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美善美
2013-08-22
原音重现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论语·八佾》
诸位听过《挑担茶叶上北京》吗?这是一首很老很老的歌了,你们的爸爸妈妈可能都没听过,爷爷奶奶可能会熟悉一点。这首红歌真是红极一时!(哎呀,一不小心暴露年龄了!)不过啾啾先生发现,这首歌歌词的最后一句有两个版本——“桑木扁担轻又轻,千里送茶情意深,你要问我是哪一个,芙蓉国里唱歌人”,“芙蓉国里唱歌人”另一个版本是“毛主席的故乡人”。到底哪一个版本靠谱儿?咱们先不去评议,就来说说毛主席的故乡韶山吧。
韶山原是湖南省湘潭县西北部靠近湘乡的一座小山丘,传说舜帝南巡至此,随从奏韶乐,就有凤凰带来了百鸟一起合唱,小山丘便得名“韶山”。附近的村落便以山为名,称为韶山冲。到了现在,韶山竟然变成一个市的名字。听了这个传说,你一定很向往韶山吧?是不是也想去那里听听韶乐,看看凤凰呢?(阿木老叔:啾啾先生!您扯得太远了吧,我们谈的是“尽善尽美”啊,这跟“尽善尽美”有什么关系?)
韶乐现在失传了,了不起的圣人孔老夫子是听过韶乐的,不过不是在韶山,而是在齐国。孔子听了韶乐之后,三个月不知肉味。(阿木老叔:且慢!是说三个月不想吃肉一直听,还是听得吃了三个月的肉也不知道肉味呢?啾啾先生:总之就是很好听的意思!别插嘴!)孔子太入迷了,不禁感慨地说,想不到欣赏音乐竟可以如此美好啊!孔子是非常非常喜欢音乐的,传说中他吹拉弹唱样样都会,真是多才多艺。《论语》里就说“子于是日哭,则不歌”,意思是说,孔子这一天哭了,就不唱歌了。换句话说,只要那一天不哭,孔子就一定会唱歌。孔子又不是小孩子,没事怎么会天天哭呢?所以他是常常唱歌的吧。(阿木老叔:啾啾先生!这跟“尽善尽美”到底有什么关系啊?再说了,小孩子也不会没事天天哭的好不好!)
可见,孔子是音乐方面的行家里手。因为听韶乐听得很过瘾,所以孔子说韶乐是“尽美矣,又尽善也”(这样的音乐美极了,好极了,还能劝人向善)。为了让韶乐显得更加高明,孔子顺手拿了周武王时期的音乐作对比:武乐,听是好听,只是它是关于战争的,让人惊慌,不太好。
好了,这就是尽善尽美的出处啦!现在常常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事物达到完美无缺的地步。(阿木老叔:总算能让我松一口气了……啾啾先生的铺垫实在是太长了!)
你赞成下面哪个观点?你又有什么想法呢?欢迎写信告诉我们!( )
A.张同学:歌词“芙蓉国里唱歌人”比 “毛主席的故乡人”好,含蓄、内敛才是优秀传统,而拉关系、个人崇拜都不太好。
B.李同学:红歌都是这样的,我就不爱听。老人听了可以想想自己青春年少的时光,我们是新时代的人,应该自己写一首尽善尽美的韶乐。
C.王同学:我听过很多歌,其实“尽善尽美”根本就不可能。如果做什么都要求“尽善尽美”,会得人们常说的强迫症的!
D.马同学:其实我觉得“尽善尽美”如果这么理解就更完美了:尽可能善,尽可能美。不过,实在做不到,就认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