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家具中的束腰式样研究

2013-08-30戚凤国QiFengguo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3年8期
关键词:式样家具装饰

■戚凤国 Qi Fengguo

(盐城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江苏盐城 224051)

中国传统家具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按其造型可分为有束腰家具和无束腰家具两种类型,而按照束腰的做法又可分为高束腰家具和低束腰家具两大类别[2]。究其差异性,主要表现在束腰构件的有无及家具腿脚特征的不同。本文即从传统家具中的束腰式样入手,探究其在中国传统家具发展中的特征。

1 束腰式样的起源——须弥座

束腰家具是我国传统家具类型的典型式样之一。束腰指在家具面沿下作一道向内收缩、长度小于面沿和牙条的腰线,有高束腰和低束腰之分。作为家具的结构部件,其发展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汉代。从西汉末至东汉初这一时期,印度佛教经西域传入中原,但初期影响不大。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在中原地区开始蓬勃发展。此时期,崇信佛教之风盛行,佛教建筑大量兴建,中外高僧译经、讲法等活动异常活跃,对当时的文化领域、建筑领域、家具设计领域产生重大影响[3]。中国传统家具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密不可分,当时盛行的佛教建筑受其佛教本身历史渊源的影响,有其自身的典型特征,而对当时家具设计影响较深的当属须弥座和壸门结构。须弥座是佛教的佛座和佛塔的塔基,其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上部和下部由数条直线组成,称为“叠涩”,中间收缩部分称为“束腰”[4](图1)。壸门也是佛教文化的一种代表性符号[5]。家具设计吸收了须弥座和壸门的形式特征,并加以装饰结构的改进和变化,形成了束腰家具这一新型家具形态。

2 束腰式样的成型

2.1 佛教家具中的束腰式样

经济文化的交流,家具行会制度的完善,促进了唐代家具的发展。其中有束腰式样的家具受外来佛教文化的影响开始出现于佛教家具之中。现有据可考的束腰家具最早见于唐代卢楞伽《六尊者像》(图2),画中的束腰桌、束腰案,造型非常新颖。此外,唐代敦煌莫高窟112窟中的壁画“反弹琵琶图”中的家具亦为有束腰造型(图3)。由此可见,束腰家具在唐代已经成型。唐代,“垂足而坐”的习惯从上层社会逐渐普及到民间,形成了高坐家具与低坐家具并存的局面,高型桌案的出现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特征之一。束腰式样位于高型桌案的上部,主要体现在带托泥雕花桌和撇脚案上。同时,须弥座束腰上的壸门结构在唐代家具上得到了更大发展,在坐具和卧具上均有体现,最为典型的当属唐代壸门大床,四面平列壸门。壸门结构的运用保证了家具的使用寿命与装饰的完美,成为唐代家具的一种特有风格。

唐代家具在造型特点上,一方面吸取了传统建筑中大木梁架的造型和结构,成为无束腰家具;另一方面吸取建筑中的壸门形式和须弥座等外来形式,如唐敦煌壁画中的壸门床、壸门榻,形成有束腰家具[6]。后唐时期床榻装饰趋简,四面平列壸门简化为一个,并逐渐形成有束腰家具与无束腰家具并行发展的局面。

2.2 世俗家具中的束腰式样

宋代是中国传统家具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从北宋末到南宋初,垂足坐已完全取代席地坐。中国历史上起居方式的变革,至此已经彻底完成[7]。

宋代不仅佛教家具有束腰式样,世俗家具也大量出现带束腰的桌椅。高型桌案由于束腰式样的出现,壸门形制已逐渐消失,被矩形框架结构所代替。至元代,当时的高型家具由于壸门和拖泥的减少,为了解决大木架结构家具的稳定性以延长其使用寿命,使用了霸王枨(图4)这一新型结构,使得束腰连接直榫结构开始完善,并使束腰部位具有更加充分的装饰空间,既具有稳定结构的实用性,又有美化造型的装饰作用。

3 束腰家具兴盛的原因

3.1 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融合

中国历史进入宋代以后,唐代盛行的“佛道相随,胡华并举”的国际性文化逐渐被消化吸收为偏于本土性的多种文化的表现,其中主要是士大夫文化和市民文化,这两股文化相互排斥与影响,进而相互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宋代文化。在佛、道与儒家思想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原本用于僧侣参禅打坐的禅椅的造型也逐渐被世俗家具所吸收。加之宋代统治者提倡简朴,反对过分装饰,使得束腰式样这一融于结构中的内敛变化形式更加深受人们的喜爱

3.2 文人审美观念的影响

宋代大力改革科举制度,文人政治地位与待遇提高,使得广大文人争相报效朝廷与社会,从而在文化艺术上使宋代达到了繁荣昌盛的局面。宋代文人在审美上讲究简与淡,在审美意识上提倡韵味的体现,而且不少文人还亲自参与到设计中去。这些观念体现在家具上就使之呈现出一种隽秀之美。尤其是束腰式样的应用,增加了家具腿牙等形式的变化,丰富了家具原本简洁、朴素的结构,增添了宋代家具简炼、质朴中的意韵之感。

3.3 建筑的影响

宋代大兴土木,建筑事业的发展在很多方面超越了前代,建筑的繁荣与其它工艺美术的进步与相互促进密不可分。其中“轴对称”的思想对家具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使之形成各种矩形造型,趋于方正的框架结构家具。而其中的框架结构、收分与侧脚、束腰造型等都与建筑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宋代家具中,具有束腰造型特点的家具,延续了隋唐五代的传统,继续借鉴建筑中须弥座的形式并加以发展,且束腰部位明显增高,有些以间柱分隔,柱间再施以壸门和伎乐天女、菩萨等图形,成为家具装饰重点所在,丰富了宋代家具简炼原则下的装饰手法。

