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天测量船队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模式

2013-09-03金华松邱冬冬丁风海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年7期
关键词:测量船船队测控

金华松, 邱冬冬, 丁风海

(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江苏江阴214431)

0 引言

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作为海上测控基地,测量船队有着流动性的特点。实验室是开展海上航天测控和装备自主创新研究,推动科研试验综合能力的发展,培养与吸引高水平研究人才,进行学术交流、合作与科学实验的重要平台。测控部相继建设成立了测试计量实验室、软件无线电实验室、通信综合实验室、硬件工作室、电装工作室、大功率器件维护中心等10余个实验室。测量船队的学科重点和科研基地的建设要求,必须提高科研仪器设备的档次和质量。测量船试验装备性能测试也需要众多仪器设备支撑。

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仪器设备的效能,对大型仪器设备实行开放、共享机制,是仪器设备管理中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1-7]。测控部在研究国内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的基础上,构建了具有测量船特色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模式,对提高大型科研仪器设备使用效率,集中经费投入仪器装备建设,用于更新前沿学科发展需要的仪器设备,避免重复购置,有效地加强了管理和使用,为建好测量船队实验平台、保障海上试验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1 传统管理模式存在不足

测量船队在发展建设中,已先后投入数千万元资金用于购置发展学科水平、提高试验任务保障能力的仪器设备。通过不断地经费投入,测量船队仪器设备配备得到了一定改善,逐年购置了矢量网络分析仪、标量网络分析仪、频谱分析仪、调制度分析仪、扫频信号源等一系列仪器设备。快速增长的仪器设备使测量船队科研试验条件明显改善,执行海上试验任务能力获得提升,先进仪器设备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受条块分割的限制,缺乏有效资源共享机制[8]。主要表现在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措施不力;注重购置使用,轻视管理维护;注重局部需求,忽视全局规划;注重投资建设,忽略效益监管。存在管理分散、封闭使用现象,由此造成了设备重复购置、使用效率低下、管理方法滞后、队伍素质偏低等问题。

(1)仪器重复购置。在未建立共享管理机制前,测控部根据测量船队需求购置仪器设备,在购置大型贵重仪器设备前,由于投资体制原因,缺乏关于设备共享的论证,对测量船出航时间差没有统筹考虑,往往每艘测量船都配置相同的仪器设备,最终导致大型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或闲置,造成有限资源的浪费。

(2)使用效率低下。分散式的管理模式,由于信息渠道不畅通,对仪器设备的分布状况掌握不了,测量船设备管理者不知道谁想共享自己的设备而不能提供共享服务,也不知道该去何处共享自己所需仪器设备。导致投资效率和使用效率低下。

(3)管理方法滞后。封闭式管理状态仍然存在,缺乏资源共享观念。大型仪器设备一般只用于本船甚至下一级单位的科研试验工作,处于封闭式的管理状态之中,对外开放程度不够,造成使用效益低下。

(4)队伍素质偏低。测量船队人员流动快、结构年轻化,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在制度层上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造成实验人员定位不准、高层次人员欠缺,影响大型仪器设备深层次的开发利用,造成资源浪费。

2 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模式构建

测控部随着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与运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申建,针对测量船队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使用问题,构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机制和管理模式,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发挥其最大效益。

2.1 构建共享管理机构

共享模式以科研试验为基点,探索并建立各专业实验室和基础实验室配备标准体系平台;以海上试验任务为重点,构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以管理为保障,建立职能部门和测量船两级管理平台,构建了共享管理机构。管理机构中,职能部门分为管理部门和计量部门,管理部门对测量船队需求进行论证,完成大型仪器设备采购、报废、划拨、共享,确保共享模式有序运行,计量部门主要完成大型仪器设备的检定计量,确保仪器性能稳定可靠。测量船队主要完成对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3个平台紧紧围绕共享这个主题,在资源共享中发挥各自的功能和重要作用。

