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建筑室内空间划分与人的关系

2013-08-21

山西建筑 2013年4期
关键词:室内空间空间设计生理

李 弢

(太原理工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建筑系,山西 太原 030024)

0 引言

在现代社会人与人相互交往的社会群体活动中,活动空间范围最多、最广的场所应该是室内空间。因此作为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的室内空间设计也就相应变得十分重要了。而在进行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应更多地在对“人”自身的认识和研究上寻找设计依据和设计关注,从而达到满足人们物质空间之外的不同情趣和精神层面需求的设计目的。那么作为室内设计中的一大要素——室内空间划分,就应以此为基础,充分围绕着“人”这个主题研究室内空间划分对人的感觉、知觉、触觉、习惯、情感、品味、文化、科技需求及其空间划分完成后对人所产生的相应心理引导作用。即人对室内空间设计划分的认知反应和相互关系作用,从而解决“人”根本上自觉的生理、心理需求和舒适性问题。

1 建筑室内空间划分与人的生理、心理反应密切相关

室内空间设计对人的研究是以人的生理体验和心理反应作为研究基础的。在室内空间的划分中,我们对人的尊重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因为建筑的室内空间从本质上来讲是为人们使用和服务的,我们必须合理地研究和分析人们丰富的生理、心理因素以及人对空间感受后的行为本身和情感反应因素,才能将空间分配、规划、设计得精美巧妙。

从生理上分析,人的听觉、知觉、触觉等感觉都是通过人自身各个器官的直觉反应得来的。人的各种感觉是从自然界物化的表达中获取的,如人对颜色、声音和光线的感受等。所以人在一定的室内空间中活动就会对空间的总体产生一定的认知性并且通过人的生理、心理反应表现出来。

在排除色彩、光线、声音等对人的干扰刺激外,一个室内空间的合理划分在人的视觉上起着第一位的作用。而且人的第一直觉对人认识和参与空间使用起着很大的作用。比如空间设计划分的无主次感,没有空间序列的行为顺序,这样必然会造成室内空间上的杂乱无章,导致空间环境中的参与者视觉上的疲劳和行为活动的紧张情绪,从而扩大到影响人们的心理享受。

在建筑空间设计中,空间大与小,主与从的划分一直为人们所关心和重视,并且它也影响着室内空间尺度容量本身及空间环境活动范围中被人所使用的各种“道具”,如家具的数量、尺寸及摆放位置与空间的对应关系。因为无论是家庭生活空间还是社会群体行为活动空间关系都是依靠一定的家具来完成相对应的行为动作。且家具还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尺度的表达范围。因此处理好人们在空间环境中的最佳活动尺度,就应首先了解人体本身的行为活动尺度与室内空间功能划分的尺度关系,只有将两者合理充分地结合起来进行有效的分析研究,并取得正确的数据和结论,才能做到对空间的合理划分和使用。譬如对一个咖啡厅进行的空间划分,首先应研究与掌握咖啡厅空间本身的基本尺度以及咖啡厅所应有的空间人数容量,还有每个人在咖啡厅活动所需求的和完成功能行为所必须的基本尺度需求。当然其中也应注意到空间规划中家具尺度的设计尺度,比如椅子的高度、宽度、摆放角度、数量以及与桌子、收银台、通道间的相互合理尺度等等。如果设计得合理,人们在此空间享受着或大或小的空间变化组合感觉才会感觉舒适惬意,反之就会使人产生各种异样的相反心理感受。

2 建筑室内空间划分应体现丰富多样的人文感受

在室内空间的规划中,设计师应遵照功能的需要,设计出功能和形式相符合的种种丰富空间来。在处理和表现手法上,也应是多种多样的。有立体的、平面的、相互穿插的、上下交叉的及采光照明在色温上的冷暖调子的个性空间。它应是有虚实对比的、陈设繁简的、材料质地和肌理变化的、植物点缀的、家具分割组合的、颜色配比处理的、建筑物结构和材料表达的风格等不同的手法。通过各种各样的设计和表达处理才会形成众多的更加生动的空间形式,只有这样的空间其人文性的精神层面的感受才是丰富的多层次的体验过程。

从大空间的划分来讲,人们在行为交往中大空间的活动形式往往多属于社会群体性的,其更多地表现在公共建筑中诸如影剧院、大酒店、体育馆、大会堂、商场、火车站等建筑空间里。它们都是大量人流集中活动的空间场所,因而设计师在划分室内空间使用功能的同时,应更多更好地考虑“人”这个社会群体的组成单元对其行为轨迹方面本身容量所需要的空间量,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大空间所需配置和配合各种行为所需求的设施与辅助空间的关系,以及这些方面作用于人的人文情感效果。例如天津水晶宫饭店是一家五星级的涉外酒店,它的室内空间设计就充分考虑了这一特点。在空间布局上曲折变化、丰富多样,并且在空间设计的材料运用上通过大量镜面、玻璃的巧妙使用,表现出了整个空间洁净舒适现代的设计效果。其间空间上的曲折变化令人感受到了空间的多样性、连贯性,让人在其中宛如置身于水晶宫一般曼妙生动。水晶宫的设计在人文联想的层面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例证。

而小空间的空间划分相对于大空间规划而言,更多的表现为如住宅空间和公寓空间形式为主等等。它更注重于个体意识的表达和秘密性建筑内空间的建立。那么应该如何更好地划分小空间。我们首先应了解其空间环境尺度和空间类别的特殊性,即最贴近人的日常生活的使用性这一特性。因此在设计组合划分空间上应尽可能地关注独立空间使用及私密性这些方面的人的生理、心理需求,更加注重空间舒适感和个性的私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再结合与分配。例如,香港建筑设计师张智强先生自己的“自宅”空间规划就是一间35 m2的公寓,怎样将其设计划分成为一个既有会客、起居功能,又有卧室和书房功能等等的空间。其通过利用有效规划、计算、划分、整合、转化及重组的空间设计方法,将一个单一的空间组合多变成为一个丰富的且相对独立的空间环境(见图1~图4)。

