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在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术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2013-09-01潘玉梅任文芳曾凤霞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12期
关键词:管术循证导管

潘玉梅,任文芳,曾凤霞,郭 云

(金川集团公司职工医院,甘肃 金昌 737100)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从20世纪80年代起被用于临床静脉治疗,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静脉治疗途径[1]。尽管PICC置管术有穿刺危险性小、留置安全、保存时间长等优点,但仍存在一些并发症风险,如机械性静脉炎、导管阻塞、出血、导管移位等,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情绪,并且易使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技术产生怀疑。我院自2011年在肿瘤化疗患者中开展PICC置管术以来,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搜集资料,提出问题,在循证的基础上对不恰当的护理及时评价并加以纠正改进,以不断完善PICC置管术,降低副作用,增强患者对护理技术的信赖度,提高PICC置管的护理质量,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科住院,行PICC置管的患者169例,其中男性141例,女性28例,年龄23~83岁,平均53岁。其中肥胖16例(体重指数>28);血管弹性差、肉眼看不见、手触摸不着者22例;肺癌22例,胃癌38例,食道癌26例,乳腺癌22例,肠癌36例,甲状腺癌3例,骨髓肿瘤患者3例,血液肿瘤患者3例,其他外伤者16例。将我院2011年1月—12月PICC置管者78例为对照组,2012年1月—12月PICC置管者91例为观察组,两组性别、年龄、病种、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循证方法 对照组采用PICC置管常规方法,即穿刺部位的静脉选择、静脉评价、导管测量和定位、患者准备、知情同意、置管操作、护理和维护、患者教育等。观察组在常规置管的基础上,由PICC资质护士登记每日置管、换药情况及所发生的问题,每月整理1次存在的问题,应用循证护理对收集的证据给予处理。

(1)提出问题。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即PICC风险评估问题、操作问题、管理维护问题、置管并发症问题、出院带管问题等。如:①血液患者是否可以应用置管术;②置管过程中出血量较多时如何处理;③存在静脉窦或血管变异,导致置管困难的处置;④应用正压接头是否不用肝素封管;⑤置管输液速度与体位变换的有关原因;⑥发生堵管的处置;⑦机械性静脉炎的防治;⑧置管不到位是否可以保留通道;⑨酒精过敏者的皮肤消毒;10纱布、透气敷贴、透明敷贴的应用;11管腔回血如何处置等。

(2)循证方法。根据问题应用计算机网络检索CNKI数字图书馆、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检索相关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评价,确认与问题相关的证据,并将收集的证据结合临床。

(3)循证结果。进行实证文献检索,将所获得的证据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并提供护理。①置管风险评估循证。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证实:建立中心静脉置管安全管理模式,可有效防范和处理各种护理风险,保证PICC置管术的应用安全,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2]。因此,我们成立了PICC治疗小组,制订了相关文书、置管流程等,规范了PICC置管操作和维护技术流程。②操作问题循证护理。有研究认为,在穿刺成功后按压穿刺点1~2分钟后,再拔出针芯可防止立即拔出造成出血过多的现象。血管变异交叉多或静脉瓣较多,易造成置入的PICC导管受阻,甚至置管失败,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有报道称,采用在PICC导管末端推注生理盐水,同时向血管内送置导管的方法,置管成功率高[3-4]。在实施护理时,我们在借鉴循证的基础上,在置管受阻时变换患者置管肢体的角度,使其配合液体输入并且顺应置管血管的走向,缓慢捋搓皮肤以达到置管成功的目的。③置管管理维护、并发症循证护理。关于预防机械性静脉炎、静脉血栓方法的文献报道较多,PICC相关血栓发生率与导管直径呈反比,单根血管的血流量与血管的直径呈正相关,在静脉直径相对粗直、血流量大的肘上静脉置管,导管漂浮在静脉内,可降低血栓形成的危险。肿瘤患者血液粘稠度高,在咳嗽等胸内压升高的情况下,血液反流管腔,发生凝血堵管,即使应用正压接头也易发生堵管现象,文献报道可应用尿激酶溶液冲管[5-6]。临床实践中,我们对置管患者每周定时换药两次,在导管维护上,于患者每日输液完毕后,用肝素钠盐水溶液100~125U/mL脉冲式冲管,发生堵管时可延长肝素钠盐水溶液在管腔的保留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并配合捻搓管腔,以减少静脉炎、血栓的发生,效果较好。对皮肤过敏者,经循证,选用高通透性、抗过敏性强的贴膜及同类刺激性弱的消毒剂。临床中,有3例患者对敷贴或酒精过敏,穿刺皮肤时出现红疹、瘙痒、水泡,我们应用0.9%的生理盐水清洁,再用碘伏消毒,用无菌纱布擦干,破溃处撒少许氯霉素粉,选用棉质敷料固定,透气性强,以保持穿刺针眼干燥,并建议患者口服抗过敏药物,效果较好。置管中受阻,未达到预期位置,经循证,在中等以上长度,拍胸证实在锁骨下静脉即使未达到中心静脉,但达到管径较粗的静脉,输入高浓度、刺激强的药物,不会导致静脉炎的发生,但留置时间较短,临床实践中有8例患者发生以上现象,观察其输液期间未发生异常,正压接头更换时间经循证及临床观察认为11天为宜[7]。④出院带管问题循证。调查显示,有80%的患者缺乏相关知识,因此,加强带管期间的健康教育是防范并发症发生的重要保证。在借鉴循证的基础上,建立PICC置管患者档案,针对患者带管期间存在的主要护理问题发放健康指导手册,如带管期间置管肢体应用弹力袜固定,禁止置管肢体提重物、剧烈活动,洗澡时可将置管肢体裹上保鲜膜,发现问题应及时返院换药冲管等。加强电话随访,对特殊患者进行家访,以提高患者定期换药的依从性。

