为创办企业所接受的职业教育”[1]。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 “第三本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我国的创业教育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十几年来经过广大学者的共同努力,中国的创业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创业教育研究体系基本形成。创业教育的开展,对学生的创业行为从理论上给予指导,针对大学生创业经验不足,缺乏从职业角度整合资源、实施管理的能力等特点从知识上给予补充,极大地降低了大学生创业的盲目性。教育部高度重视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2012年8月1日专门印发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本,要求各高等院校要把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在教学组织上,要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可以借鉴的经验并不多,通过对北京地区的大学生创业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可以更好、更直接地了解学生创业的基本情况、学生创业心理、以及选择创业时面临的最主要问题等。这对于创业教育的开展是十分重要的。
一、调查情况和研究方法
此次调查于2012年5~6月份进行,历时一个半月。调查对象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农学院、首都医学院等高校大二至大四的不同性别学生,其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比性。本次调查发放问卷952份,回收917份,填写的有效问卷为870份,有效回收率为91.4%。
问卷内容包括:大学生对创业问题的认识、创业动机和态度,创业的困难以及希望接受创业指导的具体内容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调查,能较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创业思想与创业状况。问卷数据使用Excel软件进行处理,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讨论。最后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析研究,针对调查的情况给出建议对策。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按性别来划分,大学生的创业情况
表1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性别的关系
调查结果显示有四成以上的女生根本没有考虑过有关创业的问题,女生总体创业意向低于男生,性别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向有显著影响。同时调查结果也显示虽然已经有过创业经历和正在筹划创业的女生并不多,但是考虑过创业以及希望了解创业知识的女生并不在少数,也就是说,有很多女生希望参与到创业的团队中来,因此让这部分人也了解和学习有关创业的知识,以后和男生一起创业,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二)按专业划分学生关注创业问题的情况
表2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专业的关系
由调查表可以看到,经济管理类学生对创业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关注过创业问题的比例高达81.80%,仅有18.20%的学生对创业完全不感兴趣。由此可见经管类学生是最有潜力的创业者。他们受过学校规范的经济类课程教育,拥有良好的经济专业理论知识,具备创业专业基础;他们活跃于各种创业社团活动,创业技能大赛和创业论坛,了解了一些市场管理方法,这些是他们对创业活动感兴趣的重要原因。医学农林类同学的创业前景较好,但因为这种类型的创业行为初期投入比较大,其创业门槛较高,大学生已经创业或正在筹划创业的较少。但是调查显示该种专业的学生对创业知识了解的热情明显高于其他专业,这部分学生是潜在的创业者。当然,其他专业同学的创业倾向也较明显。调查结果显示,无论何种专业的学生,对创业问题完全不感兴趣的比例都在1/3以下,说明2/3以上的大学生对于创业问题感兴趣,至少是愿意主动了解有关创业的问题。这些人如果在学校接受创业知识培训,会在将来创业或参与创业的团队中起到良好的作用。
(三)您选择创业的出发点
通常普遍认为当今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首要原因是就业压力,但是就调查的结果来看,在半数以上的大学生心目中,创业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实现人生的理想和价值,希望把所学的知识和积累的社会经验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对财富的渴望也是大学生创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这个因素占到想创业学生的三分之一以上。由此可见,当今整个社会对财富的极大渴望和对物质的极大渴求也从根本上影响到大学生的人生观和财富观。对财富的渴望本身并不是坏事,但是如何运用正确的方法和手段去获取,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这就需要大学课堂上除了讲授知识之外还要注重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这些准备创业的大学生将是中国未来商场上一支重要的力量。
图1 创业出发点
(四)您对创业概念的理解为
图2 对创业概念的理解
调查结果显示,有六成以上的学生认为只要是自己打拼出来的一份事业都叫做创业,由此可见在大学生的心目中创业的重点是自己去努力工作,开创事业。认为只有自己开设公司和开办企业才是创业的观念占四分之一以上,这说明还有一部分同学对创业的概念存在狭隘的理解,应该通过相关的课程学习和讲座等方式,使他们建立正确的创业观念。
(五)您了解KAB计划吗
KAB,英文全称Know About Business,意思是“了解企业”,是国际劳工组织为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而专门开发的教育项目。该项目通过教授有关企业和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对创业树立全面认识,普及创业意识和创业知识,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青年人才。
由调查结果来看,尽管绝大部分学生对创业充满热情和好感,但是基本上都不了解KAB这个项目。这反映了大学生创业时知识上的缺失。
图3 对创业课程KAB的了解情况
(六)您希望的创业教育课程类型是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愿意学习创业知识,而且希望在商业思维与商业素养方面得到正规的教授,还希望学习相关的创业实用技能;此外,进行创业案例分析,从而获得间接创业经验也是学生很大的需求,这类学生占到调查者的半数以上。创业相关理论学习以及经济状况分析也是学生所需要的重要方面。
表3 希望的创业教育课程类型
(七)您认为当前学校创业教育课程、讲座及报告会等效果如何
