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TA视角下中日韩国际贸易探索
2013-08-26舒昕祺天津师范大学
■舒昕祺 天津师范大学
一、中日韩之间国际贸易现状
随着中国加入WTO,服务贸易市场逐步打开,中日韩之间的贸易额逐年递增。中日韩三国间贸易额从1999年的1300多亿美元增至2011年的6900多亿美元,增长超过4倍,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日本、韩国最大贸易伙伴。日本、韩国也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外资来源地。截至2011年底,三国经济总量达14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的1/5。即便如此,三国区域内的贸易额仅占三国对外贸易的11%左右,互相投资也仅占三国对外投资总量的6%。这对于三个经济互补性极强的国家而言,说明蕴藏着无限商机。
二、中日韩之间国际贸易存在的问题
我国沿海已形成主要的三大港口群,即环渤海湾港口群、长江三角洲港口群和珠江三角洲港口群。其中环渤海湾港口集群主要承担中日韩之间的贸易航运。而日本的主要港口集中于神户,大阪,韩国的大型港口在釜山和仁川。相比日韩两国,我国的港口航运建设起步较晚,也因为三国的政治经济体制不同,所以在中日韩之间的国际贸易与航运的经济贸易制度方面存在一些较为严峻的问题。
1.虽然中国在近几年积极发展沿海各港口的建设,也在港口建立了保税区,但中方港口开放水平一直没有与日韩各港口达到一致,与国际惯例的世界自由贸易区、自由港如香港,新加坡以及伦敦尚有差距。海关、边检、卫检、动植物检和港口监督等口岸检验检查的标准不统一。
2.中日韩三国间的经济贸易一方面一直在积极磋商谈判,涉及到多个产业都有合作。但对于中国东北地区的贸易交流主要通过环渤海湾,而黑龙江和吉林因为地域问题日本韩国的交流合作较少,浪费了大量的优势资源。
3.对于需要一定程度上依靠自身腹地经济的国际港口而言,中日韩三国在近两年由于领土问题以及各自在亚太布局的博弈,使得政治、贸易摩擦不断,这也致使区域内港口物流发展不稳定。
三、基于FTA视角下中日韩国际贸易的优化方案
远观国际贸易形势,2012年由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关系协议(TPP)谈判以及欧盟和美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区谈判已经启动。而且2011年7月韩欧FTA生效后,韩国对欧贸易黑字大幅后退。TPP协议对日本的制造工业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而由于与中国的贸易是以零部件为主,关系钢铁,汽车等多条关键产业链,所以中日两国的贸易出口也会影响全球供应链的延伸。著名的经济学者野口悠纪雄早就指出,没有中国的TPP是个封闭的贸易圈。这样一个鸡肋会不利于日本促进经济结构改革[1]。欧美在亚太的布局及国际贸易局势对于也促使中日韩在签署FTA协议的道路上加快脚步。可喜的是,进入2013年后中日韩在制定FTA合作框架上有了较大进展,2月28日在中国哈尔滨正式启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相信不久的将来,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日韩三国可以正式实现FTA协定,大力促进东北亚的经济贸易发展。
FTA研究一般涉及两方面:一是FTA对协定框架内的国际有影响二是成员国之间贸易关系特征,以静态研究为主,运用出口竞争强度指数、贸易专业化指数、出口近似指数分析两国间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运用区域内贸易份额、出口市场强调指数、行业内贸易指数等说明国与国之间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2-3]因此透过FTA的视角下探究中日韩国际贸易与航运在经济贸易制度方面的优化方案有:
1.三国间最大限度取消关税,对涵盖投资、政府采购、非关税壁垒、知识产权、环保与劳动、竞争政策、国营企业运营方式等新一代贸易规则共同制定区域贸易的互惠政策,鼓励区域之间航运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保护投资利益。在港口投资经营、口岸管理、船运加强协同合作。
2.扩大中国东北地区与日本韩国合作地域,在更靠近黑龙江和吉林地区(如租用朝鲜)迅速建立一个大型综合港口,来缓解东北三省与日韩贸易主要以来大连港口的压力,同时降低国内东北部的物流成本。
3.是在实现FTA后,构建东北亚经济共同体,将自由贸易协定作为经济、外交、安全保障的综合体。因为三国经济互相参与度增高,也加快了中日韩三国之间外交、安全和政治战略进程。
四、透过FTA视角展望中日韩国际贸易的发展方向
不论是从地域位置,中日韩三国间经贸合作,还是纵观全球经济政治格局,尽快在东北亚地区构建稳定健康发展的经济共同体显得越来越重要。中国,日本,韩国位居亚洲经济体的前列,三国的经贸合作对亚洲乃至世界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中日韩尽快签署FTA也迎合了区域以及国际形势。所以透过FTA视角展望三国间的国际贸易,可以发现降低中日韩三国在区域内贸易的交易成本十分重要,首先在FTA协定下,经贸交流应首先实现货币的自由流通,金融的开放才能真正实现贸易的畅通。同时在实现贸易往来的航运方面,中国航运港口应加快建设,打破日韩港口的路径依赖,实现区域内的港口平衡发展。航运物流的标准应该在实现FTA后统一,使得协议框架下的三国航运物流实现无缝对接,最大程度上降低物流成本。
[1]苏安.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03月19日
[2]李准晔.中国各区域对外贸易的决定因素分析.经济研究,2005(8).
[3]徐建军.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域内贸易的发展和利益分配.世界经济,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