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车体电源干线割盗案件的现场勘查
2013-09-06刘明身李鹏
刘明身,李鹏
(郑州铁路公安处刑事技术科,河南郑州 450052)
客车车体电源干线割盗案件的现场勘查
刘明身,李鹏
(郑州铁路公安处刑事技术科,河南郑州 450052)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盗窃铁路设施设备的新型犯罪手段——盗窃客车车体电源干线。解析此类案件的特点,掌握现场勘查的重点成为摆在刑事技术人员面前的新课题。
现场堪查;车体电源干线;车体大线;割盗案件
2012年以来,郑州铁路公安处辖区发生多起备用客车车体电源干线被盗案件,严重影响了铁路运输生产安全,对构建铁路“绿色通道”产生了极大安全隐患。系列案件的发生引起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案件专案组经过不懈努力、强力攻坚,成功打掉了一个常年流窜于全国各地盗窃客车车体电源干线的犯罪团伙。案件侦破期间,技术人员通过对系列案件的现场勘查,逐渐掌握了车体电源干线被盗案件现场的勘查要点,现总结如下,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一、客车车体电源干线简介
客车车体电源干线又称车体大线或车底大线,是连接客车车厢内电路的电源连接线。
(一)客车车体电源干线的作用
客车车厢为了满足旅客乘坐舒适性的需要,配备了相应的辅助设施,如照明灯具、电茶炉、空调等。这些设备都需要电力的供应,因此每节车厢底部均安装有车体电源干线。车体电源干线是保证本节车厢内部电路通畅、电气设备能够正常使用的重要设施。
(二)车体电源干线安装状况
车体电源干线位于客车车厢底面,铺设在预置的线缆槽内。线缆槽与车厢为一体式结构,不能打开。根据车厢种类、型号不同,每个线缆槽内有6~12根电缆线,部分电缆线会以扎丝固定。
由于铁路单位日常检查、维修的需要,车厢底部线缆槽两端设计有分线盒、检查孔等开口。分线盒或检查孔以盖板封闭,外部用螺栓或搭扣固定,打开盖板后即可看到裸露的电源干线。在多起实际案例中,作案人均为打开盖板实施盗窃。
分线盒与检查孔区别:分线盒内安装有电路板,上有多个接线柱,电缆线用螺栓固定在接线柱上;检查孔内无电路板,电缆线直接从检查孔内穿过。
(三)车体电源干线特征
车体电源干线外部包裹有黑色绝缘皮,芯线为多股细铜线,根据车厢种类及型号的不同,车体电源干线直径也不尽相同,一般分为直径2cm、直径1.6 cm、直径1.2cm三种。在实际案例中,作案人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一般盗窃的是直径2cm和直径1.6cm的电缆线。经解剖电缆线后进行称重,直径2cm的电缆线每米铜重约1.24kg,直径1.6cm电缆线每米铜重约0.65kg,车厢同侧分线盒内一根电缆线长度约12m~20m不等。
二、分线盒、检查孔定位
客车车厢底部四角一般情况下均设有分线盒或检查孔,四个分线盒形态基本一致,勘查中极易混淆,给勘查记录带来诸多麻烦。因此,我们要将四个分线盒进行分别命名、定位,以便提高勘查速度,保证勘查质量。如果以传统的东、南、西、北进行定位,一旦列车进行编组、调车作业,车厢方向也随之发生变化,纪录的数据就将全部作废,而且由于车厢是备用车辆,不是在线路上行驶的车厢,因此以列车运行方向进行定位的办法不可行。
那么,如何对分线盒、检查孔进行定位?列车车厢在铁路车辆部门中有1、2端位与1、2侧位之分,因此我们可以依此为基础,对分线盒、检查孔进行定位。
以分线盒为例:第一步确定端位。车厢两侧端板下方均会喷印有数字“1”或“2”,1即为1位端,2即为2位。第二步确定侧位。从1位端看向2位端,左侧为1位侧,右侧为2位侧。第三步分线盒定位。根据端位和侧位确定分线盒名称,例如位于1位端1位侧的分线盒即为1位端1位侧分线盒(如图所录)。
由于车厢的1位、2位是固定的,按照此方法对分线盒进行定位,无论车辆怎么进行编组调车,4个分线盒位置均不会发生变化。
三、车体电源干线被盗案件特点
(一)被盗车辆均为停放的备用车辆。运用中的车辆每天在线路上运行,到达终点站后入库休整,又有检修人员进行检修,因此不满足作案的条件。而备用车辆,长期停靠在小站备用线或车库内,没有相应的定期检修和保养的需要,有时数月无人问津。而且小站往往远离市区,工作人员相对较少,站场并不完全封闭。这些都给割盗者作案提供了充分的时间条件和空间环境条件。
(二)作案手法基本相同。犯罪分子作案的最终目的,是主要获取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在实施盗窃车体电源干线时,他们都会利用工具最大限度地获取线缆。目前发现主要有两种方法:1.剪切法。即首先打开分线盒或检查孔,用断线钳、线缆钳等工具将电源干线剪断,然后在车厢另外一端剪断相应的电缆线,最后将电缆线抽出卷成盘状盗走。2.拆卸法。即首先打开分线盒,用活动扳手等工具将电源干线从分线盒接线柱上拆下,然后在车厢另外一端拆下相应的电缆线,最后将电缆线抽出卷成盘状盗走。
