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髋关节置换术58例临床麻醉特点分析

2013-08-28孟佳骝邹艳芳钟红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4期
关键词:股骨颈置换术髋关节

孟佳骝 邹艳芳 钟红辉

全髋关节置换术在中老年人群应用最为广泛,主要适用于股骨头坏死和股骨颈骨折,该手术存在创伤刺激大、术中出血量大等缺点,同时存在如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心肌缺血等并发症,又加之中老年患者合并如高血压、冠心病等病症,增加了风险事故的发生率。临床实践发现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是全髋关节置换术成功完成、减少风险事故发生、降低并发症出现的重要保障[1]。本文选择于2011年10月-2012年7月在我院骨科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麻醉处理的特点,具体信息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13例;年龄介于66~84岁之间,平均年龄(73.2±8.4)岁;ASA分级标准介于Ⅱ-Ⅲ级之间;全髋关节置换术原因:股骨头坏死12例,股骨颈骨折13例,其他原因4例;观察组中男性14例,女性15例;年龄介于63~82岁之间,平均年龄(71.9±8.6)岁;ASA分级标准介于Ⅱ-Ⅲ级之间;全髋关节置换术原因:股骨头坏死15例,股骨颈骨折11例,其他原因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行置换术原因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取侧卧位.选择L1-L2间隙穿刺,穿刺成功后,头向置管3~5 cm,然后经导管推注试验荆量2%利多卡因3~5 mL,待出现麻醉平面且无全脊麻征象后,再根据麻醉平面和患者的耐受程度。注入首次剂量5~7 mL,根据术中需要追加半量,控制麻醉平面在T8以下。局麻药选择罗哌卡因、布比卡因或氯普鲁卡因。术中面罩吸氧,应用咪唑安定和丙泊酚维持镇静。

1.2.2 观察组 术前30 min肌内注射阿托品0.5 mg,静注咪唑安定0.02 ~0.05 mg/kg、依托咪酯 0.3 ~0.5 mg/kg、芬太尼3~5μg/kg、阿曲库铵0.5~1 mg/kg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调节呼吸参数,潮气量10~12 mL/kg,呼吸频率12次/min,吸呼比1∶2。术中持续静脉输注丙泊酚4~8 mg/(kg·h)、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2~25μg/(kg·min)。

1.3 指标和观察 T0表示麻醉前,T1表示诱导,T2表示骨水泥填充前,T3表示骨髓腔后,T4表示缝皮时,T5表示仰卧位时;在T0-T5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术后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血压稳定性、心率速度方面比较 两组患者在T1-T5较T0均显著降低,T1-T2阶段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阶段对照组血压下降程度高于观察组(P<0.05),T4时两组患者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T5阶段观察组患者血压变化不大,而对照组患者出现明显的下降(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在各个阶段心率速度和变化幅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总的来说,观察组患者的血压稳定性和心率速度方面优于对照组,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阶段血压稳定性、心率速度比较(n=40,±s)

表1 两组患者不同阶段血压稳定性、心率速度比较(n=40,±s)

注: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指标 T0 T1 T2 T3 T4 T5 SBP(mm Hg)对照组 148.5±20.3 123.5±12.3 127.8±15.2 107.4±18.5 126.9±19.7 119.0±17.3观察组 147.4±18.5 123.9±16.6 127.9±16.4 114.0±14.9 128.1±14.5 129.2±15.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DBP(mm Hg)对照组 83.5±8.3 75.4±10.3 77.4±6.7 65.3±7.3 77.6±9.1 70.4±10.6观察组 85.0±7.2 77.6±8.2 79.1±7.5 71.7±8.1 78.7±8.4 78.5±8.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HR次/min对照组 84.1±10.6 87.5±10.6 83.7±8.6 81.2±13.3 83.9±10.8 84.7±11.2观察组 83.8±13.1 76.7±10.2 73.9±8.9 73.4±14.7 78.1±12.7 80.3±10.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并发症方面比较 观察组中无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认知功能障碍,1例出现心肌缺血,并发症率3.4%;对照组中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3例出现心肌缺血,并发症率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方面比较(例,%)

3 讨论

股骨头坏死和股骨颈骨折在中老年患者常见多发,若不及时治疗或者治疗不当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2]。临床治疗发现全髋关节置换术使用现代骨水泥技术,集出血少,时间短,创伤小,康复快优点于一身,临床价值十分重要。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顺利完成需要通过适当的麻醉配合,以往主要通过应用膜外麻醉的麻醉方式[3],但是临床资料显示其存在患者血压不稳性、心率偏快、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缺点,并不受欢迎。

本文通过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分别全麻的麻醉方式和硬膜外麻醉的方式发现:全麻的麻醉方式具有血压稳定、心率速度正常、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但须注意:诱导平稳,保持气道通畅和围术期充分供氧;维持手术所需最浅麻醉同时维持术中呼吸循环平稳;麻醉药物安全性好。

本次研究发现全髋关节置换术选择全麻的麻醉方式科学、可靠,稳定患者血压以及心率从而避免心血管风险事件的发生,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1]毛剑霞,许靖.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的应用.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25(4):359-361.

[2]庞贵根,张涛.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分类和治疗进展.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995-997.

[3]盛卓人,王俊科.实用临床麻醉学(第4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742-745.

猜你喜欢

股骨颈置换术髋关节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治疗Pauwels Ⅱ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系统(FNS)比Hansson钉稳定性更好、固定更可靠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