1.2.2 评价方法(1)PICC资料收集。制订置管问题管理项目表格,由PICC资质护士登记每天置管情况、发现的问题,并发症的发生和处理改进情况,进行循证前后的效果评价比较。(2)导管满意度调查。对PICC带管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包括置管技术、维护及其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1.2.3 统计学方法 将整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在护理后PICC置管评价及并发症情况比较见表1、表2。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护理后对PICC置管评价[n(%),人]

表2 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护理后PICC置管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人]

3 讨论

3.1 循证护理提高了PICC置管的效果

PICC技术由于其在肿瘤患者化疗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关于此类技术应用的文献报道也较多。我院由于地域原因开展此项技术较晚,在实践应用和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应用循证方法解决问题,将得到的证据应用于实践,通过持续不断地提出问题,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逐渐改进了PICC操作、维护和管理规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表1所示,观察组较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显著提高,留置时间、置管满意度也明显上升,非计划拔管率下降。

3.2 通过循证不断完善PICC置管操作流程,对防治PICC并发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PICC是一项介入操作,化疗使肿瘤患者骨髓抑制,增加导管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相关血流感染的风险[8],在管理上制订了置管风险评估表,内容包括患者对PICC知识认知同意书、静脉条件、是否为过敏体质、原发病及潜在并发症、心理状况、药物对血管刺激程度等。根据风险识别的情况对每位考虑应用PICC的患者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价,以决定是否置管。在PICC置管期间,医院感染科介入导管的管理,制订并培训预防控制操作规程。设置专用PICC操作间,操作过程中严格建立最高级别的无菌屏障,通过不断改进规范操作流程与维护技术,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率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降低,从而提高了PICC携管的安全性。血栓形成是PICC最严重的并发症,有文献报道,82.7%的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液普遍存在高凝状态,PICC置管同步抗凝治疗,预防静脉血栓效果较好。

3.3 扩大了置管的范围

对照组血液肿瘤患者PLT<20×109/L,行PICC置管未显著增加出血量,只给予穿刺部位充分压迫[9-10]。观察组在采用上述方法并在PICC置管前,将血液流变学检查应用于PICC患者置管中,检测血常规、PLT计数、出凝血时间,观察组血液病患者置管未发生出血现象。

在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的临床实践中开展循证护理,使临床护理人员的知识得到了更新,解决了患者的实际问题,增强了患者的治疗信心及对护士的信任,减少了因不适宜护理造成的时间和金钱的浪费,减轻了患者躯体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1]王建荣,李冰.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09,9(2):10-14.

[2]汪晖,徐荣,李秀云.PICC临床应用安全管理模式的实施[J].护理学杂志,2007,22(11):53-54.

[3]王玉芳,姜春华.凝血酶法与压迫法对防止有出血倾向者PICC穿刺点渗血的对比分析[J].中华护理学杂志,2007(4):354-356.

[4]陈姬雅,李永连,程瑶琴.PICC堵管原因分析与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8(8):751-752.

[5]刘津秀,高玉芳.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0,17(5A):14-17.

[6]李宏,刁永书,吴邵勇,等.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方法及护理[J].黑龙江护理杂志,2000,6(9):3.

[7]邱英梅,邹国良,叶虹.无针正压输液接头应用在静脉留置中更换时间的研究[J].中华医学感染学杂志,2011(13):2740-2741.

[8]杨方英,吴红娟,张美华.问题管理对肿瘤患者PICC主要并发症的影响[J].护理学报,2009(23):33-36.

[9]方云,杨英,彭娟.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出血与血小板计数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9,25(19):25-26.

[10]金莉,刘鲁明.血液高凝状态、血小板与恶性肿瘤及其转换的关系[J].实用癌症杂志,2003,18(5):559-560.

猜你喜欢

管术循证导管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异位及术后门静脉积气发生情况分析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不同时段颈内深静脉置管术对妇科手术患者的影响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基于全麻下不同径路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效果研究
腹膜透析置管术中行腹壁固定与非固定两种方式的效果差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