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和我们的生活——迎接第二个“世界无线电日”
2013-09-04
国际电联副秘书长赵厚麟为庆祝“世界无线电日”题辞
1946年2月13日是联合国电台成立日。2011年11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将每年的2月13日定为“世界无线电日”(World Radio Day),旨在提高人们对无线电重要性的认识,宣传无线电作为通信载体,在促进教育发展、信息传播以及自然灾害中重大信息发布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2013年2月13日,全球迎来了第二个“世界无线电日”。为纪念第二个“世界无线电日”的到来,宣传和普及无线电科普知识和无线电管理法律法规,提高社会依法用频、依法设台的意识,国家无线电办公室决定将今年我国“世界无线电日”的主题定为:“无线电和我们的生活”。
一、无线电的作用和管理
无线电是世界上受众最广泛的大众媒介,全球95%的人口都可以接收到无线电信号。在我国,国际电联定义的42种无线电业务广泛应用于广电、通信、铁路、交通、航空、航天、气象、渔业、科学研究、抢险救灾、新闻媒体以及公安、武警、军队等各部门、各行业。无线电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广泛应用,正在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手机已经和钥匙、钱包一样,成为我们出门必不可少的随身物品;覆盖范围越来越广的Wi-Fi,使我们可以在机场、咖啡厅等地上网冲浪;以RFID(射频识别技术)为代表的物联网应用,使我们可以追溯到购买的蔬菜源头;倒车雷达、卫星定位导航仪等无线电设备,使我们驾车出行更加安全便捷;无线电技术甚至被用在胶囊窥镜中,把从人体内收集到的视频信息发送给医生;因其成本低、覆盖范围广,在应急通信和灾难救助方面,无线电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人类社会信息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无线电波成为实现信息自由传播和无所不在重要的甚至是惟一的载体,依赖于有限的无线电频谱和卫星轨道资源,各种无线电技术应用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国防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尽管我们的生活一刻也无法离开无线电,但因为无线电波看不见、摸不着,加之无线电技术的复杂性,目前公众对无线电知识还了解得不多,因违规使用无线电频率和无线电设备造成的干扰也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很大隐患。各级无线电管理机构通过科学规划无线电频谱资源,依法管理无线电台站,有效维护空中电波秩序,保障各种无线电业务有序开展,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无线电技术和应用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依法使用无线电频率,依法设置无线电台站,共同构建绿色和谐的空中电磁环境。
二、无线电技术推动各行业创新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对无线电业务提出了越来越广泛和迫切的需求,对无线电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在无线电技术进步的支撑下,无线电应用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与各领域迅速普及、广泛渗透,日益发挥着越来越关键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我国,无线电技术已全面应用于通信、广播、电视、公安、交通、航空、航天、气象、渔业、科研和国防等多个部门及行业,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和军事等各个领域。我国逐步走向世界无线电技术应用大国行列,无线电业务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无线电是人们实现自由沟通的“立交桥”
无线电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最为紧密的应用之一是公众移动通信。随着无线电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不仅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自由通信的需要,还成为集通信、拍照、娱乐、理财、购物等多功能于一身的个人智能移动终端。目前,我国手机用户数量突破了11亿,位列世界第一。
无线电在通信方面的应用还有曾经风靡全国的寻呼机,用于调度指挥的对讲机,用于短距离无线通信的蓝牙,用于无线局域网的Wi-Fi以及卫星电话,等等。
公众移动通信在过去20多年时间里,经历了4代演进。第一代移动通信满足了人们在移动过程中打电话的需求,因为当时的手机体积大、价钱贵,俗称“大哥大”;第二代移动通信除了可以打电话,还可以收发短信、彩信,虽然也能上网但速度不快;第三代移动通信(3G)能实现与互联网的快速连接,提供移动宽带多媒体业务,像观看视频、浏览网页、下载软件等;第四代移动通信(4G)的最高下载速度达到100Mb/s,这意味着“嘀嗒”1秒钟就能下载一首歌曲,1分钟即可下载一部高清电影。我国的TD-LTE-Advanced技术,已经成为世界4G标准,站在了世界移动通信领域的最前沿。
2. 无线电是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七彩虹”
