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优6号在泉州市的种植表现及其栽培技术
2013-08-15沈少峰
沈少峰
(福建省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362212)
甬优6号是宁波市农科院和宁波市种子公司用甬粳2号A作母本、籼型恢复系K264806为父本配组育成的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品种。该组合具有米质优、超高产、稳产、大穗、秆壮、耐肥抗倒、熟期转色好等特点。2005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品种;2004~2005年参加福建省晚稻组区试;2007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泉州市引进该品种,通过几年的试种、示范,表现超高产、优质、耐肥抗倒等特性。该品种推广后,深受农民喜欢。现将多年的试种示范结果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特征特性
1.1 产量表现
根据福建省区试材料,甬优6号2004年参加福建省晚稻组区试,每667 m2平均产量 (下同)449.96 kg,比对照两优2163增产3.15%,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续试,平均产量453.52 kg,比对照两优2163增产7.34%,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16.79 kg,比对照威优77增产12.43%。
2006 年泉州市引进该品种在德化、永春、南安、晋江、惠安等地试种。经调查,惠安县、南安市、晋江市3个点平均产量分别达到548.3 kg、515.3 kg和532.8 kg,其他几个点的平均产量也达到500 kg以上。2007年在德化县上涌镇作中稻示范种植11.2 hm2,平均产量675.3 kg,比对照特优175增产9.8%。2008年在晋江市晚稻示范片中,平均产量达626.3 kg,比对照特优63增产10.1%。该组合在几年的示范、推广中,除个别农户因管理不善减产外,其他农户均反映该品种产量高、转色好、米质优、米饭松软可口。
1.2 主要性状表现
1.2.1 全生育期 据福建省区试资料,两年平均全生育期126.4 d,比对照两优2163早熟0.5 d。在泉州市作晚稻种植,7月上旬播种,11月上旬成熟,全生育期128 d左右,比当地主栽品种短5 d左右;在泉州市作中稻种植,4月中、下旬播种,10月上、中旬成熟,全生育期170 d左右,比当地主栽品种长5 d左右。
1.2.2 株叶形态 该品种株型适中,最显著的特点是茎秆粗壮,主茎基部节间直径可达0.8 cm左右。据福建省区试资料,该品种株高106.8 cm。在泉州市作晚稻种植株高一般在110 cm左右,分蘖力中等偏弱,主茎叶片数17~18叶,叶色较浓,叶片厚、挺、略卷,剑叶瓦状直立,生殖生长期较长,熟期转色好。
1.2.3 穗粒结构 该品种最大的特点就是穗半直立型,穗粒数多、粒小、着粒密,穗顶有较长的顶芒。据福建省区试资料,每667 m2有效穗数14.4万穗,穗长22.2 cm,每穗总粒数188.2粒,结实率80.11%,千粒重24.8 g。在泉州市山区作中稻种植,每667 m2有效穗数13万穗左右,穗长22 cm,每穗总粒数286.3粒、多的可达500粒,结实率81.3%,千粒重22.5 g。
1.3 抗病性
根据福建省区试资料,两年田间自然诱发鉴定结果:2004年叶瘟表现中感 (MS),穗颈瘟表现中抗 (MR);2005年叶瘟表现抗 (R),穗颈瘟表现中抗 (MR)。2004年进行苗期室内人工接菌鉴定,抗菌株率84%,表现抗 (R)。两年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 (MS)稻瘟病。从近几年的试种、示范推广种植表现看,甬优6号在山区易感稻曲病,叶瘟和穗颈瘟仅零星发生,且都没有形成危害。
1.4 米质
根据福建省审定公告:糙米率80.6%、精米率72.9%、整精米率63.9%、粒长5.8 mm、垩白粒率13.0%、垩白度4.8%、透明度1级、碱消值4.8级、胶稠度78.0 mm、直链淀粉含量14.0%、蛋白质含量8.4%。
2 栽培技术
2.1 适期稀播,培育壮秧
甬优6号在泉州市山区作中稻种植,宜在4月中、下旬播种。在沿海作晚稻种植,宜安排在7月上、中旬播种。在播种前,可晒种半天,以提高发芽率;为了防恶苗病等病害,可用强氯精浸种;在播种时,要注意稀播、匀播,培育带蘖壮秧。每667 m2秧田播种量8 kg左右、大田用种量0.6~0.8 kg,过密则影响分蘖。
2.2 适期插秧,合理密植
秧龄以20~25 d为宜,最好不超过30 d,超过30 d秧龄的秧苗移栽到大田后分蘖发生极少,严重影响产量。因该品种属大穗型品种,分蘖力弱,丛插2~3粒谷的多蘖壮秧,保证有足够的基本苗。在作中稻种植时,插植规格以23.3 cm×23.3 cm为宜,肥力好的田块插植规格可放稀些 (27.0 cm×27.0 cm),每667 m2插0.9万~1.1万丛,争取每667 m2有效穗达到14万穗以上;在作晚稻种植时,插植规格以19.8 cm×23.3 cm为宜,每667 m2插1.2万~1.5万丛。插秧时,要注意匀插、浅插,以利返青、早分蘖。
2.3 合理施肥
甬优6号根深秆壮,生长旺盛,需肥量大。肥力不足将导致分蘖和有效穗数减少、穗粒数和结实率降低,从而影响产量。按“前重、中控、后补”的施肥原则,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巧施穗粒肥。基肥、追肥、穗肥比例6∶3∶1。总施肥量控制在每667 m2施 N 13 ~15 kg,N∶P2O5∶K2O 为1∶0.6∶0.8,前期以重施氮肥为主,中后期增施磷钾肥。因该品种穗大粒多,后期要特别注意穗粒肥的施用,以提高结实率。
2.4 水分管理
在水分管理上,要按“寸水返青、浅水促蘖、够苗烤田、后期干湿交替”的管理原则来实施。该品种穗大粒多、枝梗多、谷粒着生密,具有二次灌浆现象,齐穗至成熟时间长,后期切勿断水过早,否则,严重影响结实率和千粒重。
2.5 病虫害防治
甬优6号易感稻曲病,防治稻曲病应在破口期前5 d、破口期、齐穗期每667 m2用25%粉锈宁100~150 g对水60 kg喷施。该品种叶色较浓绿,趋绿性的害虫,如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等易发生为害,要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的预测预报和实地观察,做好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等虫害的防治,确保丰收。
2.6 适期收割,确保丰收
甬优6号穗大,穗外部谷粒谷壳转黄早,而穗基部靠穗轴被叠盖的谷粒谷壳转黄慢,易产生“已熟”错觉,要等到穗基部谷粒充分成熟,茎秆稍转软时收割,收割时间比一般品种推迟10~15 d,以提高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