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电站边坡锚索加固前后应力应变分析
2013-09-05陈匀序
赵 明,陈匀序,朱 艳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72)
1 前 言
为了论证某水电站边坡锚索加固效果,采用有限差分Flac3D分析软件,选择某一典型剖面作为研究对象,对开挖边坡在锚索前后应力、应变变化及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
2 计算方法
采用有限差分Flac3D模拟。坡体材料为Mohr-Coulomb类型材料,采用非关联流动法则。图1为典型剖面的数值模拟的网格图。根据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地质部门的建议值,采用饱和状态下的参数以考虑最不利状况,并兼顾数值模型的合理性。计算参数见表1、2。计算工况见表3。
3 计算结果与分析
3.1 坡体应力场变化情况
图1 典型剖面有限差分模型
为了充分说明在不同工况下边坡中应力场的变化,在坡体中选取代表性点(见图2)说明其在不同工况下的应力变化(见表4)。
可见,开挖后边坡中这8点的大小主应力均发生了变化,1~6号点位于上边坡变化量明显。由6号点的大主应力减小近479kPa可以说明,开挖在2 155 m平台处产生的卸荷强烈。在4级锚索施作完成后,坡体中某些部位的主应力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但均不甚明显,如2号点小主应力由在施加各级锚索前的444kPa变为478kPa,增加了约8%,但大主应力几乎没有变化。说明锚索锚拉力传递到围岩中,锚索起到了一定的加固坡体作用,但坡体的应力场改变并不明显。在2 133m和2 063m两个水位时,锚固体附近坡体应力场几乎不变,说明若不考虑水位骤然变化,则不同水位对锚索作用影响较小。
表1 模拟计算采用参数
表2 锚固段计算参数
表3 计算工况汇总
3.2 潜在滑面变化情况
图2 典型剖面代表性监测点位置示意
表4 代表性点在不同工况下的主应力 kPa
根据最大剪应变增量分布图,可以判断不同工况下的边坡潜在滑面变化特征(见表5)。由表5可见,随着边坡受荷工况的变化,坡体潜在滑面也在发生变化,在上边坡没有施作预应力锚索之前(库水位2 058m),上边坡中存在潜在滑面,并一直延展到开挖平台以下一定深度,但施加锚索后,上边坡及边坡整体潜在滑面均不明显;当库水位达到2 133m时,因岩体强度较低,下边坡表层中产生潜在滑面,尽管上边坡中也有潜在滑面的特征,但其范围及变形值均较小,下边坡浅表层潜在滑面成为整个坡体此时的潜在最危险滑面。
3.3 开挖边坡锚索实施效果
由表5可见,锚索对上边坡潜在滑体的稳定性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在库水位达到2 058m时,施加锚索后上边坡及整个坡体潜在滑面均不明显;但当库水位达到2 133m时,上边坡的预应力锚索对下边坡浅层的滑动没有明显的限制作用,在下边坡存在潜在最危险滑面。
根据锚索内力计算结果,在自由段锚索拉力约为1 400kN,在锚固段锚索拉力急剧减小,锚索充分发挥了锚拉作用。
表5 三种主要工况下坡体中潜在滑面对比
4 结 语
(1)边坡开挖后蓄水位到2 058m时,公路上边坡浅层(千枚岩夹砂岩T5-22z)中会产生最危险潜在滑面。施作预应力锚索后,锚索把作用力有效传递到坡体内部,坡体的变形特征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饱和状态下上边坡及边坡整体潜在滑面均不突出。
(2)库水位在2 063m时,下边坡浅层岩体中存在潜在最危险滑面,上边坡中尽管也有潜在滑面的特征,但相对而言,下边坡潜在滑面稳定性更差。
(3)当库水位达到2 133m时,下边坡表层(千枚岩夹砂岩)中产生潜在滑面,成为整个坡体最危险滑面,稳定性最差,而上边坡及边坡整体深部滑面均不突出。
(4)边坡施加锚索后,在不同蓄水位情况下,若不考虑水位骤降作用,则设计的锚索可充分发挥锚拉作用,锚索的自由段锚拉力为1 400~1 500kN,在锚固段锚索拉力急剧减小,锚固段有效作用主要发挥在前5~7m范围内,砂浆与围岩之间最大剪应力为680~900kPa,可能在个别点处达到摩阻极限状态,但10m长的锚固段整体处于稳定状态。
(5)锚索施加后,锚固区附近坡体应力场有一定程度改变,受锚索锚拉作用方向所限,坡体最小主应力约增大8%,最大主应力变化很小。
(6)锚索的锚固作用对限制上边坡变形有一定的效果,但对下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甚小,在蓄水位2 063m和2 133m时,下边坡浅表层存在潜在最危险滑面,主要位于表层千枚岩夹砂岩与砂岩的界面上偏坡体外部一侧。
(7)上边坡锚固区坡体应力场在锚固前后改变较小,在库水位为2 133m和2 063m时主要表现在下边坡中存在潜在滑面,位于浅层千枚岩夹砂岩()范围内。
(8)下边坡浅表层千枚岩夹砂岩滑坡前后锚索拉力、锚固段剪应力及锚固区域内坡体的主应力变化均较小。
[1]彭文斌.Flac3D实用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3.
[2]陈勇河,周德泉.用Flac3D分析边坡的稳定性[J].山西建筑,2008,34(22):18 -19.
[3]唐辉明,晏鄂川,胡新丽.工程地质数值模拟的理论与方法[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