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片段
2013-08-16
儿时的画面渐次褪色、泛黄,记不清那是怎样的地点和背景,朦胧中依稀可见一条小路,夕阳那绚烂的身影与爸爸的背影融为一体,在地上刻下一道长而宽的黑影。那高大的影子在我的视线中,逐渐变小,直至消失在路的尽头,我的耳边只剩几声鸟啼……这,就是儿时爸爸所留给我的全部记忆——背井离乡。他去了我不知道的地方拼搏!那时的他,仅留下这样一个无言而厚重的背影。
我岁数稍大些,与他同在异乡。不同的是,他工作,我学习。每天清晨,爸爸总会先我几分钟离开家门,迈着沉稳的步伐,哼着熟悉的歌曲,朝阳照射在他那微微泛白的棕色夹克衫上,干净而清爽。微风中,他的夹克衫被风掀起后摆,竟让我觉得有些刺眼。这在我眼中曾高大宽厚的背影,现在似乎显得单薄多了。或许,这是我站在楼上的缘故?
★小时候,爸爸的背影在“我”眼中是高大而宽厚的,长大后,他的背影“显得单薄多了”。作者的观察很细致,字里行间饱含对爸爸的深情。
(湖北恩施红土乡石灰窑中学 杨春娥)
早晨,丝瓜的须丛最旺盛。一棵棵秧苗的头部都长出了一丛娇滴滴的嫩绿笔直的须条,犹如利剑一样直指空中。十点过后,丝瓜的须略显弯曲,丝瓜须的尖部也慢慢变成了小小的钩子,必须仔细看才能看见。它好像长着眼睛,会寻找离它最近的物体去钩住,任何一条丝瓜须触到任何物体,就会紧钩住不放,哪怕是光秃秃的墙壁,它也能钩着爬上去。从高处垂下来的绳子是它最好的依靠,它的须钩到绳子后,紧缠几圈,做到万无一失,便开始一节一节地往上爬。有的须丛钩不到物体,就会挽成一团圈圈,向下垂着。
丝瓜的秧很长,叶子又很多,再加上几只大瓜的重量,试想想,细细的瓜须能承受的总重量能有多少呢?我真担心它会不堪重负,从楼上坠落下去。
★“钩”“爬”“触”“缠”等动词的运用,把丝瓜须写“活”了。
(河南林州第七中学 李 丽)
夜,深沉而又无言。我舒展了下腰身,站在走廊上。抬头仰望,满天星辰。风乍起,吹乱我额前的发丝。我迈着疲倦的脚步,看着空旷的走廊,感到奇怪。他们班还没有放学吗?于是,我走到贴满报纸的窗前,透过报纸的缝隙投去好奇的目光。
隔着玻璃窗,我看到了令我惊讶的画面——宽大明亮的教室里,同学们埋头握笔疾书。有一个人,此时本应在回家路上的人,他正站在灯光下为同学们认真地讲解着。我的心湖仿佛被扔下了一颗石子,久久不能平静。
★作者用温柔的笔触写出了老师带同学们上夜自习的景象。景色描写部分的语言简洁、优美。
(江苏高邮市周山初中 赵 倩)
多年后的今天,我再次站在小路上,可是耳边却不再有伙伴嬉笑的声音,不再有成群的燕子划破天空的寂静,更不会有蟋蟀在雨后的低低鸣叫。此刻,没有了往日的喧闹,我也没有心情去聆听故乡的物语。风儿依旧,我却不愿聆听它在耳边呢喃着讲述这些年的风风雨雨,因为,它的诉说只能增加我的失落感。
我不知道有多少异地的游子在赤诚地苦念着故乡,但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像我一样希望有一天能再次站在故乡的土地上,听一听熟悉的话语,闻一闻故乡的味道,看一看这久违了的乡亲。一切回忆都在我的脑海里翻涌,随着血液流向每一处神经,于是,激起了游子那酝酿已久的回家念头。
不管你身在多么遥远的他乡,不管你熬过了多少个夜晚,也不管你有多少无奈的日子,请永远都不要忘记,那故乡的土,永远等着思乡的人。
★文章的抒情色彩浓郁。作者带着淡淡的怅然和深深的怀恋,写出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刻思念。
(黑龙江铁力一中 李仁萌)
