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规范第1部分:育秧
2013-08-28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机插水稻盘育秧的术语和定义、品种选择、操作流程、种子处理、床土、秧厢、材料准备、播种、苗期管理、秧苗、起运等。
本部分适用于机插水稻软盘和硬盘育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543.4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
GB/T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禾谷类
GB/T 13735 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
GB/T 19603 塑料无滴膜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秧块 Seedling plate
单个秧盘所培育出的秧苗单元。
3.2 秧厢 Seedling block
在大田盘育秧时,摆放秧盘的每厢田块。
4 品种选择
4.1 选择适合机械栽插的高产优质品种。
4.2 早、晚稻宜选择早、中熟品种;湘北地区晚稻要求在9月10号以前齐穗,湘中地区晚稻要求在9月15号以前齐穗,湘南地区晚稻要求在9月20号以前齐穗。
4.3 种子质量应符合GB/T 4404.1中的常规稻良种级标准和杂交稻二级标准。
4.4 每批次育秧品种超过一个以上应有明显标志,严防混杂。
5 操作流程
早稻低拱膜育秧操作流程见图1;早稻大棚育秧操作流程见图2。中稻、一季晚稻及双季晚稻育秧操作流程在早稻育秧流程上减少插弓、盖膜环节。
6 种子处理
6.1 晒种
浸种前晒种1天~2天,提高发芽率、发芽势。
图1 早稻低拱膜育秧操作流程图
图2 早稻大棚育秧操作流程图
6.2 选种
采用风选、泥水选等方式选种,或直接选用己经过选种的良种。若采用泥水选种,泥水比重应为1.06~1.12,选种后应立即用清水淘洗。杂交稻种子饱满度差,一般用清水选种。常规稻只保留饱满种子,杂交稻饱满种子和不饱满种子用尼龙网袋分装浸种催芽。
6.3 浸种
6.3.1 常规稻 将选好的种子放入清水中浸泡24h左右,再用强氯精10g和咪鲜胺有效成份0.5g与水配制成1∶400~1∶500的药液浸泡杀菌,药液质量为处理稻种质量的1.5~2.0倍,浸泡时间为12h左右,然后用清水洗净,继续浸种20h左右,注意换水。
6.3.2 杂交稻 采用间隙浸种方法,饱满种子和不饱满种子分开浸种,其它与常规稻相似。
6.4 催芽
早稻在浸种后将清水洗净的种子在35~38℃下进行保湿催芽至破胸。中稻、晚稻采取多起多落浸种催芽。催芽标准为破胸露白率达90%以上。催芽后置阴凉处,摊晾至宜手撒播即可。
7 床土
7.1 床土选择
床土可选择有机营养土或基质,不应选择重粘土、重沙土和p H值超过6.5的土壤。
7.2 床土质量
营养土应选择土壤肥沃疏松的菜园地、耕作熟化的旱地或经秋耕、冬翻的稻田表层土,土壤中应无硬杂物、杂草。
7.3 床土培肥
7.3.1 肥沃疏松的菜园地和冬翻田取的床土,可直接使用。
7.3.2 其它适宜土壤在取土前,选择以下一种方式对土壤进行培肥:①腐熟人畜粪2000kg/亩(1亩=666.7m2,下同);②25%氮、磷、钾复合肥60~70kg/亩;③硫酸铵12kg、过磷酸钙6kg、氯化钾4kg/亩;④采用旱秧壮秧剂的,在过筛时每100kg细土加0.5~0.8kg旱秧壮秧剂均匀拌制。
7.3.3 床土施肥后旋耕2~3遍,取不大于15cm表土堆制并覆盖薄膜至床土熟化,保持干燥。
7.4 床土加工
对粒径大于5mm的土块应先进行粉碎,床土含水率应为10%~15%(细土手捏成团,落地即散),然后用孔径不大于5mm的筛进行过筛,筛后继续覆膜堆闷。
7.5 床土消毒
用65%敌克松与水配制成1∶1000~1∶1500的药液,对床土进行喷洒消毒,以床土湿透为宜。
7.6 床土调酸
播种前,p H值未达到5.5~6.5的床土应进行调酸处理。可根据实际情况增施硫磺粉降低p H值。
7.7 床土用量
每张盘应备合格营养土2.5~3.5kg或基质0.9~1.2kg。
8 秧厢
8.1 确定秧厢面积和选址
8.1.1 秧厢面积与大田面积比例宜为1∶80~1∶100。
8.1.2 选择排灌方便、避风防寒、光照充足、土壤肥沃、运秧方便的地块作秧厢。
8.2 大田育秧秧厢制作
秧厢应在播前5天制作完成,秧厢宽1.3~1.4m,秧沟宽 0.25~0.50m,深 0.15~0.20m,平整光滑,四周开围沟,确保水系畅通,播种时厢面湿润、沉实。
9 材料准备
9.1.1 育秧盘规格尺寸为580mm×280mm×25mm(长×宽×高)时,常规稻每亩需备育秧盘25~28张;杂交稻每亩需备育秧盘23~25张。育秧盘规格尺寸为580mm×220mm×25mm(长×宽×高)时,常规稻每亩需备育秧盘30~35张;杂交稻每亩需备育秧盘28~30张。
9.1.2 低拱膜育秧每亩秧田,应备2m幅宽的薄膜约900m。所选薄膜应符合GB13735规定。所选无滴膜应符合GBT19603规定。9.1.3 早稻低拱膜育秧,每亩秧田的机插秧应备长约2.0m、宽2.0~3.0cm、厚约0.5cm的竹条360根。
