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EDI对银行服务职能的影响
2013-08-22方少林广东金融学院
■ 方少林 广东金融学院
银行作为一个金融服务机构,其服务方式应随着贸易方式的变化而进行相应地更新。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交换”)贸易系统的应用改变了银行的服务方式。EDI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进行商务处理的新的管理方法,它是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用一种国际公认的标准格式,将贸易、运输、保险、银行和海关等行业的信息进行数据交换和处理,并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全部业务过程的方式,包括通过EDI方式来发出和接受订单、咨询有关信息、办理货物运输和进行资金结算等。
在金融EDI的应用中,银行不仅是资金的处理器,同时还是信息和贸易报文的处理器,这对银行的结算功能、监督功能和金融服务功能都是一个挑战,银行必须将自己上升为增值银行来为客户提供服务。
一、金融EDI的业务流程
金 融 EDI(FEDI:Financial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是指金融机构采用EDI技术,按照国际标准格式进行银行与银行,银行与企业之间的汇款、转账和资金调拨及传递与支付相关信息的自动化金融服务,以提高银行在资金流动管理、电子支付、电子对账和资金结算等业务的效率。这包含两方面内涵:
(一)银行通过EDI技术进行有关汇款、转账以及进行资金调拨的业务流程
图1所表明的业务流程主要有:
1.买方(发送方)将付款指令通过EDI服务中心网络传送至交易数据处理中心。
2.交易数据处理中心通过翻译软件将付款指令翻译成标准报文,一方面形成借/贷通知单并通过EDI服务中心网络分别向买方和卖方发送借记通知单(4a)和贷记通知单(4b),另一方面又分别向买方银行和卖方银行发送借记账单通知(5a)和贷记账单通知(5b)。
3.买方银行(6a)和卖方银行(6b)分别按照各自接收到的信息处理买卖双方的账户,从而完成买卖双方货款的结算业务。
图1 金融EDI电子支付系统工程流程
在整个资金结算过程中,银行与其往来客户之间的信息报文通过EDI系统自动识别和处理,无须人工干预,这样既减少银行向企业开立支票、邮寄及逐笔对账的人力及成本,提高结算速度,加快资金周转,同时也提升银行和企业内部自动化作业的效率。
(二)银行通过EDI进行支付或转账资金等业务流程
图2所表明的业务流程主要有:
1.卖方向买方寄送发票并由买方将转送资金与支付货款单信息通知买方银行。
2.买方银行接收信息后将信息通过翻译软件翻译成标准报文,将相关的采购订单(非金融信息)通知银行产品供应商或其它金融机构,由其进行确认。
3.银行产品供应商或其它金融机构确认接收的发票并返回与报文发票相关的信息(非金融信息)给买方银行。
4.买方银行接收信息后将信息通过翻译软件翻译成EDI标准报文,将买方的支付汇款信息(金融信息)连同由银行产品供应商或其它金融机构确认的发票和报文发票相关的信息(非金融信息)通知卖方银行,如有需要可由“中央银行跨行清算系统”进行跨行通汇结算。
5.卖方银行将接收的支付汇款单信息核对确认后通知卖方客户并进行账目平衡。
图2 金融机构非金融信息的EDI业务流程
由图2可见,在金融EDI的应用中,银行不仅要处理一般金融信息(如传送资金和支付汇款单),同时还要求能处理非金融的报文信息(如购买的订单和发票),这样,企业通过金融EDI,能够自动把支付和发票配合起来,同时还可以很快得到支付。而且,此系统利用EDI转跨行通汇功能,还能够与通关EDI及商业EDI系统联机整合,使这两个系统的关税缴纳及电子转帐作业,从原本只能做自行转帐提升到也可做跨行转帐,这对银行与企业来讲都是很重要的。
二、金融EDI对银行服务职能的影响
(一)增强了银行业务部门内部管理自动化
银行可以按照成本效益原则同收付款会计人员一起制定管理方式,引导并建立银行内部信息系统,实现银行业务部门内部管理的自动化。
EDI是单位之间的电子化,而EDP(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即“电子数据处理”)作为单位内部的电子化管理系统在EDI实现之前就已经采用了,可以说,EDI是由多个EDP系统相互通过网络系统来打交道,减少甚至取消纸质书面文件。因此,一个单位的EDP做得越好,利用EDI的效益就越高。只有广泛开展EDI后才能充分发挥EDP的潜力和效益。所以,银行可以通过提升自身业务部门管理的自动化来加快金融EDI的运用。这样可以借助于电子化管理系统准确快速地完成大量冗长的工作,增加员工服务于客户的时间。
