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建本科院校法学专业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2013-09-01李年终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9期
关键词:法学专业新建教学质量

李年终

(湖南科技学院 招生就业处,湖南 永州 425199)

一 改革动因和目标

本次教学改革的动力首先来自社会公众对高质量高等教育的期待。随着社会进步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公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心理预期值迅速变化,要求接受高质量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和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严重短缺这一基本矛盾并未缓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必须要从由数量的扩张转向质量的提高。于高校而言,如何做到引进与培养并重、使用与激励齐抓,迅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新建本科院校领导和广大教师面前十分紧迫的任务。创建教学团队,特别是创建优秀的教学团队,是迅速提高新建本科院校法学专业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途径。

动因之二是寻求法学专业教师专业成长模式。在越来越强调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的现代社会,法学专业教师“单兵作战”的学习和探索是远远不够的,相比较之下,团队学习更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资深老教师的“传”、“帮”、“带”和新教师“问、学、练”可搭建氛围良好的交流平台。青年教师在知识共享中得到成长;同时,老教师在与青年教师的交流中有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进而更新观念和知识。尤其重要的是,在合作中学习,在工作中反思,在交流中收获,在一定程度上可满足归属与爱、尊重和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人类需求,使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创造工作的快乐,体验人生的愉悦,实现个体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融为一体,协调一致。

动因之三是探讨新建本科院校法学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方法。创建优秀教学团队,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相互配合和协作。如何通过整合团队内部,实现成员之间的长短互补,如何通过广泛的技巧和知识的结合使得团队能够应对当代社会的多维挑战?这些不仅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提升个人工作效能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师团结协作意识和技巧的要求,更是新建本科院校法学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

针对以上教学改革动因,我们期望通过对新建本科院校法学专业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达成以下目标。

一是通过调研,确定新建本科院校法学专业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内容要素。国内自2007年以来对教学团队特别是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方法。但这些研究均局限在宏观方面,至于如何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法学专业优秀教学团队等微观方面探讨则很少涉及。因此,明确新建本科院校法学专业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内容要素有哪些是本次教学改革首先要完成的一个任务。

二是明确指导思想,构建以课程体系为主线的教学团队。教书育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创建优秀教学团队的目标是更好地为教书育人服务。为优化人才培养质量,教学团队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核心,“研究和改革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开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改革,促进教学研讨、教学经验交流”[1]。从实践经验来看,具有内在联系的课程的任课组成教学团队能够更好地实现取长补短、共同促进提高——“团队的业务范围具有关联性,可以促使大家在研讨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教学改革活动中有共同语言”[2]。

二 调查结果及分析

近年,本课题组对省内兄弟院校法学专业师资队伍的现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发现法学专业构建教学团队特别是优秀的教学团队主要面临以下三个方面的困难。

一是新建本科院校法学专业的师生比严重超标,教师教学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据笔者调查,湖南省新建本科院校法学专业的师生比,均超过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合格本科院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所规定1:18的要求,甚至个别高校高达1:40。师生比失衡势必会对法学人才培养质量带来负面影响。在这一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还需要面对优秀的高学历法学人才(尤其博士)“招不来、留不住”的尴尬。目前,新建本科院校法学教师整体水平偏低是制约法学专业教育质量提升的瓶颈。再者,教师中具有司法实践经验或有司法资格的人数少,教师如果没有对司法实务的切身感受,一般都很难组织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脱离实践的法学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理论准备、实践能力与社会需要脱节,跟不上当前法制建设对法律人才的质量要求。

二是培养有影响力法学专业学科带头人困难较大,教学团队的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作为教学团队核心和灵魂的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学术和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科建设水平的高低。法学专业是许多新建本科院校的“新建”专业,办学历史较短,“在高校跨越式发展过程中,以量的扩张为主,学校本身要培养出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困难重重”[3]。多数新建本科院校升本前部分教师科研经历少,研究人员的储备、研究成果的积累等都表现为底子薄、基础差;升本后,由于扩招的原因,学生成倍增加,教师教学任务重、压力大,难以静心开展科研工作。教学团队中高学历成员大都又是新进年轻教师,教学实践经验欠缺,再加上职称不高,很难在学科队伍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是新建本科院校大都办学经费有限,教学团队建设投入的经费不足。新建本科院校多是由专科学校扩充、合并、升格而成,为了满足升本后的教学需要,学校必须在校园基础教学设施、教育教学人员引进和培养、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加大经费投入,为此,不少新建本科院校加大了融资工作力度。根据审计署2011年第35号公告,“截至2010年底,1164所地方所属普通高校有政府性债务2634.98亿元;有95所高校存在债务逾期现象,逾期债务为27.18亿元”[4]。前文“地方所属普通高校”中很多就是经费来源单一的新建本科院校,这些院校每年收取的学生学费仅能维持日常教学运转,要想拿出较多经费提升学校发展的软实力,譬如教学团队建设等,可能性不大。