广播电视是一种重要的传统无线电应用,它承担着传播党和国家声音的重要使命,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文化生活水平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广播电视网络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无线电广播网络。无线广播由最初的短波广播向短波、中波、调频广播及电视广播、卫星电视广播全面扩展,全国有中、短波转播发射台、调频转播发射台共计1.2万余座。同时,全国约有超过二分之一的家庭通过无线电视网收看电视,电视转播发射台超过1.5万座,电视发射机突破3万部。目前,我国的广播电视正在掀起一场数字化变革,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
每年的除夕,我们都能团聚家中收看精彩纷呈的春节联欢晚会,这也离不开无线电波的功劳。通过卫星电视广播,晚会现场就被搬到了百姓们的家中,传播到全世界。
“广播电视依靠无线电波,将每天发生在全球各地的新闻呈现在千里之外的我们面前,它还传播着党和国家的声音,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
3. 无线电是探测气象变化的“千里眼”
利用天气雷达发射无线电波的回波和气象卫星拍摄到的卫星云图,我们可以对天气变化的趋势进行预报。无线电技术在气象领域的应用,使我国成为气象预报准确率较高的国家。
现在,我国已经初步建成以气象卫星为天基、无线电探空仪为空基和天气雷达站等为地基的三维一体式综合气象监测业务体系。目前,我国拥有300多部天气雷达和7颗气象卫星,天气雷达和气象卫星数量位居世界前列。气象部门在此基础上可以监测全球天气变化、气候变化和环境变化、水资源变化以及灾害的发生发展等情况。这样,我们就能够像诸葛亮一样,预测风向变化,预知天气冷暖了。
“通过天气雷达和气象卫星等,我们可以越来越准确地探知天气变化的奥秘,越来越胸有成竹地面对灾害性天气的挑战。”
4. 无线电是飞机安全飞行的“守护神”
目前,无线电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运输、机场运行管理和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之中,成为民航生存和发展的命脉。
无线电技术在航空导航、通信、监视、气象等方面都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航空无线电导航为飞机提供准确的方位、距离和位置信息;航空无线电通信实现机场场内调度指挥和地空联络;航空无线电监视准确测定飞机的位置、速度和其他特性;航空气象系统承担着各条航线的气象服务任务。
目前,我国民航拥有180个机场,2290条定期航班航线,1764架飞机,运输总周转量位居世界前列。
“无线电是飞机与地面之间进行沟通的惟一方式,没有无线电导航等无线电应用,飞机就无法安全飞行。”
5. 无线电是人类飞向太空的“风筝线”
从1957年和1961年前苏联相继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和航天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载人宇宙飞船升空,经过了50多年航天科技的迅速发展,人类探索太空的手段日新月异,而无线电波在航天中的作用也愈加重要和显著。航天器与地面的所有通信、遥测遥控都依赖无线电。
对于人造卫星,地面控制中心通过无线电波向人造卫星发布命令,人造卫星利用无线电波探测地面和海洋,通过无线电波向地面发送获取到的信息,转播电视广播节目,传输电话和数据信息。
对于宇宙飞船,通过无线电波可以准确控制飞船的飞行姿态和运行轨道,还能把宇航员在舱体内的一举一动清晰地传输到地面。宇宙飞船上的测控和通信使用了多个频段的无线电频率,以确保飞船的安全飞行。
近年来,我国“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以及我国的探月工程,都离不开无线电技术的保障。2012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九号”飞船,把首位女航天员刘洋送上了太空。
“无线电波像一条条无形的纽带,把邀游太空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和地面连在一起。如果没有无线电波,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就会像断了线的风筝,可能永远迷失在太空。”
6. 无线电是交通运输畅通高效的“安全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越来越繁荣。而无论是公路交通、轨道交通还是水上交通,都越来越多地采用无线电技术。无线电技术为保障人们的出行安全,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公路交通方面,包括不停车收费、雷达交通流量监测、交通路况信息采集系统、GPS导航定位等在内的无线电应用系统,使汽车行驶更加畅通高效。
在轨道交通方面,包括列车无线调度通信、车辆车号自动识别系统、安全监护和防护、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在内的无线电应用系统,保障着包括高铁在内的列车的安全行驶。而基于无线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CBTC)则使地铁运行更加高效安全。
在水上交通方面,无线电通信、雷达导航、卫星定位等无线电技术是保证船舶安全航行、调度指挥最有效的技术手段,为提高航行效率,保障航海安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海岸电台、长江航运通信网络、国际海事卫星系统等各种无线电通信系统在我国的水上交通领域已经得到全面应用,成为船舶安全航行的有效保障。
“每天大家上班上学都要行车赶路,探亲访友、外出旅游都离不开交通。现代化的交通离不开无线电应用。”
7. 无线电是社会安全的“保障者”
在北京奥运会、国庆60周年阅兵、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中,无线电技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北京奥运会期间,使用了超过10万件的无线电设备,在计时记分、指挥调度、安全保卫、新闻宣传等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
