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助力绿色交通
2013-08-29李晓川
本刊记者 李晓川
交通运输业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行业之一,尽快实现绿色交通是该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2012年底,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正式启动了交通运输行业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工作。2013年3月14~15日,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CCSC)主办的“交通运输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研讨会”在厦门召开。记者通过会场的采访,了解到管理节能作为国内交通运输行业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之一,正逐渐受到国内广大交通运输企业的认可。
绿色交通的呼唤
“关爱生活,关爱地球”,目前社会舆论已将节能减排推至关乎社会经济与民生发展的高度。
从全球范围来看,交通运输业在世界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中所占比重均已超过20%,并呈较快上升态势,节能减排责任重大,世界各国纷纷将发展绿色、低碳交通作为战略重点。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同样是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领域之一,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特别是在国际航运领域我国很可能率先面临直接的减排压力。
在面临沉重外部压力的同时,我国日益严重的大气环境问题也给交通运输行业敲响警钟。“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中意境朦胧的书写,这几年成了大半个中国空气状况的真实写照。2013年春节前后,从华北到江浙再到四川盆地,中国普遍是一片大雾弥漫,仅以北京为例,2013年元月雾霾天气高达23天,其PM2.5指数濒临“爆表”,北京几乎所有区域都被最严重污染的雾霾覆盖。人们不由想到上世纪被称为“20世纪世界最大环境灾难之一”的“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4日至9日,伦敦上空受高压系统控制,工厂生产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废气难以扩散,弥漫在城市上空,整个城市被黑暗的迷雾所笼罩。据有关专家介绍,当前中国的雾霾比当年的伦敦烟雾更严重,霾的形成主要是大量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微粒悬浮在空气中,使大气混浊。像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构成和伦敦的不太一样,伦敦大气中多为燃煤型污染物,而我们这边还混合了汽车尾气型大气污染物。国务院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首次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随着雾霾源头逐渐被查明,本就受大众诟病的交通运输行业污染排放问题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上。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近年来我国陆续推出了多项举措,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控制环境污染状况。2008年,经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实施。2010年5月4日,国务院文件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要求从十四个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并提出在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试点。2011年底,《万家企业低碳节能行动实施方案》发布,万家企业能源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60%以上,显然,抓好万家企业节能管理工作,是实现“十二五”单位GDP能耗降低16%、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约束性指标的重要支撑和保证。方案中要求“万家企业”按照《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国家认监委在2012年将交通运输行业纳入我国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行业。对此,交通运输部政策法规司节能处处长李树栋说:“尽管‘十一五’期间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与不足,主要体现在:交通运输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解决;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服务体系仍需健全;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监管力度还有待提升。”无疑,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矛盾。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非常态化”
能源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而能源管理可以帮助我们降低能耗、提高能效。有资料显示,在当前全球能源消耗水平下,如果能耗量降低10%,相当于种植了344922103棵树,降低了价值82.7万亿的氧消耗量;相当于道路上每年减少了4270万辆车,节约废气处理费用价值165.4万亿。事实上,如果企业将节能技术革新和改善能源管理结合起来,能更大限度地挖掘企业节能空间、持续提高能源绩效,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实现1+1>2的效果,这也正是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益处所在。在组织内部建立一套健全的能源管理体系为企业能源绩效的持续改进提供了可能,相较于节能技术和装备在投资和节能效果上的局限性,低成本甚至无成本的管理节能方式为企业节能工作建立长效机制,且更适合发展中国家企业的节能工作。
为贯彻落实《万家企业低碳节能行动实施方案》有关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要求,2012年12月28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认监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万家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万家企业至“十二五”末必须建立、保持并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并鼓励企业资源开展认证,要求各级节能主管部门采信认证结果。明确指出国家在安排中央预算内节能项目、重大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节能产品补贴推广方面,将优先支持已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企业。鼓励地方设立节能管理奖,对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表现突出的企业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距离2011年12部委联合发布《万家企业低碳节能行动实施方案》过去一年多,交通运输行业也加入能源管理体系试点有一段时间了,那么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在交通运输行业情况怎么样了呢?与会(交通界)代表说出了一个记者没有想到的词——“非常态化”。一方面,国家推动企业建立节能减排的力度非常大,涉及范围非常广,并且迅速渗透,认证机构面临的工作是批量的,比如广东地区进入万家企业范围的80家企业,同时建立管理体系建设可能一下子就能达到20~30家;另一方面,企业行动与国家执行标准几乎同时进行,这是在其他管理体系从没有出现的状况。
