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工程移植大树的生长状况调查与分析
2013-08-16刘立民朱艳春张文军
刘立民,朱艳春,张文军
(1.榆树市拉林河林场,吉林长春 130411;2.柳河县五道沟林场,吉林 通化 135319;3.德惠市苗圃,吉林长春 130300)
园林绿化是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城市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新城区不断扩大,老城区加快改造。因此,绿化苗木的需求量较大,而且规格(胸径)和体量(树高)越来越大。目前乔木的胸径通常都在6~8 cm以上,有些工程达到了20 cm,甚至30 cm。这些树木很难在苗圃培育而成,均挖掘自天然林和各种人工林。之所以造成目前的局面,这与领导的政绩观念、开发商吸引业主以及不懂得或不尊重树木生长规律有直接关系。
将大树移植应用于城市绿地建设是否科学?作者以长春市不同绿地为调查对象,对其移植后大树的生长状况进行评价,旨在为正确应用大树绿化提供科学依据。
1 调查地点与方法
调查地点均为长春市城区内的不同绿地,主要有:大禹城邦住宅、棠棣住宅小区、太阳世家住宅和卫明街。采用现地直接调查法逐株测量胸径或根径(已伐去的死亡株),主要评价其成活率和死亡率。调查时间为2013年10月。
2 结果与分析
2.1 移植大树的生长状况
整理统计长春市不同绿地大树移植的成活率和死亡率,结果见表1。
表1 长春市不同绿地移植大树的成活率与死亡率调查
通过表1数据可以看出,2007~2010年栽植的大树胸径均在16.5 cm以上,体量大,平均成活与趋向成活率只有60.8%,而死亡率高达39.2%;即使是成活的植株,生长势亦不强。这些树木已栽植3~6 a,可以确定成活或死亡。通过表1数据还可以看出,长春市卫明街2013年春季栽植的樟子松大树分为两种规格,卫明街西段栽植的树木平均胸径为11.8 cm,最大胸径为18.7 cm,死亡率高达48.6%;而卫明街东段栽植的树木平均胸径为7.5 cm,最大胸径为9.8 cm,死亡率只有3.5%。尽管目前对成活株还不能下结论确定其成活或死亡,但规格小的植株针叶都是绿色的。
由此可见,移植胸径粗、规格大的植株确实不易成活,不但造成树木资源浪费和资金损失,而且起不到应用的景观效果。
2.2 移植大树的弊端
2.2.1 移植的大树成活困难,死亡率高
影响移植大树成活既有环境因素,又有树木自身的内在因素,内因是主要因素。在内在因素中,移植后根系的再生能力是关键因子。就根系的再生能力而言,树木生命周期的幼苗和幼树阶段最具优势,即幼苗、幼树的根系可塑性强,再生能力亦强。根系损伤后,可在皮层或损伤截面上形成愈合组织,继而再生成新的不定根与根系,恢复根系的吸收功能。因此,树木移植成活率的高低取决于根系的再生能力。然而,随着树木年龄的增长,移植后其根系的再生能力逐步降低,发新根时间长;树龄越大,根系的再生能力越弱,甚至不具有根系的再生能力。
由于大树移植后短时间内根系吸收能力差,但地上部分的枝叶却发生着强烈的蒸腾作用,致使水分失衡,最终因水分和矿质营养供应不足而导致叶片枯萎、枝条干枯而死亡。
2.2.2 移植的大树成活后长势不强
最为严重的后果是,移植成活的大树后期长势衰弱,叶色变淡,几年没有或极少有新梢生长量,亦很少结实或不结实,时有枯死枝叶出现,极易感染病虫害,起不到应有的绿化景观效果。这种状况在长春市乃至全国各类绿地中随处可见。
2.2.3 移植大树是传播病虫害的途径之一
大树移植是病虫害传播的途径之一,扩大了病虫害的分布范围和危害,尤其是检疫性病虫害。例如,危害蒙古栎的栗山天牛,危害油松、赤松的日本松干蚧,杂食性的世界性检疫害虫美国白蛾(秋慕毛虫),以及各种天牛、小蠹虫等。
上述害虫在长春市各类绿地中都可以觅到它们的踪迹。这类害虫在长春原本是不存在的或虫口密度较小,构不成危害。
2.2.4 移植大树工程量大、费用高
由于树体规格大、移植的技术要求高,单纯依靠人力无法解决,往往需要动用多种大型机械。另外,为了确保移植成活率,移植后必须采用一些特殊的养护管理技术与措施,因此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是巨大的耗费。目前,长春市的园林工程建设成本主要通过苗木费体现,包括3个部分:一是苗木购置费(直接成本);二是间接成本:起苗人工费(东北地区大多在冬季挖掘冻坨,费用高)、吊车装卸费、短距离运输费、长途运输费、养护费等;三是利润。以油松为例,胸径10 cm的1株油松,投标价通常为1 500元左右,而胸径20 cm的油松,投标价高达4 000~6 000元不等,若胸径超过20 cm,投标价就更高了,有的甚至超过万元。水曲柳、黄菠萝、核桃楸、蒙古栎、紫椴、白桦、槭树、怀槐、云冷杉类等树种的投标价与油松基本相似。
综上,从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看,径级和体量较小的树木移栽定植后,根系再生能力强,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发出新根,恢复吸收功能,因而缓苗期短,成活率高,后期长势强劲,从发展的角度出发,同样可以获得预期的绿化效果。从经济角度出发,可减少工程建设的资金投放量,亦可降低养护成本,尤其能够减少养护期的浇水量,节约淡水资源,这对于干旱和水资源匮乏的地区显得更加重要。
2.3 挖掘天然林大树对原生地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2.3.1 破坏了林分结构
目前,园林工程采用的树种多为白桦、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紫椴、怀槐、蒙古栎、色木槭等。而这些树种恰恰是长白山阔叶林的主要建群种。大量采挖不但破坏了林分的树种组成结构,亦破坏了径级结构,致使林分的生态功能和生产力下降。长此下去,最终将影响森林的正常演替规律,使森林资源受到严重破坏。
2.3.2 降低了森林植被盖度
挖掘大树必须带土坨挖掘,而且树木径级越大,土坨直径越大(土坨直径为胸径的10倍或以上),对地表植被的破坏越大;采挖作业经常使用大型行走机械,对植被产生碾压作用。部分植被被挖走和碾压致死,使植被盖度降低,林分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弱,进而影响大气降水循环。
2.3.3 易造成水土流失
挖掘的树坑不做回填处理,致使林地“满目创伤”,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坑穴。在坡度较大的地段还会发生水土流失,致使林分的环境质量劣化,生态防护功能下降。同时由于挖掘土坨,带走了大量表层腐殖土,导致土壤肥力降低,影响林木生长,减少了生物量积累,进而降低了林地生产力。
3 小结
长春市不同绿地移植大树生长状况的调查数据显示:2007~2010年移植的大树平均成活与趋向成活率只有60.8%,而死亡和趋向死亡率高达39.2%。长春市卫明街2013年春季栽植的樟子松大树分为两种规格,平均胸径分别为11.8 cm 和7.5 cm,死亡率分别为 48.6%和3.5%。由此可见,移植胸径粗、规格大的植株确实不易成活,不但造成树木资源浪费和资金损失,而且起不到应有的景观效果;对天然林大树原生地的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长此下去,最终将影响森林的正常演替规律。国家有关部门应研究制定法律法规,禁止这种“杀鸡取卵”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