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工商大学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临床病例流行病学及处置研究*

2013-08-24赖富华曾荣芳赵淑玲

重庆医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流行性病区公共卫生

赖富华,曾荣芳,赵淑玲,伍 刚

(1.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呼吸科 400062;2.重庆工商大学卫生科 400067;3.重庆市劳教局中心医院 400700;4.重庆市西山坪劳教所卫生所 400700)

2009年,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行,重庆某高等院校在82d的流行病发病期间,面临“医务人员少、病床严重不足、设施设备缺乏”的情况下,成功快速、有效地处置了1 236余例“发热"”病患者,具有很强的基层单位处置同类事件的代表性。现将本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经验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某高等院校2009年9月17日至12月2日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期间隔离治疗的“发热”学生患者1 236例,其中,男1 194例,女492例,年龄18~23岁,发热时间1~9d;平均住院5.89d。

1.2 处置方法

1.2.1 建立高效协调运行的组织机构 本次疫情暴发第5天,学校迅速成立了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指挥部,由校办、后勤处、学生处、团委、各学院书记等组成,协调隔离区内部、校内其他各部门与卫生局相关各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

1.2.2 隔离空间需求及解决 短期内聚集收治大量患者,对于大多数学校卫生科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学校应预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空间。校卫生科原有观察病床4张,共20m2,医疗用房200m2。随着患者的逐日增加,原先的观察病床完全不能满足,就地将原2、3楼的预留用房和相邻教学楼共计1 500m2作为临时隔离病房,安放临时病床300张。暴发第4天(9月20日),在卫生局援助医务人员的协助下按传染病病房模式完成了隔离区内标准隔离空间的功能划分,并张贴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严禁攀爬”等分区标志和警示语。

1.2.3 医务人员短缺的解决 学校卫生科共有医生10名,护士7名,技术人员4名,行政人员2名,分布在A、B两个校区。疫情主要发生在A校区。疫情暴发后医务人员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通过2个校区医务人员内部协调、卫生局外援入住、临时招聘等措施得以解决。(1)本校协调:整合校内资源,9月18日B区医务人员除留1名值班外全部并入主校区值班,9月19日关闭B区和A区普通门诊,将B片区医务人员全部并入A校区,只处理发热患者。(2)外援入住:暴发第2天,卫生局派专家指导,转出部分患者(39例),第5天(9月21日),外援医务人员第1批9名到位,指挥病区划分和病患管理,参与医护全面工作。卫生局先后共派出15批共76名医务人员支援。(3)临时招聘:疫情第2拨暴发时,因为各地均疫情严重,卫生局无法调集更多的医务人员支持学校工作,特别是护士严重不足,临时向社会招聘9名护士上岗解决燃眉之急。

1.2.4 病患分类、分区管理 将患者按新、老、轻、重及发热、不发热分类,需要输液治疗,病情较重,新收患者等全部留在卫生科病区治疗。病情较轻、只需口服药物治疗、体温正常或发热温度不太高(38℃以下)的患者转到新观察区留观。病区分卫生科病区和新建观察区。卫生科病区负责收治新发热患者和病情较重、体温较高,需要输液和观察病情的患者;新建观察区负责安置经治疗病情减轻、只需口服用药治疗和体温正常或发热温度不太高(38℃以下)的患者,以及等待解除医学观察的患者。

1.2.5 病历档案 每例患者从入住到出院,参照一般住院病历建立完整的病史记录文件,包括体温记录、长期医嘱、临时医嘱、病历首页、病程记录。

1.2.6 疫情报告 每天上午8:00向区疾病控制中心报告疫情,提供“新增患者流行病学调查表”;向学校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指挥部提供“每天情况通报”,通报内容包括病区患者情况(总数、新增、发热、输液、出院、转院、危重、病区生活需求、患者心理动态)、医务人员情况(劳动强度、健康状况、防护物质、办公用品)等。

1.2.7 医务人员与患者的生活管理 (1)患者管理:所有观察区患者由学校统一送餐,每餐配有水果。床上用品由学校统一配置、洗消。病区安装电饮水器和热水器供患者饮用、洗浴;派专人负责生活垃圾的清理和病区清洁、消毒。校团委、学生处指派班主任在外围通过手机等方式做病区人员思想工作和纪律要求,第2波疫情爆发后,派优秀辅导员、志愿者入住新建病区协助生活指导和思想工作。保证病区稳定。(2)医务人员的生活管理:由于疫情爆发之初,校内医务人员防护较差(只戴普通口罩、穿工作服),所以早期(9月20~29日)校内医务人员实行统一居住,监测体温8d,全部正常零感染率。9月30日以后轮休人员可以回家隔离。严格规定隔离区域,防止因医务人员传播疫情。

1.2.8 外围处置 包括保卫、安全防范、健康人群(未发患者群)、物资调配与储备、健康教育宣传等一系列工作,在学校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各部门协调有序开展工作。保卫处在病区外设置警戒线和警示标志、标牌、值班保卫。24h禁止通行。中间设置联络区域,由保卫人员负责传递物品。防止留观人员乱串。

1.3 治疗方法 对发热患者均采用利巴韦林针、莲花清瘟胶囊、双黄连口服液等抗病毒治疗,并发感染的患者加用克林霉素针或口服阿奇霉素进行抗菌治疗,对合并糖尿病或心脏病的患者根据病情对症治疗。诊断标准根据卫生部公布《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09年第3版)》的“临床诊断病例”标准,即在同一起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暴发疫情中,未经实验室确诊的流行性感冒样症状病例,在排除其他致流行性感冒样症状疾病时,可诊断为临床诊断病例。