(三)现场多有伪装。犯罪分子实施盗窃后,一般会将分线盒、检查孔盖板恢复原位,拆下的螺栓等也不会随地乱扔,而是放入自己衣兜带走或放到车厢底部凹陷、隐蔽部位,伪装成未盗窃的表象。其这样做一般有两个目的:一是隐匿现场,延长案件被发现时间,逃避打击;二是伪装现场,以便下次继续作案。
(四)案发时间、案发地点、案发区段难以确定。车体电源干线电缆位于车底隐蔽部位,加之犯罪分子又有伪装,正常巡视很难发现被盗情况。并且该类备用车辆只是在投入运用前才检查车底大线,所以就失去许多能够缩短案发时间段、锁定案发地点的时间点。这些不利的因素造成了案发时间、地点无法确定,对案件侦破带来极大困难。
(五)现场多遗留有作案工具。根据车体电源干线铺设的特点及作案目标本身的物理特点,作案人想要实施盗窃行为就必须携带断线钳、扳手等作案工具,为了搬运赃物还要使用交通工具。作案后由于电缆线价值高、重量大,而作案工具不易携带,而且存在被发现的风险,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作案人一般会为了携带更多的电缆线,将作案工具遗弃或有意藏匿在现场车厢内或附近隐蔽部位。
(六)盗窃现场周围常出现关联现场。这类案件的关联现场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运输赃物的交通工具停放位置。作案人到达现场周边后一般都将交通工具停放在距离现场较远的地方,并在此处或更接近现场的地方观察、逗留,伺机作案。另一类是初步处理赃物的现场。作案人实施完盗窃后,如果感觉时间和空间条件允许,就会在现场附近对盗窃的电缆线进行处理。处理的方式主要是用刀具剥去电缆线的外皮,只盗走内部铜芯线。常见的地方有现场车车厢内部、车厢连接处以及现场附近易于隐蔽的部位。
四、车体电源干线被盗现场勘查要点
(一)确定被盗车厢数量。一列备用车辆一般由8~14节车厢构成,铁路部门在启用备用车厢前进行检修时,一般发现一节车厢电源干线被盗即会向公安部门报案,因此到达现场后首要任务是确定被盗车厢数量。如果逐个打开盖板进行检查,工作量太大也不科学,因此可以借助铁路车辆部门有专业工具的条件,只需在车厢两端的接头处测量车厢电路是否畅通,即可确定内部电源干线是否丢失或断开。
(二)盖板上痕迹物证的勘查。分线盒或检查孔的盖板一般有两种固定形式:一为螺栓固定,二为搭扣固定。螺栓固定的需用扳手、钳子等工具将螺帽拧下,搭扣固定的只需用手抠开即可。盖板长期暴露在车厢底部,外侧面粘附有大量污物、泥土垃圾等,如使用工具实施破拆,拆卸后除会在盖板外表面形成明显的工具痕迹外,还会在粘附物上形成相应的减层痕迹。勘查中应注意寻找发现并分析判断工具种类,盖板内侧面相对于外表面承痕条件较好,会遗留有减层手印、手套印痕或擦蹭痕迹。
(三)车底隐蔽部位的勘查。因作案人在作案中会藏匿拆卸下的螺帽、垫片等零件,所以勘查中在分线盒或检查孔周围的车厢大梁上、线缆槽接口内、车厢转向架上等隐蔽、凹陷部位应注意寻找发现相关痕迹物证。
(四)提取断头。车体电源干线被盗案件现场遗留最多的痕迹物证就是电缆线断头。由于电缆线种类相同,需要特别注意标示,防止混淆。断头标示应包括车号、分线盒的位置、哪一侧为现场断头等信息。提取时应尽量保证断头长度在15cm以上,以确保在剪切过程中不会对断头的断端形态造成影响,同时还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断头上遗留的其他痕迹物证不会丢失。
(五)提取工具。盗窃车体电源干线,作案人携带的工具一般有:断线钳、线缆钳、钢丝钳、壁纸刀、活动扳手、手套等。提取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对断线钳、线缆钳以及钢丝钳的把手、刃口部位,活动扳手、壁纸刀的把手部位做好保护,为后期提取DNA生物检材或微量物证提供条件;二是对手套内面做好保护,以便提取DNA等生物检材。
(六)四周搜索。勘查完被盗车辆后,要对车辆周围进行搜索勘查,着重注意发现隐匿的作案工具、电缆线、线缆皮等物证。搜索范围应根据现场周围地理环境进行确定,最少不少于50m范围。
(七)确定出入口或进出路线。根据被盗车辆所处位置,确定出入口或进出路线。如车辆停于封闭场所,如车库、检修中心等地点,作案人一般会选择翻越围墙进入现场实施盗窃。由于电源干线重量较重,作案人翻越围墙时会在围墙内外两侧的侧面、顶面,尤其是棱边处留有明显的踩踏痕迹及黑色的电缆线外皮擦蹭痕迹。
(八)根据“检修卡”缩小被盗的时间范围。铁路车辆部门在进行检修时,如果车体电源干线分线盒内部正常,会在分线盒内粘贴“检修卡”,卡上会记录有检修人员姓名、检修时间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确定发案时间是在哪一次检修以后,为缩小侦查范围起到一定作用。
(九)嫌疑人居住地勘查。如果案件侦破过程中确定有重点嫌疑人,在需要对其居住地进行勘查时,应注意发现居住地是否藏匿有电缆线或铜芯线,是否藏匿有与现场种类相同的螺栓、螺帽,是否有与现场工具痕迹相对应的作案工具等,从而进一步缩小侦查范围。
责任编辑:贾永生
D631
B
1009-3192(2013)04-0041-03
2013-03-18
刘明身,男,郑州铁路公安处刑事技术科助理工程师;李鹏,男,郑州铁路公安处刑事技术科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