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两处摩崖石刻题记与“古道”的联系
2013-08-30刘明
刘明
【摘要】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境内有两处摩崖石刻题记,一处是“零关”摩崖石刻题记,另一处是塔拉摩崖石刻题记。两处摩崖石刻题记与“南方丝绸之路”及“茶马古道”有密切的联系。零关道是南方丝绸之路的主体组成部分,也是茶马古道的支线,是汉、藏、彝等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传播路线。
【关键词】摩崖石刻题记;古道;联系
【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139(2013)01-0043—3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境内有两处摩崖石刻题记,一处是“零关”摩崖石刻题记,另一处是塔拉摩崖石刻题记。两处摩崖石刻题记与“南方丝绸之路”及“茶马古道”有密切的联系。本文对两处摩崖石刻题记与“古道”的联系作初步探讨,不妥之处请斧正。
一、“零关”摩崖石刻题记与“零关古道”、“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联系
“零关”摩崖石刻题记位于越西县丁山乡丁堰村,东经102°29′49.3″,北纬28°35′48.1″海拔1700米。题记刻在村子西面,罗家山山脚古道旁的崖壁上。题记刻于清代,行书,竖写。“零”字高0.9米,宽0.7米,“关”字高0.78米,宽0.6米。
(一)“零关”摩崖石刻题记与零关古道的关系。零关古道开通于汉代。汉武帝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蜀人司马相如奉使首通西南夷,“通零关,桥孙水,以通邛都”[1]。司马相如从成都出发,向南渡大渡河,开通零关道,在孙水河上(“零关”摩崖石刻题记南约80公里今孙水关遗址处)架起桥梁,道路一直通达邛都(今西昌)。汉代越西郡(今凉山州大部分地区及周边的一些地区,西昌是郡府所在地)所属15个县,零关县是其中之一[2]。零关县是汉朝时期的一个县,零关道汉代所开,零关道以零关县而得名,这是顺理成章的事。“零关”摩崖石刻题记所在的崖壁下面是古道,崖壁不高,便于雕凿。“零关”二字雕凿在此有两个意思,其一是说该道是零关道,其二是说该处属零关县。“零关”摩崖石刻题记雕凿于清代[3]:那时零关县早已不存在了,所以“零关”摩崖石刻题记应该表示的是零关古道的意思。今越西的地貌与汉代零关县的地貌一致——境内崇山峻岭,高山峡谷,地形复杂。民族众多,当年开通此道十分不易,所以《史记》中特别提出司马相如“通零关”一事。“零关”二字雕凿在此,作为零关道的标志,向过往的人们提示:已经到了零关道的险要地段了。
“零关”摩崖石刻题记南侧10多米是鱼洞河,此地历来都是古道上的关口,建有长亭供人休息,民国时拆除。“零关”摩崖石刻题记北3.5公里的越西县城外南街,清代嘉庆时建有一大牌坊,牌坊正面书“零关古道”,背面书“相岭通衢”[4],牌坊1950年代拆除。可见,零关古道的名称自古有之。这也进一步说明了“零关”摩崖石刻题记表示的就是零关古道的意思。
(二)“零关”摩崖石刻题记的由来。“零关”摩崖石刻题记没有题款,是什么时候雕凿?出自谁人之手?我们现有史料上没有找到明确记载。“零关”二字曾在当地流传较广的是西汉司马相如通西南夷时所书;另一种说法是清代四川书法家,曾任云南省罗平、武定州知州,越西籍人马栅所写。以上两种说法均无确切依据。1980年代初,经县史志办调查,“零关”二字为清代浙江人氏、民国初任上川南观察使粱正麟手迹。粱正麟与马枬是关系甚密,后成儿女亲家。两人均好书法,造诣颇高。粱正麟应马栅之邀来越西,在听马等人讲越西的悠久历史及零关古道的事后,欣然提笔写下
“零关”二字,后刻于罗家山崖壁上。
(三)零关古道与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联系。零关道在汉代是指零关县境内的道路。后来,人们把从大渡河南岸通向西昌平原的这段古道称零关道。现代学者又把从成都经邛崃、雅安、汉源、越西、西昌、攀枝花、大姚、大理这一段古道进一步扩展称为零关古道,称“南方丝绸之路”西线段。零关古道在云南大理与“南方丝绸之路”东线段(又叫五尺道,即从成都出发,经宜宾、昭通、曲靖、昆明,到大理)交汇。两条路线在大理一带会合,再大致循滇缅公路走向,经保山、腾冲,沿大盈江而下,至缅甸八莫,由八莫到达印度[5]。成都到云南、缅甸、印度及欧洲的这条国际商道现代史学家称之为“南方丝绸之路”。
