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生STS教育与化学科学素质培养的思考

2013-08-23蒋文峰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素质化学科学

项 瑜 蒋文峰

(1.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武隆分校,重庆武隆 408500)

(2.重庆三峡学院,重庆万州 404100)

中等职业教育(简称中职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世纪以来,迎来了发展高峰.教育部2009年1月,颁布了新的《中等职业学校化学教学大纲》,新大纲对中职教育的化学课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为此,如何处理好中职化学课程与专业课的相互关系,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培养出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良好的化学科学素质的合格劳动者,成为中职学校化学教师所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

1 科学素质内涵

科学素质的内涵是什么?科学素质泛指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素质”也有“素养”的含义.我国广泛采用“素质”一词,尤其是国家文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草案)都采用“科学素质”.科学素质与科学素养是存在一定区别的,科学素质更多侧重于科学知识与科学方法的理解与运用,而科学素养则更关注的是内在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的自然生存.

2 当前学校化学基础教育现状

我国中学基础化学教育,由于学校承担着来自于高考和中考升学任务的压力,化学教育偏重强调基本教学内容的逻辑性,注重系统化和网络化的化学知识、结构编排等,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忽略了科学新技术、新成就以及科学思想的传播.虽然现在的化学教材中增加了不少与日常生产、生活有关的素材,但多被教师忽视.学生虽然每天都生活在五彩缤纷的化学世界里,但对身边最基本的与化学有关的生产生活、社会和自然问题的基本原理却知晓甚微,如同书本中所提及的与现实生活与自身没有多大联系一样,更谈不上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1].由于“应试教育”的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部分学生失去了包括化学在内的所有课程的动力和兴趣,一批新的“科盲”就如此产生于学校基础教育之中.

中职化学学科现状同样不容乐观,由于大多数学校均以专业课时不足或化学与中职专业无关为由,取消了化学课的开设,原配备完善的实验室早就面目全非,一线化学教师失去了化学教育教学的平台,先后改行成了所谓的“双师型教师”,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作为现代社会的成员,为适应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应该具有一定的基本化学科学素质.在中职教育中加强化学基础学科建设,将化学基础理论知识与STS理念密切融合,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养成科学的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质,这就是当前中职学校为将我国沉重人口包袱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所面临的义务与责任.

3 化学科学素质培养目标实施的途径

3.1 转变教育观念 探究融合STS教育

STS教育,即英文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科学、技术、社会)的缩写,是由众多的学者对传统的科学教育思想反思后形成的新的教育理念.STS教育强调学生应以生活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强调学校教育的内容应与社会生活的需求相互联结,充分运用社会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的增进与能力的增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其特点在于:

(1)注重实际,强调公民的基础知识;(2)学习日常生活和社会中的基础科学知识;(3)关注科学的解剖及其在社会生活实际中的应用;(4)注重利用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解决社会实际问题.

完全的学科知识,既在于按照世界的未来面貌来说明世界的理论知识,更在于改造世界以满足人类愿望的技术知识,因为科学的社会作用起源于科学技术的革新.所以科学教育中必然包括技术教育.这就需要我们在中职学生化学科学素质培养过程中,必须以中职学生心理特征与个性发展的多元化需求为主体,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化学教学大纲》与国家《2049行动计划》要求,以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为目标,灵活运用课堂教学体系与非课堂教学体系相结合的手段,重点突出以化学科学素质培养为主线的理科教育思想.在内容选择上,密切融合STS理念,联系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了解现代化学发展的成就,关注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体现中职化学课程的特色.(附化学与STS主题教学实践计划表)

化学与STS主题教学实践计划

3.2 结合化学学科特点 注重化学与技术教育

在中职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技术教育,以课堂教学体系与非课堂教学体系相结合的方式,结合社会生活运用实际,走课堂内外结合的道路,针对性地开展课外活动与小课题研究,同时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动手能力方面,对于发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是大家认同的方法之一.如在培养动手能力方面,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在实验室从废旧电子器件中回收贵重金属;日常普通粘合剂的制取;常见饮料的配制等一系列实用技术;组织学生针对性地开展化学晚会,对某些化学魔术观以及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奇怪现象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等.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用技术活动,不少学习化学兴趣低落的学生在动手参与获得的成功中体验到自身的价值与成就感.这种情感的满足对学生自身的成长所起的作用是在基础应试教育课堂中无法体验到的[2].与此同时,教师因势利导地启迪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让学生知道科学就是生活本身,现实生活离不开化学,而且在新世纪的最前沿也离不开化学,让他们开始懂得作为一个新世纪的中职学生要有远大的目光,不能只将目光停留在过去和现在、停留在一个狭窄的时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化学的世界更精彩,进而激发他们产生努力学习化学知识、提高科学素质、贡献社会的愿望.

3.3 重在学生参与 优化化学与社会教育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育,不能使广大学生面向社会发展关心科学技术决策的价值观念与意识,也就无从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环境教育在可持续发展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环境教育是中职学校实施STS教育与化学科学素质培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环境教育既是国策教育,又是国情教育,更是人的素质教育.在中职学校加强环境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在环境教育过程中,积极采用教学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知识普及与能力提高相结合多渠道的教育方式,并让学生将学到的化学基础知识与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结合起来,从不同角度了解关注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以科学的态度认识化学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阐述化学在解决这些问题中所起的作用和利用科学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3].如在结合我国土地与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反复提到,我们仅用世界上 7%的耕地面积养活了22%的人口而无比自豪.但我们应从另一层分析说明让学生必须知道,我们虽然养活了世界上22%的人口却用了世界上35%以上的化肥,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形成了一种土地掠夺性开发,这样不仅难以推动粮食增产,反而破坏了土壤内在结构,造成土壤板结,地力结构下降.有关资料表明,在建国初期,我国大部分土壤有机质含量为 7%,现下降至3%~4%,流失速度是美国的5倍,现状触目惊心.

为了增强中职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我们特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从我做起”,如自我约束、节约用水、用电,慎用一次性塑料包装袋、餐具、文具等周期性的社会实践行动的同时,适时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让学生直观了解由于化学工业排放的增加,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过度开发、饮用水污染,还有其他诸如出现的食品污染、噪声污染,核污染、热污染、白色污染、酸雨和厄尔尼诺现象给人类带来的是无比难以愈合的伤痛,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科学技术虽然给人们带来了繁荣和越来越高的生活质量,而在其繁荣发展的背后,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频频告急,人们必须正视现实,并从自觉保护人类环境的角度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行为.

4 结束语

怎样才能做到扎实、有效地积培养中职学生具有良好的化学科学素质使之成为合格劳动者,乃是中职学校化学教师团队所面对的新课题.作为教师团队,首先应做到的是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参与,使之成为这一课题的研究者、诠释者、发展者、实施者和评价者.其次要求在遵循教育规律前提下,研究专业技能、化学科学素质与STS教育相互之间的辨证关系,并结合实际研究学生心理特征,重新定位,以积极热诚的态度面对学生,关爱与尊重学生,为学生营造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课堂与非课堂教学中,轻松、愉悦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与技能,这对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开阔视野和对化学知识结构的正确理解、掌握与迁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这也将是我们为有力推动落实国家《2049行动计划》,提高国民科学素质,文化素质与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1]果秀敏,牛延锋.简论加强化学科技伦理教育的重要意义[J].化学教育,2007(7):14—19.

[2]刘妙丽.《基础化学》课程改革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

[3]季世平.谈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4]王莉艳,陈志琼.在化学教育中全面实施创新教育[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4(4).

猜你喜欢

素质化学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