2 结 果

在本次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2次发病高峰(第1次发病高峰在第9天,24h新增患者达41例;第2次高峰在第48天,24h新增患者达79例。2次暴发高峰相隔40d。在第50天观察区1d最多隔离观察患者296例),妥善解决了该校发热患者的隔离与治疗(图1)。使该高等院校发热患者1 236例全部康复。

图1 某高等院校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2次发病高峰“发热”患者趋势图

3 讨 论

2009年3月墨西哥和美国等地区先后发生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迅速蔓延至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5个月内有290 000人感染病毒,造成至少3 486人死亡,演变为全球性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1-2]。据报道,2010年2月19日,全世界死于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16 000例。中国卫生部2月3日通报:中国内地31个省份共报告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病例12.6万例,治愈11.8万,死亡775例,占世界死亡病例4.8%。

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疫情的全球性蔓延对中国和谐社会构建带来了1次不小的冲击,对高等院校的正常运行和安全稳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疫情初期,许多学校以停课、关闭学校来应对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病例的增加,在2009年春天,大约700所学校关闭,2009~2010学年中至少有351所学校停课。教师和学校的工作人员,如医护人员,在应对和控制疫情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3]。面对突发性的社会事件,容易产生焦虑的心理和状态,缺乏主见的盲目从众往往导致悲观式的恐慌,乃至心理危机[4-5],但在治疗与隔离期间多数学生经历恐慌、焦虑后能够正视现实,客观面对。薛丽卿[6]报道有41.3%的隔离学生表现为开朗乐观,主动了解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相关知识,积极预防和治疗。

对学生的应急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也应引起重视,国外通过游戏、仿真进行灾害应急知识的准备教育[7-9]很值得借鉴。明尼苏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通过互联网提供“富兰克林县公共卫生灾害仿真系统”进行45h的关于生物恐怖和应急准备的应急仿真培训,结果表明参与培训者对应急准备知识的掌握明显高于未参与培训者,认为采用游戏方式进行仿真应急培训可显著提高培训效果[9]。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多部门和社会组织机构以及家庭的协同配合,共同构建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建立规范制度,并增强执行力。医疗机构(医疗中心、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等)提供的资源和服务是作为公共安全事件处理中的一部分,通过减轻后果、减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在具体的公共卫生事件中准备和反应来提高社会的抗灾害能力[10]。公共安全保障体系的制度机制涵盖各种突发事件的类别、贯穿各类设计公共安全事件的始终,如突发事件安全预案制度、预警制度、模拟演练制度、检测制度等等。

2003年以来,国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大了监管力度,颁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病防治法》2个法律、法规,使其有法可依。但是,目前基层单位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在具体执行和应急反应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应急反应的及时性和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有效性。从主观方面来看,公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意识的淡漠,对事件发生的准备严重不足,重治轻防,使原本可以得到很好控制的公共卫生事件任其发展。从客观方面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卫生资源配置和结构不合理,原本不足的卫生资源得不到合理应用。规范可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的缺乏也使得整个体系缺乏协调。(2)缺乏训练有素的公共卫生应急队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匮乏,学校教育模式决定了后备人员也同样严重不足。存在基层预防保健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的现象。(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体系落后,基层组织出于一些眼前利益的考虑,对突发事件采取掩盖的方式或者由于疫情报告系统没有准备传递数据信息导致事件的加重。另外,存在法律保障体系有待完善及国际国内交流合作不畅等问题。

基层单位是很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区,而且是明显存在上述问题的区域。大学是人口聚集区,国内绝大多数的高等院校的医疗资源不足,高等院校与其他人口聚集区一样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高发区。依据法律法规,根据中国国情及实际事件发展状况,尤其是基层,在医疗条件及组织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极为重要。

[1] Khandaker G,Dierig A,Rashid H,et al.Systematic review of clinical and epidemi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pandemic influenza A(H1N1)2009[J].Influenza Other Respi Viruses,2011,5(3):148-156.

[2] Swedish KA,Conenello G,Factor SH.First season of 2009 H1N1influenza[J].Mt Sinai J Med,2010,77(1):103-113.

[3] Gargano LM,Painter JE,Sales JM,et al.Correlates of 2009pandemic H1N1influenza vaccine acceptance among middle and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rural Georgia[J].J Sch Health,2011,81(6):297-303.

[4] 杨金莺.从高等院校防控“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探析思想政治教育介入机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155-156.

[5] 薛丽卿.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带给大学的思考[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9):27-28.

[6] 苏姗,柳昊.网络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疫情报道对网民恐慌心理的影响初探[J].新传媒,2010(10):36-37.

[7] Olson DK,Hoeppner MM,Scaletta K,et al.Games,simulations,and learning in emergency preparedness: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Am J Disaster Med,2012,7(2):145-154.

[8] ASPH/CDC Simulation-Based and Interactive Training Collaboration.User Guide to Simulation-Based and Interactive Training for Preparedness[OL].Centers for Public Health Preparedness Network,2007[2012-10-20]http://www.asph.org/cphp/CPHP_ResourceReport.cfm.

[9] Olson DK,Scheller A,Larson S,et al.Using gaming simulation to evaluate bioterrorism and emergency readiness education[J].Public Health Rep,2010,125(3):468-477.

[10]Dunlop AL,Logue KM,Beltran G,et al.Role of academic institutions in community disaster response since september 11,2001[J].Disaster Med Public Health Prep,2011,5(3):218-226.

猜你喜欢

流行性病区公共卫生
依托皮肤科独立病区开展皮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教学查房探讨
小青龙汤在流行性感冒中的应用
猪流行性腹泻研究进展
基于循证的层级管理模式在手外科病区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
流行性感冒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闭环管理在儿科病区医院感染防控中作用研究
猪流行性腹泻2011-2017年
无陪护护理在普外科病区的应用体会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