10 播种
根据水稻品种特性、茬口及晚稻安全齐穗期确定播种期。一般根据适宜移栽期,按照秧龄18天至25天倒推播种期。做好分期播种,防止移苗超龄。
10.1 早稻低拱膜育秧播种
10.1.1 铺盘 秧盘依次平铺,紧密整齐,盘底与秧厢密合。秧盘四周宜用木条或含水量较小的泥土扎实。
10.1.2 铺土 铺撒准备好的床土,土层厚度为2.0~2.5cm,厚薄均匀,土面平整。
10.1.3 补水 播种前一天,灌平沟水,待床土充分吸湿后迅速排水,亦可在播种前直接用喷雾器等雾化喷水,以不冲动床土为宜,要求播种时土壤含水率达85%~90%。
10.1.4 播种 按盘称种,早稻每盘播种量:当育秧盘规格尺寸为580mm×280mm×25mm(长×宽×高)时,常规稻约200g,杂交稻约120g;当育秧盘规格尺寸为580mm×220mm×25mm(长×宽×高)时,常规稻约160g,杂交稻约100g。晚稻每盘播种量:当育秧盘规格尺寸为580mm×280mm×25mm(长×宽×高)时,常规稻约120g,杂交稻约100g;当育秧盘规格尺寸为580mm×220mm×25mm(长×宽×高)时,常规稻约100g,杂交稻约80g。适宜的播种密度为2.5粒/cm2左右。播种时要做到分次细播,力求均匀。
10.1.5 覆土 播种后应覆土,覆土厚度0.3~0.5cm,以盖没芽谷为准。
10.2 大棚育秧播种
10.2.1 铺土 按10.1.2款的要求执行。
10.2.2 补水 按10.1.3款的要求执行。
10.2.3 播种 按10.1.4款的要求执行。
10.2.4 覆土 按10.1.5款的要求执行。
10.2.5 铺盘 按10.1.1款的要求执行。
10.3 制拱封膜
对于早稻低拱膜育秧,盖土后,用竹片作为支撑物,在厢面上每隔50~60cm拱一根竹条,竹拱拱高25~30cm,覆盖薄膜,将四周拉紧封严封实。膜内温度控制在28~35℃。
11 苗期管理
11.1 揭膜炼苗
齐苗后,在第一完全叶抽出0.8~1.0cm时揭膜炼苗,按照晴天傍晚揭、阴天上午揭、小雨雨前揭、大雨雨后揭的要求进行揭膜。若揭膜时最低温度低于12℃时可适当推迟揭膜时间,当最低气温稳定在15℃以上可揭膜补水。
11.2 水分管理
揭膜当天补一次足水,而后缺水补水,保持床土湿润,晴天中午秧苗不应卷叶。秧田集中地块可灌平沟水,零散育秧可采取早晚洒水补湿。早稻移栽前5~6天排水,晚稻移栽前2~3天排水,控湿炼苗,促进秧苗盘根,增加秧块拉力,便于卷秧与机插。
11.3 施断奶肥
施断奶肥应视床土肥力、秧龄和天气特点等具体情况进行。一般在两叶一心期(在揭膜时或其后1~2天)进行,每亩苗床用腐熟人粪清等农家肥400kg兑水800kg或用尿素5kg兑水500kg于傍晚喷施。
11.4 病虫害防治
根据病虫害发生的情况,做好秧田绵腐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稻飞虱和稻蓟马等常发性病虫防治工作。秧田期管理中,应经常去除秧田杂株和杂草,保证秧苗纯度。
防治绵腐病:每亩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 130mL与水配制成 1∶800~1∶1000倍药液均匀喷雾。绵腐病发生严重时,秧田应换清水2~3次后再施药。
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稻蓟马和稻飞虱:每亩用吡蚜酮有效成份6g或噻嗪酮有效成份10g与水配制成1∶2000倍药液均匀喷雾。
防治霉菌:每亩用75%百菌清粉剂40g或70%甲基托布津粉剂40g与水配制成1∶800~1∶1000倍药液均匀喷雾。
11.5 带药移栽
机插秧苗由于苗小、个体较嫩,易遭受螟虫、稻蓟马及栽后稻象甲等危害,栽前要进行一次药剂防治。在栽前1~2天每亩用噻虫嗪有效成份1g与水配制成1∶800~1∶1200的药液进行喷雾。
12 秧苗
12.1 秧苗要求
秧苗应苗高适宜,均匀整齐,茎部粗壮,青秀无病,无黑根枯叶。碳氮比适当,叶挺有弹性,根原基数较多,移栽后发根力、抗逆性强,能够早扎根、早活棵、早发苗。晚稻育秧期间气温高,秧苗生长快,为延缓植物生长速度,可在育秧时,在秧苗生长期按每亩秧田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80g兑水1∶600~1∶800药液喷雾。壮秧指标见表1。
表1 壮秧指标
12.2 秧块要求
苗齐苗匀,根系盘结牢固,提起不散。
常规稻:平均每1cm2有苗1.7~3.0株;杂交稻:平均每1cm2有苗1.2~2.5株。
13 起运
13.1起秧
先连盘带秧一并提起平放,后小心卷苗脱盘,起秧时应减少秧苗茎折,确保秧块不变形、不断裂。
13.2运秧
起运移栽应根据不同的育秧方法采取相应措施,做到随起、随运、随插,减少秧块搬动次数,防止枯萎。遇烈日高温,运放过程中要有遮阳设备。有条件的地方可用专用秧架随盘平放运往田头,亦可起盘后小心卷起盘内秧块,叠放于运秧车上,堆放层数一般以2~3层为宜,切勿堆放过多,避免秧块变形和折断秧苗,运至田头应随即卸下平放,让秧苗自然舒展,利于机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