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是贵州赶超的关键之举
2013-09-01
文Ⅰ本刊记者 岳 振
(责任编辑/姚远)
5月2日,在贵州大学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与科研人员亲切交谈。(本刊记者 黄晓青/摄)
2013年5月初,“科技创新”成为贵州各界深度关注的发展关键词,由省经信委、科技厅、发改委、财政厅等部门牵头,十余家单位参与的科技创新政策支持调研摸底工作已拉开大幕,提升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正在成为贵州赶超战略中的工作重点和基本方向。
5月4日,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在贵阳市调研时指出,改革开放、科技创新是后发赶超的“关键一招”;之前的5月2日,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在调研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工作时强调,要牢牢把握产学研结合导向,以科技创新、人才创业推动贵州产业发展。
科技贡献经济发展大能量
省委书记赵克志在去年贵州科技创新大会的讲话中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驱动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力量。对于经济后发地区,科技创新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更加突出的作用。
近年来,贵州在科技进步与创新方面取得很大进步,贵州省《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决定》及《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科技政策、法规的制定和落实,激发了全社会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提升了科技创新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能力。
数据显示,2011年全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比2006年提高了10.2个百分点;贵州省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R&D)经费保持了每年20%以上的增长,2009年—2012年全社会R&D经费支出达111.18亿元,是上个五年的2.01倍,占GDP的比重从0.57%提高到0.64%。
科技引领发展的实际效应在逐步显现。2012年,贵州省全年专利申请量10720件、专利授权量6016件,分别比2011年增长42.7%和77.7%;有效发明专利总量达到2138件,居全国第22位;全年签订技术合同131项,成交金额7.28亿元。
瓮福集团公司是贵州知名的国有大型企业,是全国磷肥、磷化工行业骨干企业之一,在全球磷化工行业享有良好声誉,具有不小的行业影响力。瓮福集团每年计提销售收入4%以上金额作为科技开发资金,近10年来,累计投入超过30亿元用于科技创新。
贵州省在高强度铝合金、高性能合金钢、钛合金、磷化工循环经济等领域,突破了诸多关键技术并成功实现产业化。贵州省油菜研究所率先在国内科研单位建立了育、繁、推一体化模式,实现了科技成果100%转化。
2012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402亿元,约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20%。在贵阳国家高新区,2012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73%,比2011年提高9个百分点。
2013贵州省科技工作会议指出,贵州省区域创新能力近几年始终保持持续上升态势,2012年贵州的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排23位,较2011年上升1个位次,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贡献率可达到42.2%。
立足市场需求增加创新投入
贵州科技进步虽然取得不小成就,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比如R&D经费支出在GDP的比例,贵州在2012年为0.64%,而浙江省已达到2.04%;贵州省R&D活动人员数为4.57人/万人,仅为浙江省的9.81%,与此数据相似的是,贵州省的高新技术产值仅为浙江省的9.8%。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现实差距为以创新作为支撑的后发赶超提供了广阔战略空间。贵州立足自身实际,提出了科技创新近期总体目标:确保2017年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到50.0%,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7.0%,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2%以上。
在向这些目标迈进的过程中,需要清醒认识到,科技创新必须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前提。省委领导也强调,创新能力建设需要紧紧围绕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把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市场需求、科技创业等有机结合起来,避免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
因此,推动技术进步与科技创新,必须与贵州的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相结合,要确保创新投入能带来相应的产出效益。科技创新、技术攻关要以贵州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作为市场基础。
贵州省油菜研究所的科技攻关项目,正是与本省特色产业相结合的典型案例。贵阳、安顺、兴义等地区大量种植现有油菜品种产量低、品质差。为改变这一状况,贵州省油菜研究所将着力研发、推广早熟高产双低(低芥酸、低硫苷)高油品种,新油菜产油量将增效18亿元,会给种植区农户每年总体增收7亿元。
在聚集了众多科技企业的贵阳国家高新区,2013年科技支出预算占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21%,较去年增长15个百分点;2013年将安排财政资金4.76亿元用于扶持企业发展,比上年增长78%。
贵州省正下大力气招商引资,对高新科技企业青睐有加。2013年初,贵州吉美客科技有限公司落户贵阳国家高新区,该公司是一家以数字化制造技术运用为核心、以3D打印机研究生产为主的高科技企业。这是贵州省首个3D打印项目,预计5年内建成3D打印机规模化生产基地。
省委书记赵克志在考察该企业的说,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根本要求。贵州吉美客科技有限公司拥有3D打印机自主知识产权及产品专利,发展前景广阔。
可以预期的是,3D打印项目等前沿科技带来的活力是巨大的,其示范和带动效应将为贵州经济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对缩小贵州与发达省区的科技创新差距将产生重要拉动作用,值得为其在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大投入。
贵州省建筑学子筑城技能大比武
5月10日-12日,由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主办,贵州省建设行业职业技能管理中心、贵州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贵州省职业教育学会、贵州省建设教育协会协办,贵州省建设学校承办的2013年全省职业院校建筑技能大赛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拔赛在贵州省建设
学校举行。(文/图 本刊记者 张天明 张 丽)
贵州释放超强“寻才信号”
科技创新,人才是基础。很长时间以来,创新人才不足、高层次领军人才缺乏以及本土人才流失,是贵州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但当前,这个状态正在被改变。
2007年,贵州大学教授马克俭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省实现院士零突破。贵州还与国家科研大院大所合作建立了30余个创新团队,引进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于本水、涂銘旌及美国光电薄膜和材料行业“四剑客”之一的季泳等40余个创新团队。
由季泳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的贵州皓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大型蓝宝石材料制造商,致力于成为全球最大的蓝宝石材料企业和基地。季泳及其团队的远大目标是要把贵阳做成“世界的LED谷”。
贵州采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候鸟型”柔性举措,“超常规”引进高层次人才。2011年10月,贵州首批院士工作站建立,当年签约中国工程院院士2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6名,他们大多以企业为平台,在科研、生产一线为贵州献智。2012年,贵州全省科技活动人员总量达6万余人,较2009年增加50.3%。
贵州省委、省政府强调,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对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树立“人才是贵州加快发展第一资源”、“人才以用为本”等人才观;要把引进高端人才及创新团队作为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发展产业、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任务。
2013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培育、引进一批学科带头人和技术研发人才。5月初,省长陈敏尔在调研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工作时强调,贵州省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创业政策支持,注重政策的可操作性,积极引进高端人才;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社会环境,不断提高创新人才和企业的社会地位。
当前,贵州正在奋力后发赶超,正在追求无水分、有质量的小康目标,需要持续的创新活动与产业升级作为发展、增长支撑,对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尊重人才、渴求人才,贵州省委、省政府已向全社会释放出超强“寻才信号”,期盼各方才俊协力创业贵州、建设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