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碳标签制度的实施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2013-08-22樊晓云许昌学院

对外经贸实务 2013年6期
关键词:足迹标签出口

■ 樊晓云 许昌学院

2007年以来,实施碳标签制度的国家大约有12个左右,在全球范围内碳标签的使用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日本于2011年4月最先开始实施农产品碳标签制度。目前,碳标签制度对进口产品并无强制性要求,但碳标签制度的实施必然引导消费者优先选购其国内低碳产品,未加贴碳标签的进口产品必然处于竞争劣势。随着“低碳”观念的普及,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将更青睐于“低碳”农产品,“高碳”农产品将面临市场萎缩的困境。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五大农产品出口国,但由于93%的农产品出口企业都是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大多对碳标签不了解和比较漠视。为避免今后因农产品碳排放量高,达不到相关标准而被发达国家市场拒之门外,农产品出口企业应该及时关注碳标签的发展情况,提早做好准备。

一、当前国际贸易中碳标签制度的实施情况

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指的是由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温室气体排放渠道主要有:交通运输、食品生产和消费、能源使用以及各类生产过程。碳足迹标示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越多,导致地球暖化的“二氧化碳”也制造得越多,“碳足迹”就大,反之“碳足迹”就小。

碳标签(Carbon Labeling)是为了缓解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es,GHG)排放,推广低碳排放技术,把商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产品标签上用量化的指数标示出来,以标签的形式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碳标签有两方面作用:一方面碳标签信息可以方便消费者了解产品的碳减排量,引导消费者优先选择绿色环保产品;另一方面,企业也可通过碳标签明确碳排放来源,明确显示各个环节碳排放量,了解碳排放较多环节,可以针对性提出整改措施,最终实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目的。

目前世界上已有12个国家和地区通过法案,要求企业实行碳标签制度,全球有1000多家著名企业将“低碳”作为其供应链的必需,沃尔玛、IBM、宜家等均已要求其供应商提供碳标签。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施产品碳标签制度的国家。2007年3月,英国Carbon Trust公司推出全球第一批标示碳标签的产品。英国加贴碳标签的产品类别涉及B2B、B2C的所有产品与服务,主要有食品、服装、日用品等。此后,美国、日本、德国、瑞典、瑞士、加拿大、韩国等国家也相继推出碳标签计划。德国产品碳足迹试点项目于2008年7月推出,目的在于为企业提供产品碳足迹评价与交流方面的方法与经验,降低CO2排放量,倡导环境友好型消费。沃尔玛已要求10万家供应商必须完成碳足迹验证,贴上不同颜色的碳标签。可能涉及超过500万家工厂,多数供应商在中国。除此之外,瑞典家具企业宜家也宣布要求供应商贴上碳标签。日本已于2011年4月开始实施农产品碳标签制度,要求摆放在商店的农产品加贴碳标签,向消费者显示其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施农产品碳标签制度的国家。目前,国际上碳标签大多是自愿性碳标签,但也有强制性碳标签。2010年7月,法国出台“新环保法案”,在法国市场上销售的产品都要强制性要求提供产品的碳信息。

表1 各国(地区)碳标签制度实施情况

二、碳标签制度的实施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的影响

(一)农产品出口环境恶化

碳标签制度顺应了消费者的绿色环保要求和低碳化的经济发展趋势,因此它的舆论效应明显。碳标签制度使人们更加关注节能减排,引导消费者优先选择低碳产品。随着“低碳”观念的普及,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将更青睐于“低碳”农产品。我国目前粗放型农产品生产模式在能源消耗及环境保护方面都无法同发达国家抗衡。这对具有高碳特征的中国农产品出口带来了很大影响。碳标签这种隐蔽的贸易壁垒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主要发达国家实施碳标签制度后,许多其他国家将会陆续效仿,碳标签壁垒对农产品出口的负面影响将进一步扩大,涉及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目标市场,引发连锁反应。发达国家一直对农产品保护严重,低碳环境下,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更可能借助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外衣,通过碳标签保护其本国农业,这必然会使中国农产品出口环境恶化。

