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一代官员
2013-08-27■孙强
■孙 强
2012年11月14日,中共十八大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其中,205位中央委员尤为引人瞩目。
据统计,205名中央委员中,有65人有过知青经历。其中,25名中央政治局委员中,有7位是知青一代;而最高层的政治局常委中,则有4人曾有知青经历。
分析认为,有知青经历的一代人全面进入决策层,无疑将会影响中国的政治生态和未来走向。
履历中的时代色彩
65名有过知青经历的中央委员,占全体中央委员的31.7%,是一个不小的群体。如果从省市四大班子正职官员来看,这个群体也不小。
截至2月底,全国省级党委、人大、政府和政协四大班子正职98人(除香港、澳门之外)中,根据其公开简历,有42人曾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下乡插队当知青,或是有过工农兵大学生的经历——这成为当前省级正职官员中多数人的一个显著特征。
在这些省级正职官员的履历中,对于这段经历的表述各有不同,多为“农民”、“下乡”、“插队”、“知青”等明确表述。重庆市政协主席邢元敏的简历中,不仅写明是知青,还是修建襄渝铁路的民兵。吉林省委书记王儒林的简历则把插队经历表述为“下乡知识青年”。
而有些表述将当年插队生活的日常状态点明,如河南省政协主席叶冬松的简历,将其称为“插队劳动”;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席项宗西的简历,把在农场青年队劳动的经历称为“下乡锻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艾力更·依明巴海的简历,将其表述为“接受再教育”。这些词汇无一不带着深刻的时代印记。
这些省级正职官员下乡插队大多集中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末期至70年代初期,插队地点遍及全国各地,尤其是东北、新疆、青海、贵州等边远地区。而最早的是在1965年8月,18岁的项宗西到宁夏永宁县农场青年队下乡锻炼。下乡插队最晚的,已经延续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其时,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半年——叶冬松、刘伟分别到安徽长丰县、砀山县插队劳动时,已是1977年的三四月间。
下乡插队时,这些后来的高官们大多还不到20岁,年纪轻的不过十五六岁:最小的是甘肃省长刘伟平,当年只有15岁。“大”一点的有湖南省委书记周强,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青海省长骆惠宁——他们插队当农民时,都是16岁。
从目前公开的省级正职官员履历来看,仅有上海、河北、内蒙古、海南、贵州等省(自治区)的省级正职官员没有知青经历。其他各省、市、自治区都有“知青官员”。
其中,有3个省的三或四名省级正职官员全部都曾是知青或工农兵大学生:辽宁的王珉、陈政高、岳福洪,湖北的李鸿忠、王国生、杨松,甘肃的王三运、刘伟平、冯健身——这些“知青官员”都是当地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班子的一把手。
与底层有天然精神联系
特殊年代的特殊政策,让他们在青年时期就开始接触底层,对基层有着切身的体会。这种曾经的苦难磨砺和生活经验,影响着“知青一代”的认知。当年不寻常的经历,在一定程度上造就着他们独特的风格,广阔的视野,人文的情怀,以及对底层准确的把握。因此,“知青官员”在历史舞台上登台亮相,令人格外关注。
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央电视台“小崔会客”栏目邀请陕西省长赵正永做客。刚一落座,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就拿出一副手套和一个扳手,要“考考”赵正永。赵正永戴上手套,抓过扳手,先是滑动钳口,接着咬住小崔用手指比画成的“螺帽”,继而拧转起来,动作颇为娴熟。
“我最初参加工作时,是铆工、钣金工,经常接触扳手。”赵正永呵呵笑着,没被崔永元难倒。小崔问:“现在还能经常想起基层工作吗?”赵正永说:“尽管那是很早以前了,但还是记得。我经常在介绍我的情况时,都说我是工人出身,也到过农村,插过队,当过农民。”
1968年11月,17岁的知青赵正永到安徽省宣城地区水阳公社插队,当了整整两年农民。后来,又在马鞍山钢铁公司修建部机动车间做了几年工人。1974年10月,进入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材料系金属物理专业学习。
赵正永的这段经历,几乎是目前许多省级官员履历的“标准范式”:作为知青,下乡插队当农民;做过工人,成为工农兵大学生。最终,其中的一部分人成为当今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精英。而在政治上,“知青一代”也有人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早在2008年3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后,首次以国务院副总理身份亮相的李克强、张德江、王岐山,这三位副总理当年都曾是知青。李克强是安徽省凤阳县大庙公社东陵大队知青,张德江是吉林省汪清县罗子沟公社太平大队知青,王岐山是陕西省延安县冯庄公社知青,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接受着基层的磨炼。
当知青时,张德江22岁,王岐山21岁,李克强19岁。这个年龄正是了解基层,思想感情发生变化的时刻。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曾在一篇文章中对一名当年的知青说过的一句话感触颇深。这名知青说,到了农村,“才知道什么叫中国,才知道我们的老百姓是多么苦,又是多么好”。钱理群为此评论说,这两个“才知道”,无论对知青本人,还是对未来中国,都非同小可,意义重大。
钱理群说,因为有了在底层社会接受改造的特殊经历,使“知青一代”比较了解中国的国情,比较重视民心与民情,对世界发展趋向也有一定的把握。尤其是他们当年在深入农村后,对长期被灌输的思想观念的怀疑,重新思考“中国向何处去”。
如今已复名为“广阔天地乡”的该乡官方网站上,对知青有这样的介绍:下乡知青把新思想、新文化带到了农村,成为改变农村面貌,加快农村文明化、城镇化进程的一种动力,知识青年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自己的主观世界,熔铸了一代成熟、坚定、执着而富有责任感的青年知识分子。
从某种意义上说,“才知道”,是“知青一代”从城市到农村、到基层,从未知到熟知的开始。因为有了在底层的特殊经历,知青这一代人会对基层有比较清晰、准确的认识和把握,容易与底层社会和民众建立起天然的精神上的、情感上的联系,从而使之熟知国情民意。
不仅如此,还有迹象显示,有知青经历的一代领导人,在治国理政方面会更灵活,兼具务实与开明两种特质。
有长达近7年知青经历的习近平总书记11月15日的“述职演说”,就被外界认为强调与人民之间的对话,凸显“亲民平实”的清新风格。
《人民日报》前副总编辑周瑞金称,他们参加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亲身经历了社会最底层农村民众的疾苦与现实,也在与底层农民生活与工作的融合中开始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而《澳门日报》评论说,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王岐山等新一代领导人的知青经历,造就了他们的平民情怀,这种政治素养将深刻影响他们的执政方式和政策导向。
这种特质,无疑将会影响未来中国。
而钱理群判断,走上历史舞台的“这辈人可能赋予执政党新的改革动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