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发联盟的伙伴间冲突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联盟经验的调节作用

2013-09-03孙道军

生产力研究 2013年1期
关键词:合作伙伴伙伴冲突

孙道军,王 栋

(中国传媒大学MBA学院,北京100024)

一、研究背景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创新已经成为企业追求价值增长和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但是在转型环境下,资源的稀缺和环境的动态性迫使中国的企业必须寻求外部技术合作建立研发联盟,从而获取知识资源和降低创新风险。因而,研发联盟合作成为中国企业开展创新,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战略选择。不幸地是,通过联盟合作开展创新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合作伙伴间常常会出现各种冲突或竞争,从而导致了企业的创新绩效无法得到提高。

现有的文献指出,伙伴间的冲突依赖于双方对矛盾的认知,而能否有效地管理冲突或竞争则依赖于已往的联盟合作经验,因为成功的联盟合作经验可以帮助企业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制度、方法等,从而确保企业与合作伙伴在冲突竞争问题管理上的目标一致性。因而,在研发合作过程中,联盟经验对于管理伙伴间冲突或竞争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现有的文献忽略了联盟经验在冲突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这导致了学者和管理者对联盟合作中的冲突管理问题认识的不足,降低了企业开展研发合作的创新产出效率。另一方面,有关伙伴间冲突对成员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的研究结论也不一致,一些学者认为冲突有利于创新,而另一些学者认为冲突降低创新效率。理论结论的不一致要求我们对该问题需要做进一步地探索,而现有的研究很少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地再分析和再检验。

基于现有的理论不足,本文将在研发联盟背景下,构建伙伴间竞争,联盟经验,创新绩效间的概念模型。通过模型关系间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本文将重点分析联盟经验在伙伴间冲突管理中的调节作用,弥补现有理论空白,并为企业开展研发合作,管理冲突竞争,提升创新绩效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理论背景与模型

(一)伙伴间冲突

冲突管理的文献已经强调了,伙伴间冲突是影响研发合作中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De Dreu,2006)。[1]冲突管理文献主要关注了伙伴间冲突是否会影响创新,什么时候影响创新,为什么会影响创新等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分析已经使得冲突和竞争视角在合作创新或战略联盟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管理者的重视。现有的伙伴间冲突和创新研究问题中,主要包括以下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e.g.,De Dreu 和 West,2001;Nemeth 和Staw,1989),[2-3]伙伴间冲突可以激发研发联盟合作中的企业创新绩效。因为冲突使得伙伴间互相对抗,公开地争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更容易使得隐性的知识和信息得到共享和交换,这样一来就推动了伙伴间的合作效率,也更容易共同地解决冲突问题,从而增加了创新的知识共享程度,改善了企业的创新绩效。

第二种观点认为,伙伴间冲突阻碍了企业的创新绩效提升。因为当伙伴间发生冲突时,伙伴成员将不在聚焦在彼此的合作任务上,而主要关注在冲突相关的压力和情绪,阻碍了针对冲突问题的思考分析和解决(Brown,1983;Wall和Callister,1995)。[4-5]同时,冲突的增加可以使得合作伙伴间彼此的信任水平下降,知识保护程度增加,知识分享程度降低,使得合作伙伴无法从对方那里学到新知识,从而无法有效地通过知识学习而提升自己的创新绩效。

基于以上的文献归纳,可以看出目前有关冲突对创新的实证研究结论是不一致的,同时在中国联盟背景下的实证检验是稀缺的,导致了明显了理论空白。因而,我们需要在中国研发联盟背景下对该问题进行进一步分析和检验,以便完整地分析整合现有结论的不一致性,进而弥补现有理论的不足。