“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业发展仍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节能减排仍然是交通运输企业工作重点,这不仅是为了在2015年末达到国家对“万家企业”的节能减排要求,更是降低成本的最终诉求,同时企业自主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也是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将是大势所趋。而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是否会增加企业管理负担?“企业只有一个管理体系,不同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只是从不同方面(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能源管理)去健全和完善管理体系的功能,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与ISO9000和ISO14000标准要求具有兼容性。”CCSC专家打消了企业对同时建立多个管理体系的顾虑。眼下,就能源管理体系如何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作用?如何通过系统方法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如何建立有效途径寻找适宜节能方法与技术?如何避免事倍功半?成为与会企业最关心的问题。
我国能源体系标准研制工作始于2002年,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标认证中心(CSC)开始前期研究;2005年,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CA)申请MOST国家“十一五”技术标准专项经费,CSC组织开展专项研究;2006年,SAC批准标准立项;2009年3月11日,国家标准正式发布,2009年11月1日正式实施。2012年12月31日,我国同等采用ISO50001:2011发布了GB/23331:2012接轨国际,并将于今年10月1日正式生效。能源管理体系行业认证标准也预计在今年陆续发布,该系列标准将同时作为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依据之一。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引领者
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目标,要依靠政府主管部门的坚强领导、企业的积极行动,同时也需要发挥技术研发和服务机构的作用。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CCSC)作为首批获得认监委能源管理体认证试点机构资质的单位之一,目前已经具备了钢铁、交通运输两个行业的认证试点机构资质。并且该公司在深入研究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方法的同时,注重行业特点在体系建立和运行过程中的特点和共性,力求为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提供更专业的技术支持与更高效的咨询服务。同时,CCSC的专业实力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在2012年作为牵头单位承担了能源管理体系交通运输行业认证标准的制定工作。
在此次研讨会讨论中,CCSC风险管理中心技术总监左平就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方法跟所有与会者进行交流并达成共识,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可包括组织保障,界定能源管理体系的管理范围和边界,能源评审,文件策划,编写交底,文件的编写,文件审批与发布,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与交底,管理体系运行准备,体系运行、指导与监督,绩效检测,改进等步骤,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系统策划。比如能源评审的目的是把企业的节能潜力挖掘出来,那么首先需要制定《能源评审程序》,组成能源评审小组,策划完善的能源审核计划,方可进行现场调查、数据采集和测试,在对指标进行计算之后再进行分析评价,识别能源绩效改进机会并对改进机会进行排序,最终形成能源评审报告。那么,具体到工作中,CCS以及CCSC能为企业提供怎样的帮助呢?左平表示,从降低能源管理风险、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分析的角度,与企业组成共同的项目组开展工作,在能源评审与报告、能源管理体系整体策划、能源管理体系整体设计、现场运行指导、能源绩效监测以及软件、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及技术标准识别等环节提供协助。
与其他管理体系不同,第三方认证机构可以在保证公正性的前提下同时开展咨询和认证业务,这就对第三方机构的公正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李树东处长表示:“中国船级社是我国交通运输领域最具权威的社会化第三方评定机构,在节能技术研发、节能管理咨询方面积累丰富的经验、成果和资源,在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节能量审核、碳排放量审定等方面拥有良好信誉和资质。中国船级社应该为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积极发挥支持、服务和监督作用,为企业当好助手,为主管部门当好第三只眼。”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能源管理体系在认证试点期间也取得了很多宝贵的实践经验。大连远洋运输公司(大远)在航运业低迷以及国际社会相继颁布多项标准的背景下,将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提升到公司的战略目标层面,以促进节能减排,提升公司国际形象。从2009年7月启动体系建设工作,到2010年8月体系成功运行,整个体系建设期间,中国船级社(CCS)以及CCSC与大远进行了良好合作,并提供技术支持与帮助。大远体系管理部经理卜一凡表示:“鉴于实施SEEMPE刻不容缓,从2011年年中开始,我们与CCS合作编制了《公司能效管理计划》和《船舶能效管理计划》,兼容了能源管理体系和船舶能效管理体系要求,在运行能源管理体系的同时实施了船舶能效管理体系,取得了很好的运行效果。2011年10月20日,顺利通过认证,可见能源管理体系要求与其他管理体系要求具有很好的兼容性,这也使大远在建立并保持能源管理体系的同时,成为国内第一家取得CCS能效管理认证的航运公司。”
如今,通过能源管理体系这一有利管理工具,公司节能绩效明显提升。据介绍,大远2012年1月至8月载货量同比增加36%;船舶航行烧油耗量同比增加7%,空驶航程增加比率仅为5.8%;煤船舶营运能效指标(EEOI)相比2011年降低23.1%,平均每海里CO2排放(单耗)相比2011年下降12.9%。另外,中海集装箱运输公司自建立并运行能源管理体系后也取得了很好的绩效,2012年1月至10月平均EEOI相比2011年降低9.0%,平均每海里CO2排放(单耗)相比2011年下降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