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进企业管理理念对当代高校的借鉴

2013-08-15胡元明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年21期
关键词:管理企业发展

□文/胡元明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济南)

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高等教育的日益普及,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校为应付来自国内外的激烈竞争,纷纷扩大招生规模,同时“跑马圈地”建新校区已成为一种常见现象。可以说,目前我国高校的硬件设施建设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准,可与国内外同行想媲美。但软件建设情况如何呢,目前在相当一部分高校中,由于受到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管理理念滞后、管理效率低下,难以满足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不符合高校发展的需求。本文试图通过引入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达到提高高校管理者意识,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目的,为高校的高效率运作提供保障。

一、企业管理与高校管理差异分析

(一)服务对象的差异。企业的服务对象是消费者,通过提供产品和服务,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消费者往往不仅注重提供产品与服务的过程,而且注重服务结果,他们有充分的选择余地,经过比较产品与服务质量后,有选择性地购买优质产品;而高校主要以提供教育服务为主,往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信息不对称,而且受教育者无法随意选择学校与教师,二者之间是不平等的关系,因此最终选择权在学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过程,才能明确某门课程是否与自己的学习愿望相符,教师是否是自己喜欢的类型。因此,在高校中,提供服务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注重强调教师提供服务的过程,认真备课、讲课,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实行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等服务方法。

(二)管理环境的差异。企业为了可持续发展,一切生产与服务都离不开环境的保障作用。但是,企业环境中常带有控制与强制的成分,缺乏民主的氛围,以制度控制员工、以奖金鼓励员工,有时候这些制度甚至会降低员工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能人尽其才,造成人才流失惨重。这些现象在高校管理中都应尽量避免。同时我们也应当认识到,由于高校与企业管理的环境不同,学术文化氛围必然有所区别。作为高校,育人环境应当与教育目标相适应,良好的教学和学习环境可以满足师生心理需求、提高教学效果。有关师生的管理方面,不能完全依赖控制与打压政策。为了培养更多创新性人才,给学术研究创造提供更多发展空间,畅所欲言的学术空间将成为师生共同期待的工作环境。

(三)管理目标的差异。从人类发展的历程来看,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经历三大基本单元:生产、生活、教育。它们作为人类生活的根本元素,对人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人们离开基本要素,将面临灭亡。而企业与高校,恰好处于不同的元素中,即生产和教育。首先,二者经营目标不同,企业是以盈利为目标的组织;而高校是非营利组织,主要发展目标在于为社会发展输送人才;其次,二者发挥的效益不同。企业注重经济效益,教育注重社会效益;再次,二者评价方法也不同。企业绩效管理以量化评估为主,如销售的产品数量、质量级别、利润多少等,但是高校作为教育的特殊领域,有很多东西无法用指标来衡量,如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能力水平、师尊师德、管理者的领导力等。因此,应该区别对待各种不同事物,而不得盲目追求科学管理,或者设置不合理的非科学性目标。现在虽然量化考核趋向于科学,但是也要考虑实际情况,例如与学校利益或者员工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如果一味量化处理,那么人们可能为了减少损失而不惜造假,显然与管理考核目标背道而驰。

二、高校管理中应用企业管理理念的必要性

在高效管理中纳入企业管理思想与管理办法,并非是随意的、盲目的,而应该是以高校管理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要充分考虑适用性、必要性原则,才能确保企业管理思想与管理办法切实发挥作用,提高高校管理效率。

(一)改革高校传统管理弊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高校必然面临各种各样的新问题,传统的高等教育内部管理办法有的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寻求一条适应自己管理的发展之路,引入其他行业或者组织的成功管理技巧。但是,高校在应用企业管理办法解决问题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管理的针对性,切忌“病急乱投医”。只有引进的管理办法与高校实际问题相适应,才能真正发挥其“正能量”。

(二)为高校管理注入活力。在现代社会发展中,高校引进先进管理办法的源头在于企业,然后再扩展到具体的部门和组织中,通过横向流动,提高高校管理水平。某种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理念,在企业各部门应用一段时间后,基本适应企业发展,然后再传播到其他领域中,高等教育就包括其中。当前,一些高等教育研究者已经着手准备将企业管理思想与管理办法纳入到高校发展中,无论实验的结果成功与否,在引入初期都应为提升高校管理活力发挥一定积极作用。

(三)激发高校管理积极性。在高校管理中引入企业管理理念与管理办法,需要一定的勇气与见解,同时离不开各种资源的投入。作为高校,具有强烈的愿望引入成功企业的发展经验,期待通过某一先进的管理办法切实解决高校发展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这些思想方法无需大力推销,而是高校自觉付出努力,以此保障管理办法的成功。但是在实践过程中,高校管理也可能面临上级压力、外部竞争等因素。而高校引入企业管理办法,努力意愿如果不强烈,可能对预期管理效果的实现产生影响。