经过深入的探讨,课题组认为,新建本科院校法学专业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是转变观念,把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内涵和意义。建设优秀教学团队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有效的途径,已成为高等教育界共识。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属于本科教育质量的短板,新建本科院校法学专业教学质量又属于短板中的短板。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只木桶盛水量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处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开展对新建本科院校法学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特别是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是质量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不仅对法学专业教学质量提高有推动作用,对新建本科院校整体教育质量提高有借鉴作用,进而可推动整个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是以教学团队的文化建设为引领,不断提升教学团队凝聚力。新建本科院校法学专业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教学团队建设特别是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难度较大,必须面对现实,以更大的努力和决心开展最艰苦的探索来积极应对,否则将在未来的高等教育激烈竞争中处于劣势,甚至被淘汰。因此在探索新建本科院校法学专业中建设教学团队特别是优秀教学团队路径上不能照搬老牌本科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特别是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模式,必须结合本校本专业实际,进行独立探索。要以文化建设为引领,培育团队精神,即每一位老师乐于不断掌握、分享新知识和新技能,在共同成长的过程不断凝聚团队,提升实力。

三是以项目建设为中心,提升教学团队建设的绩效。教学团队建设永恒的主题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达此目标,团队成员要以教学研究为主、科学研究为辅,相互协调发展。即在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研究和自身业务领域的科学研究。

四是以组织与制度建设为手段,加强教学团队的环境建设。优秀的教学团队是“既育人又育己的专业学习性组织”[5]。这一学习性组织既要在年龄上注意老、中、青的搭配,职称高、中、初相结合,又要考虑学历、学缘等方面的结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目标,遵循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出台并实施相应保障制度和绩效考评机制来引导、激励和调控教学团队日常运行,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 改革实施过程

遵照“以法学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为基础组建课题小组→各课题小组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课题组统一审核后组织实施→各课题小组进行总结并提出研究报告→主持人进行综合提出研究报告”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模式(见图 1),通过不断地探索、修改和完善,本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以下阶段性的成果。

一是师资队伍结构日益趋向合理。自本课题立项以来,课题组全体人员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探索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和教学科研水平的途径和方法。法学专业师资队伍学历和职称结构出现了可喜变化:教授由1名增加到4人,副教授由3人增加到12人;硕士由2人增加到28人,博士由无增加到7人(见图2);教师学历、职称、学缘结构日益趋向合理。

二是教师教学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开展教学团队特别是优秀教学团队研究与实践,目的是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而是高人才培养质量。本课题展开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也就是如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探索过程,实践证明,这种探索确实有益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在学校组织副高以上职称教学比武中,法学专业有2人获一等奖,在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教学比武中,有4人次获金奖,3人次获银奖,在学校组织的对专业教师教学满意度的测评中,学生满意度高达96.8%。

三是人才培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近三年,我校法学专业学生的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2009到2010年近三年的考研上线率分别为 90%、91.7%、93.9%,不仅在全校名列前茅,在全省二本院校中也能名列前茅。法学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司法考试通过率分别为31.25%、45.4%、55%,超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左右,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省内同类兄弟院系专程到我系学习交流。

四 结论与困惑

(一)研究基本结论

通过上述近五年的教改实验表明:本次教学改革实践调动了广大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教师之间形成了围绕教学搞科研,搞好科研促教学的良好氛围,既提高了法学专业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同时又提高法学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不仅在本校,而且在全省同类院校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二)主要困惑

一是如何进一步克服观念障碍。高等教育“经过数百年乃至近千年的发展,人们在‘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思想的支配下,逐步形成了较少约束,突出个性的自主化教育教学传统,这一传统被称为‘浪漫主义’教学观,它甚至成为大学教育的精神支柱”[6]。正是人们对大学教学个体自主性的过分强调,与我们今天提倡的教学团队建设产生冲突,教学团队建设任重而道远。

二是如何突破现实中的制度障碍。长期以来,高校在教师的考核及职称评定上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在这种科研导向的激励机制下,教学团队的组建,对教师个体而言,缺乏吸引力。

上述难题的克服,要求我们更加深入开展创建优秀团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用最新的成果和更优的质量推动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到创建优秀教学团队行列中来,谱写中国高等教育的新篇章。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R].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07,(5):40.

[2]曾勇,隋旺华.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7,(4):26.

[3]毛彦琴.新升本科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84.

[4]廖开锐.我国高校债务的现状、成因及化解对策分析[J].会计之友,2012,(3):114.

[5]刘建凤,武宝林.高校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3,(4):80.

[6]田恩舜.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初探[J].理工高教研究,2007,(4):15.

猜你喜欢

法学专业新建教学质量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高校书法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构建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论法学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