(二)抑制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发挥

2008年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商品结构中,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占主导地位,蔬菜、水果、水产品、畜产品的出口额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大约为65%左右,然而,水产品、畜产品都被认为是“高碳农产品”,畜牧业已成为世界最大温室气体排放源。2009年,世界银行前首席环境顾问罗伯特·古德兰和他的同事杰夫·安航在《世界观察》杂志上发表的《牲畜与气候变化》报告指出,全球畜牧业及其副产品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已占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51%,远远超过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在2006年发布的报告《牲畜的巨大阴影:环境问题与选择》中估算的18%。根据2005年数据统计,对渔业能耗的分类测算表明:我国渔船捕捞、养殖、水产品加工、渔船渔机制造和渔用饲料的能源消耗折合标准煤1935.2万吨。渔业生产能耗约占我国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水利能源总消耗量的1/4,其中捕捞业约占70%,养殖业约占20%。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具有高碳特征,在出口贸易中更容易遭遇低碳壁垒,所以农产品出口可能面临市场萎缩的危机。由于该类产业市场萎缩,该类部门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将流向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生产部门,这将大大影响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不利于发挥农产品的比较优势。

(三)削弱农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

农产品碳标签制度的实施,意味着消费者将会优先选择低碳农产品。而我国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碳排量普遍较高,要达到ISO14067碳足迹国际标准的要求困难很多:一方面,ISO14067碳足迹国际标准将成为一种新的技术壁垒,国内落后的技术不得不淘汰,多数企业必须支付高额成本向发达国家购买先进技术;另一方面,ISO碳足迹标准也会成为贸易壁垒,出口的农产品要达到该国际标准,必须进行碳认证、加贴碳标签,无疑加大了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的成本,大大降低了农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

(四)成为新的技术贸易壁垒

发达国家凭借其在低碳能源和低碳技术方面的强大优势,设置严格的碳排放标准和碳检测手段,这必然会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形成过高的贸易壁垒。随着ISO14067碳足迹国际标准的在2013年的发布实施,出口产品碳足迹的检测和碳标签认证必将成为一种趋势。碳标签的推行和实施意味着将对产品的碳足迹进行全面的检测,而检测碳足迹的技术标准主要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一旦国际贸易中实施强制性碳标签,它就可能成为发到国家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中国出口的产品必然面临发达国家强制性碳标签的认证要求,中国农产品具有高碳特征,将面临更大的挑战,碳标签也将成为一种新的技术贸易壁垒和贸易保护的有效工具。

三、应对碳标签制度的措施建议

(一)营造制度环境,推动技术创新

低碳经济是一场革命,需要制度创新来推动。日本为了推动节能减排,不断进行制度建设,已经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日本政府出台的环境保护法律主要有:《节能法》、《关于促进利用再生资源的法律》、《合理用能及再生资源利用法》、《环境基本法》等,这些法律对于环保和能源开发利用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与此同时,还采取了一些相关的政策手段,例如: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碳足迹标示制度、特别折旧制度、补助金制度、“领跑者”制度、节能标签制度。日本政府高度重视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技术开发、技术使用和技术普及三位一体的创新机制。

在低碳环境下,我国也应重视制度建设,借鉴日本的政策措施,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政策保障,推进低碳技术创新,构建产学研互动机制。

(二)降低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的风险,加快开发新兴出口市场

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过度集中,潜在风险较大。农产品出口过度依赖亚洲市场,欧洲和北美洲的出口市场也比较集中。日本、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都已经实施了碳标签制度。2008年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连续出现贸易逆差,出口增长连续大幅下降,农产品出口还将面临潜在的技术贸易壁垒,农产品出口形势可能还将进一步恶化。

在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份额中,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所占的份额比较小(2011年分别为4.0%、1.9%、3.5%)。由于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对农产品有较大需求,中国农产品企业应大力重点开拓这些新兴农产品市场,运用多元化出口营销策略。我国农产品出口与这些地区的农产品贸易存在很强的互补性特征,可以充分发挥彼此的比较优势,提高农业资源合理优化配置。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加强地区间的交流和合作,优化农产品出口外部环境。

