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追梦 合作共赢 敢于担当
——影片《中国合伙人》中的领导攻略
2013-08-29文郑志国
文郑志国
著名导演陈可辛执导的电影《中国合伙人》主要讲述了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三个年轻人从学生年代相遇相识,怀揣同样的梦想走到一起打拼,共同创办英语培训学校的创业励志故事。影片中三个非同一般的中国人,是新时代最具代表性、最激励人心的“中国合伙人”。影片在描述人物的创业过程、讲述他们奋进故事的同时,也向我们展现出了一些“领导攻略”。
攻略一:拥有梦想,执着追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梦想反映的是追求,体现的是抱负,是人一生的终极目标。《中国合伙人》中的成东青、孟晓骏、王阳都是有梦想的人,并执着地追求着自己的梦想,以期尽量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们的梦想起初不尽相同,品学兼优的孟晓骏梦想留在美国;浪漫劲十足的王阳做着“诗人”的梦想,还想着能和洋妞到美国;“土鳖”般的成东青则有着更为现实的梦想,即解决生计和婚姻问题。然而,随着剧情的推进,他们的梦想都或主动或被动地破碎。“掉在水里你不会淹死,待在水里你才会淹死,你只有游,不停地往前游。”随后,一个新的共同的梦想——“齐力创办一所英语培训学校”的梦想在他们心中升起。而正是这个新梦想,将三人紧紧绑在了一起,他们开始踏上新的征程并最终创业成功实现了梦想。由此可见,三个“合伙人”的奋斗历程是按照“拥有梦想——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轨迹来完成的,梦想成为支撑他们奋进的精神支柱。
同样,领导者在工作中也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并以此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催生剂。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走过“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跨越“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总书记上任伊始提出的“中国梦”,现在正指引着当代中国人向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的美好明天迈进。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都需要梦想的支撑。然而在现实工作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单位或部门的领导没有工作梦想,缺乏奋斗目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更有甚者是养尊处优,今朝有酒今朝醉,给单位和个人都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后果。因此,领导者应从工作性质出发,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单位、本部门切实可行的梦想,把其作为工作的终极目标。梦想确定后,应身先士卒带领全体员工攻坚克难追逐梦想,并义无反顾地实现梦想。这样才能分享梦想带给大家的快乐和成果。
攻略二: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中国合伙人》塑造了性格各异的三个人。成东青外表看似自卑懦弱,实则大智若愚。他遇到挫折也很沮丧,但能很快坦然解脱。他还具备很多成功人士所兼有的特质,耳能听、气能忍、事能容、人能用、心能断。孟晓骏经历较为丰富,身上始终散发着拼搏奋进的气息,成为这个培训学校的幕后推手。他思维敏捷,结合三人的不同性格和经历进行了教学的优化设计。他与时俱进,紧跟形势发展提出创办分校、公司上市等前瞻性的计划。王阳创起业来也积极上进,不仅有成东青的拼劲,还有孟晓骏的傲劲。他懂得取长补短、化繁为简,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与做人的方向感出类拔萃。他自始至终都在冷静中观察和成长,成为两个朋友间的平衡杆,在新梦想的领导层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三位合伙人虽然成长经历不同,风格秉性各异,但都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最终获得了成功。
然而,他们的事业也并非一帆风顺。在挑战面前,三人精诚团结,合作共赢,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新梦想再扩规模,成东青被媒体和青年塑造成“留学教父”,不由自控地散发着一股从土鳖蜕变成领导者的光芒,这让孟晓骏看不过去,二人渐渐貌合神离。孟晓骏也出走沈阳。随之而来,ETS美国普林斯出版社控告新梦想侵犯版权。成东青自然想请回孟晓骏共同赴难,王阳主动调和矛盾,孟晓骏不计前嫌。三人再次凝聚起来,共同面对新梦想的困境。在美国,三人舌战ETS,成东青慷慨陈词,三人的友情经受考验,新梦想渡过一劫。一般而言,一个成功的组织很少由某个人单枪匹马开创,尤其是在创业时更需要极佳的领导团队。《中国合伙人》中的三位主角即代表了不同的创业伙伴类型。他们优势互补,发挥各自的特点,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困境面前,他们能以大局为重,精诚团结,互利共赢,一起成就了新梦想的辉煌。可见,一个科学合理的领导集体应该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一般而言,领导集体中的每位领导在知识、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具有极强的洞察能力、决断能力、指挥能力和组织能力等。当这些领导组合成一个集体后,应是上述优势和能力的合力,而不应该是相减或相抵。在知识结构和专长、思维的方向和方法等方面,应相互补充,以发挥出集体的优势。这样就会作出较为科学完善的决断,有利于组织和事业的发展。现代社会中,领导集体更应树立合作共赢的观念。主要领导者有责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凝聚领导集体中每一位成员的力量,使其为了组织整体利益和管理目标而尽心尽力地相互协作,自觉将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统一,从而转化为组织高效运作的动力,以达到实现组织工作目标之目的。
攻略三:事不避难,敢于担当
在三位合伙人中,成东青是当之无愧的老大,虽然他是“海龟”眼中的“土鳖”,在孟晓骏眼中是除了拿麻袋装钱似乎什么都不会干的人,但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的是隐忍、坚强,他有良好的大局观,宠辱不惊,韧性十足。这些皆因他有一种迎难而上和敢于担当的精神。这种精神已渗透到他的日常生活中。对待学业,他三度高考终于跨入大学校门。面对好友,他情愿挨打帮助同学逃脱。追求爱情,他自始至终心里只有苏梅。最终因为举办培训班,他被学校开除。命运已经把他逼得无路可退,他只得奋起一搏。片中的一个镜头让很多人动容——他疯狂地贴着培训班的广告。拿王阳的话来说:“我知道,他是被逼的。”如果说创业成功前他前进的方向是被命运驱使,那么后来将培训学校做强做大便是他自己的选择和奋斗。于是,他排除了一个又一个的办学困难,终于迎来了新梦想的辉煌。
影片中最能震撼我们的是,1999年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北约军机轰炸后,成东青以他百倍的勇气走出办公室直面人们的不解甚至是唾骂,承担起属于他自己的那份责任。在被群众围困中,成东青“事不避难,敢于担当”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彰显。
其实,“事不避难,敢于担当”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劲头。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一事当前,是否敢于承担责任,勇于触及矛盾,善于解决问题,是对其自身综合素质的一种考验。作为领导干部有没有这样一种境界和劲头,直接决定经济发展速度、影响社会进步程度、关系党的事业成败。故而,领导干部应像成东青一样敢担当、讲担当、肯担当、真担当,做到矛盾面前不躲避,困难面前不绕行,一心一意谋发展,心无旁骛抓落实,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抓成效,干一件成一件。相反地,不吃苦、不担难,就是不承担发展之责;躲避苦、畏惧难,就是放弃发展的机遇。如果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思想僵化、因循守旧,不大胆开拓创新,缺乏勇于面对的信心和勇气,其结果必然是退缩不前、贻误时机,就不可能走出发展新路子、打开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