图4 当前学校创业教育课程、讲座及报告会效果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95%以上对于当前学校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以及讲座报告会等的效果并不满意。说明各个学校的创业教育开展还没有找到学生感兴趣的方向,课程设置还没有抓住学生的特点进行,这就需要学校在后续的课程设置和组织报告等方面进一步改进。
(八)您认为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表4 创业遇到的主要困难
十分显然,大学生创业普遍认为资金和知识经验是创业中的主要困难,两者排在创业困难的前两位,比例高达80%。确实,对于刚刚离开大学的毕业生来说,决定创业成败的关键的因素也是大学生创业遇到最大障碍。适合的项目是大学生创业的又一个关键因素,对学生而言,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困难。
三、对策与建议
(一)政府方面
(1)加强宣传,为大学生创业给予舆论支持。加大新闻媒体的宣传力度,宣传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报道大学生创业故事,树立大学生创业的典型事例,引导各级党政机关的相关部门、高校、社会和家庭对大学生创业的关注和支持,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的良好氛围,增强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这也是调查问题(二)中提高学生对创业的关注度的一种方法。
(2)资金扶持,解决创业者资金困难。尽量减少大学生创业的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率,并切实解决大学生创业时面临的资金困难。政府可以通过对大学生创业贷款提供优惠的利息,同时采取贷款贴息的办法,对创业者的贷款行为给予支持。尤其对于到农村和西部创业的学生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如返还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减免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助学贷款等。这是解决调查结果(1)中大学生创业中遇到的最大困难——资金问题的最有效的途径。
(3)制定政策,解决创业者其他实际困难。政府还应该提供政策上的优惠与扶持,对创业大学生遇到的实际困难给予解决。如户口档案、社会保障、社会保险费缴纳和支付制度等方面的政策倾斜,解除创业大学生的后顾之忧。这是解除调查问题(二)想要创业学生疑虑的重要方面。
(二)学校方面
(1)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观念指导。学校应重视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建立新的就业观,引导学生坚持创业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与地方特色经济相结合,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引导大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是否创业、如何创业,同时提倡学生选择小规模可操控的项目进行最初的创业活动,避免好高骛远的情况,脚踏实地的进行创业工作。避免大学生因为受到社会功利思想的影响而盲目创业,这是纠正创业学生的错误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是解决调查问题(三)引导学生创业出发点确定问题的有效途径,使学生确立正确的创业金钱观。
(2)开设系统的创业课程,加强大学生的创业理论指导。各学校应该认真执行教育部关于《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文件,如开设KAB创业系列课程,ERP沙盘模拟课程等。调查结果(五)显示,学生的实际创业知识非常少,九成以上的学生对KAB创业系列课程基本不了解。通过这些创业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这也是解决调查(七)中学生希望获取“商业思维与商务素养训练”以及“创业相关实用技能培训”问题的最好途径。
(3)举办一系列有关创业的讲座,补充大学生的创业知识。通过相关的创业法律讲座使学生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邀请一些成功企业的创始人为学生做讲座,把创业者创业的经验作为大学生创业的“教材”。通过创业者与大学生们面对面沟通,为大学生的创业答疑解惑,这也是调查(六)中学生希望得到的重点帮助内容之一。
(4)通过参加各种创业模拟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丰富创业教育的体裁形式,在理论教育的同时增加实践的机会,通过大学生的自身经历来获取创业的相关经验。可以通过开展创业设计大赛、模拟创业大赛、模拟炒股大赛、ERP沙盘模拟大赛等一系列的仿真创业赛事,丰富大学生的实战经验。
(5)切实安排好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活动,积累实践经验。学校应该安排落实好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活动,进一步在实际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商业思维与商务素养,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有关创业的知识在实际中检验,看正在运行的企业单位如何处理相关的问题,积累经验,调整自己的创业计划,补充新的创业经验。
(三)学生方面
(1)处理好学业与创业的关系问题。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接受高等教育、获取专业知识,这对于大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大学生对创业感兴趣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应该在顺利完成学业的前提下关注创业。这就需要大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分配时间。
(2)要做好创业前的准备。大学生如果希望选择创业,就应该在学校的安排指导下,积极学习各种创业课程,参加讲座和各种模拟竞赛,并认真参加到企业的实习活动,了解相关的政策法规,增强创业的能力。
(3)对创业要理性分析。当前大学生创业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早已不是仅凭胆大心细就可以成功的时代了。因此,大学生创业前应该切实做好资金、知识、团队等各方面的准备,对就业还是创业进行认真分析,趋利避害,既避免因为冲动而进行的创业,又能够抓住机会,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创业。
:
[1]李家华.我国创业教育发展现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2):43~45.
[2]张云川,等.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武汉高校的调研分析[J].西部论坛,2011(4):27~34.
[3]黄敬宝.中国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综述(2008-2010)[J].改革与战略,2011(11): 183~186.
[4]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672/201208/xxgk_140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