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淮河流域易涝洼地涝灾及其损失研究

2013-09-05夏广义李燕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3年1期
关键词:成灾洼地洪涝

夏广义 李燕

(1.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安徽合肥 230088;2. 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安徽蚌埠 233001)

1 基本情况

安徽省地处淮河中游,境内流域面积 6.7万km2,耕地4210万亩,人口3900万人,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省的48%和60%。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煤电能源生产基地,是我国南北交通要塞,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安徽省淮河流域易涝多灾。易涝范围包括沿淮湖洼地、淮北平原的大部分地区以及淮南支流洼地,面积3.0万km2,耕地2800万亩。淮河流域的易涝面积占到全省易涝面积的近80%,年平均受涝面积约900万亩,其中成灾面积600万亩。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对治淮工作十分重视。先后实施了淮河干流扩大与整治排洪通道工程,行蓄洪区整治工程,淮北大堤加固工程,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以及跨省淮北支流治理等防洪工程。淮河中游各项防洪工程的实施,使得淮河中游的整体防洪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取得了显著成效。多年来,虽然对淮河流域低洼地安排了一批除涝工程建设,但是由于淮河流域特殊地理条件所限和治理力度不够,淮河流域低洼地涝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地解决。众多沿河、滨湖洼地缺乏自排条件,抽排能力又相当有限,面上积水无法及时排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现有排涝设施严重不足,现状除涝标准偏低,几乎每年都有局部涝灾发生,因洪致涝、“关门淹”的问题相当突出。为加快易涝洼地治理,以安徽省淮河流域为代表对涝灾分布以及发展变化趋势进行调查分析,对涝灾特点及其损失进行研究,可为淮河流域易涝洼地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2 淮河流域低洼地洪涝灾害及分布

由于地处淮河中游,历史上受黄河夺淮的影响,安徽省淮河流域洪涝灾害严重且频繁。根据1949~2007年的灾情统计资料,安徽省淮河流域多年平均洪涝受灾面积约1270万亩,成灾面积约770万亩。其中涝灾受灾面积约900万亩,成灾面积约600万亩;洪灾受灾面积约320万亩,成灾面积约170万亩。58年中有15年受涝成灾面积超过1000万亩,分别是 1954、1956、1962、1963、1964、1965、1979、1982、1984、1991、1996、1998、2000、2003和2007年。受涝成灾面积最大的是1963年,达到2818万亩,1991年达1766万亩,2003年达1644万亩,2007年达1026万亩。1949以来大水年份安徽省淮河流域洪涝灾面积统计见表1。

从灾情的地域分布看,安徽省淮河流域的涝灾主要发生在沿淮洼地和淮北平原洼地。据各片不完全统计,1991、2003、2005、2007等大水年份涝灾面积中,沿淮洼地受灾面积约占安徽省淮河流域受灾面积的 40%(未计入行蓄洪区涝灾面积),淮北平原洼地占58%,淮南支流洼地占2%。

表1 安徽省淮河流域洪涝灾面积统计表

3 涝灾的变化趋势分析

从灾情的时间分布看,由于大力治理,淮河流域洪水威胁呈减轻趋势。洪涝变化趋势是多年平均洪灾减少,因洪致涝、涝灾损失增加,涝的问题仍较突出。从1950年代到1990年代洪灾成灾面积呈减少趋势,涝灾成灾面积变化不大。2000年以来淮河流域连续出现丰水年,致使近年来洪、涝成灾面积均有所增加,尤其是涝灾成灾面积增加较多,为建国以来成灾面积最多的年代。不同年代洪涝成灾面积统计见表2。

表2 安徽省淮河流域不同年代洪涝成灾面积统计表

4 易涝洼地洪涝灾害损失调查分析

除涝标准的高低与涝区的重要性、涝灾造成的损失以及治理工程的投入有关。为了合理确定易涝洼地治理标准,有必要掌握易涝洼地不同年型的洪涝灾害损失情况。

本文选择沿淮地区的八里湖洼地内颍上县慎城镇马庄村、建颍乡箭井岗村、焦岗湖洼地内颍上县鲁口镇朱台村、毛集区焦岗乡乔口村、北淝河下游洼地内蚌埠市淮上区梅桥乡杨楼村,淮北平原澥河洼地内固镇县杨庙乡孙浅村等4片洼地的6个村作为典型,通过查阅相关防汛总结材料,召开座谈会,回忆灾情等方式,对各地由于行洪和涝水造成的农业减产及农村基础设施破坏等损失进行了详细调查,并进行受灾损失与洪水发生频率的关系研究。

表3 典型片洪涝损失调查分析表

本文重点调查了1991、2003年2次洪水的损失及 2~3年一遇的涝灾损失,包括农业损失和非农业损失。农业损失主要是洪涝灾害造成的农作物减产损失,包括作物种植结构、产量、价格、不同年份的减产率等,非农业损失主要包括房屋、道路、桥梁、水利工程、供电及通讯设施、企事业单位等修复费用。

通过对各典型区不同频率洪水年的洪涝损失进行调查,并对各典型调查区相应频率洪涝损失的平均值,按频率法计算,多年平均洪涝损失为 532元/亩(2006年价格水平,下同),3年一遇、10年一遇的涝灾损失分别为608元/亩和1782元/亩,详见表3。洪涝损失~洪水频率曲线见图1。

图1 洪涝损失~洪水频率曲线

在调查研究中还对不同频率洪水年农业损失所占的比重进行了分析。50年一遇洪水的农业损失约占40%,20~30年一遇洪水的农业损失约占50%左右,10年一遇洪水的农业损失约占70%,2~3年一遇涝水时均为农业损失,随着洪水频率的增大,农业损失呈减少趋势。详见表4。

表4 农业损失占比情况表

5 结语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气候条件十分复杂,极易发生暴雨,且时空分布不均,暴雨集中、雨期长、雨区广,极易形成洪涝灾害。淮北平原及沿淮洼地地势低洼,汛期外河洪水位高出地面,受外河洪水顶托涝水难以自排,“关门淹”现象严重。

长期以来,由于投入不足工程建设标准偏低,排水体系不完善、除涝能力弱,面上积水不能及时排出,加重了涝灾损失;工程管理薄弱,也影响排涝工程益发挥;河湖洼地过度围垦降低滞蓄能力,增加了内涝发生的频率并加重了涝灾的损失。

通过研究,充分认识安徽省淮河流域涝灾的分布和发展变化趋势,掌握易涝洼地不同年型的洪涝灾害损失情况以及涝灾损失与洪水频率的关系,为合理确定易涝洼地治理标准、治理范围提供了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成灾洼地洪涝
洪涝造成孟加拉损失25.4万吨大米
衡阳暴雨洪涝特征及对后期农业干旱影响
木石也可成灾
洼地排涝体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
非洲 直销的投资洼地
沙棘木蠹蛾成灾原因及控制措施
认证,拯救“品质洼地”
黔东南州洪涝发生规律研究
基于FloodArea 模型的龙须河流域暴雨洪涝淹没模拟研究
峰丛洼地农作物面向对象信息提取规则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