(二)联盟经验

联盟经验可能不足以实现最大的利益联盟的活动,但是联盟经验却是企业建立联盟能力的一个必要条件(Chang et al.,2008)。[6]学者们认为,企业可以通过重复性的联盟经验来发展优势能力管理联盟和获取伙伴的知识,有利于企业通过联盟提升创新绩效。因而,已往的联盟经验为企业管理联盟活动提供了关键的治理机制。基于知识的观点认为,联盟间的知识分享比企业内部的知识分享更加困难,因而当冲突发生时,联盟的冲突管理和知识交流显得更加被动和不流畅(Chang et al.,2008)。[6]此时,为了解决知识共享和交流问题,联盟企业常常依赖于已往的联盟经验来建立知识流的共享机制,减低知识转移壁垒,提升伙伴间的交流强调和能力。

联盟经验常常是嵌入在企业的知识资本当中的,他是企业的知识集合中关于管理联盟的重要知识子集(Simonin,1997)。[7]随着企业的联盟活动开展,企业的联盟经验逐渐增加,知识集合逐渐完善。拥有丰富联盟经验的企业更容易在新的联盟合作情境下解决联盟的动态性问题(如冲突),联盟动态性可以依据已往的联盟经验得到一个公平、分享的治理结果,从而预计的联盟活动和目标可以得到持续性地开展和改善(Simonin,1997;Huber,1991)。[7-8]因而,联盟经验在企业管理联盟,建立联盟能力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现有的理论文献常常忽略了其作用机理,这导致了理论和实践对联盟管理活动认识的不足。鉴于此,我们将通过实证分析,检验联盟经验的重要作用和机理,弥补现有理论研究的不足。

综上所述,在研发联盟中,合作伙伴往往是为了寻求异质性的知识资源而建立合作关系。而伙伴间的竞争冲突也正是对知识资源的竞争和议价造成的(Simonin,1997)。[7]联盟合作伙伴间的竞争本质上是双方开展知识管理活动所产生的冲突或竞争,伙伴间常常为了新的技术,新的生产工艺,新的市场信息等等方面而进行利益争夺,这反映了联盟合作伙伴间竞争的动态性。在合作研发过程中,解决冲突仍然需要企业现有的知识集合来进行分析、判断和解决,而这些知识集合则来源于已往的联盟经验。从基于知识的观点来看,伙伴间竞争和联盟经验应当被整合到一个理论框架之下,伙伴间竞争的解决依赖于企业是否有相关的联盟冲突解决经验,而这些竞争的管理和解决则决定了企业的创新绩效水平。

三、假设提出

(一)伙伴间冲突和创新绩效

联盟伙伴间的冲突对成员企业的创新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De Dreu,2006)。[1]当伙伴间冲突较低时,合作伙伴双方可以公开地争论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建立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途径,这有利于双方在冲突过程中交换信息和沟通,使得彼此可以学习到一些有关研发合作涉及的知识、想法、技能等等。这类冲突常常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能够提升合作效率,促进成员企业的新产品开发(Song et al.,2006)。[9]但是过高的冲突常常导致了合作伙伴间的恶性竞争,他们不再信任对方,核心知识和技能被保护起来,不愿意进行分享学习,常常提供毁灭性的建议和错误的信息,这导致企业的合作陷入停滞甚至瓦解。企业无法通过激烈的冲突获取创新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阻碍了成员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因而,我们提出:

