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厄贝沙坦对大鼠实验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2013-08-22杨春梅王胜文赵学忠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年12期
关键词:贝沙坦自由基心肌梗死

杨春梅 王胜文 刘 兵 陈 杰 赵学忠 徐 斌

(武警吉林省总队医院,吉林 长春 130052)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以其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及临床副作用小等特点,在治疗老年心脑血管疾病中越来越受到重视〔1〕,已成为临床治疗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一线药物,其治疗糖尿病性肾病、防治心脏与血管病理性重构以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也得到广泛证实。然而,它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尚未完全成熟或疗效尚有争议。厄贝沙坦(又名伊白沙坦,Erbesartan)为洛沙坦的同类物,其杂环部分为4-螺环戊烷-5-酮-咪唑,它的AT1拮抗作用比洛沙坦强大数倍,但其抗急性心肌梗死作用尚未见实验研究报道。本文拟观察厄贝沙坦的抗实验性心肌缺血作用,并从自由基及体内血管活性因子等变化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其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Wistar大鼠,雌雄各半,体重220~250 g,由吉林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2 药品和试剂 厄贝沙坦由南京长澳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以0.5%羧甲基纤维素钠配制成所需浓度;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测试盒均购于南京建成生物技术研究所;前列环素(PGI2)及血栓素A2(TXA2)放免药盒购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东亚免疫技术研究所。

1.3 动物分组与给药 30只Wistar大鼠,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厄贝沙坦组,每组10只。厄贝沙坦组大鼠灌胃厄贝沙坦100 mg/kg,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容量均为5 ml/kg体重,1次/d,连续3 d。

1.4 实验方法及观测指标 于末次给药后30 min按文献〔2〕方法将Wistar大鼠乙醚麻醉,仰位固定于手术台上,测定大鼠Ⅱ导联正常心电图后,正中剃毛,以10号线做荷包缝合,以手术刀正中切开,用止血钳剥离肋间肌肉,自左侧3~4肋间开胸,暴露心脏,在肺动脉圆锥及左心耳间找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于左心耳下2~3 mm处用0号线立即结扎之,将心脏送回胸腔,迅速挤出胸腔内气体,拉紧荷包缝合线结扎关闭胸腔,整个开胸时间不超过30 s,假手术组不结扎而只置手术线。结扎冠脉24 h后,以戊巴比妥钠30 mg/kg腹腔静脉麻醉,腹主动脉插管取血,用COBAS-FARA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按试剂盒方法测血清MDA含量、SOD及GSH-Px活性。取加有肝素的抗凝血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层血浆用放免法测血浆PGI2和TXA2水平。取血后剖取大鼠心脏,用生理盐水洗净心腔内积血,去掉心房组织及脂肪,称重,将左心室心肌横切4~5片,然后浸入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磷酸缓冲液中,置37℃恒温水浴,待染色完全后取出,正常组织染色,缺血组织不染色。切下缺血心肌称重,用缺血心肌与左心室湿重的百分比计算心肌梗死面积(MIS)。

1.5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厄贝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MIS、血清CK-MB、AST及LDH活性的影响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MIS、血清CK-MB、AST及LDH活性均明显增加(P<0.05~P<0.001)。与模型组相比,厄贝沙坦能明显缩小 MIS,降低血清CK-MB、AST及LDH活性(P<0.05或P<0.01)。见表1。

2.2 厄贝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血清MDA含量及SOD、GSH-Px活性的影响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血清MDA含量明显增加,SOD及GSH-Px活性明显降低(P<0.05或 P<0.01)。与模型组比较,厄贝沙坦可明显降低血清MDA含量,并明显提高血清SOD及GSH-Px活性(P<0.05或P<0.01)。见表2。

表1 厄贝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MIS及血清CK-MB、AST、LDH活性的影响(x ± s,n=10)

表2 厄贝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血清MDA、SOD及GSH-Px的影响(x ± s,n=10)

2.3 厄贝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血浆PGI2及TXA2水平的影响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血浆TXA2水平明显升高,PGI2水平及PGI2/TXA2比值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厄贝沙坦可使大鼠血浆PGI2水平及PGI2/TXA2比值明显升高(P<0.05),对血浆TXA2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见表3。

表3 厄贝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血浆PGI2及TXA 2水平的影响(x ±s,n=10,pg/ml)

