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角性青光眼并发惊恐障碍患者的临床心理特征
2013-09-01王锦蓉王秀兰许玉梅魏玉华
王锦蓉,王秀兰,许玉梅,魏玉华
(张掖市人民医院,甘肃 张掖 734000)
青光眼是一种不可逆损伤导致的终身性疾病,会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而惊恐障碍又会增加青光眼的复发率和致残率,两者互为因果。笔者应用90项症状清单量表对169例闭角性青光眼并发惊恐障碍患者进行了心理特征评定,结果如下。
1 临床资料
以我院眼科及心理科确诊的169例闭角性青光眼并发惊恐障碍患者为观察组,进行心理特征测评。入组病例女性127例(75.15%),平均年龄(39.04±13.11)岁,男性 42例(24.85%),平均年龄(38.04±14.01)岁,男女之比 1:3.02,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教育程度为本科及以上学历16例(9.47%)、高中至专科62例(36.69%)、初中及以下学历91例(53.84%);既往无手术史、精神病史,无服用抗焦虑药物史;青光眼并惊恐首次发作病程为(10.04±5.01)月;入组病例经全面体格检查、实验室、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及相关检查未发现明显阳性结果。
2 方法
2.1 研究工具
采用北京瑞格心理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V3.0医疗版系统中的90项症状清单(SCL-90)量表,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生成的数据计算机自动转换处理,得出各因子分后与中国常模[1]进行对比分析后得出结论。
2.2 测评方法
由两名接受过心理量表评定培训的心理咨询师使用统一指导语指导,观察组患者独立完成电脑系统操作。文化程度低者先由指导者指导其独立完成纸质问卷,再由指导者将其选项结果输入电脑系统完成数据整理。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见表1、表2)
表1 观察组SCL-90各因子分平均值与中国常模比较(±s,分)
表1 观察组SCL-90各因子分平均值与中国常模比较(±s,分)
症状因子 中国常模(n=1388) 观察组(n=169)2.16±0.372.32±0.432.39±0.472.79±0.823.06±0.742.17±0.363.19±0.922.17±0.741.47±0.31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1.37±0.481.62±0.581.65±0.511.50±0.591.39±0.431.48±0.561.30±0.411.43±0.571.29±0.42
观察组与中国常模比较,各因子分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表2 不同性别患者SCL-90各因子高限分布情况[n(%),人]
4 讨论
(1)青光眼是一种公认的眼科心身疾病,约56.30%的患者由于慢性持续性心理紧张引起,持续紧张焦虑的应激情绪体验可能是导致眼压升高的重要心理因素,80%的急性青光眼发作与情绪突然变化有关[2]。惊恐障碍的特点是发作的不可预测性和突然性,反应程度强烈,焦虑、紧张十分明显,患者常体会到濒临灾难性结局的害怕和恐惧[3],88%以上的惊恐障碍呈慢性、反复发作病程[4]。惊恐障碍在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3%,常开始于青少年后期或成年早期,女性比男性多2~3倍[5],而原发性青光眼4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1%~2%,部分地区为0.22%~2.60%,闭角性青光眼以女性居多,发病率约为男性的2~4倍[6]。可见,惊恐障碍与闭角性青光眼之间既有心理反应的密切相关性,又有流行病学的相似性。
(2)恐怖是青光眼并发惊恐障碍患者最显著的心理特点。由于发病急、症状重、视力急剧下降,患者因害怕失明而产生了极度的紧张和恐惧感。视功能减退和躯体症状的折磨,影响了患者应付各种事物的能力,从而使其产生了焦虑、恐惧感[7-8]。本研究发现,此类患者的恐怖因子平均分值居首位,50%以上的女性超过95%高限,符合文献报道[9]的大于50%的青光眼患者对失明有恐惧感。其中超过95%高限者女性占52.76%、男性占28.57%,超过99%高限者女性占20.47%、男性占9.52%,超高限率男女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在惊恐发作中,害怕、失控、发疯和濒死感的发生率男性占72%、女性占100%[10],女性大于男性的结论一致。绝大多数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缺乏基本的医学常识,对疾病产生强烈的恐惧而顾虑重重、心神不安,情绪极不稳定,伴有血压波动、心慌胸闷、失眠、躯体不适等症状。
(3)青光眼患者存在严重的精神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绝望等情绪障碍,其中焦虑是最常见的心理反应[11-14],41~60岁年龄段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更为突出[15]。本组病例焦虑因子平均分居第二位,显著高于中国常模,其中超过95%高限者女性占32.28%、男性占21.43%,超过99%高限者女性占20.47%、男性占9.52%;抑郁因子居第三位,其中超过95%高限者女性占30.71%、男性占16.67%,超过99%高限者女性占10.24%、男性占2.38%;偏执因子超过95%高限者女性占3.94%、男性占26.19%,超过99%高限者女性占1.57%、男性占7.14%;敌对因子超过95%高限者女性占4.72%、男性占11.90%,超过99%高限者女性占0.79%、男性占4.76%。可见,在情绪反应方面具有一定的性别差异,尤其焦虑、抑郁、偏执、敌对因子超高限率更突出,可能与男女神经内分泌的不同特点有关[10]。所以,在临床心理干预过程中,要针对女性焦虑、抑郁重于男性,而男性偏执、敌对情绪重于女性的特点进行干预治疗。
(4)该项研究显示,闭角性青光眼患者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及精神症状均显著高于中国常模。青光眼患者躯体上表现为睡眠障碍、剧烈发作性头痛、眼痛、心悸、虹视、雾视等,患者担心预后不良被嫌弃,孤独感明显,心理问题以焦虑、抑郁和躯体不适为主,进而影响人际关系[16];同时伴发惊恐障碍,时常担心“致死性”发作以及视力下降会限制日常活动,社会功能受到影响,子女不在身边、丧偶或家庭因素的影响等,使其脱离了社交群体,整日心情沉闷、郁郁寡欢。躯体症状及社会功能的衰退又会加重患者的心理障碍。
闭角性青光眼并发惊恐障碍患者普遍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关注,有针对性地提供可行有效的心理治疗是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基础。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张丽珍,徐湘,赵素琴.青光眼与心理应激的关系及相关护理干预[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7):131-132.
[3]郝伟.精神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4]杨海晨,胡纪泽.惊恐障碍的维持治疗[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3,19(2):50.
[5]贾建平.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6]刘家琦,李凤鸣.实用眼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7]李师会,陈烈.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19(6):149-150.
[8]郭玲,孔冬,姜清丽,等.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患者的急救与心理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5):981-982.
[9]陈莉,杨新光.青光眼患者人格特征对治疗依从性影响的临床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10,18(2):138-141.
[10]邵阿林,何有东,刘军军,等.惊恐障碍62例临床特征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2005,25(3):489.
[11]董志国,张殷建.青光眼的中医药治疗近况[J].甘肃中医,2011,24(2):72-74.
[12]张殷建,李洁,吴永明,等.中医辨证论治对慢性单纯性青光眼临床疗效的干预研究[J].甘肃中医,2007,20(8):26-27.
[13]河北中医编辑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J].河北中医,2010,32(11):1759.
[14]肖学成,肖琴.青光眼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2):7-8.
[15]王锦蓉.青光眼患者社会支持与心理状态评定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2,25(5):52.
[16]陈鹏,贺翔鸽.急性青光眼与慢性青光眼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人格特征[J].中国临床康复,2005,9(24):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