假设1:伙伴间冲突对成员企业创新绩效有着倒U型的影响作用。

(二)联盟经验的调节作用

联盟经验对管理联盟伙伴间的冲突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联盟经验的目的是企业运用已往的知识,解决现有的联盟动态性问题(Chang et al.,2008)。[6]联盟经验使得知识更容易涌现,交流更容易顺畅,知识共享的效率提升,并最终确保冲突在一个较低而不影响合作稳定性的水平。因而,已往的联盟经验可能对低水平的冲突管理更加有效,而无法管理一个高水平的冲突。首先,低水平的冲突重在解决问题,沟通困难,增加知识分享程度,此时的联盟经验更有利于改善较小的冲突,很快地建立成员自己的解决方法,与合作伙伴达成一致性的意见(Simonin,1997)。[7]这些能力更容易从已往的联盟经验中获得,或者说,企业有丰富的经验解决这些建设性的冲突问题。其次,当发生激烈的冲突时,合作伙伴已经难以信任彼此,双方不愿意分享信息和沟通问题,冲突很难被双方所认知并提出解决方案,甚至合作双方提出毁灭性的建议和错误的信息,这很容易导致联盟合作的瓦解(Huber,1991)。[8]此时的联盟经验已经无法管理这些冲突,并提高知识涌现的效率,因为冲突的来源不在于问题的争论和意见的不一致,而在于信任和彼此依赖的程度下降,这导致伙伴双方无法对问题顺利地进行沟通和解决。由于联盟经验反映了企业已往的合作历史时间,这些合作历史经验都是建立在稳定的联盟过程中的,因而联盟经验无法对破坏性的冲突进行管理,甚至加强了破坏性冲突中错误信息和毁灭性建议地交换效率,这严重阻碍了成员企业的创新开展。因而,我们提出:

假设2:联盟经验正向调节伙伴间冲突和成员企业创新绩效间的关系。

四、实证方法与分析

(一)样本和数据收集

针对研发联盟的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多份。最终收到89份完整有效的研发联盟问卷。我们对返回企业和非返回企业在行业、销售额和联盟类型等方面进行了未返回偏差(non-response test)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在0.05水平上这些变量以及变量间的关系都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因而样本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二)变量的测量

1.伙伴间冲突。基于Song等人(2006)[9]的研究,我们采用了3个指标测量伙伴间冲突活动,具体如下:(1)我们与合作伙伴在许多领域存在冲突;(2)我们与合作伙伴在联盟运作管理方面存在不同方面的冲突;(3)合作伙伴常常控制联盟合作中的关键问题决策。

2.联盟经验。在Chang Chen Lai(2008)[6]等人的研究基础上,联盟经验用已往的联盟合作时间来进行测量。测量计分采用,1代表合作时间少于1年;2代表合作时间1—5年;3代表合作时间5—10年;4代表合作时间大于10年。

3.创新绩效。基于Beneito(2006)[10]的有关测量创新绩效的文献,我们采用新产品数量来测量企业的联盟创新绩效。

4.控制变量。基于本文研究对象及其特征,我们采用企业规模,行业竞争,行业类型等3个变量作为控制变量。由于他们各自的属性特征,企业在联盟合作中的创新动机、程度等因素存在明显差异。因而,这三个变量被进行了控制,从而确保研究结论的有效性。

(三)信度和效度检验

本文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对数据进行分析。表1给出了自变量、控制变量的均值、标准差以及变量间的Person相关系数。表2列出了自变量的度量指标、因子载荷、Cronbachα系数以及累积贡献率。从表2可以看出,本文采用的所有指标的因子载荷都在0.7以上,具有很好的可靠性;Cronbachα系数也都在0.7以上,表现出良好的内部一致性。

(四)模型的结果与分析

本文采用SPSS 13.0软件对模型中的假设关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根据表3可以看出,在模型2中,伙伴间冲突对创新绩效有着倒U型的影响关系(b=-0.188;p<0.1),因而支持了假设1。同时在模型3中,联盟经验正向调节伙伴间冲突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b=-0.305;p<0.001),因而支持了假设2。除此之外,根据R平方值可以看出,随着模型的增加,R平方值逐渐增大,这表明理论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度。

五、结论

本文通过89家研发联盟企业的问卷调查,实证检验了联盟伙伴间冲突,联盟经验与成员企业创新绩效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联盟伙伴间冲突倒U型影响成员企业的创新绩效;联盟经验正向调节伙伴间冲突与创新绩效间的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和管理意义。