许多银行已经意识到客户对EDI业务有日益增长的需求,开展EDI业务也有助于减少银行的经营成本。因此,应该以银行为中心将EFT与EDI相结合,即将EFT作为EDI应用的战略补充,而并非仅仅是一种单独的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EDI的效益。根据我国实际及国际上的做法,目前银行可开发EFT-EDI作为金融EDI全面推广应用的过渡,为客户提供与EDI有关的服务,以减少企业应用EDI的成本,全面促进EDI的发展。
(二)提高了银行对企业资金流向的监督
在处理货币支付方面,银行结算是最安全的方式。以往企业交易双方,其资金清算都是通过银行中介进行的,银行仅仅作为一个资金的处理器,主要从中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至于企业的资金流向银行则无法掌握。
而企业采用EDI方式以后,买卖双方从交易洽商、签约以及货款支付、交货通知等整个交易过程都在网络上进行,各种商务信息能快速、通畅地进行传递,彼此之间的透明度增强了,企业内部运作过程也更加合理了,贸易公司倾向于彼此之间货款的相互抵冲及差额结算,而不通过银行系统来处理资金,以节省支付给银行的费用。比如,在开始采用EDI方式贸易时,贸易公司双方的债务是在银行外部通过相互抵冲进行平衡的,只有在贸易基本结束时,其净剩债务才通过银行进行处理。在金融EDI应用系统中,银行在资金结算及相关信息的传递中,同样也享受各贸易伙伴之间快速、畅通的透明信息,使得银行能够及时掌握企业账户资金,便于银行对企业资金流向进行及时监督管理,严格控制企业套汇、逃汇,从而堵住漏洞。
(三)加快了从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的转变
银行可以利用掌握企业资金流向这些信息,将银行的资金流和企业的物流有机结合,为公司、客户提供融资、担保、结算、咨询等多项服务为一体的银行综合业务,并且还可以利用电子手段(如手机和网络),为客户进行随时随地服务,前者被称为“物流银行”,后者被称为“移动银行”。物流业是实体经济发展相伴随的有巨大成长空间的产业,也是政策支持的重点。“物流银行”的发展需要加强与供应链企业的战略合作,与企业ERP系统、物流管理系统对接,加强外部资源整合,形成群体竞争力。这就要求银行内部的组织架构也相应变革,加快推进从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转变,成立专门供应链管理部门,负责供应链战略合作及“物流银行”的实现。
在现代金融体系中,资本市场与网络银行在资金层面上的互动对接,必然产生新的业务,从而带动金融业务范围逐步向资本市场的边缘业务和部分核心业务甚至衍生业务的拓展。这样,银行就可以通过发展网络用户来实现规模扩张,而无需增加过多的分支机构和雇员,这既提升银行的金融服务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升银行整体的竞争力。
(四)强化了银行结算功能的效率和监督功能的规范性
当资金在不同金融机构之间进行流转时,就必须借助银行清算系统进行跨行清算(即“中央银行跨行清算系统”),这是银行信息系统之间业务处理的自动化。“中央银行跨行清算系统”是连接买卖双方的一个中间环节,它需要对买卖双方的各种数据和要求进行撮合,使得供求双方的信息能够很好地在各贸易伙伴之间传播,而且整个过程都在网络上进行无纸结算。大量的无纸化操作交易,交易过程的瞬时性、交易状况的瞬息万变、客户个人信息和财务信息及其传输和保存的安全性等,都对该清算系统提出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有高效率的电子结算功能,还要求具有非常严格的监管功能和机构,让大家都能遵循结算系统的规则,更好地进行无纸贸易。因为传统银行监管体系很难完全直接有效地监管这种无纸结算的网络银行,传统的金融监管在监管规则、监管方式、监管模式、监管原则、监管体制等方面都面临着众多的挑战。著名的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就是一个国际化的金融处理系统,它相当于“中央银行跨行清算系统”,该系统能为客户提供安全、正确、低成本和快速传递标准的国际资金调拨信息,促进世界贸易发展,加速全球范围内货币流通和国际金融结算,在促进国际金融业务现代化和规范化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五)推动了银行与客户之间业务处理的标准
EDI贸易方式具有快捷、信息量大的优点。银行可以借助金融EDI,根据所掌握的资金信息,运用有关的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为客户的决策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增强客户决策的正确性。银行在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也可改善和增进与客户的关系。标准化是EDI应用的特点,金融EDI的应用也要求银行和客户之间信息传送标准一致性。因此,银行要帮助客户将EDI集成到银行的金融业务领域进行管理,建立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传递系统(包括银行与商业单位,公共和个人),实现银行与客户之间业务处理的标准化。因为只有银行与客户采用同一标准的信息,才能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当然,将客户的EDI数据集成到银行的日常处理对于银行来讲是一项复杂而且需要付出大量资金才能完成的工作,这对于银行的金融服务职能也是一种挑战。
