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民的养殖成功之道—看北京金维福仁清真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赵金维的致富经
2013-08-21甘招萍聂赛
本刊记者/ 甘招萍 聂赛
上世纪80年代初,正是改革开放春潮涌动的时候,北京大兴一个农民怀着满腔热忱投入到养殖业。在进入养牛行业之前,他一直倒腾木材生意,算是市场经济的弄潮儿,后来木材生意比较难做了,赵金维决定还是拾起农田活,回家搞种养,这一干就是35年。如今,他变成了带动一方百姓致富的“养牛大王”、多家农业高等院校的“客座教授”、中国唯一一位以农民身份获得“法国农业成就骑士勋章”的人,他就是北京金维福仁清真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赵金维。
看到家乡很多空闲的草场,赵金维想起他和乡亲们一起到体育场打工时,了解到运动员普遍吃牛肉,并听说牛肉营养价值最高,赵金维开始心动。当时正值生猪养殖由肥肉型向瘦肉型转化,考虑到牛羊是瘦肉型肉质,营养价值较高,是运动员食谱中必选,牛是草食动物,饲养成本不大,养牛育肥,准能赚钱。经过一番考量之后,最后选择养殖牛羊并生产牛羊肉。1980年,赵金维从山东买了26头鲁西黄牛,花了10000多元,挂起了北田畜牧场的牌子。对于一个刚刚涉足养殖业的人来说,赵金维就是一个门外汉,一个养殖业的新兵。对行业不了解,干起来困难重重。经过近一年饲喂,年底一算账,不赚反赔。赵金维不服输,第二年,又东拼西凑了2.8万元,从内蒙古买回16头架子牛。可回家一过磅,牛的斤两根本不是商家承诺的重量。仅此一项,又让他净赔7000多块钱。就这样,四五年的时间,赵金维赔了50万元。家人反对他继续搞养殖的呼声越来越大,赵金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原先在木材上挣点钱都给赔没了。有段时间真想放弃,因为实在干不下去。他痛定思痛,仔细梳理,终于找出一直以来在养殖上失败的原因。经过观察琢磨、仔细研究后挺过来了。
除去养牛的经验要学,还有公司管理、成本控制等,对于赵金维都是全新的领域。赵金维说,“后来发现,牌子好挂,事情难做。当地荒草虽多,但是牛吃得肚子大大的,就是不长肉。把我给愁死了。”把牛养大养肥还真不是简单的事,这饲料配方就是个难题,更不用说养牛的其他大小学问了。赵金维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上世纪80年代初期称活牛的重量,都是靠目测评估,看错了就会赔钱。一头牛在你面前,人家说的重量,毛重是多少,能出多少斤肉,你能不能看准,决定你的买卖是否合理。为了掌握给牛“估斤”的本领,赵金维在3年的时间里,一有点空余时间,就去观察牛,一天要在牛圈里呆上16个小时,吃饭都跑到牛圈里吃。就这样,赵金维练就了一副看家本领,,赵金维用眼一看,仅从外形体貌上看每头牛千斤误差正负不超过5公斤!到现在这个能力也还用得上。他常说,“干什么没有狠劲不行”!那种坚韧,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那种豁达而蔑视困难的人生态度,都成为赵金维以后生命中最值得珍藏的宝贵财富。就这样摸爬滚打了8年,到1988年,赵金维才开始赚钱。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事业走上正轨后,赵金维经历了肉牛养殖、屠宰、肉制品加工再到活牛储备等各个发展阶段,先后成立了北田畜牧场、兴北清真肉食加工厂。以良种化、规模化、科技化、标准化、生态化“五化”发展为标准,从优质肉牛品种的繁育、饲料的加工、牛粪的无害化处理和环境保护,到养殖、屠宰、肉制品加工、养牛技术的培训。赵金维通过多年的努力,现在已建起了以肉牛为中心的一条全产业链。
随着产业链的逐渐延伸,企业规模越做越大,为了使企业再上一个新台阶,2003年6月,赵金维利用北京市筹建大型肉牛养殖场及屠宰厂的机遇,引进国际一流屠宰生产线的北京市金维福仁清真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投产运营。每年向北京市场提供安全牛肉及其制品1万吨以上,并成为北京唯一的牛羊活体储备基地。其屠宰加工出的肉食品符合欧盟食品卫生安全标准,一头整牛按不同部位可被精确分割为118种产品,仅分割加工就使其增值率达20%以上。速冻冷库采用军工技术,保证细胞存活率达80%以上。公司综合销售收入1.5亿元以上,年创利税1500多万元。至此,通过多年的奋斗,公司已经成为集肉牛养殖、屠宰、熟食加工、销售、技术研发与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农牧业高新技术企业。
从规模到技术再到理念,金维福仁一直引领潮头。现在金维福仁公司的养殖基地及其6个分场日常存栏2.9万头,年出栏不低于3.5万头,规模在全国进了前10名;而若论技术,公司仅高级工程师就有15人,公司所属的“中法肉牛研究与发展中心”拥有 价值3000万元的700多种科研仪器设备,此外还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等7家科研单位建立了良好、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技术实力在行业排在了前列。作为行业发展的领军企业,除了规模和技术,金维福仁公司还有着独到的经营理念。