3 讨论

MIS大小是预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和远期预后的主要决定性因素〔3〕。有资料表明,急性心肌梗死后,MIS与左室舒张期末压之间呈平行关系,而与直接反映心功能状态的心搏出量及心脏指数之间呈负相关。左心室MIS愈大,左室舒缩性能降低愈明显,恢复愈差〔4〕。当梗死范围<左心肌的30%时,心功能可被剩余健全心肌代偿;如梗死范围>30%时,就可发生具有临床表现的心力衰竭,若心肌>40%时,就可发生心源性休克〔5〕。因此,缩小MIS,从而改善心肌舒缩功能已作为抗心肌缺血药物的主要疗效指标。心肌发生缺血坏死,除组织学的病理改变外,其生理机能、生化代谢方面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一般认为,阻断冠脉血流20~30 min内重新供血,心肌病变可以逆转。超过此时间可引起不可逆性细胞损伤及随后的细胞坏死、膜失去完整性,线粒体被破坏,各种酶被释放出来,引起血中AST、CK-MB、LDH含量增加,其升高程度与心肌梗死程度相平行。通过测定外周血中心肌三酶活性可间接推测MIS大小,相关系数很高。本实验结果证实,厄贝沙坦可明显缩小MIS,并降低血清AST、CK-MB及LDH活性,提示其对急性缺血心肌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MDA是氧自由基引发脂类过氧化反应的产物,其含量高低反映氧自由基水平和脂质过氧化的强度和速度,是了解氧自由基致机体组织细胞损伤的重要指标之一。而机体存在的抗氧化防护系统中,主要的是内源性抗氧化酶,而其中以SOD、GSHPx最受重视,可以不同程度地减少MIS。缺血心肌产生的氧自由基可进入到血循环而使外周血中氧自由基含量增多,因此可以通过MDA含量的变化评定氧自由基对机体造成的损伤程度,同时测定血液中的SOD、GSH-Px活性来反映机体抗氧化活性〔6〕。本实验结果表明:厄贝沙坦能明显降低血清MDA含量,升高血清SOD及GSH-Px活性,提示其可通过某种机制使脂质过氧化过程受到抑制,同时又通过提高内源性抗氧化酶活性而减轻氧自由基对心肌的损伤。此抗氧化作用可能也是其保护缺血心肌的机制之一。

细胞膜的磷脂中有花生四烯酸(AA)存在。TXA2和PGI2都是AA代谢中调节生理功能的最重要产物,分别由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合成。TXA2具有强烈的促血小板黏附聚集和收缩冠脉血管的作用,而PGI2相反,是目前已知的体内最强的血小板凝集抑制剂,具有直接扩张冠状动脉和抑制氧自由基产生的细胞保护作用〔7〕。正常时两者在血中保持平衡。急性心肌梗死时,动脉内皮受损,使主要产生于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PGI2合成受干扰,含量下降,血小板黏附聚集于内皮下胶原组织,过度激活生成大量TXA2等缩血管物质。TXA2通过抑制腺苷酸环化酶,使血小板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内cAMP减少或作为Ca2+载体直接促进Ca2+内流和致密管道系统Ca2+释放,从而促进血小板聚集和局部血管收缩,加重内皮损伤。因此,TXA2与PGI2的平衡失调是加剧心肌缺血损伤坏死的重要因素〔8〕。厄贝沙坦可明显降低血浆TXA2水平,并能明显增高PGI2/TXA2比值,提示其可能通过纠正PGI2与TXA2之间的平衡失调发挥抗心肌缺血作用。

1 黄若文,姜 馨,吕卓人.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争议和热点问题的评估〔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8(10):710-3.

2 李洪坤,于晓风,曲绍春,等.碟脉灵注射液对大鼠实验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2(2):293-6.

3 孟永霞,李建国,吴 菁,等.急性心肌梗死面积与血脂、前列腺素代谢相关关系之探讨〔J〕.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3;5(1):19-21.

4 武 毅,于晓风,曲绍春,等.人参果皂苷对犬实验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J〕.中国药学杂志,2007;42(5):345-8.

5 杨建业,张迎春,王明江,等.大鼠左冠状动脉不同结扎时间对心肌梗死面积及心功能的影响〔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6;25(2):74-6.

6 李 艳,张纯洁,林孟戈.生物化学检验——理论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05.

7 Bridgman P,Aronovltz MA,Kakkar R,et al.Gender-specific patterns of left ventricular and myocyte remodeling following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mice deficient in the angiotensin Ⅱ type 1a receptor Am〔J〕.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1,2005;289(2):H586-92.

8 刘 洪,李荣亨.前列腺素类物质与冠心病〔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8):988-90.

猜你喜欢

贝沙坦自由基心肌梗死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在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状况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自由基损伤与鱼类普发性肝病
自由基损伤与巴沙鱼黄肉症
陆克定:掌控污染物寿命的自由基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厄贝沙坦辅以非洛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25例疗效分析
氧自由基和谷氨酸在致热原性发热机制中的作用与退热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