2.2 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建设网络共享平台对集中管理、共享大型仪器设备资源非常重要[9-10]。测控部以网络为依托,建立了大型仪器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将测量船队大型仪器设备纳入网络共享平台,实现了资源共享。

(1)核查测控部各测量船现有仪器设备,整理出仪器设备清单,制定仪器设备使用管理规定。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公布仪器设备清单、存放地点、当前使用状态、管理人员和管理规定等相关信息。按照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原则,实行测量船队分散保管仪器设备,按测量船试验任务和实验室科研项目开展具体需求由共享管理机构集中调配使用。

(2)仪器设备使用者须预先向管理部门提出借用申请,办理相关借用手续后即可借出仪器设备,仪器使用完毕立即归还。管理部门根据借用的使用的迫切程度,划分优先等级,对仪器实施调拨使用。这样既能满足测量船队独立运作的需要,又保障了海上试验任务和实验室建设所要求的仪器设备台套数,保证科研试验任务顺利进行,也使大型仪器设备在整个测量船队流动起来,提高了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2.3 提升管理使用技能

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人是关键。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了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率,关系到实验室建设和科研试验水平的高低。实验技术的研究与探索、设备的功能开发与利用、提供高水平的开放服务等,都需要高素质的实验技术人员。必须将资源共享与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提升管理使用技能,保证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实施[11-12]。

坚持平台建设与管理并重,实验队伍培养与平台发展并行的运作模式,把平台硬件与软件的矛盾降到最低,创造一切条件加速平台实验队伍的培养。

为了提升专业技能,采取从普及基础、专项培训到系列提高的全面培训方式,请进来、送出去、一对一的单机学习、强化培训。测控部定期举办专题讲座,邀请安捷伦等公司的仪器专家对测量船对专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鼓励测试计量实验室技术人员考取技能证书。

2.4 落实检定计量制度

仪器设备运行状态如果出现问题,就不能确保测量的数据正确、有效,也就不能提供正确的检测报告。仪器设备常见的运行问题有:新购仪器未经验收合格,就投入使用;仪器超过了检定周期,仍在使用;仪器的期间核查不到位,不能确保仪器的可信度;检验人员日常维护不到位,使仪器不能正常工作;仪器不能满足有关标准的技术要求。

测控部计量部门成立了测试计量实验室,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建立仪器设备控制程序和仪器期间核查程序[13-14]。在每年定期检定计量1次的基础上,对仪器设备的采购、验收、使用、定期维护和维修等进行控制;在两次检定之间,针对仪器工作环境发生变化、仪器使用频率高、仪器磨损因素影响检测结果等情况,进行期间核查,保证仪器设备性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对仪器设备进行检定、计量及溯源后,出具相关的报告单,确保过程的有效性。对测试计量实验室不能计量的仪器设备,测控部将其送往上级溯源单位进行计量溯源。

2.5 形成考核评估机制

大型仪器设备在共享模式下的运行状态,需要一个评价体系综合评价,这一体系应既可考核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使用效益,又能衡量共享管理和其他管理情况,以改进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一般来讲,仪器设备的利用效益主要由仪器利用率、科研成果、人才培养、发展规划、等指标构成,将每项指标赋予相应的分值,就可在一定程度上衡量出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

为了实验室进行有效运行与管理,测量船队编制了“专业实验室管理规定及评估办法”,对评估项目实施三级指标逐项打分。三级指标体系设计如表1所示。

表1 专业实验室评价三级指标体系设计

总分值为

其中:Qi为第i项三级指标百分制的分值,分“100~90”、“89 ~75”、“74 以下”三级;Ci为第 i项三级指标的重要性系数,即百分比。

考评体系中,“仪器设备”占考评总分值的10%,具体如下:

