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桩基础铁路营业线顶进涵的顶进方案选择

2013-08-22任雪峰

山西建筑 2013年13期
关键词:石粉涵洞滑板

任雪峰

(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工程公司,天津 300162)

0 引言

铁路营业线的桥涵改造施工,常常采用预制顶进的办法,能有效的节省工期,减少路基暴露时间。顶进作业根据实际情况有空顶和切土顶两种实现办法,各有利弊。

1 工程概况

邯济铁路复线工程中的某车站改造,设计增设一座旅客地道,采用预制顶进的方法。在车站南侧临时征地预制,向北侧垂直线路顶进,穿越既有线的站内3股道。顶进涵身长26.14 m,顶进距离45 m。涵身高5 m、宽7.7 m,涵顶到路基面1.3 m。设计涵身底部有60 cm厚的垫层,垫层下为桩基础。

本顶进工程的特点在于,虽然顶进中的路基填筑土密实度很好,但是地基地质情况为粉土夹杂粘土层,设计单位认为必须做地基处理,采用了6 m深的高压旋喷桩基础加砂夹碎石、混凝土垫层方法,虽经多次讨论不能更改。因此如何在顶进方案中实现地基处理是关键问题。

原设计方案为切土顶进,施工时经比较权衡改为空顶,大幅缩短了工期,同时也保证了施工过程顺利和安全稳定。

2 切土顶进施工方案与空顶的利弊分析

设计方案为切土顶进,并且前期业主现场调查时曾要求为保证线路稳定,必须采用切土顶进。并且设计单位明确地基处理措施不能更改。因此一开始制定了边顶进边施工地基的切土顶进方案。

2.1 施工步骤

切土顶进施工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施工流程图

2.2 涵洞预制

预制位置在路基南侧(北侧被其他工点占用),尽量靠近路基坡脚,又在铁路工务部门的要求下不能侵入坡脚过多。滑板铺设时尽量向顶进前方延伸。滑板表面设2%的抬头坡,减少扎头的不良影响。

在涵身顶进方向前端安装钢刃脚。钢刃脚为20 mm厚钢板结构,分顶部、左、右侧三部分,其中顶部伸长1.5 m。除了切土,在顶进中能起到棚护作用。

涵身前端底板浇筑出长30 cm,高5 cm的船头坡,防止顶进中挤住垫层相接形成的错台。

2.3 顶进工序循环

在顶进工序中,根据涵洞高度和孔径,岀于确保安全的考虑,工人只能在钢刃脚下方作业,因此计划每循环的进尺距离为1.5 m。在每循环中,要依次完成开挖、打桩、挖桩头、设砂石垫层、浇混凝土垫层、等待垫层上强度、顶进,共7道工序。

1)开挖工序。涵洞外高度4.9 m,垫层厚0.6 m,涵顶覆土厚1.34m,开挖高度 H=4.9+0.6+1.34=6.84m;宽度7.7m,不考虑放坡塌方时估算开挖断面积为45 m2,每1.5 m进尺土方67 m3,总共出土数量2 000多平方米。人工开挖进度太慢,但是涵洞净高仅为3.4 m,大型挖掘机臂长又无法在涵内施展,开挖只能采用斗容0.3m3左右的小挖掘机,并且小挖掘机也不能在涵内装车,只能挖松土后开出涵洞,再进装载机运土。2)桩基施工。打桩所用的高压旋喷桩机最小工作高度为2.8 m,可以在涵洞内作业。所需泥浆池、水池等的布置位置可以增加临时征地解决。3)砂石垫层施工采用小型振动夯机按20 cm分层夯实可以达到要求。混凝土垫层施工时,采用装载机运混凝土至洞内。由于施工准备时已经是10月份,工期内气温将不断下降,垫层混凝土达到强度的时间变长,按5 d考虑。

2.4 顶进后工序

顶进就位后涵顶回填路基表层填料,预留注浆孔,做压力注浆。

2.5 方案优劣分析

涵洞顶进距离为45 m,每循环进尺为1.5 m,需要30个循环完成。每个循环的完成时间为:开挖和出土需要1 h;打桩:桩机移位0.5 h,每根桩长为6 m,按提钻深度每分钟20 cm计算需要30 min,考虑移钻和钻入时间每根桩的施工时间为45 min,平均每进尺有桩15根,共需要11.5 h。静止24 h后挖桩头,挖桩头时间(机械移位、挖土、运土时间)1 h,浇筑混凝土及连接钢筋(为防止垫层被顶进拖断开)施工时间为3 h,混凝土垫层承受顶进摩擦力,其养护时间至少为5 d。合计每循环时间为6.7 d,总共需要6个月。6个月的工期无论是施工单位还是业主均难以接受。而且循环工序步骤复杂,使用的机械多样,需要多个工班协同作业。每个工序都必须提前准备到位才能不影响进度,存在一定的组织难度,工期拖延的风险比较大。采用切土顶进的优点在于利用钢刃脚挡土,开挖面积小,对既有路基的影响小。但是本涵顶部覆土厚度仅为1.3 m,跨度却为7.7 m,开挖过程中顶部极有可能自然塌落,是无法稳定的。根据铁路安全规定,顶进涵顶及两侧无论如何施工最后都应注浆。对本工程而言切土顶进方案的优势不明显。考虑顶进过程中的垫层稳定性。垫层混凝土为多次分节浇筑,整体性差,在洞内作业,顶面标高难以控制准确。垫层下为砂夹碎石,一旦垫层混凝土断裂,顶进涵势必会在砂石层上滑行,将难以处理。

