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路征程一路歌

2013-08-29谢继军苟云虎

阅读 2013年8期
关键词:达坂车行路段

谢继军 苟云虎

几次上高原搞保障虽然是几年前的事了,可现在想起那段经历来还是历历在目。上高原,最辛苦的还数咱保障兵。汽车兵辛苦,要克服一路缺氧谨慎驾驶,将人员和物资安全无误地送达目的地;修理兵辛苦,一路要将车辆和各类机械装备“护送”到演兵场。那年,那月,在路上的经历,令我今生永难忘怀。

“嘀……嘀……”200多台铁骑鸣着喇叭,开出新疆军区某红军师南大门。雄师征战昆仑“集结号”在这一刻吹响。

那是2008年8月7日清晨,在师参谋长谢增刚雄师出征动员完毕后雄师出征了。透过车窗玻璃,笔者看到这样一幕——和大部队一起出征的3位以及在家留守的6名师常委,一个不落地站在雄师大门口,为通过大门的每辆装备车辆,都郑重敬一个送行的军礼。这是每次雄师部队大型装备出征首长们必做的一件事,以期战友凯旋。就这样,为期两个多月的征战高原行动在首长们的军礼和战友们的威风锣鼓声中踏上了征程。

军礼伴着战友们的祝福锣鼓,送战友出征。车行高原路,7天7夜。保障兵在路上“坚守”,是他们的精心、尽心和辛苦,换来了高原行官兵们顺利到达。

车行在高原路上,官兵们没有刚开始的那股兴奋劲,伴随他们的只有越来越强烈的高原反应,头晕伴随着浑身酥软,脸色逐渐变得发青,嘴唇也慢慢开始发紫,渐渐的驾驶员们顶着高原反应带我们来到了3150米的库地达坂。

上山容易下山难。第一次险情也随之而来。路面向山涧倾斜,转弯时,我坐的运输车左后轮居然翘了起来,离地大约有一两厘米,我禁不住惊叫了一声,下意识地向驾驶员那侧倾斜坐了一下,下意识的去“找平衡”。

天公作美,有惊无险,让我感受了上高原的第一次“心跳加速”。高原路难行,这只是我的“道听途说”。看着前面突遇的车祸:一辆地方拖挂车侧翻在公路一侧,把我们的车队死死地堵在了路上,货车驾驶室被挤扁贴在了座位上。好在工兵营装备及时赶到,将车辆拖开,我们才可以通行。上高原,驾驶员一刻都容不得马虎,我们车上的2名驾驶员,交换着休息和驾驶。没过1小时,两起车祸,一辆车侧翻,另两辆车由于追尾而挡在了悬崖边……驾驶员紧绷神经缓缓向前驶去。

稍加留心,你都能在一路上看到这样的警示牌:“滚石路段,请勿停留”“车行高原上,一路要当心”“事故多发路段,请减速缓行”……

车行第4天,我们到了海拔4640多米的麻扎达坂。在交叉路口,一辆高原施工的翻斗车突然从对面向我们冲了过来,与笔者搭乘的车擦肩而过。由于惊慌,猛一用力,“咔!”的一声,把车窗边的安全扶手给拽掉了。吓得一声冷汗。驾驶员刘宝川再次安慰我:“不用怕,只管系好安全带,有我在放心好了!”本来就有高原反应的我脸变得更加黑青,通过观后镜,看到自己被吓得发紫的脸。

主驾驶王忠伟看到我神情紧张,就和我搭讪,开起了玩笑:“在一次上山时,一个‘90后小兵见自己前面的车轮是悬空的,吓得死死拽住车拉手不放。带车干部笑着告诉他:没事的,心情放松点!把生命交给驾驶员好了。假若车真的掉下去了,即使你拽得再紧也无济于事——‘车下悬崖,就连螺丝钉也会摔变形!”

虽然这个“笑话”一点儿也不好笑,但笔者还是笑了,那确实是被吓笑的。

车行第6天午后,我们踏上了以黑色石头而得名的海拔4900米高的黑卡达坂。这里山高陡峭,巍峨入云,路段弯道颇多,驾驶员不得不谨慎驾驶。因为这里是新藏线上最险的达坂,也是最要命的路段。从车载台那头传来师作训科长陈健的声音,“各车注意,前方是上山最险路段,驾驶员谨慎驾驶、带车干部履好职、保障队认真搞好支前保障……”

山势太险,以致于吓得大家不敢往下看。“驾驶员只管看好前方的路,开好自己的车,但绝不能回头!”一路上的几起事故还真验证了时任师修理营副政治教导员申伟联的话。他曾经就是一位高原汽车兵,由于高原坡陡路险,往后看,会一不留神弄个“人仰马翻”,再说心理素质也是一方面。