“主要仪器设备”占考评总分值的4%:①“主要仪器设备齐全、配套,满足科研需要;关键仪器设备达到基地内先进水平,在主要研究方向上能够发挥重要作用。”,Qi在“100~90”区间;②“主要仪器设备比较齐全配套,基本满足科研需要;关键仪器设备达到基地内先进水平,能在主要研究方向上发挥重要作用。”,Qi在“89~75”区间;③“主要配套仪器设备与科研需要尚有差距;关键仪器设备在主要研究方向上发挥作用不明显。”Qi在“74分以下”区间。

“开放运行”占考评总分值的6%:① 仪器设备管理维护好,完好率达到95%以上,利用率高,开放共享程度高。重视消化、吸收引进设备技术,具备自主升级改造关键仪器设备和自制配套仪器设备的能力。Qi在“100~90”区间;②仪器设备管理维护较好,完好率达到85%以上,利用率较高,开放共享程度较高。重视消化、吸收引进设备技术,基本具备自主升级改造关键仪器设备和自制配套仪器设备的能力。Qi在“89~75”区间;③ 仪器设备缺少管理维护,完好率低于85%,利用率和开放共享程度一般。没有自主升级改造关键仪器设备和自制配套仪器设备的能力。Qi在“74分以下”区间。

2.6 完善奖惩激励手段

在对测量船对大型仪器设备运行状况、功能开发、使用水平、使用效率进行考核评估的基础上,因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各类管理、技术人员在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中的重要贡献和在大型仪器使用中产生的重要成果要及时奖励,增强其工作热情,以利于大型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大型仪器的使用效率[15]。

对评估结果为“优秀”的,对其重点扶持,加大保障力度,在下一年度优先安排承担各级各类科研任务及课题。评估结果为“合格”的,只给予正常运行管理费。评估结果为“不合格”或不参加评估、中途退出评估的,不再投入建设及运管经费。以此来促进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使用、共享效率。

3 结语

航天测量船队充分利用质量管理体系管理模式,在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使用方面进行了众多的探索实践,通过管理创新,借助信息化手段,促进了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提高了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提升了管理水平。相信在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努力,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模式将不断完善优化,将更大地发挥资源效益、支撑实验室科研项目开展,为测量船队海上测控任务作出更大的贡献。

[1] 韩 富,郑福平,田 媛.高等学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6-7.

[2] 项晓慧,阮 慧,李五一.高校大型仪器共享管理系统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96-199.

[3] 蔡婀娜,许绿丝,曾明荣,等.设备共享平台及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3):377-379.

[4] 范朝阳.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建设思路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0):194-197.

[5] 章世望.论高校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J].现代商贸工业,2009(18):232-233.

[6] 朱西桂,彭小平,金嘉禾.加强管理创新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8):82-85.

[7] 杨 安,欧阳奇.仪器设备平台资源共享系统[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8):147-150.

[8] 宋 云,鄢 巍,王新玲.高校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1,8(2):118-120.

[9] 戴智华.高校院系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信息平台建设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9):396-399.

[10] 王 喆,赵志强.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的制度化与信息化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9):213-215.

[11] 刘 慧.浅论高校仪器设备资源共享[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8):68-70.

[12] 凌 芳,王菊芳,黄志华.强化管理 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率[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6):395-397.

[13] 任海萍,王建宇,王晨希,等.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7):202-204.

[14] 陈业正.校准和检测实验室的设备管理[J].计量与测试技术,2006,33(11):61-64.

[15] 董 伟,山 颖.推进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J].中国高校科技,2011(7):20-21.

猜你喜欢

测量船船队测控
本期导读
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7号”返回母港
美国乙烷进口对发展我国大型乙烷船舶的影响
《测控电路》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远洋测量船专门人才队伍建设的创新与发展
基于现代测控技术及其应用分析
向着新航程进发——远望7号测控船首航记录
基于USB2.0协议的通用测控通信接口设计
测量船装备管理文化建设研究
淡水河谷40万吨级大型船舶船队对铁矿石供应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