2.6 空顶施工方案的缺点对应分析

现由于工期原因选择空顶方案,这样垫层可以一次施工完成,能从根本上缩短工期。现在关键问题转为如何最大限度的保证路基稳定。经讨论,两侧开挖面采取直立削角的形式,充分利用原有的路基填筑土的密实性,即下部采用接近直立放坡,顶部1/3高度削掉坑沿。同时将暴露的坡面以及便梁支点桩处的路基面喷浆封闭,有利于观测裂缝和防雨水冲刷(图2为按实测比例画的开挖断面稳定情况图)。

图2 开挖稳定分析图

采用空顶施工方案可以利用整体浇筑的混凝土垫层当滑板,减少顶进纠偏风险。

土方作业机械不必通行于狭小的涵洞内部,可以采用大型机械,以提高效率。

回填质量保证技术措施:涵洞就位后,涵顶离线路结构只有1.3 m高,无法进行填土夯实等常规施工。路基表层要求填碎石土,受便梁阻碍难以施工。用混凝土填虽然易于施工填充,但在路基表面形成不透水硬壳不利于线路稳定。方案中采用石粉为主要回填料。因为在此工程中,石粉能体现出其抗压强度高、材质均匀、可塑性好、易于填充边角部位、渗水性好等优点。

3 空顶施工方案

空顶施工工序:

涵洞预制和便梁架设→开挖出土→桩基→垫层(滑板)→顶进→回填→拆除便梁。

3.1 开挖

在完成涵洞预制和便梁架设以后,立即进行开挖。因挖掘机臂长不足,在边坡上挖出平台,将大型挖掘机停放在平台上开挖,将土甩在身后路基之外。待线路下挖够空间后再开到线路之下继续向前开挖。线路的另一侧同时布置机械进行开挖。

3.2 桩基

开挖完成后立即打桩。由于工作面加大,可以增加桩机数目同时作业,在3 d内完成全部410根桩施工。

挖桩头,出土加清理基底用1 d时间。

3.3 垫层

垫层设计为C25混凝土结构,将其按滑板要求施作。滑板取消沉降缝,浇筑成整体。滑板厚度20 cm,在滑板中夹一层钢筋网片,加强连接,钢筋网片位置设在距滑板上表面5 cm处。钢筋网片使用螺10钢筋,间距15 cm方格布置,纵筋接头用焊接连接。

滑板施工时严格控制其顶标高为水平面,不可出现上坡。若上坡则增加顶进阻力,会加剧滑板在顶进中断裂跟随走的危险。设计为水平面,实际控制滑板标高时设2‰下坡,以抵消施工误差。滑板表面涂石蜡滑层。涵身顶进就位后,先在涵背两侧回填C15混凝土封底,厚度达到涵身底板,加强涵身稳定和阻水。然后回填石粉掺水,顶部注浆。

3.4 回填石粉

石粉采用普通岩石粉即可,价格低廉,最大粒径不超过5 mm,0.15 mm以下质量不少于30%。其优点是沉降量小,遇水板结,长期抗压强度高。而且其材质均匀,对夯填的施工工艺要求低,利于快速施工。使用手推式汽油振动夯机逐层填筑夯实,每层石粉填20 cm~25 cm厚,每填50 cm左右均匀洒一次水,加速石粉的沉降和板结。洒至表面积水后待其自然渗干。

在回填最上层时,空间有限,工人已经无法进入。将石粉从便梁上枕木间空隙倒下,仍能易于填充空隙。使用振捣棒从空隙中插入振动,使石粉充分密实,同时洒水。石粉中预埋不同深度的PVC注浆管,在回填完成后注浆。

4 实际效果

4.1 工期

在完成便梁架设后,实际于4月10日开始开挖,使用大挖机两台,小挖机一台,在线路两侧便梁防护下同时开挖,4月13日开始施工桩基础,4月15日浇筑垫层,4月21日开始顶进,顺利就位。经验收合格后,在涵身两侧浇筑C15混凝土。然后在C15混凝土上分层填筑石粉,4月25日回填完成,总工期为半个月,圆满的按期完成施工任务。

4.2 路基稳定

期间开挖面暴露时间达12 d,每天24 h有人监视开挖面稳定情况和便梁支点桩位移观测。便梁支点没有明显位移,可见未受到开挖影响。只是在开挖面暴露第8天时,路基土长时间受列车振动影响,在路基面上距坑沿1.5 m处沿坑出现贯通裂纹。用人工沿裂纹将路基土削角挖掉,卸载土层之后一直稳定。

4.3 线路稳定

便梁拆除后,观测行车中的线路沉降情况,随时补碴整道。拆除后7 d内轨面标高有沉降,最初沉降量较大,然后逐渐减小,7 d后稳定不再下沉。7 d的累计沉降量为11 cm。最终结果各方都表示满意。

[1] 王 娟.管涵下穿铁路既有线顶进施工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2):11-15.

[2] TB 10303-2009,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S].

[3] 铁建设[2008]14号,改建既有线和增建第二线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暂行规定[S].

猜你喜欢

石粉涵洞滑板
强夯法施工对高填方涵洞稳定性影响分析
降低深埋涵洞侧壁摩阻力的效果分析
浅析涵洞的种类及特点
石粉变胶变出一生的财富和幸福
快乐滑板
石粉变塑料 国家发明专利
石粉变胶让发大财的梦想飞起来
石粉变塑料变出财富和快乐
湖上的滑板
滑板改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