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运用通感来描写声音

2013-08-16钱之俊

初中生优秀作文 2013年7期
关键词:琴音箫声通感

钱之俊

范文赏读

只听得一个女子低低应了一声。绿竹翁道:“姑姑请看,这部琴谱可有些古怪?”那女子又嗯了一声,琴音响起,调了调弦,停了一会儿,似是在将断了的琴弦换去,又调了调弦,便奏了起来。初时所奏和绿竹翁相同,到后来越转越高,那琴韵竟然履险如夷,举重若轻,毫不费力地便转了上去。

这一曲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温柔雅致,令狐冲虽不明乐理,但觉这位婆婆所奏,和曲洋所奏的曲调虽同,意趣却大有差别。这婆婆所奏的曲调平和中正,令人听着只觉音乐之美,却无曲洋所奏热血如沸的激奋。

奏了良久,琴韵渐缓,似乎乐音在不住远去,倒像奏琴之人走出了数十丈之遥,又走到数里之外,细微几不可再闻。

琴音似止未止之际,却有一二下极低极细的箫声在琴音旁响了起来。回旋婉转,箫声渐响,恰似吹箫人一面吹,一面慢慢走近,箫声清丽,忽高忽低,忽轻忽响,低到极处之际,几个盘旋之后,又再低沉下去,虽极低极细,每个音节仍清晰可闻。渐渐,低音中偶有珠玉跳跃,清脆短促,此伏彼起,繁音渐增,先如鸣泉飞溅,继而如群卉争艳,花团锦簇,更夹着间关鸟语,彼鸣我和,渐渐的百鸟离去,春残花落,但闻雨声萧萧,一片凄凉肃杀之象,细雨绵绵,若有若无,终于万籁俱寂。箫声停顿良久,众人这才如梦初醒。王元霸、岳不群等虽都不懂音律,却也不禁心驰神醉。

(节选自 金庸 《笑傲江湖》)

亮点分析

对这几段乐曲的描写,金庸似乎受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刻画声音时巧妙地运用了通感,“听声类形”,将无形的声音描摹得真实可感。不管是琴音还是箫声,它的高低起伏,似精灵飞舞,有迹可寻。如写琴音:“那琴韵竟然履险如夷,举重若轻,毫不费力的便转了上去。”“琴韵渐缓,似乎乐音在不住远去,倒像奏琴之人走出了数十丈之遥,又走到数里之外,细微几不可再闻。”尤其在刻画箫声时,作者将声音向视觉的转换极富功力:“先如鸣泉飞溅,继而如群卉争艳,花团锦簇”“渐渐的百鸟离去,春残花落”,写得大气而又不失诗意,对读者的视觉形成了极大的冲击。

佳作展示

被爱征服

周彩红

那是一个春天的夜晚,风格外的温柔……

晚自习的铃声清脆地响起,而张狂的我们却像树荫下的雀鸟,没有丝毫的收敛,连班主任走进教室都丝毫没察觉到。是老师的脚步太轻了吧,就像他的心,几乎激不起一丝涟漪。

几个月来。我们像仙人掌一样,刺得他浑身是伤。他捧出一颗温暖的心,却一再被我们泼上冷水,无知的我们还没有意识到,再旺的火焰也有熄灭的那一刻呀!

他静静地看着我们,不言不语,像空气一样。可那双眼睛里分明跳动着一簇火苗,在他极力的克制下挣扎着、燃烧着。

我们乖巧地安静下来,但决不是害怕,只是因为老师第一次如此反常。也许是从他的眼神中传出的一股力量,震住了我们。

他送给我们一篇文章,篇幅很长,那是他的心里话。我们默默地读着,读着……

“我们要有自己的个性,但也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一句句心里话化成一股股爱的暖流,圆润了我们青春的棱角,清洗了我们年少的张狂,暖暖地焐着我们的心。那一刻,我竟发现自己有些懂事了。

当我们抬起头望向他时,他激动地说:“我曾想过放弃,可我不愿那样,我相信我的选择,我更相信你们不会再让我失望!”接着,他打开随身带来的笔记本电脑,一首《相信自己》在教室里回荡:多少次挥汗如雨,伤痛曾填满记忆……

声音很低,似乎重喘一口气就听不到了,但那旋律是欢快的,像一条畅通无阻的溪流,轻快地在寂静的教室里流淌。

歌声一遍一遍地响起,我们的心一次一次地被撞击,眼前渐渐变得模糊。

老师让我们随着唱,语调带些苦涩,而我们心中也正淅沥着酸涩的雨。我的眼前不禁浮现出以前那些愚蠢的行为。

伴着旋律,我们的心被一点点释放,歌声也越发响亮。

老师关上两盏灯,悄悄躲在了教室后面……

“沙沙!”细听似春雨正急。不,那是爱唤起的泪,是老师用爱打开了我们被云雾包裹着的心。那一晚,58朵花悄悄绽放,怀揣着爱,拾起自信,走向未来。

我们放声高歌,歌声如潮,一波比一波猛烈,喉咙喊破了,也没人理会。沙哑的歌声,激扬的热情,唱出了我们的深深歉意,回应着老师那颗滚烫的心,也寄去了我们那份迟来的爱。

那一晚,我们的心,被爱征服。心中曾倦怠的一切,都猛然睁开了睡眼:自信、勇气、追求……

那一晚,我们心中的梦想不再渺茫,我们的目光汇聚,被爱征服的我们要用爱征服未来。

(选自 《疯狂作文》初中版2010年第1-2期)

点评

一、观察仔细,描写细腻

小作者的观察很仔细,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极其细腻,能把握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如开头刻画老师进教室的情形,作者运用了心理描写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理解:“是老师的脚步太轻了吧,就像他的心,几乎激不起一丝涟漪。”再如在写老师听他们唱歌时,作者观察到:“老师关上两盏灯,悄悄躲在了教室后面……”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丰富人物形象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巧用修辞,表现立体

修辞手法的准确运用,是最能反映文章文采的地方。本文作者就很善于使用修辞,而用通感的手法来表现声音,就是本文的一大亮点。如:“那旋律是欢快的,像一条畅通无阻的溪流,轻快地在寂静的教室里流淌。”将声音转化为视觉,变得清晰可见。“歌声一遍一遍地响起,我们的心一次一次地被撞击,眼前渐渐变得模糊。”“歌声如潮,一波比一波猛烈。”将声音转化为触觉,使人身有可感,形象之极。

猜你喜欢

琴音箫声通感
一盏江湖
记白马寺(新韵)
说通感
通感修辞很美妙
吹箫引凤
夜品高陶九品赠侄
箫声中的月亮
例谈“通感”修辞手法
曲刘合奏
庄子说:自然的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