(三)优先对外贸商品推行低碳认证制度

2013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将发布ISO14067碳足迹国际标准(简称ISO碳足迹标准)的定稿,ISO(国际标准组织)官方网站公布,碳足迹标准将于2014年4月15日正式出版。碳足迹标准一旦正式出版实施,将很可能被纳入WTO框架,所有成员国都必须遵守ISO碳足迹标准,中国也不例外,也将受制于ISO14067标准。根据WTO规则,该标准推行后将可能被纳入WTO的多边技术性壁垒框架内,所以对发展中国家来说,ISO14067标准将成为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我国应引入国际碳足迹认证标准,优先对外贸商品推行低碳认证制度。短期内外贸企业成本会增加,但长期来看,农产品出口企业实施碳足迹评估和认证,加注碳标签,企业通过技术推广应用减少经营过程中的碳排放量,最终不仅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同时使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较高的竞争优势。

(四)加大碳金融和财政支持政策

我国93%农产品出口企业都是中小企业,这些企业的人力和财力都非常有限,抗风险能力明显不足。出口农产品中水产品和畜产品属于高碳排放,2012年水产品和畜产品占农产品总出口额约为40%。对于农产品出口企业来说,实施碳减排、碳足迹核查所耗费的成本是难以负担的。为了促进节能减排和减少碳足迹,政府应对农产品出口企业给予财税和融资方面的相关支持和优惠:一是碳金融扶持政策。在信贷方面,银行相关部门应积极研发绿色信贷产品,为节能减排项目融资;对绿色农产品出口企业优先给予信贷支持、享受利率优惠,拓宽低碳农业的融资渠道。中国进出口银行可为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供卖方信贷,对出口的优势农产品和龙头企业优先给予优惠的贴息贷款、出口信贷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其解决融资困难,同时银行还提供与低碳农业发展相关的金融咨询和服务;在保险支持方面,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可进一步降低出口农产品的保险费率,降低出口风险和出口成本,还可以通过保险项下融资方式,加大对农产品出口企业的融资力度。二是财政支持政策。在财政支持方面,加大农产品出口退税力度,扩大农产品营销和贸易促进专项资金规模;还应不断加大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农产品品牌培育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对农产品出口企业可以优先给予国家的“免、抵、退”税政策。金融支持政策和财政支持政策可以大大降低农产品出口成本,增加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提高低碳环境下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五)扩大农产品促进专项资金规模,加大新兴市场开拓力度

2007年以来,农产品主要贸易伙伴日本、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都已实施碳标签制度,意味着消费者将会优先选择低碳农产品,中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优势将大大降低。2008年以来,中国农产品出口连续5年贸易逆差,且逆差每年越来越大,农产品贸易环境恶化。发达国家未来低碳贸易壁垒加大,农产品出口企业必须降低出口市场过度集中,及时开拓非洲、大洋洲、南美洲新兴出口市场,分散出口风险。

政府部门要充分利用WTO规则,借鉴发达国家促进农业发展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扩大农产品贸易促进专项资金规模,加大农产品出口企业境外参展的支持力度;加大中小企业外贸发展基金中用于扶持农产品出口企业部分;加大用于开展产业损害调查和国外壁垒调查的资金扶持,帮助行业协会和企业提高申诉、应诉能力。农产品出口企业也要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增加出口营销促进资金;积极参加国外知名国际品牌展览;开展网上展厅,搭建网络宣传平台;开展文化促销,引导消费者的消费;积极组织参加国际展览展示、推介会等促销活动,加大国际新兴市场开拓力度。

[1]詹晶.低碳化条件下: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的优化问题[J].对外经贸实务,2012(1):32-35.

[2]杨培源.低碳趋势下农产品贸易壁垒的动向与对策[J].世界农业,2012(9):33-35.

[3]裘晓东.国际碳标签制度浅析[J]. 大 众 标 准 化 ,2011(01):47-51.

[4]詹晶.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回顾与展望 [J].社会科学家,2012(1):42-46.

[5]张海玲,张宏.日本发展低碳产品出口贸易的经验及启示[J].现代日本经济,2011(4):71-78.

[6]于孔燕.农业大国农产品贸易促进机制对我国的启示[J].吉林农业,2012(3):77-80.

猜你喜欢

足迹标签出口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成长足迹
无惧标签 Alfa Romeo Giulia 200HP
不害怕撕掉标签的人,都活出了真正的漂亮
足迹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标签化伤害了谁
足迹
基于多进制查询树的多标签识别方法
春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