在理论上,本文有以下几点贡献。第一,本文的研究是在研发联盟背景下进行了,实证分析了研发联盟的动态性问题(如:竞争,冲突等)如何影响研发联盟的创新效率。而现有的战略联盟文献常常没有对联盟类型(如:研发联盟,营销联盟,制造联盟等)进行区分,且缺乏大样本的实证检验。第二,针对创新问题,本文检验了伙伴间冲突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了,伙伴间冲突具有“双刃剑”即倒U型的影响作用,而不是单一的正向或负向作用。而现有理论对冲突和创新关系的研究结论常常是不一致,一些学者认为是正向影响,而另一学者认为是负向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弥补了这一理论不足,扩展了现有的冲突管理研究。第三,本文重点强调了联盟经验在冲突管理中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显示了,联盟经验在低水平的冲突管理上更加有效,而在高水平的冲突管理上缺乏改善作用。现有的战略联盟文献都认为联盟经验总具有正向的作用来促进冲突解决和知识共享,而忽略了冲突的程度问题。本文从权变的视角,分析了不同程度的冲突水平下,联盟经验作用具有不同的调节作用,反映了联盟经验在管理伙伴间冲突问题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其他的互补性资产来协助改善高水平的冲突。这一结论扩展联盟经验的理论研究,丰富了现有战略联盟理论。

本文的研究结论对管理实践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联盟成员企业应该合作控制伙伴间的冲突水平,理想的状态时保持冲突水平在一个较低并稳定的水平上,这样既可以促进问题解决和知识交流,又不至于破坏联盟关系。尤其当伙伴间发生冲突,成员企业应当及时地沟通和交流,提出解决方案,尽可能地与合作伙伴达成目标一致性,防止冲突水平地提高。其次,提升伙伴间的信任水平和依赖水平对解决冲突也是非常必要地。因为已往的联盟经验是发生在稳定的合作历史时间内的,对低水平的冲突解决和知识共享效率提升更加有效。而当发生激烈的高水平冲突时,联盟经验则丧失了其协调能力,这就需要伙伴间的信任水平足够高,以便控制冲突的持续增加,确保联盟合作不至于因为激烈的冲突而瓦解。因此,合作伙伴间应当增加交流,提升信任水平。尤其在较低的冲突阶段,及时地解决问题,分享信息对提升伙伴间信任和知识依赖程度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1]De Dreu C.K.W.When Too Little or Too Much Hurts:Evidence for a Curvi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ask Conflict and Innovation in Teams[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6,32(1):83-107.

[2]De Dreu C.K.W,West M.A.Minority dissent and team innovation:The importance of participation in decision making[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1(86):1191-1201.

[3]Nemeth C.J.,Staw B.M.The tradeoffs of social control and innovation in groups and organizations[M].NewYork:Academic Press.InL.Berkowitz(Ed.),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1989:175-210.

[4]Brown L.R.Managing conflict at organizational interfaces[M].MA:Addison-Wesley,1983.

[5]Wall J.,Callister R.Conflict and its management[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5(21):515-558.

[6]Chang S.,Chen S.,Lai J.The effect of alliance experience and intellectual capital on the value creation of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alliances[J].2008,36:298-316.

[7]Simonin B.The importance of collaborative know-how:an empirical test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7,40(5):1150-1174.

[8]Huber G.P.Organizational learning:the contributing processes and the literature[J].Organization Science,1991(2):88-115.

[9]Song M.,Dyer B.,Thieme R.J.Conflict management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An integrated contingency perspective[J].Journal of the Academyof MarketingScience,2006,34(3):341-356.

[10]Beneito P.The innovative performance of in-house and contracted R&D in terms of patents and utility models[J].Research Policy,2006(35):502-517.

猜你喜欢

合作伙伴伙伴冲突
分不开的合作伙伴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伙伴
新伙伴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聚焦IBIS全球合作伙伴——Carstar及Mitchell公司
美印合作伙伴
我的好伙伴“苍苍”
CHIP全球合作伙伴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