4 束腰式样的发展

历至明清,中国传统家具的发展达到高峰时期。束腰式样在明式家具的整体造型规律下进一步发展、完善,束腰家具已极为普及,椅凳、桌案、床榻、台架等家具均有束腰做法。对束腰的装饰手法亦更加丰富,为明式家具的成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4.1 明式束腰家具造型、结构的变化

在明式束腰家具中,“鼓腿膨牙”与“三弯腿”造型尤为常见,正是由于束腰的过渡作用,使得束腰家具腿足造型更加自由,有直腿束腰和弯腿束腰之分,且腿足大都用方材,即使做成圆腿形式,腿足上部亦做成方材与圆材相接,即上圆下方,丰富了家具的立面形态,产生与圆材不同的劲挺之美。从实用性的角度分析,束腰的作用在于使桌椅等上面与下框分离,缓冲和平均在使用过程中上部所受的力,从而使下框的稳定性增强,提高家具的使用寿命。并且可以在面板的边缘处理上做出各种效果,牙板和腿足经过束腰的过渡做用,层次感更加丰富,并发展出了直面和曲面两种可选择的做法,造型的自由度增大。

4.2 明式束腰家具的雕刻、装饰变化

造型的发展带动了装饰手法的发展,雕刻装饰受到光线的照射时更易于产生丰富的变化,因而更能吸引人们视觉的注意。通过束腰的承托转接的作用,桌、凳、柜、椅等面框有了更加充分的变化空间,线脚变化更加丰富。且因束腰家具多用方材,更让精于线脚装饰的能工巧匠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利用方材的特点,线型大致有一洼一浑两种形式,即浑面和打洼两种装饰手法。所谓浑面,是使方材的两个或多个面略向外凸出呈弧形,以配合整个器形的饱满外膨。打洼则与之相反,是在桌腿、横枨、桌面侧沿等处的木条表面向里挖出凹入的弧形,使家具整体产生一种瘦劲内收之势[8]。

方材运用及用料加大,为工匠对家具进行雕刻装饰留下更大的施展舞台。其中束腰家具的面沿、束腰、牙条、腿足是雕刻装饰的主要部位,体量较小,与家具的大片表面形成鲜明对比[9]。在制作工艺中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攒接和斗簇,这是花饰的一种构成方法,根据图案的曲直与繁简来施工艺。而较为繁杂的带流动型曲线图案纹样,多利用斗簇方法。另外一种是浮雕与馊雕,这也是明式家具雕刻由简单到繁杂的发展过程。束腰部位本身的装饰更加丰富,其中以绦环板洞为常见,产生的图形构成了家具表面的装饰效果,使原本平静沉闷的形态变得活跃而富有变化,增添了其韵律美和艺术气息[10]。一般来说,束腰家具比无束腰家具雕饰程度要大,但整体体现了制作加工简约的经济要求和简洁的艺术风格,无论浮雕、透雕的纹样,皆为程式化的图案,雕刻图案很少布满整个地子,而是力求恰到好处的衬托出家具的质地与形态之美,不破环其整体性,雕刻精湛、圆浑、厚重。

4.3 清式束腰家具造型、装饰及尺寸的变化

清式家具继承了明式家具构造上的某些传统做法,但造型趋向复杂,风格华丽厚重,线条平直硬拐,雕饰繁琐,风格大变[11]。束腰式样在清式家具中应用普遍,仍分为高束腰家具与低束腰家具,雕饰受整体家具风格的影响,极尽复杂之能事,尤其体现在高束腰家具中。此时已失去了明式家具简约的风格,透雕,圆雕大量运用,装饰上求多、求满,尽显富贵、华丽之特色。清式家具在尺寸上有所改做,多为加厚、长高。《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乾隆二十六年二月初九日有语:“太监胡世杰交紫檀木案一张,传旨:将案下添配托泥,案面放厚四分,巴达马下亦长高,束腰上下各长高五分,四角添抱脚。钦此。”“拖泥是承托家具腿足的木框。“巴达马”应是束腰与上下叠涩间的装饰图案层。“抱脚”应系明式家具中的“抱鼓”,是座墩上的鼓状物,用以加固腿柱。如此加厚、长高下来,此木案应增高不少,可见,清式家具尺寸上的变化。其中束腰部位的增高,使其装饰和功用亦有所变化。清式家具中束腰已不仅仅是结构和装饰部位,还可在其中装入抽屉,以作存储之用。 (责任编辑:北 方)

[1]王玲.中国传统家具的现代传承与发展[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0(2):28.

[2-6]刘显波.束腰在明式家具美学体系上的重要价值[J].装饰,2006(7):104-105.

[3]陈于书.家具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4]郁乃尧.珍奇的万佛古石塔[EB/OL].http://www.dfzb.suzhou.gov.cn/zsbl/1769227.htm,2012-1-10.

[5]刘雯雯.中国传统家具设计的符号化初探[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0(12):22.

[7]王世襄.中国传统家具的黄金时代[J].收藏,2010(04):112.

[8]李正庚.古代起居方式和家具形制变革对毛笔形制和执笔姿势的影响[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5.

[9]张秋梅.传统家具装饰符号的传承与创新[J].包装工程,2009(07):117.

[10]时新.“虚”与“实”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包装工程,2010(22:32.

[11]胡莹.竹木家具设计的比较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08.

猜你喜欢

式样家具装饰
鲤鱼旗装饰坠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现代家具创新化研究
装饰或空间/堆砌或创造
装饰圣诞树
新版新闻记者证式样
基于弱磁性奥氏体不锈钢磁导率测量探索
向日常生活敬:2018danishdesign MAKERS家具展
屯堡女子“尖头绣花鞋”探析
DIY节日装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