(四)提高高校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校引入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与管理办法,应选择具有适用效力的策略。首先,应深入理解企业管理的内涵,选择与高校发展相适应的内容;其次,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应用已有资源。此处所指资源包括具体理解并实施企业管理办法的工作人员,同时也包括机构建设、财力资源、人员调配等。以运用企业管理的特殊魅力,提高高校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企业管理理念在高校管理中的实践

(一)后勤管理中纳入企业管理理念。后勤作为高校发展的根本保障部门,加快后勤管理制度改革,是高校管理实现企业管理目标的标杆。一直以来,人们往往片面地认为高校管理的企业化管理改革就是后勤制度的改革。实际上,后勤概念具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一方面广义的后勤除了后勤管理部门之外,还包括学生宿舍、卫生院、食堂等部门,以及教学辅助部门等;另一方面狭义的后勤则不包含具体的办公系统。以香港的高校办公系统为例,虽然在学校一级设置办公室,但是没有办公室主任,所有办公室业务由专职秘书人员负责,通过合理设计岗位职责,确保办公系统的高速运转,减少繁琐的程序,提高办公效率,确保高校一切工作与活动的顺利开展。

在后勤制度改革中,最主要目标就是实现企业化管理,应该让后勤部门真正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自负盈亏部门,进而激发其管理积极性。但也应认识到,由于大多高校的后勤制度改革被限制在校门以外,社会化程度普遍不高,因此难以实现经济效益目标;而一些高校食堂面向社会化,在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领导下,为师生提供良好服务,为学校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二)以激励手段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在高等院校发展过程中,科研逐渐成为核心任务。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有关高校在科研管理、资金筹措、科研与教学的关系、科研成果使用等问题上,产生了新矛盾,是高校管理的难点之一。从西方国家的科研发展来看,学术职业的薪酬落后于私人部门,且传统的学术性方式已逐渐落后,与高校发展严重不符。一些教师不仅要从事日常教学工作、开展科研探讨,同时也要在市场化环境中吸纳外来资金、提供对外咨询服务。但是在我国部分地区,教师提供咨询服务,实行社会兼职的压力非常大。另外,在我国由于工业部门普遍不关注基础性学术研究,传统以学术研究为主的高校科研活动可能逐渐走向实用性、盈利性发展方向。

可见,在市场经济发展大背景下,高校科研工作必须引入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如果仍按照传统的科研预算方式投入经费投资,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经费不足,制约科研成果的产生与转化;另一方面由于科研经费过多,产生铺张浪费现象。另外,在高校科研管理中,经常出现虎头蛇尾现象。审批项目时充满激情,可是到了成果结项的时候,却只剩一个“拖”字,降低了科研经费使用效率。由于一些高校习惯于将教师发表论文的数量作为考核科研成果水平与成绩的主要依据,忽略横向课题研究的重要性,不仅影响高校科研经费的来源,也减少了可转化科研成果的数量。同时,理工学生比例低于人文学生,这也是影响科研管理观念转变的原因之一,需在管理中引起重视。

(三)树立品牌发展意识。随着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发展趋势日益加大,品牌的地位日益凸显。以当前企业发展状况来看,著名品牌将成为企业竞争武器之一。因此,品牌战略引入高校管理,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品牌的创造是一项庞大、复杂的工程,而高校未来的发展必然离不开品牌竞争优势。可以试想一下,为什么顶尖高中毕业生愿意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而名牌高校的毕业生又为何更容易找到工作?而且名牌高校争取科研项目也更加容易,这都与其品牌优势密不可分。当市场经济发展到某一阶段,就如同消费者购买商品一样,学生、社会、用人单位等更加关注高校品牌影响力。企业将更愿意接纳名牌高校毕业生以便开展科学研究,比如我国著名企业华为股份有限公司,每年从名牌高校中招收大量毕业生,这些高素质的学生为华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发展保障。因此,对于高校发展来说,应积极借鉴企业的品牌战略,创造与自身发展相匹配的品牌工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营造良好的文化管理环境。高校运用企业管理理念开展工作,文化建设不容忽视。应该将高校的文化理念作为支撑高校发展的精神保障。高校作为开展教育的特殊场所,本身就是高素质文化的集合体,具有独特的人文信息魅力,如果失去了校园文化建设就等于失去了发展的灵魂。但也应认识到,高校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所不同,高校管理不能采取自上而下的管理办法,应当加大宣传的力量。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首先,进行企业管理理念的培训。对于高校管理来说,有些人根本没有接触过企业管理,只有组织开展相关学习,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重视程度,提高思想认识;其次,在高校管理中形成共同信念,形成凝聚力,尤其在高校较为松散的组织结构中,应加强各院系、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加强配合,协调开展工作;再次,可以在高校中引入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全面阐释高校校风、校训、学风、教风,并印制宣传册,作为校本课程的一部分,使高校品牌形象深入人心,提高高校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高校发展竞争力。

[1]周三多等.战略管理思想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朱朝阳.激励规划在企业和高校管理中的适用性及应对措施[J].现代企业文化,2010.6.

[3]张强.企业管理思想方法在高校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管理学家,2010.4.

猜你喜欢

管理企业发展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企业
企业
企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