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周刊》为何偏爱非虚构作品

2013-08-28王波

中国记者 2013年3期
关键词:版面价值历史

王波

我们需要以鲜明的态度和读者能够认同的价值观吸引人们,让他们静下心去阅读,进而从繁杂的信息海洋中突围、理出头绪,形成系统性的知识坐标。这也是在网络时代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

对不少年轻人而言,阅读是一件严肃的事

《中国青年报·阅读周刊》系《中国青年报》副刊专刊之一,已开设多年。在我接手版面编辑工作之前,经徐虹、张伟等编辑的细心操持,已经在读者中有一定口碑,并得到不少同行认可。

作为一个以青年读者为主要阅读对象的版面,《阅读周刊》一直坚持温和、建设_生的立场,侧重关注一些有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图书,不追慕市场上的某些畅销书,尤其对一些“成功学”类图书避而远之;关注出版业现状、趋势,同时兼顾私人阅读。考虑到当下人们用来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编辑常约请有意思的人推荐有意思的书,尤其重视严肃、思想性强且兼具可读性的非虚构类图书;力图通过个性化内容激发读者对阅读的兴趣和关注,为现代青年提供一个独特视角和窗口。为此,版面常设了“阅读观”“独立书评”“历史笔记”“人物访谈”“私人笔记”“读书识人”等栏目。虽然编辑几经变动,这一定位始终不曾有太大改变。

之所以能这样,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在《阅读周刊》所持的编辑方针和选题思路比较一致。根据自身的经历和体验,我将其概括为三点:用阅读填补历史知识空白、凸显思想价值、明确现实态度。也正因此,《阅读周刊》尤其重视介绍非虚构类图书。

毕竟,对于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来说,在应试教育环境里成长,已把太多时间交给了教科书。不少人是在迈过一次次重大考试门槛之后。才有时间和心境去阅读与教科书有所不同的读物,然后恍然发现了自己以往的无知。

这种无知,一方面指对具体的历史和现实,另一方面则是指抽象的文艺及审美。在这种背景下,阅读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他们需要借助阅读来填补知识空白,扫除思想盲点,为做一个具备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人打下基础。

用阅读填补历史知识空白

基于这样的认识,《阅读周刊》做了很多与历史有关的选题,推荐了不少与历史有关的书籍。为了让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多角度、多层面了解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我们刊发了记者张彦武的采访报道《追寻(时代)封面上的中国》,邀请《收获》杂志编辑部主任、作家叶开写了文学评论《为一代人的青春和命运画像——读(牛鬼蛇神)》。

2012年4月24日,《阅读周刊》发表了知名时评作者徐迅雷的书评《掀开历史屏风,窥望共和背影——(走向共和)丛书阅读札记》。这是我在《阅读周刊》编辑的最后一期版面,此后我到《中国青年报》旗下的《青年参考》报担任负责人。作为国际资讯类周报,《青年参考》报每周有两个阅读版。该版编辑张昊天和我都比较偏爱非虚构类书籍,自然对有关历史的书籍介绍得较多。比如。刊登文章《为改革掌舵:邓小平的理想与策略》来介绍傅高义的新作《邓小平时代》,刊登《开国元勋杰斐逊竟是“伪君子”?》来介绍新书《托马斯·杰斐逊:权力的艺术》,及时介绍每个月的《纽约时报》畅销书榜。我们积极推介一些有人文思考和历史深度的书籍,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和世界,从而找到自己的位置。

“仅仅过去百余年,恢复历史本来面目已经很难。而历史本身的推动和演进,则难之叉难。”这是引用徐迅雷在书评中的一句话,同时也说明了我们在今天追索历史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而正是为了凸显这种价值,《阅读周刊》在2011年初开设了“读书识人”栏目,由资深阅读编辑徐虹主持撰写。在她的笔下,张爱玲、杨沫、周海婴、李敬泽、吴宓、金岳霖、林微因、何怀宏、张申府等一些作家被一一用巧妙隽永的文字进行展示。徐虹以自己对文学圈、文学史的丰富了解和大量阅读,刻画出了这些人身上独特的一面。尤其是写出了一些已经逝世的老作家的坎坷命运和独立风骨,重新挖掘出了他们对当下这个时代的价值,不少文章受到各方好评。

沉潜在旧时代旧人事里的价值,有时候也会在不经意间被发掘出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强主编的《老清华的社会科学》一书,在2011年12月12日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后,《阅读周刊》发表了文章《老清华怎样办社会科学》,该文为钱、李二人为该书所写序言。据说,钱颖一的一位老师看到《阅读周刊》的文章后,专门致电夸他做了一件有价值的事情。

用阅读凸显思想价值、明确现实态度

在《阅读周刊》这个有限的版面上,我们持之以恒地坚持着一份报纸稳定的价值取向和明确的现实态度。

针对中国的种种社会现实,我们先后发表了《好人若沉默,恶行便远播》来介绍社会学书籍《房间里的大象:生活中的沉默和否认》,发表了《理解苦难,需要能力》来介绍社会学者郭于华的新书《倾听底层》,借用美国人类学家凯博文的观点指出,理解他人的苦难,是需要智识上的能力的。

在这个多元的社会里,我们希望通过版面上的文字,以及文字里所推荐的优质图书,能让读者以自己的视角,寻找到独特的视点,从而去思考、践行自己所认同的观念和价值,从中得到充实和快乐。进而,以“不唯上、不唯书”的清醒态度和轻松愉悦的状态,在人生里自由而蓬勃地成长,在社会中担当起自身的责任。

身处一个信息纷杂的时代,各种形态不一、价值诉求和观念迥异的信息和知识载体,都在争抢读者。一年又一年的阅读报告表明,越来越多的人离书越来越远。拿出时间来读书,在不少人眼中,显得多少有些奢侈。但他们也不是不阅读,而是有限的阅读机会和时间很容易便被一些快速而直接的信息所吸引,会情不自禁地陷入快速阅读的境地。而速读时代,读者很容易被碎片化的信息所包围。

我们需要以鲜明的态度和读者能够认同的价值观,把读者吸引过来,让他们静下心去阅读,进而从繁杂的信息海洋中突围、理出头绪,形成自己系统性的知识坐标。这也是在网络时代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

“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我们要在它们消灭我们之前歼灭它们。”《朗读手册》里这句话经常被人引用。我想,我们之所以要做好阅读专刊,不过是想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历史和真相,尽可能避免陷入被“无知、贫穷与绝望”所消灭的境地。

而唯有阅读,人们才能从前人和他人的精神世界里汲取知识和营养,在当下共同分享和成长,构成一个社会的共同语言。从而可以让人拥有一颗清醒的大脑和与人为善的心态,更清醒更深入地认识历史和现实,更温和而理性地理解、关爱自己周遭的世界。唯有如此,作为个体的人生才会澄澈,作为群体的社会才会透明;而消除蒙昧的个体与群体之间,才会在社会转型中找到共同语言,沟通并达成共识,相处和谐。

猜你喜欢

版面价值历史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新历史
版面撷英
好版面要有独到的创新技巧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版面“三评”看得失
新版面 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