除了帮扶周边困难户,公司也实实在在地带动了周边经济发展,每年消化当地秸秆就达3000多万吨,带动1000多户搞种养,辐射5个乡镇。企业在肉牛饲养、屠宰加工等产业链环节还吸纳了本地250多名农民直接在企业就业,给农民增收提供了一条就业门路。企业依托魏善庄镇和周边丰富的秸秆、啤酒糟、白酒糟、豆腐渣、土豆渣等农副产品资源,利用先进的生物发酵处理技术,提高这些副产品作为肉牛饲料的营养价值,发展以肉牛养殖为主的循环经济模式。公司在优质高效发展肉牛养殖的同时,还向低耗、环保要效益。针对屠宰、加工、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水、悬浮物、食物残渣、粪便等高浓度废弃物,公司都能认真对待,以防再次污染环境。他们将废弃物收集、贮存、发酵生产沼气,经沼气池厌氧发酵处理、沉淀、固液分离后,沼渣用来生产有机肥,沼液则用于喷施农作物,有效地解决了周边农户的燃料问题,达到节能、环保、高效的目的,从而实现了社会、生态、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
董事长赵金维
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是企业的第一要务,更是最重要的社会责任,这方面赵金维从不敢懈怠,食品安全这根弦一直是绷得紧紧的。公司严把饲料安全,精心挑选合作伙伴,力争在质量安全的源头不出任何差错。采用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以及HACCP食品安全体系等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操作,保证了分割牛肉产品绿色、安全、放心。在屠宰场环节实施了全国首家肉牛追溯管理制度,并延伸到肉牛育种、饲养和流通等产业链的全过程溯源管理。
针对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状况,赵金维认为,企业经营者的道德观很重要,不能只为了赚钱而违背道德良知,伤害消费者。赵金维介绍他们企业的做法时称,牛的品种优良,所有的饲料要经过检验。所有的肉要全部检测,都带有二维码的追索体系,保证绝对的120%的安全。
一次偶然的活动使赵金维结识了中国农业大学的孟庆翔教授,他们一见如故,倾心交谈。
赵金维将他的想法与孟教授沟通后,二人一拍即合。2005年6月,孟教授与法国农业科学院院士路易·德纳维勒共同创意建立“中法肉牛研究与发展中心”。当年12月,中法两国政府签署了“中法肉牛研究与发展中心”协议;2006年4月,赵金维参加“中国肉牛技术考察团”赴法考察。考察归来后投资3000万元,与中国农大及政府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并制定了我国肉牛食品追溯体系,终于解决了从养殖到餐桌每一个环节都能有效监督的质量控制体系,并且率先成为我国肉牛养殖的实施单位,充分满足了中西餐及熟食加工厂的需求。在孟教授和赵金维的积极努力下,2007年,中法肉牛试验示范基地在赵金维的养殖场建立;2008年10月,“中法肉牛研究与发展中心”在金维福仁公司正式揭牌,开启了中法肉牛合作的新篇章。
近年来,高端牛肉消费开始在一些大中城市兴起。在当前高端牛肉产业的研发生产中,雪花牛肉已经成为高端牛肉的代名词。雪花牛肉实际上就是肌肉里面的肌纤维束跟肌纤维束之间有很多毛细血管,让毛细血管也就是贯穿于对肌纤维束之间的血管壁的外围沉积上脂肪,这样就形成雪花牛肉。
赵金维有着自己的看法:“从健康消费角度,雪花牛肉并不值得过度推崇。”从养殖成本上看,赵金维也不认为雪花肉牛的效益更高,他以自己养殖的利木赞牛和雪花肉牛的生长做了对比:“三年可以养育三头利木赞牛,而雪花肉牛只能养育一头;利木赞牛吃得少,每天要少吃10公斤,饲料转化率高,净肉率达到52%~55%,且肉质细嫩。雪花肉牛吃得多,并且生长期更多的时间是在堆积脂肪。”
赵金维脚踏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聘请法国技术人员长期住在公司,指导和监督肉牛品种改良与追溯系统的使用;同时,从法国引进利木赞肉牛顶级冷冻精液,对我国现有的肉牛品种进行改良与优化。过去,国内一头肉牛成熟期为2.5~3年,而改良后的肉牛只须13个月即可达到出栏标准;采食量每天可节约10公斤,产肉率却提高10%,而且肉质鲜嫩,口感好,营养价值高;利润率亦能提高40%。
赵金维认为,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与政府的关怀分不开。企业能稳步向前,正是因为有当地农委和镇政府多年来的鼎力支持。当前,这个行业在我国前景远大,多元化才能使这个产业健康发展。但是相关政策仍不够健全,例如,有些动物养殖有政府补助,但牛羊却没有;与国外相比,动物保险也一直是一项空缺。中国牛肉现在的价格很高,但是养牛的成本也很高,所以农民养牛的就少。“除了国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外,加快本土肉牛品种的改良是当务之急。”赵金维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