事实上,我的青春是一场绚丽的小小音乐会。它从日出举行到傍晚,因为绚丽的晚霞才是这场歌会的最好背景。我携带的很少,除了自己的梦想;我要索取的更少,除了努力去呼吸最温柔的氧气以及不顾一切地采集圣洁的月光……我是我自己世界里的国王,常常在一个人的时候哭喊笑骂、尽情发泄,而在人群中,我却总是安静的。
青春一定是少不了单车的。我常常会在早晨、中午、傍晚、深夜这些不同的时间里做着同一件事——骑着单车闲逛。我喜欢骑着单车让风往衣服里“呼呼”地钻,我觉得那象征着自由与渴望,那是通往自由国度的唯一方式。我就是这样迷恋着孤单的一切,我心里清楚,自行车上那个单薄的背影所面对的方向,正是自由的方向。
★作者的文字清新、明朗,却又带着一丝少年的忧伤。
(江苏盐城景山中学 程小明)
作为农民的儿子,下地劳作是我无法选择的命运。那时我还很小,被爸爸硬“押”着来到菜地里种萝卜。那是我第一次下地劳动,玩儿的时间明显多于劳动时间。
我坐在菜地旁,看爸爸用锄头把黑色的泥土翻转、敲碎、碾细并且整平,然后又在平展的如一张辽远阔大的眠床般的土地上刨出一个个小小的坑,爸爸在坑中点上萝卜籽,用泥土掩住,然后再把土踩实。
我呆呆地望着,看爸爸时而用臂膀抹掉脸上的汗水,时而往手上吐点儿口水,搓两下,再继续。爸爸单薄的身体在阳光下显得那么高大、那么伟岸……
“爸爸,你很辛苦吧?”回家的路上,我不禁问道。
爸爸停下前进的脚步,蹲下来对我说:“不,孩子,我不累。在劳动中我感到很快乐、很自豪。”
说着,爸爸扬起他那长着老茧的手。“你记住:一个农民的一生是从手上的茧子开始的。”爸爸显得很自豪,说完不忘在我脸上捏一把。那一刻,我并未感觉到爸爸双手的粗糙,相反,一股暖流在我心里荡漾开来……
★通过对爸爸手上那粗糙并坚硬的老茧的描写,作者让我们看到爸爸那质朴、乐观的心。
(山东莱西孙受中学 王文静)
作为“90后”的我们确实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又有谁想过,如此“90后”,到底是怎样造成的?“90后”的父母大部分是六七十年代生人,我们身上不可避免地有着他们年轻时的影子,父母们把自己年轻的时候没有实现的人生理想放在了我们的身上。我们很难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爱好、自己的追求,只能为他们而活。
虽说国家要求实行义务教育,学校也积极实行“5+2”课程,但“90后”责任心超强的家长们,让我们在周日时间也去上辅导班。周六又要在家写那些写也写不完的家庭作业。空虚、寂寞的“90后”除了死读书,就只能坐在电脑面前发呆或者游戏一番,我们不善言辞更不善交际,所以我们孤僻。然而,这是我们的错吗?
★作者用逻辑缜密、例证丰富的文字为“90后”“正名”,有思考、有见地。
(江苏高邮周山初中 何雪芹)
视线中出现了一对年迈的夫妻,他们相互搀扶着,蹒跚地走在樱花林间,丈夫的头发已爬满霜迹,背有些许佝偻;妻子肩膀有些微驼,头上的青丝也几乎全无。他们就这样缓缓地走着,在阳光的照射下,他们的背影与景色格外和谐。他们在阳光下静静地走着路,阵阵微风吹过,樱花的花瓣儿落下,恰好几片落在丈夫的头上,妻子轻轻地笑了,她艰难地踮起脚尖,用枯槁的手为他拂去……他们也曾年轻过,也许也曾一起走过这片樱花林吧?她踮起脚尖,他们暮年时那浪漫的幸福尽显,虽已是夕阳黄昏,却像是春日清晨。他们的过去也曾像那对年轻情侣一样吧,那对年轻情侣的未来也许也会是他们这般吧。
他们,踮起脚尖,离幸福更近。
★对老夫妇在樱花林间携手同行场景的刻画温馨,作者的心理描写也很动人。
(陕西西安工大附中 薛洁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