三、银行服务应对金融EDI的思考
面对金融EDI的推广应用及其所产生的银行服务职能的变化,银行业应该从观念上顺应这种变化,以利于更好的开展工作。银行在应对服务职能转变的同时,还需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一)电子商务的发展与金融相关的立法问题。安全性是电子商务发展的保障。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网上交易的安全性不仅来自于技术因素,更重要的是法律上的保障。比如电子商务中的“电子票据”和“数字签章”的合法性等,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网上交易的安全性将受到严重威胁,金融电子化的发展也必将受到限制。1996年贸法会通过的《电子商务示范法》,解决了许多国家在电子商务法律上的空白或不完善,促进了全球电子商务的发展。另外,电子贸易中所遇到的主要障碍还在于不同行业、不同国家之间难以形成统一的市场规范,这既不利于建立统一的世界电子贸易环境,更不利于形成全球统一的电子贸易法律和技术标准,这就需要各国的立法和司法的共同努力。
(二)中央银行的监管问题。在金融EDI应用中,银行业所采取的各种金融服务措施给中央银行的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中央银行只有全面了解并制定相应的规范与标准,包括监管规则、监管方式、监管模式、监管原则和监管体制等,才能促进这些新型业务的健康发展,为各银行机构参与电子商务,开拓业务建立一个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
(三)政府机构的协调统一发展问题。由于EDI综合服务系统工程涉及诸多行业和部门,各部门之间的业务量很大且很繁琐,各自的计算机型号、软件系统、通讯规范、单证格式、数据格式又各不相同,所以实现起来困难很多。要使这种跨行业的EDI网络真正发挥应有的效益,必须由政府作为一个非盈利性的机构来制定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引导和鼓励各个行业和部门积极参与,建立真正的EDI综合服务系统工程,否则,所谓的“EDI一条龙”就会成为断开的“龙”。因此EDI的整体推广,需要由政府统一规划、整体协调,以发挥EDI整体效益。
(四)技术与管理变革相结合的问题。采用新技术并不等于服务质量的改善,必须将新技术的变革和管理方式的变革有机结合。目前在欧美,EDI不单是一种取代文件传送、节约成本的贸易形式,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种现代高科技和信息管理相结合的新型的有效率的管理方式被接受。金融EDI的应用在给银行工作方式和业务流程带来改变的同时,也对银行的管理体制、组织结构等方面提出新的变革要求。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新技术的威力就无法发挥。因此,必须根据新技术所能提供的各种用途,重新设计、改造原来的业务流程,包括进行必要的组织结构的改变、人员的调整、工作内容的重新组合等,也即“业务流程重构”思想。
(五)改变人们观念的问题。从一些国外实施EDI的例子来看,实施EDI所碰到的困难往往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人们的观念问题。因为使用EDI不仅对企业内外技术和程序产生重大影响,还会显著地改变人们久已习惯的工作方式和管理原则,甚至是工作岗位。在新技术的引入、应用和相应的业务流程、管理方式的变革中,以人为中心是最关键的因素,尤其是对于服务企业来说,运作过程是以人为中心,人的技能、人的工作态度、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更直接影响到服务质量和生产率的提高,影响到新技术的充分利用。面对迅速发展的电子商务,银行应该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和服务理念,将自身提升为增值银行为客户提供服务,才能增强银行核心的竞争力。
[1]方少林.贸易与管理新方式——EDI[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10.
[2]姚忠.电子贸易技术——EDI[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10.
[3]郭羽诞,瞿卫东.无纸贸易——EDI及其运用[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