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见证时代变迁的邮政历程

2013-08-23周敬国

科学24小时 2013年10期
关键词:信件邮政邮件

周敬国

邮政是人类联系感情、交流思想和履行公务,以实物传递为特点的一种行业。回望源远流长的邮信传递,它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足迹,展现了一幅宏伟的邮传历史画卷……

文明古国开创了邮驿历史

在人类历史上,中国、埃及、巴比伦、波斯、希腊和罗马等文明古国,对邮驿事业的开拓与发展都作出过重要贡献。邮驿是古代国家为传递文书、接待来往官员食宿、转运物资而建立的通信和交通机构:邮是步传,驿是马传,邮驿引申为传递信件。邮驿的重要特征是为官方传递文书,而不为民众传递信件。

埃及是世界上最早建立邮驿的国家。在公元前30世纪,埃及第三王朝已建立了邮驿。在考古发现的绘画上,有驿使向法老呈交信件的场面。公元前10世纪,正在扩张的亚述帝国为加强对各地区的控制,以底格里斯河流域的亚述城为中心建筑石砌驿道,并在沿途设置驿站,其遗迹留存至今。

罗马帝国图拉真时代经济繁荣,邮驿十分发达。公元2世纪时,罗马境内共有372条驿道,总长度达8万千米,“条条大路通罗马”,可把各地的信息及时地传递到罗马城。

在居鲁士统治波斯期间(公元前558年-公元前529年),波斯已建立了由骑兵担任信使的邮驿系统,并派官吏负责接收昼夜兼程的骑马使者送来的信件。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750-1258年)的邮驿也很发达,在中央政府设有专司邮驿的部门,在各省设置驿馆900多处,其驿道以巴格达为中心,东达锡尔河,西通叙利亚,南到波斯湾,北抵摩苏尔,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邮驿系统。

我国古代通信可追溯到上古时期,据《古今注》记载,尧曾经“设诽谤之木”。这种木制品形似后世的华表,设置在各条道路的交通口,既可作路标又可在上面书写对政府的意见,由此可认为是原始形式的上书通信。从夏朝到商朝,信息传递发展得很快,据甲骨文记载,商朝政府在通衢大道沿线,设立许多据点和止宿之处,由此形成最初的驿站制度。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在中央政府内有一整套自上而下的邮驿通信职官,并特别重视修整道路,邮驿制度在此时期形成了一个比较规整的系统。

种类繁多的古代邮传方式

在古代社会,人们很早就采用各种方法传递信息。据史料记载,在殷商时期(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边境每遇敌情,戌边的士卒即击鼓传声到殷都向天子报警。西周时期,递送公函的轻车快传和急行步传,效率是很高的。而边境报警除击鼓传声外,还发明了用烽燧传送军事情报的方法,烽为火,燧为烟,筑起众多烽火台便可连成一个完整的通信体系。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除沿袭前朝的各种通信方式外,单骑通信和接力传书逐渐普及。

公元前500年,在古代波斯还有过“小马快递”的邮务。这种投递书信的方式,类似我国古代的“马递”,是用一种良种快马,选用最精干的邮差,以最快速度传递军事文书和信件。《驿使图》为甘肃嘉峪关魏晋时期(公元220-420年)墓室壁画,画中绘有信使骑马手举木牍文书飞奔传递的场景,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驿传形象。木牍是一块薄木板,一般用来书写短信或短文章。欧洲古代的邮运马车是集运客、运货和邮运三项功能为一体的不定期运输工具,一天行驶约60多千米。

鸽子具有惊人的识别方向能力,人类利用它传递信息由来已久。而在非洲一些偏僻的地方,由于交通不便,人们就训练鸵鸟传邮。在鸵鸟的脖子上挂上邮包,让它快步奔走,鸵鸟通常1分钟可以跑1千米路。

据《史记》记载,汉武帝时,使臣苏武被匈奴拘留,囚禁在北海(今贝加尔湖)牧羊。19年后,汉昭帝即位又派遣使节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这时有人暗地里告诉汉使真相,并出主意让他对匈奴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苏武未死现困在大泽中。”匈奴单于信以为真,再也无法抵赖,只得把苏武放归汉朝。从此,“鸿雁传书”的故事便传为千古佳话,而鸿雁也就成了邮使的美称。

探索中前行的近代邮政

世界各国的古代邮驿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只供政府专用。那时,庶民通信只能依靠商旅捎带,而达官贵人则可派专人递送。到了中世纪,欧洲有些教会、大学、商行开始建立独立的为私人送信的邮递系统。

