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建设生态城市的标志
2013-09-05潘家华
◎ 潘家华
建设生态城市,寻求的是一种和谐。这样的和谐需要一个标志,什么是标志呢?低碳就是标志。如果我们的生态城市不低碳,这样的生态城市就谈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低碳城市。
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产物,没有工业化不可能有大规模的人口集聚,不可能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行。工业化的动力是化石能源,工业革命前基本没有化石能源的消耗,正是由于化石能源提供了大量的高密度高热质的动力来源,使得我们的城市基础设施得以建设、得以运行,我们的工业得以拓展,我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得以加强。没有化石能源不可能想像我们可以建20层的高楼、50层的高楼。我们设想一下,一旦化石能源没有了,工业革命、工业文明还会持续吗?工业化进程如果到了终结,进入后工业时代,工业文明,也就是现在这样一种生产和生活方式如果不可继续,那我们大规模的城市还可以再继续维系吗?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中国过去十年平均每周建设两座火力发电厂,2009年还是煤炭净出口国,仅仅两年后就转变成全球最大进口国,煤炭消耗量占到全球其他国家累计消耗量的近一半。
成败化石能源
现在有一个问题,低碳转型在理论上、方法上、理念上都是需要的。问题是工业革命是由技术引领的,由一项技术形成一次革命,推动整个人类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我们现在的低碳革命——如果说有革命的话——现在没有一个突破性的技术来引领这样一场革命。如果我们需要引导这样一场的革命的话,我们现在需要考虑的是在化石能源消耗殆尽的情况下——这个时间不会太长——工业文明从十八世纪到现在也不过是二百多年的时间,我们的化石能源还能支撑多久?如果化石能源消耗殆尽,城市依赖于扩展和运行的动力没有了,那么这场革命如何进行?从目前情况来看,显然不可能是一种单一技术的革命。应该是一种全方位的,各种低碳的技术的集合体,是生产消费各个方面的——这还只是一个方面,化石能源确实是给我们提供了能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生活品质的提升,同时它也是我们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下降的根源所在。
今年蔓延全国300多平方公里的雾霾天气,应该说化石能源的消耗是一个根源。工业文明,又以化石能源来推动,使得我们在整个思想观念、伦理基础方面也形成了一些工业文明的思维定势,我们知道达尔文的“适者生存”、“自然选择”,也就是说能够利润最大化、能够积累财富的就应该享受更多的资源、享受更多的财富,对于那样一些竞争力比较差的或者不具备垄断资源占有的这样一些社会的弱势群体,按照工业文明的理念他们是不适者,所以他们处于贫困、处于被歧视的状态也就是自然的。所以这使得工业革命以后大量的、大规模的贫富差距、地区差距的出现,这个问题在今天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拓展的时代也是表现得非常突出。
化石能源能够支撑我们的工业化多久?40年前中国还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我们的能源消费只有美国的1/4,40年后我们的资源消费超过了美国20%。如果我们有能源的话,还应该沿着这样的道路继续前行,因为中国当前的城镇化水平按照统计数字,2012年底是52.57%,七亿一千万人口在城市里生活,即使是这样,按照发达国家的水平,达到80%以上的城市化水平的话,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即使不到80%的城市化水平到70%,我们还有3亿人口新增到城市的生活空间。而我们的城镇化水平有人说是不完全的、有人说是有水分的,我们在这七亿一千万统计的城市化人口中间,还有两亿六千万的农业转移人口和非户籍人口,他们不享受城市均等的社会服务。这样一些人在城市里面也是需要生活空间,需要就业、需要基础设施。我们按照过去40年的发展,按照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延续下去的话,我们能够有这么多的能源可以支撑吗?
根据已经探明的储量和我们现在的开采使用量,这个数据并不特别理想,有人说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探明更多的资源,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还可以提高能效——这些都是真的,但是有一个真理,那就是我们的地球是有限的,我们的化石能源的探明储量不可能无限扩张。我们的技术效率是可以改进的,但是有一个技术反弹效应,也就是技术的双面性,一方面是节省能源的、一方面是消耗能源。有这样一种情况,即使我们认为是储量比较丰富的煤炭,在中国它的储采比也只有31年的时间。当然这个数字看来可能有些悲观,但是这个数字确是我们在探明储量的具体数字。
能源安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我们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已经有一个两度温升的目标,就需要我们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显然就是让我们控制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的燃烧。当然有人说,气候变化是一种自然现象,不论它是自然还是人为的,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化石能源是有限的。还有一点,我们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应该是越少越好,这样人才能和自然形成一种和谐。基于这两点,不论是有两度温升目标还是没有两度温升目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低碳乃至于这样零碳的城市转型都是必要的,而且是非常迫切的。
低碳是关键
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年,我们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3年的《人类发展报告》,中国的人类发展水平在全世界190个国家的排位排在101位,处在一个中等偏下的水平。相对来说,我们的城市化水平也是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如果我们要进一步发展,提升城市化的水平,显然需要我们有一个选择,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走这样一种高碳、高消费的美国道路,甚至这样一种相对低碳的日本和欧洲道路对中国来讲也是可取的,我们要走的是低碳道路。这样的低碳道路显然对我们的城市化是一种刚性的约束,我们可以非常集约,像长沙的“天空城市”838米高的规划,土地集约度非常高,但是把每吨水、要把每一公斤水从地面提升到838米,一个人30公斤、50公斤、100公斤提升到838米,不是靠这么一点简单的太阳能就可以了,是需要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那不是集约,那是虚假的集约。我们说绿色也很简单,只要有能源,海水可以淡化。所以我们城镇化最关键的是低碳,只有低碳我们才有可能实现我们的生态城市。实现低碳并不是神话,世界上很多的城市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实践,而且低碳对于我们城市发展来讲,就是基于提供就业,提供能源安全保障,提供清洁的能源保护环境。
建设美好的家园,维护低碳才是一种可持续的、真正的、美好的城市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