零关古道在不同地段,不同时期叫法不同,如镇西古道、清溪道(唐)、小山道(又叫孔明鸟道)、牦牛道等,其实都是零关道的组成段。零关古道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是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西南的“茶马古道”是指云南、四川等内地的茶叶与藏区马匹交易,即茶马互市形成的通道。茶马古道起于汉,盛于唐[6]。中国西南茶马古道有两条主道,一条是滇藏茶马道,该道起自云南西部大理洱海一带产茶区,经丽江、中甸、德钦、芒康、察雅至昌都,到达西藏拉萨;一条是川藏茶马道,该道从成都、经邛崃、雅安、康定、巴塘到西藏拉萨。“零关古道”北头在雅安与川藏茶马古道相接,南头在大理与滇藏茶马古道相连。“零关古道”与川藏、滇藏的“茶马古道”相通。“零关古道”沟通了川藏、滇藏的“茶马古道”主道。
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上流通的除了“丝绸”、“茶”、“马”主流货物外,很大一部分是沿途货物的互换。如越西的土特产,特别是清代、民国时期的鸦片等货物,向南流向云南方向,向北流向成都方向。当地马帮、背夫也有将当地货物运到雅安后,直接运往康定等藏区,交换所需物品。越西境内也有牦牛和马匹出产,牦牛和马匹运往汉源、雅安,交换成茶叶等物品运回越西。零关道是南方丝绸之路的主体组成部分,也是茶马古道的支线,是汉、藏、彝等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传播路线。
二、塔拉摩崖石刻题记——“零关古道”上发生的事件
从汉代开通零关道为官道开始,以后各朝代都有过派兵戍守道路,但道路也有时不时被阻断。阻断道路的原因有自然因素,有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主要是土匪或叛匪,他们占据古道险要处,袭击过往官员和客商。对此,史料记载数不胜数,如据《越西厅志》(清代)记载:明万历辛卯、壬辰年间(1591—1592年),四川凉山北部番、倮等少数民族“叛乱”,阻断道路。之后,朝廷派四川都督刘挺将军前来“平叛”。刘挺分兵八路,战数月,大小56战,在西面大败宁番,在东面攻破巴姑及大小凉山各叛头目,攻克了桐槽、沈渣、阿都、夏卜等越北诸寨。斩首3300多,平息了“边患”。平息叛乱后,刘挺亲题“鲸鲵封处”四个大字刻碑,立于越西天皇寺下。现该碑存放在越西县文物管理所内。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县文物普查队在距“零关古道”约4公里的山上发现了一处摹崖石刻题记。摹崖石刻题记在塔拉村附近,所以命名为“塔拉摹崖石刻题记”。
塔拉摩崖石刻题记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白果乡塔拉村,在村东面半山腰的山崖上。东经102°36′50.0″,北纬28°48′40.0″,海拔1803.6米。题记刻在长3米,高2.5米,约9平方米的崖壁上。题记为楷书,从右到左,竖写,每字见方10厘米,共30个字。字距地面60厘米。题记刻于明代万历癸丑年。其内容为:“明左都督刘挺同男文昭奉旨征剿番倮,岁之,万历癸丑季冬,师抵此地全捷。”字迹基本能辨认,个别字较模糊。
“塔拉摹崖石刻题记”在史料上没有记载,此次发现的“塔拉摹崖石刻题记”,是明代都督刘挺奉旨在越西征剿番倮时的又一处遗迹,说明刘挺亲率军队,打到零关古道东侧的漫滩河东面山上,彻底平息“叛乱”,大获全胜,完成了此次清剿战役。“塔拉摹崖石刻题记”表明了刘挺最后一战的具体时间、地点。这次新发现的“塔拉摹崖石刻题记”,弥补了越西史志记载的不足,进一步证明了明代万历年间发生在越西“零关古道”上,朝廷派兵“平叛”番、倮的一件重大史实事件,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今天,零关古道虽然失去了它往日的辉煌,但古道上一个个深陷在石板路上的马蹄窝,一个个背夫拄拐休息留下的拐子窝,依然能让人联想当年古道的繁华。“零关”摩崖石刻题记、“塔拉摩崖石刻题记”留下了曾经发生在古道上难以忘怀的友情和刀光剑影的悲壮故事,刻下了“零关古道”、“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传[M],
[2][4](清)马忠良,越西厅全志-卷二之九[M],古迹.
[3]越西县志编纂委员会,越西县志[M].
[5]王子今秦汉交通史稿[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
[6]李炳中,潘红兵,茶马古道(雅安段)文物撷珍[J],四川文物,2010,(3).
(责任编辑 邹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