13世纪初,欧洲许多大学,如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博洛尼亚大学都开办了收寄信件、包裹和货币汇寄的业务。巴黎大学的邮政系统最为出名,目的是与其他大学保持校际联系和便于贵族子女与家庭保持经常的通信联系。大学邮政曾存在500多年,直到18世纪初国家邮政机构发达以后才停办。

14-16世纪,西班牙、英国、荷兰、法国等欧洲国家的人们相继向北美移民。起初,在那里没有任何邮政服务系统,移民们写给祖国亲友的信件都是靠横渡大西洋的商船捎带,而政府公文则通过军舰传送。1639年,波士顿的理查德·费尔班克酒店被指定为向欧洲投寄邮件的寄发点,这是北美有组织通信的开始。

近代邮政在一般情况下都由国家办理,既为政府,也为公众提供各种邮递服务。它最早出现在欧洲一些手工业和商业比较发达的城市。1477年,法国路易十一建立皇家邮政。1672年,法国规定了邮政由国家专营。

英王亨利八世于1533年建立了以伦敦为中心的定期邮路网,私人可以通过这一邮政系统寄信,但前提必须是把政府邮件先装完,有空间时才能交寄。政府邮件是免费的,而私人邮件却要支付昂贵的费用。

>>罗兰·希尔

1635年,英国在英格兰和苏格兰两地之间设立信局供公众使用。苏格兰有个美丽的少女,每天有大批向她求婚的信件通过邮局似雪片般飞来,但按当时的邮件收费办法,她必须为所有这些信件付出邮资,而这笔昂贵的费用是她无法负担的,她只好拒收。而邮局在退信时,又往往找不到寄信人,结果往返徒劳,费力不讨好。这件事促使罗兰·希尔决心改革。因为要向寄信人预先收取邮资,所以需要有一种邮资收取凭证,近代邮政的重要标志——邮票及集邮活动便随之出现。

1840年,英国对邮政制度进行改革。这一改革被认为是邮政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新的邮政制度很快被其他国家采用,并一直在世界上沿用至今,是现代邮政的起源。

>>大龙邮票

科技发展迎来邮政新时代

为了便利世界各国人民相互通信,在国际邮政领域加强合作和进行技术交流,1874年10月9日,英、法、美、德、俄等22个国家在瑞士伯尔尼举行了第一次国际邮政代表大会,签定了一项邮政公约——《伯尔尼条约》,并于次年成立了邮政总联盟。1878年5月2日于巴黎举行的第二次国际邮政代表大会,将原名更改为“万国邮政联盟”。我国于1914年3月1日加入万国邮政联盟。

清政府自光绪十六年(1890年)起,就着力于推广邮政。1896年3月20日,清朝光绪皇帝批准开办大清邮政官局,中国近代邮政由此诞生,标志着中国邮政开始与世界各国平等交往,中华民族维护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的历史又增添了新的一页。大清邮政诞生之时,中国已经有了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

20世纪,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国家相继使用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等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工具运送邮件,从而大大加快了邮件的传递速度。同时,许多国家陆续研制出高效率的邮政专用设备。1927年,荷兰制成世界上第一台按键式信函分拣机。1939年,英国研制的邮票盖销机、邮资机、捆信机等设备开始在各邮局使用。美国和法国分别在纽约和巴黎设置地下气压管道,在中心邮局和支局之间传递邮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把自动控制、光电转换、射流、液压气动等新技术应用到邮政专用设备上。1959年7月28日,英国首先开始实行邮政编码,为信函自动分拣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进步,邮政逐渐成为一个组织严密、集散量庞大、服务过程复杂的为人们传递信息的网络系统。

依靠科技进步,以机械化、自动化、计算机网络化技术为标志的现代邮政步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以“追求卓越,满意万家”为宗旨的现代邮政,已经从以前单纯的收寄信发展成多业务的综合体,涵盖如报刊发行、机要通信、集邮、电子商务、储蓄、汇兑等。此外,还开办了广告信函、商品邮购、礼仪服务、代收代付等各种多样化的新型业务。

猜你喜欢

信件邮政邮件
公木致丁国成、木斧信件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邮政农品
落叶
来自朋友的邮件
My Vacation
一封邮件引发的梅赛德斯反弹
邮政进化史
阳高京杏 邮政极速鲜专供
浅议邮政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