一路上大大小小的装备保障也没啥,带个氧气瓶多吸两口氧气也就挺过去,大家最担心的事就是装备故障千万不要发生在这个路段。也怪,你越是担心的事也就是越会发生的事。

昆仑山上的天,就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好好的万里晴空,不一会就阴云密布,雨雪交加了。随之路面也越来越滑,各种险情也就接踵而至。傍晚7时许,“报告,前方一辆车辆出现故障,请求保障分队支援!”原来,通信营一辆通信牵引车突然由于‘缺氧而熄火,迅即让前面一辆车辆把故障车辆拖着慢慢先前移动到能错开车的地方停下来进行抢修。担负装备抢修保障任务的该师修理营抢修组及时赶到,由于路况窄,抢修车很难跟上,所有抢修工具都得靠人力往上搬,就别说搬维修工具了,光一个人在高原上行走都很困难,何况还要搬运那么笨重的装备抢修工具了,再加上抢修组每个成员都背有氧气瓶,可是,修理工并没有让眼前的困难所吓倒。由于路滑,只能靠走一步退三步来坚持着向故障车辆挪去,一个在平原上30分钟能解决的问题,在高原上就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简单;一路上先后又有两辆车辆不同程度出现故障,直到凌晨一点才将故障排除,等抢修组赶到红柳滩兵站时,已经是5点多了,看见师装备部高级工程师王明文同志带领抢修组到达宿营地,副师长李中林一颗一直为抢修组官兵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李副师长紧紧握住王高工的手满眼含着泪花说:“王高工,你们终于回来了!赶快喝口热水,暖暖身子再吃饭,都快饿坏了吧!”

……

“征战昆仑”的保障兵们,你们是最伟大的!巍巍昆仑见证了你们的艰苦卓绝的付出。如果你身居都市,或许很难得到这种感触;如果我没有这两次跟随部队上趟高原走这趟“天路”,我也可能会感到这样的话有点“大”。但是在今天,这只不过是对他们的一个真实的写照而已。

听着宿营地传出官兵们的香甜的酣睡声,衷心祝愿我们可爱的官兵们能睡个好觉,第二天好踏征途。

高原的天亮得早。在整理宿营地时在帐篷枕头下发现一个纸条“父亲,您保重,等孩儿下了高原时再为您尽孝!”我当时就愣住了,“怎么回事?”后来才知,刚从武汉军械士官学校分配到该营电站专业实习的中士马超父亲得了肺癌,由于医治无效而去世。马超在部队出征前就接到了父亲病危通知,母亲让他速回家见父亲最后一面,他还是强忍着悲痛,没有给组织添麻烦。上高原一路精心为上山部队保障电站。师首长和部首长得知这件事情后,再三要求他下山,处理后事,他想到的是自己的家事是小事,部队的事情才是大事。一大早起来,他朝着河南老家的方向深深地举了三个躬后,又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征程。这就是边防军人的情怀。

一段平缓的下坡路过后,随着一阵阵长鸣的汽笛声,在一个拐弯处,一路上从未抽烟的驾驶员王忠伟逐渐放慢了车速,突然点燃了一支香烟,吸了一口就扔向窗外。正在我纳闷时,驾驶员老王看出了我的心事,“前面就是‘康西瓦烈士陵园!”听到前行车队的汽笛声震耳欲聋,原来,那是在告诉英烈们,“我们来看你们了!”车队在烈士陵园不远处停了下来,所有上山的官兵整齐队伍后,走向陵园。在那里,我们默哀、鞠躬、点烟、敬酒,一一为英烈们送上我们从千里迢迢带来的鲜花和祭品。临行时,跟烈士们打招呼的喇叭声响成一片,在山谷中久久回荡,始终不肯散去……。雄师官兵纷纷表决心:“生于昆仑为祖国站岗,死在康西瓦为人民放哨”……

笔者在和同行的副师长李中林聊到康西瓦时,他深情地说,“康西瓦是我们高原戍边军人的‘精神加油站。也是一种催人奋进、坚不可摧的力量,她时刻在激励着我们每一名边疆军人为祖国站好岗、守好防。”

走出了康西瓦,我们才真正走向了今天的演兵场,明天的“战场”……

(摘自中国军网)

猜你喜欢

达坂车行路段
我想记下这个夜晚的风(三首)
帮忙改字得生意
帮忙改字得生意
基于元胞自动机下的交通事故路段仿真
基于元胞自动机下的交通事故路段仿真
沉寂的布喀达坂“魔鬼城堡”上的青海第一高峰
走好人生“特殊路段”
通往伊犁盆地的达坂
终身“免费保修”的智慧
过冰达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