图1 会客厅

图2 卧室

图3 厨房

图4 卫生间

就此分析,室内空间的大与小在规划设计时不是设计的关键。而设计规划小空间的关键是在于划分出更多使用空间需求的同时,巧妙地利用对空间功能的相互穿插、组合来编织和设计空间的使用感受。这样的空间感受既能增加空间使用的有效性,又能使空间与空间相对独立和交融。这样才能引导使用者在心理和精神空间的体验上产生愉悦的共鸣。

所谓连续空间的划分就是指空间使用功能的引导性、连续性、不间断的暗示性。诸如建筑空间中的陈列馆走廊、住宅的过渡性灰空间等辅助空间等等。它是属于社会性、家庭性兼而有之的定义性空间形式存在。这类空间暗含着参与此空间进行活动的人们的类别、性质及容量流动控制。所以在连续性空间的划分设计中,更应强调行为秩序感、引导感的设计原则。在空间设计上不要给人造成平淡乏味和简单粗放的生硬情绪。应是在不自觉中完成空间有效的、舒服的、自然的衔接效果。例如纽约古根海姆(Gugenheim)美术馆是由众所周知的美国著名建筑师赖特(Frank Lloyd Wright)设计,这是其最具代表性的有机建筑的连续性空间代表作品。它的建筑空间形式本身为六层螺旋形向下逐层收缩的圆塔,光线是由上下不同直径的楼层间外围玻璃窗照射,将阳光投射进展馆。参观者通过电梯被送到顶层,然后沿斜坡走廊步步向下行走并参观展馆作品,走廊既是陈列厅又是交通流线,这样有序的空间引导设计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参观者不必要的行走消耗,还能有效地改善人们在参观展览馆时所造成的“疲劳综合症”(见图5,图6)。

在室内空间设计中,设计师应充分运用人的丰富联想这一思维特点来进行规划空间的设计。将人的心理联想特点运用展现于空间的人文表达中,并使它反作用于人,达到“望梅止渴”“触景生情”的心理体验。如西安锦江饭店四川餐厅的门厅设计,为了使顾客进入此空间就能有身临蜀地的感觉联想,设计师在室内空间设计规划中在视觉中心的主墙面上设计了一龛“乐山大佛”的佛雕像。这种极具代表表现性的手法不仅美化丰富了空间,更重要的是让顾客产生犹如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受,进而使空间的地域性也再现无疑。

图5 古根海姆美术馆外立面

图6 古根海姆美术馆内空间

3 建筑室内空间划分应体现特殊细致的人性关怀

在历史行进的长河中,人的生理、心理感受伴随着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也相应地丰富起来了。个人和群体有了对满足和依赖空间上的各种细致需求。当人们感受和拥有了一定的自身空间尺度时才能使自身变得更加自信,并且以其自身的行为反应作为划分和反馈空间质量的有效依据。这种行为反应模式并且还受到家庭生活及社会群体行为的种种影响,使得人们在参与各种社会群体活动中体现出对空间“领域感”和“私密性”的心理渴望。在不同的情境下,人对空间范围所渴望拥有的“领域感”和“私密性”也是多变的,通常来说以达到既能参与公共空间的活动而获取广泛的信息,又能充分拥有自我不受外界干扰的“自我空间领地”为目标。如餐厅空间中的散席就餐区域设计,过去大都以10人一桌为常见,但有时进餐的客人往往愿意自己独居一桌或与熟悉的三五朋友共用一桌,不愿将自己放入陌生的空间环境与人群当中。所以设计者在设计空间布局时也应充分地将此特殊性加以分析考虑,并运用人体工程学的相关知识对公共室内空间内的“自身领域空间”尺度给予合理划分和界定。设计出既照顾到单体人们愿望又符合群体活动功能所需求的舒适感受来。

在建筑室内空间的规划设计中,我们还应关心和分析使用人群的年龄因素所带来的特殊性需求,从而在空间设计划分时充分体现对特定人群的人性关怀。比如年龄结构造成的特殊生理、心理差异及空间设计需求。如一所敬老院在空间设计中就应恰当考虑老年人作为特定的年龄结构群体对空间划分上的特殊要求,在空间布局上做到简洁明了、使用方便,使老年人在空间中活动时能放松和舒展心情,从而获得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良好安慰与感受。

4 结语

室内空间环境设计的要素和法则很多,但就建筑空间划分来说,它是建筑室内空间设计中最本质的内容。所谓纲举目张,如没有最基本的核心,其他方面设计处理得再好也会使人对空间使用的体验产生不良的生理、心理影响。

在合理划分使用室内空间的过程中,我们的空间设计必须要考虑人在不同场所生理、心理的丰富需求变化这一特性,只有在设计之初就将这些方面和“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自觉地体现于设计表达的每个细节关怀中,一个建筑室内空间的生命感受才最具意义。

[1] 郑曙旸.室内设计·思维与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 尼跃红.室内设计形式语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杨 军.建立广泛意义上的室内设计研究体系[J].室内设计,1997(4):5-7.

猜你喜欢

室内空间空间设计生理
《室内空间设计》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陶瓷艺术品在室内空间中的应用探讨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打破生理“平衡”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旋转血泵生理控制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妙组——室内空间灯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