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铜陵地区2011年细菌耐药性监测
2013-08-23沈智勇宋有良潘晓龙周东升钱泽平刘三保陈自武朱向阳
沈智勇,宋有良,王 谦,潘晓龙,周东升,黄 丽,钱泽平,刘三保,陈自武,朱向阳
2.铜陵有色职工总医院;
3.铜陵市第四人民医院;
4.安徽省铜陵市第二人民医院;
5.安徽省铜陵市中医院;
6.安徽省铜陵县人民医院。
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形势日益严峻,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及时准确地掌握不同地区细菌耐药性变化,对于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现将安徽省铜陵地区2011年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一)菌株来源 收集安徽省铜陵地区6所医院2011年1—12月所有临床分离细菌2 690株(剔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重复菌株),常规方法鉴定后,按统一方法和判读标准作药敏试验。
(二)抗菌药物纸片 青霉素、苯唑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万古霉素、头孢他啶-克拉维酸、头孢噻肟-克拉维酸、氨曲南和米诺环素等为英国OXOID公司产品;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哌酮、庆大霉素、高浓度庆大霉素(120μg)、呋喃妥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氯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利福平、磷霉素和替考拉宁等为北京天坛药物生物技术开发公司产品。
(三)培养基 药敏试验选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 Mueller-Hinton(MH)琼脂培养基。
二、方法
(一)药敏试验 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试验采用琼脂稀释法,药敏结果判断依据2010年CLSI推荐的标准[1]。药敏试验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金葡菌ATCC25923和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二)产ESBLs及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MRS)菌株检测 用纸片扩散法,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为底物筛选产ESBLs可疑菌株,再用酶抑制剂增效试验(头孢他啶和头孢他啶-克拉维酸,头孢噻肟和头孢噻肟-克拉维酸)确认产ESBLs菌株[1]。用头孢西丁测定甲氧西林耐药的金葡菌或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A或 MRCNS)。
(三)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用WHONET5.5软件分析处理;MRS与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MSS)、产ESBLs与非产ESBLs菌株耐药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用PEMS3.1软件分析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细菌及其分布
共收集非重复临床分离菌2 69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 995株(74.2%),革兰阳性菌695株(25.8%)。临床分离菌株的主要标本来源为呼吸道标本、伤口脓液、尿液和血液,分别占46.8%、23.2%、11.6%和6.4%。在呼吸道标本中列前4位的细菌是鲍曼不动杆菌(26.1%)、铜绿假单胞菌(18.2%)、肺炎克雷伯菌(14.2%)和金葡菌(9.0%)。伤口脓液中列前3位的细菌是大肠埃希菌(28.3%)、金葡菌(12.6%)和鲍曼不动杆菌(7.5%)。尿液中列前3位的细菌为大肠埃希菌(46.6%)、屎肠球菌(10%)和铜绿假单胞菌(7.7%)。血液中列前3位的细菌为表皮葡萄球菌(21.5%)、大肠埃希菌(17.4%)和肺炎克雷伯菌(9.9%)。主要菌种分布见表1。
表1 临床分离菌菌种分布Table 1 Distribution of clinical isolates by species
二、主要革兰阳性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一)葡萄球菌属细菌 金葡菌中MRSA的检出率为45.1%(100/222),中 MRCNS的检出率为71.6%(146/204)。金葡菌与CNS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见表2。
(二)肠球菌属细菌 177株肠球菌中,粪肠球菌占 51.4% (91/177),屎肠球菌占43.5% (77/177),其他肠球菌占5.1%(9/177)。肠球菌属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见表2。
(三)链球菌属细菌 71株链球菌中,以肺炎链球菌为主,占45%(32/71),均为非脑膜炎菌株。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磷霉素耐药菌株。
三、主要革兰阴性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一)肠杆菌科细菌 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仍最敏感,未发现耐药菌株;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高度敏感。肠杆菌科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见表3。
(二)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中产ESBLs株 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中产ESBLs株分别占46.6%(253/543)和27.7%(72/260)。产与非产ESBLs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见表4。
(三)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为2.3%,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低于美罗培南。不动杆菌属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为12.5%,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78.5%和94.0%,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在60.0%以上,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见表5。
表2 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和敏感率(%)Table 2 Comparison of susceptibility to commonly used antimicrobial agents between Staphylococcus spp.and Enterococcus spp.(%)