在诸如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特大洪灾等公共紧急事件中,应急通信、搜救雷达等无线电应用成为连接灾区的空中纽带,甚至是惟一信息通路,为抢救人民生命财产提供了重要信息保障。
同时,无线电在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广泛应用于战场指挥调度、预警探测、情报侦查、导航定位、电子对抗、武器控制等各个领域,是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主权的“无形的战斗力”。
此外,各类无线电指挥调度系统、无线电监控系统为公安等公共部门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沟通和采集手段,维护了社会的安全稳定。
“无线电是保障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力量。在公共安全、抢险救灾以及重大活动保障中,各种无线电技术和应用无处不在。”
8. 无线电是人类进行科学研究的“好助手”
利用无线电遥测遥感技术,人们可以进行各种地球探测活动,在工农业生产和地质、水文、海洋、矿藏、环境监测、生态平衡和预防自然灾害等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
借助无线电波在天文学中的应用,人类将探索宇宙的视野沿伸到其他手段无法到达的遥远的宇宙深空。目前,我国已经在新疆南山、北京密云和怀柔、上海佘山等多地建设射电天文望远镜。在贵州南部,我国正在建设世界最大口径的单体射电天文望远镜(口径500m)。
无线电波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更加精确的时间。授时台通过无线电波连续不停地发播我国的标准频率和时间信号,为各行各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无线电在野生动物研究保护领域的应用主要有野生动物卫星跟踪器、小型无线电摄影机、小型雷达感应器等。给北极熊、大象、熊猫等野生动物带上装有无线电发射装置的项圈,我们就可以通过卫星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来研究它们的迁移路线、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从而更好地研究和保护它们。
“无线电可以帮助我们全方位地了解地球,探索遥远的太空,掌握更加精准的时间,探索动物王国的秘密……”
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无线电相关产业所创造的直接经济价值约占GDP总量的3.5%,而其创造的间接经济价值则要远远超过这一数字。
无线电技术和应用对于各行业生产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无线电频谱资源作为一种稀缺的战略资源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资源支撑和基础作用越来越凸显,尤其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时代,无线电技术成为推动科技变革的重要力量之一,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直接推动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无线电频谱是稀缺的国家战略资源
与土地、矿产、河流、森林一样,无线电频谱也是一种重要而有限的自然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作为各种无线电技术应用的基础和前提,无线电频谱资源在构建信息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五十条规定:“无线电频谱资源属于国家所有”。这一条款从法律的角度明确了无线电频谱作为国家资源的属性。
然而,随着我国无线电技术应用的迅猛发展,无线电频谱资源紧张的状况日益突出。目前,我国已办理电台执照的无线电台站288.88万个。各种无线电技术和业务的广泛应用,使国民经济各行业和各领域对频谱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对频谱资源提出了新的需求;国防建设的用频需求也在快速增长。这就需要无线电管理部门统筹规划,科学配置无线电频谱资源,使之创造最大的经济社会价值。
“小到手机、交通卡、遥控钥匙,大到飞机轮船、高铁地铁、飞船卫星通信,各种无线电应用都离不开无线电频谱资源,就像建造高楼大厦离不开土地资源一样。”
四、各种无线电业务的正常开展离不开无线电管理
如同车辆在马路上行驶、飞机在航路上飞行一样,各种无线电业务在不同的频率上“各行其道”。无线电管理机构通过对这些“道路”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确保无线电波秩序的安全有序,为各类无线电业务的正常运行保驾护航。
我国无线电管理机构对无线电频谱资源的管理是依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来实施的。国家对无线电频谱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开发、科学管理、有偿使用”。
现阶段,我国无线电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管资源、管台站、管秩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防建设、服务党政机关,突出做好重点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
正是有了无线电管理机构的保驾护航和尽职尽责的“空中电波卫士”,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无线电技术带来的方便。当然,营造和谐、绿色、安全的电磁环境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使用无线电频率、设置无线电台站,必须遵守无线电管理相关规定。让我们共同维护良好的空中电波秩序。”
(本文由工信部无线电管理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