表3 肠杆菌科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和敏感率(%)Table 3 Susceptibility of Enterobacteriaceae spp.to commonly used antimicrobial agents(%)
表5 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和敏感率(%)Table 5 Susceptibility of non-fermentative gram-negative bacilli to commonly used antimicrobial agents(%)
讨 论
本研究2011年分离到2 690株细菌,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543株)仍列第1位,不动杆菌属细菌(433株)和假单胞菌属细菌(343株)分列第2和第3位;革兰阳性菌中,仍以金葡菌(222株)为主,与2010年本地区的监测结果相比[2],菌种的分布无显著变化。所有分离菌中,1 259株来自呼吸道标本,所占比率最高,达46.8%,与朱德妹等[3]报道的2010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相近,但因呼吸道标本容易受到口咽部正常菌群的污染,往往导致其临床参考价值降低,应向临床宣传提供合格痰液标本的重要性,并适当增加血液等无菌体液标本的送检率。
本组监测资料显示,葡萄球菌属中MRSA与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45.1%和71.6%,与2008—2009年相比有较大幅度上升[4-5],与2010年相比 MRSA检出率明显升高(P 值为0.039 6),MRCNS检出率略有下降[2]。MRSA检出率仍明显低于上海地区近3年的监测结果(56.5%~62.3%)[6-8],MRCNS检出率与上海地区近3年(77.0%~78.9%)的监测结果相当,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本地区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保持100%敏感,目前我科正联合药剂科在我院开展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工作[9],规范此类药物的使用,未发现因万古霉素导致的不良反应事件。2011年本地区检出2株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与往年本地区耐药监测不同[2,4-5],需引起高度重视,有待于对2株细菌的临床资料和基因型进行进一步的追踪研究。
本组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细菌所占比率分别为46.6%(253/543)和27.7%(72/260),较2010年显著降低(P 值分别为0.039 7和0.004 3),产酶株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株。目前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未发现耐药菌株,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均较高。
2011年监测结果显示,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12.5%)较低外,对包括第三、四代头孢菌素、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等在内的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高达78.5%和94.0%,明显高于2010年的62.3%和67.7%(P值均为0.0000)。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所引起的感染病死率高,治疗困难。虽然我院曾应用大剂量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米诺环素治疗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并在部分患者中取得一定疗效,但总体而言,治疗前景不容乐观,需从医院感染角度对ICU、神经外科等重点科室、重点人群施行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和无菌操作规范。铜绿假单胞菌也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本地区历年来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较为稳定,但2011年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较往年显著增高(P值均为0.000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CLSI推荐的米诺环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仍较低。
本次监测结果表明,除少量屎肠球菌外,本地区革兰阳性菌对糖肽类抗菌药物无耐药。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酶抑制剂复方等抗菌药物对革兰阴性菌仍有高效的抗菌活性,但2011年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较往年明显升高,需加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另外,对于如何控制耐药菌株在医院内乃至医院间克隆传播,是今后需要持续探讨的问题。
[1]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S].Twentieth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2010,M100-S20.
[2] 宋有良,潘晓龙,周东升,等.安徽省铜陵地区2010年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2,12(3):217-221.
[3] 朱德妹,汪复,胡付品,等.2010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1,11(5):321-329.
[4] 宋有良,潘晓龙,周东升,等.安徽省铜陵地区2009年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1,11(3):202-206.
[5] 宋有良,潘晓龙,周东升,等.安徽省铜陵地区2008年度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0,10(1):21-25.
[6] 朱德妹,张婴元,汪复,等.2008年上海地区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9,9(6):401-411.
[7] 朱德妹,张婴元,汪复,等.2009年上海地区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0,10(6):403-413.
[8] 朱德妹,张婴元,汪复,等.2010年上海地区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1,11(6):436-445.
[9] 黄义泽,毛名扬,袁孔现.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的临床应用[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1,11(4):295-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